
微信二维码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2,119
系统思维视域下中医病机辨证体系的研究策略
周子译;冯哲;周学平;鉴于传统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揭示疾病病机复杂动态演化规律的局限性,在系统思维理论框架下,分析当前中医病机辨证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指出其面临实验模型不足、数据标准化程度低、非线性特性复杂以及专家经验整合困难等挑战;借助定性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提出该体系研究的具体策略,包括构建病机演变的定性模型、采用数学模型验证与定量计算揭示病机规律、融入“以人为主”理念实现人机协同,为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思路。
基于卫气“从阴绕行出阳”模式探讨餐后嗜睡的病机及临证应用
康鹏飞;孙伯菊;王聪慧;陈香美;餐后嗜睡是以餐后出现显著睡意为特征的病症,《黄帝内经》认为其与卫气相关。通过梳理《黄帝内经》原文及后世医家观点,发现寤寐转换依赖卫气的“阴阳相引”,且卫气出入的两条路径在脾胃有交会。据此认为餐后嗜睡的核心病机是上焦闭塞或脾胃失常致卫气滞留于内,阴阳相引,使体表卫气内陷引发嗜睡;此时滞留卫气与内陷卫气在脾胃交汇,并入脏腑循环,改道足太阳而出,形成“从阴绕行出阳”的运行模式。治疗需标本兼顾,以调节卫气流转趋向为标;助卫气从阴出阳以恢复寤寐节律为本。通过提出卫气从阴绕行出阳模式,为餐后嗜睡的理解提供新视角。
“新感入络”概念的提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贾振华;清代叶桂提出“久病入络”的络病发病规律。根据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久暂为相对概念,通过系统梳理历代文献,发现“新感”属“新病”范畴,指出“新病”包括邪气初入正气未伤、旧病未除新病复起和痼疾猝发等类型,并不拘于外感疾病;“新感”指感受温热邪气、六淫和疫疠之气等所致的疾病,不同于现代中医药学名词术语中相对于“伏邪温病”而言的新感温病。基于《黄帝内经》“络-经-络”传变途径、《伤寒论》所述外邪由经络传至脏腑的发病规律,以及叶桂从“络”角度阐释的外感温热病传变规律,提出“新感入络”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认为,“新感入络”符合病毒类呼吸系统疾病传变规律及病机特点,制定“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治法,对病毒性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韩明向分期分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验
丁健;陶慧;程刚;郭为振;李泽庚;毛娅;韩明向;总结韩明向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证经验。认为外邪侵袭引动宿疾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关键病机,肺气虚是稳定期的关键病机,“虚、痰、瘀”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病理要素。治疗上强调分期分证论治,急性加重期中,针对风寒袭肺证,自拟三子温肺汤以解表散寒、温肺化痰;针对痰湿蕴肺证,自拟化痰降气方以温肺化痰、降气平喘;针对痰热壅肺证,自拟清肺化痰方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针对痰瘀互结证,自拟芪白平肺方以益气化痰、活血化瘀。稳定期中,针对肺气虚证,自拟参芪温肺汤以温肺益气、化痰泻浊;针对肺脾气虚证,自拟参芪补中汤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针对肺肾亏虚证,自拟参芪调肾方以补肺温阳、纳肾平喘,为COPD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吴勉华运用合欢花治疗肿瘤并发症经验
祝金标;卢伟;陈铭昱;吴勉华;总结吴勉华运用合欢花治疗肿瘤并发症的经验。认为肿瘤发生发展与情志密切相关,据此提出“积聚多郁,治以调神”的治疗理念。合欢花清轻上浮,芳香开郁,入心、肝、脾三经,功善解郁调神,芳香和中,可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并发症。其中合欢米为花蕾,为合欢花欲放未放之时采摘,具有清轻向上、开达心神、畅达肝气的功效,常以自拟宁心安眠汤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自拟癌痛消方治疗癌性疼痛,自拟二花解郁方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自拟疏肝调和汤治疗肿瘤治疗后的围绝经期状态。合欢花为花序,得芳香之气,兼具辟秽化浊的功能,能够醒脾和胃,自拟调木和中汤治疗化疗相关消化道不良反应,或与蔷薇花合用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试验替代结局指标的探索与思考
曹灿;孙卫卫;马彤;王耀献;中医药在缓解糖尿病肾病(DKD)症状和延缓病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传统临床试验中以终末期肾病的发生作为终点指标,需长时间随访,增加了试验的复杂性和成本,限制了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可行性。认为在中医药治疗DKD的临床试验中,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率(≥30%)和eGFR斜率均可作为潜在的替代结局指标,若干预周期较短(<1年),建议使用eGFR变化率(≥30%)作为替代结局指标;而在长期(≥1年)干预的研究中,eGFR斜率则可能更优。在理化指标如eGFR斜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变化率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症状学评价、中医证候评价与生活质量量表,开发可被国际认可的中医患者报告结局指标,将是提升中医药治疗DKD疗效评估体系的关键步骤。
膏剂穴位贴敷临床试验的安慰剂设计思路与方法
杨昕妍;蒲炳宇;王萌;王健;膏剂穴位贴敷安慰剂设置的合理、规范是临床试验验证穴位贴敷安全有效的关键因素。通过梳理目前膏剂穴位贴敷临床试验安慰剂在分配隐藏及盲法设置、贴敷成分、贴敷位置、贴敷时长等方面的设计现状,提出存在盲法应用率低且报告不规范、安慰剂设置规范化不足且缺乏系统研究、安慰剂评价方法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并基于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在替换贴敷材料、控制药物经皮吸收产生的理化效应、安慰剂渗透性设置方面提出膏剂穴位贴敷安慰剂的设置思路,以期丰富穴位贴敷安慰剂设置的方法学内容,提供更科学可靠的穴位贴敷临床证据。
中成药治疗儿童流感临床应用指南(2024年)
