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微信二维码

作者中心

读者中心

海外传播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2,787,762
今日访问量: 117

通知通告

2025年13期
学术探讨

象思维视角下中风病瘀毒互结证的再认识

张云帆;赵迪;苗丽娜;刘红喜;魏竞竞;梁晓;王柳丁;张雪茹;陈云梦;张允岭;

象思维是由事物的外在表现,通过类比、推理、演绎、象征等方法,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其内部规律的思维方式。在运用象思维对中风病“风、火、痰、瘀”病因病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象思维对中风病辨治规律的影响;同时以象思维的构建过程为线索,从物态、属性、本原、规律四个层面对中医学“毒邪”的含义进行解读,并进一步探索其与中风病瘀毒互结证的病因源流、辨识方法、病机演变和防治思路的关系,以期为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研究和临证诊治提供思路。

2025 年 13 期 v.6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项目(ZYYCXTD-C-202007);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脑病传承创新团队项目(CI2021B006);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1301)
[下载次数: 4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络息成积”与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异常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熊宏泰;宋英;杜炎远;于佩邑;郑红刚;

通过梳理现代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诠释络息成积理论与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防治中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生理方面,缝隙连接与络脉在结构分布、物质交换、信息传递方面具有相关性。病理方面,缝隙连接介导代谢耦联失衡类似于络脉郁滞,为肿瘤发病之本;异型缝隙连接建立类似于络脉亢变,为肿瘤转移之因;缝隙连接蛋白翻译后修饰紊乱类似于络虚不荣,为肿瘤恶化之源。临床论治肿瘤当遵循“络息成积”的病机演变规律,初期解毒通络,恢复细胞间通讯功能以祛肿瘤新生;进展期平亢抑络,阻断异型缝隙连接建立以截肿瘤转移;终末期扶正通络,调节缝隙连接蛋白翻译后修饰以遏肿瘤病程。

2025 年 13 期 v.6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4463); 中央高水平中医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项目(HLCMHPP2023085)
[下载次数: 2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当代名医

晁恩祥从热、痰、瘀、虚分期辨治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经验

陈宏丽;张洪春;晁恩祥;

总结晁恩祥教授从热、痰、瘀、虚分期辨治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临证经验。认为本病以血热痰瘀、气阴两虚为核心病机,其中急性肺出血期病机以血热炽盛为主,方用十灰散加减以清热和营、降火安络;肺出血静止期病机以痰热壅肺为主,方用清肺定咳汤加减以清肺化痰、和络止血;慢性期急性发作病机以气阴两虚、血热痰瘀为主,方用生脉散、十灰散合清肺定咳汤加减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痰祛瘀;慢性迁延后遗期病机以气阴两虚为主,方用生脉散加减以益气养阴、润肺宁血。

2025 年 13 期 v.66 ;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京中医科字[2021]160号)
[下载次数: 3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房敏基于“重治筋,微调骨”治则推拿治疗慢性脊柱病经验

陈博;张昊;孔令军;房敏;

总结房敏教授基于“重治筋,微调骨”治疗原则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慢性脊柱病的临证经验。认为慢性脊柱病发病的关键病机在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据此提出重治筋、微调骨的基本治疗原则,并结合现代解剖学和传统中医腧穴经络理论,对慢性脊柱病采用“先致失稳、逆向调整、复而后立”和“分层推拿、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推拿治疗策略,往往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2025 年 13 期 v.6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 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建设项目(SHGZS-202238)
[下载次数: 2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思路与方法

中医四诊技术在慢性肾脏病诊疗中的延伸及应用策略

刘政新;宋钦;贺怡宁;尹晓凡;钱天洋;何伟明;

传统中医四诊立足于患者症状及体征,既是中医学优势所在但亦有不足之处。慢性肾脏病在发病过程中病情具有隐匿性、长期性、虚损性、变化性的特点,难以根据症状及时施加干预措施,因此四诊的延伸在慢性肾脏病的诊疗过程中具有必要性。在中医辨证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传统四诊技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延伸及应用策略,包括引入微观辨证,明确肾病因由,防微杜渐;精准四诊信息,借助人工智能,既病防变;结合辨病辨症,总结临床规律,以常衡变;存储四诊信息,建立肾病数据库,瘥后防复四个延伸及运用策略,以期在慢性肾脏病的诊治中达到及时早期诊断、动态观察病情、准确施加干预、强化预后评估的长期管理诊疗效果,扩大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病中的优势。

2025 年 13 期 v.66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3502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4294); 江苏省中医肾病医学创新中心(苏卫科教[2022]15号); 江苏省中医院科研项目(y2021rc16,k2021yrc16)
[下载次数: 5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医药领域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应用与制作要点

王文雅;景城阳;施兰君;马彬;廖星;

临床前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的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是药品和医疗产品上市前的关键环节,对于探索中医药疗效机制、促进临床转化至关重要。中医药领域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可全面综合临床前研究证据、整合研究结果、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与偏倚风险、提升研究利用度、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中医药研究模型与评价指标的优化迭代。从定义研究问题、组建研究团队、撰写注册研究方案、系统全面检索、文献筛选、纳入研究的评价、数据提取、数据综合(Meta分析)和中医药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报告9个步骤,介绍中医药领域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制作流程与方法,以期为开展中医药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提供方法学参考,促进中医药领域证据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025 年 13 期 v.66 ;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5503,CI2021A00701-3); 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业务研究室主任专项”(2020YJSZX-2)
[下载次数: 4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新闻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