史楠楠;熊磊;马融;胡紫腾;梁宁;明溪;王雪峰;张秀英;孙远岭;张葆青;任献青;吴振起;张霞;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中成药在治疗儿童流感中具有明显优势。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中成药,以“循证为基、临床为重”为总原则,采用临床和方法学专家双牵头模式制定了一部具有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的指南。指南依据“三特”原则构建临床问题,系统检索、筛选和整合相关临床疗效和应用证据,并使用GRADE方法对证据进行分级。结合患者偏好、药物经济性等因素,通过共识会议形成推荐意见,最终推荐了13个中成药。
基于《黄帝内经》与现代医学的“目-脑”睡眠调控体系的初步构建
李立红;梁逢铃;吕召顺;金巍;季聪华;比较《黄帝内经》与现代医学关于睡眠-觉醒的互通之处,初步构建“目-脑”睡眠调控论,以期为睡眠医学的中西医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分别从睡眠生理的解剖基础、睡眠障碍病理的发病机制、睡眠障碍治疗的作用机制三个角度出发,阐述《黄帝内经》中的睡眠理论与现代睡眠医学研究之间的共通点。发现二者对睡眠觉醒的调节均以“目”和“脑”为主要的调控中枢,存在着“目-脑”通路调控人体的睡眠觉醒。基于此构建“目-脑”睡眠调控论,以期找到解决睡眠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有效途径,以推动睡眠医学的中西医融合发展。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
杜惠兰;周冬梅;景晓昭;吐尔逊·乌甫尔;尼罗法·塞提瓦尔地;<正>维吾尔医药(简称维药)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国药准字:Z65020166)由菊苣子、芹菜根、菊苣根等13味药材组成~([1]),为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物。该维药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黄褐斑、痤疮、湿疹、白癜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绝经综合征等妇科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使临床医师合理、规范应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牵头制定《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
甘桔冰梅片治疗急性咽炎风热犯肺证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观察
赵东铭;王光恩;高院;王子英;李明;刘卫卫;目的 观察甘桔冰梅片治疗急性咽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收集2022年10月8日至2023年3月31日就诊于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的急性咽炎风热犯肺证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给予甘桔冰梅片(每次2片,每日4次)+甘桔清咽颗粒模拟剂(每次1袋,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甘桔清咽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甘桔冰梅片模拟剂(每次2片,每日4次),两组疗程均为5天。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咽痛消失率、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咽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咽痛消失率(98.61%)高于对照组(80.56%)(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咽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咽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痊愈率(73.61%)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甘桔冰梅片治疗急性咽炎风热犯肺证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中药明视方控制儿童低度近视心阳不足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王健全;侯昕玥;亢泽峰;杨迎新;刘新泉;沈志华;俞晓艺;姚靖;梁凤鸣;张风梅;喻京生;王宁利;宋曼;孙宏睿;晏鑫;目的 观察中药明视方颗粒控制儿童低度近视心阳不足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就诊于8家分中心的290例心阳不足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5例,治疗组给予宣教+配镜+中药明视方颗粒,对照组给予宣教+配镜+明视方安慰剂颗粒。明视方及安慰剂颗粒均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4周休息2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共2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36周随访时、48周随访时观察等效球镜、最佳裸眼远视力、眼轴、角膜曲率K1、调节幅度、中医证候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48周随访时治疗组等效球镜度数进展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24周近视进展控制率(57.60%)高于对照组(44.63%)(P<0.05)。治疗组36周随访时最佳裸眼远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观察时点等效球镜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48周随访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眼轴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各观察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眼轴增长量在治疗后24周及48周随访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角膜曲率K1治疗后24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调节幅度在36周随访时及48周随访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后12周、24周及36周、48周随访时面色淡白/晦滞、苔白脉细、神疲乏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周、36周随访时视物模糊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48周随访时治疗组视物模糊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36周随访时神疲乏力评分高于对照组,48周随访时视物模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中医证候总积分各时间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药明视方具有控制低度近视度数进展、提高最佳裸眼远视力、减缓眼轴增长、改善部分中医证候等作用,且具有较好安全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
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效应[1]。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毛静远;朱明军;<正>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由任何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变化,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逐渐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1]。虽然现代医学对心衰治疗理念和手段不断进步,心衰患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中医药因其在稳定病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衰的治疗中[2]。然而心衰的中医诊疗至今尚未在业界形成共识,制约了中医药在心衰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张声生;魏玮;杨俭勤;<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反复腹痛,并伴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肠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持续存在。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检查异常,为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IBS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为5%~10%[1]。目前虽
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症状类结局评价测量中的应用
曹卉娟;邢建民;刘建平;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症状类结局的评价,比如疼痛程度的评价,但目前在资料的处理方面尚欠规范。对VAS法的资料类型及统计方法进行了归纳,并对其中较为常见且容易出现问题的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以期为VAS法在临床研究领域的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
方朝晖;吴以岭;赵进东;<正>本指南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为主要内容,在以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研究质量相对较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综述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了严格的质量评价,并对质量偏低的文献进行了文献降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
王玉光;齐文升;马家驹;阮连国;卢幼然;李旭成;赵昕;张忠德;刘清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大部分患者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根据采集的四诊信息,审症求因,研判核心病机,认为2019-nCoV肺炎属于瘟疫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可称之为湿毒疫。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需要与当令的时行感冒、风温、冬温等病证相鉴别。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可分四个阶段辨治:早期、进展期、极期(危重期)、恢复期。大部分病例以早期、进展期为主,为本病的顺传(正局),极度乏力、喘憋、咯血等症状提示病情将逆传加重,肺之化源绝而喘脱,为本病的逆传和变局。治则治法拟为辟秽化浊,以祛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宣畅气机为主,抓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
王玉光;齐文升;马家驹;阮连国;卢幼然;李旭成;赵昕;张忠德;刘清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大部分患者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根据采集的四诊信息,审症求因,研判核心病机,认为2019-nCoV肺炎属于瘟疫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可称之为湿毒疫。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需要与当令的时行感冒、风温、冬温等病证相鉴别。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可分四个阶段辨治:早期、进展期、极期(危重期)、恢复期。大部分病例以早期、进展期为主,为本病的顺传(正局),极度乏力、喘憋、咯血等症状提示病情将逆传加重,肺之化源绝而喘脱,为本病的逆传和变局。治则治法拟为辟秽化浊,以祛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宣畅气机为主,抓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量估算:(2)观察性研究
万霞;刘建平;临床试验中的样本含量估算是临床医生进行科研设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介绍了临床试验研究中观察性研究,即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量估算,以及横断面研究的样本量计算,并分别以实例说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预防及诊疗方案汇总分析
于明坤;柴倩云;梁昌昊;丁砚秋;林子宜;高佳琪;王涵;张立山;刘建平;费宇彤;目的尽可能全面地汇总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多位中医临床专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预防及诊疗方案,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20年2月1日(含)之前网页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及各省份卫健委、中管局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方案,国医大师、院士、知名中医临床专家等通过公开渠道发表的见解,制定资料提取表,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达成共识。在筛选和资料提取过程中遇到分歧时,提请第三人共同决策。资料提取表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来源、发布时间、发布机构)、病机病位、分期、治法治则、症状、舌脉、注意事项、用药方式、药物加减、制定方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2月1日(含)之前国家卫健委、国家中管局及17个省份的新冠肺炎防治方案以及14位中医专家的个人见解。其中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吉林、云南6个省和自治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河北、山东、天津、甘肃、上海5个省和直辖市根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制定了诊疗方案。官方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主要是组织专家讨论形成。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防治方案是在本省出现确诊病例的时点后颁布的。共提供预防方药83种、医学观察期方案8个、临床治疗初期方案31个、临床治疗中期方案22个、重症期方案17个以及恢复期方案16个。结论各方对该疾病的认识病位主要在肺,病因病机多为疫戾之气,以"湿"为主,但细节不尽相同,证型和处方亦不同,体现了本病的复杂性。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预防期、观察期、临床治疗初期、临床治疗中期、重症期、恢复期)发布了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既体现出中医在用于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又体现出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和同病异治的理念。权威机构需要及时将应急时的经验性诊疗方案快速升级为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以更好地服务临床急需。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
郑文科;张俊华;杨丰文;王玉光;刘清泉;张伯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发布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简称"国家《方案》"),要求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先后有24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家《方案》基础上,结合区域和人群特点,发布了本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简称"地区《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辨证分型、分期,并提供了丰富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为了深入了解此次疫情并为中医药快速应对同类疫情提供参考,本研究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系统分析了各地区方案,认为该次疫病主要体现为"湿、热、毒、虚"几个特点,病位在肺,耗伤正气,损及脾肺,甚者窍闭神昏。各地区《方案》基本按照预防、治疗、恢复三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预防阶段以玉屏风散等益气固表为主,治疗期以清热化湿解毒救逆为主,恢复期则益气养阴为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与思考
苗青;丛晓东;王冰;王玉光;张忠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是疫疠之邪夹"湿"伤肺而及于全身,可伤及营血,逆传心包,气阴两虚。对早期轻症者、逐渐化热者、重症者、病情危重者、恢复期患者分别采用祛湿宣肺,清气分湿热、清热泻肺、凉血化瘀、扶正泻实、调理阴阳为治则,显示出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姜泉;韩曼;唐晓颇;罗成贵;巩勋;<正>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1]。痛风(gout)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 MSU)沉积所致的晶体性关节炎,与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2-3]。原发性痛风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目前发病原因未完全阐明;继发性痛风主要发生在其他疾病过程中(如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因服用某些药物以及肿瘤放疗、化疗等原因所致。
新闻
重点推荐
百岁国医大师带给您的冠心病治疗经验
2016-03-01麦冬这些不为人知的强大功效,您了解吗?
2016-02-17猴年看《中医杂志》72变!
2016-01-28中药煎煮,这些细节您了解吗?
2016-01-27《中医杂志》创刊60周年纪念专刊之特约报告:冠心病病证结合临床研究与实践
2016-01-21《中医杂志》创刊60周年纪念专刊之特约报告: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与述评
2016-01-21《中医杂志》创刊60周年纪念专刊之专家论坛——王永炎院士谈中医药学学术发展的变革与方向
2016-01-212016年的主编寄语:乘势而为 ,再铸辉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