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18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学术探讨

从体认语言学角度诠释象思维的学理化建构——兼论中西医学价值理念的差异性

刘立伟;王永炎;范逸品;黄宇轩;

基于语言与思维的双向关系建立语言学与象思维的对话框架,系统揭示语言模型下象思维学理化构建的价值链,同时探讨中医元思维逻辑下中西医学价值理念的差异。象思维作为普遍意义上的国学原创思维,本质是思维主体对客观规律的演绎方式,影响中医学的思维范式。体认语言学为还原象思维的构建过程提供确切路径,象思维的学理化建构可分为“体”“认”两层含义,经历观取物象-形象化与抽象化-意象化认知模型-概念化与范畴化-模型化推演五个阶段。象思维与中医理论创新受到三重维度影响,即人的主观因素、语言因素、现实因素。中西医学价值理念的差异由文明的底层逻辑决定,体现在主体文化、思维认知、诊疗方法三方面,而文明互鉴与文化包容是谋求中西医学共生发展的关键。

2025 年 18 期 v.66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Z0913,Z0815,Z0756)
[下载次数: 7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医古籍篇目体例视域下“诸风”门类的内涵与范畴演变

刘蕴葭;赵艳;

梳理中医古籍篇目中“诸风”门类的内涵与范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包括秦汉医籍“诸风”类病分类的开端、隋唐医籍“诸风”门类的形成和发展、宋金元医籍对“诸风”类病的集成和“中风门”的独立、明清方书“诸风门”向“祛风门”的演替与综合性医著中“诸风”类病的分离。探索相关医学发展背景及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医籍编撰者病证分类思维的差异,挖掘传统“诸风门”分类的价值,可为现代中医病证分类提供“现象-功能-整体”范式的补充路径。

2025 年 18 期 v.6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藏》提要编纂项目(KJS-ZHYC-2020-008)
[下载次数: 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当代名医

许润三运用虫类药治疗妇科疾病经验

许琳;郭明;赵红;许润三;

总结许润三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证经验。认为妇科疾病多与虚、瘀相关,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性喜攻逐走窜,功善祛瘀。临证常用水蛭、土鳖虫、地龙、全蝎、蜈蚣、虻虫、乌梢蛇、海螵蛸、牡蛎等治疗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疼痛、月经病、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并于自拟经验方通络煎、慢炎宁中应用虫类药,临床疗效较好。

2025 年 18 期 v.66 ; 中央高水平中医医院临床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中日友好医院“菁英计划”人才培育工程(ZRJY2023-GG22); 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青年培英计划(202403-008);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室站建设项目(202304-002)
[下载次数: 8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白彦萍运用香药治疗休止期脱发经验

齐亦铭;陈柏林;张维明;姜文博;王磊;白彦萍;

总结白彦萍教授运用香药治疗休止期脱发的临证经验。认为气血不和是休止期脱发的核心病机,通窍是荣发的先决条件。临证常用香药调和气血,以通窍荣发为基础治法,以三物启窍汤为基础方,在此基础上,毛发疏松干萎为气血亏虚,治以补肝益肾、通窍养血,常合用集香养发汤加减;头皮脂溢垢浊为气血郁滞,治以健脾祛湿、通窍凉血,常合用集香净发汤加减;头皮白屑瘙痒为气血不潮,治以消风清热、通窍和血,常合用集香种发汤加减。同时重视芳香药、血分药、引经药的使用。

2025 年 18 期 v.6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444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支持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1]203号); 中日友好医院“菁英计划”人才培育工程(ZRJY2023-GG16)
[下载次数: 10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思路与方法

中医医院数智化转型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探讨

舒红平;曹亮;杜怀斌;王亚强;舒涛;张立平;

中医医院管理与服务的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亟需借助数智化技术创新来提升效率。在分析当前中医医院管理与服务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通过数智化技术创新提升管理与服务效率的方法与策略,提出中医医院数智化转型“3434”构建体系,包括三条数智化服务主线、四类数智化服务场景、三种数智化支撑方法、四个数智化支撑工具,通过融合工业智能指数与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设计了中医医院数智化转型的评估分级规范、评估指标及指标计算方法。通过构建中医医院数智化转型体系和评估指数设计,可为中医医院的传承发展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

2025 年 18 期 v.66 ; 四川省科技教育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4NSFSC1962)
[下载次数: 6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命元三焦系统”探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机与辨治

陈泓莉;任雪雷;杨丽平;冒慧敏;王宇阳;王倩;占永立;

““命元三焦系统”是由命门、元气及三焦组成的一个生命本原系统。该系统以命门为核心,命门产生先天元气,先天元气由三焦输布于周身内外,从而调控脏腑经络的活动。基于“命元三焦系统”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以命元亏虚、脾肾不足为发病基础,三焦气化不利、痰湿瘀阻滞肾络为核心环节;命元虚衰,浊毒内蕴,损及肾络为终末转归。临床治疗应以温补命元为本,疏利三焦为辅,并针对瘀血、痰湿、浊毒等标实证的不同,分别施以活血化瘀、祛痰除湿、祛浊通络等治法。

2025 年 18 期 v.6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4393,82204905,82104814)
[下载次数: 11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脉中积理论指导下的动脉粥样硬化时间序贯辨治思路——以冠心病为例

孙夕童;范新彪;耿小飞;康宇心;张政;梁泳春;朱波宇;张军平;

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根据脉中积理论,从“脉中聚-脉中积-脉中热毒”三个阶段进行辨治。并在病证结合基础上,将时间维度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与“虚-痰-瘀-毒”的病机时序性改变相结合,初步构建了脉中积理论指导下的“病-证-时”分阶段时间序贯辨治策略。并以冠心病为例,具化该时间序贯辨治方案的临床应用:斑块形成初期脾虚为本,痰湿内阻为标,治以健脾化痰、清利血脉;斑块进展期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以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斑块易损期阴虚为本,痰瘀热毒为标,治以滋阴清热、活血解毒。

2025 年 18 期 v.6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232);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专项资助(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6号); 张军平天津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专项资助(津卫中[2020]732号)
[下载次数: 8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五观辨治”体系从五脏生血分层论治肿瘤相关性贫血

葛媛莎;刘可心;陈思洁;李杰;吴静远;匡子禹;

肿瘤相关性贫血(CRA)发病率高且影响预后,临床有效治疗率较低且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限。五脏生血是根于经典的中医理论,揭示了五脏在血液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立足于“五观辨治”体系,提出以“未病观”聚焦易感人群、并通过饮食调护,先安未受邪之地;以“时空观”分病期、分阶段、分病种、分部位辨治CRA;以“症状观”应用角药、对药缓解主要症状;以“精准观”探索现代医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内在关联,富集靶标定向防控CRA。并且基于五脏生血的“核心观”,分层论治不同阶段的CRA:运用健脾益肺、补气生血法治疗术后CRA,运用养肝益肾、养血填精法辅助CRA化疗,运用清热化瘀、养阴生髓法辅助CRA放疗,运用养心安神、抗癌解毒法治疗晚期CRA。

2025 年 18 期 v.66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3503300,2023YFC3503301,2023YFC3503305); 中央高水平中医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项目(HLCMHPP2023085,HLCMHPP2023097)
[下载次数: 8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研究

远端取穴针刺防治腹膜假黏液瘤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脾胃气虚证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随机对照试验

何佩珊;杨公博;姜敏;闫国军;安松林;姬忠贺;潘国凤;

目的 观察远端取穴针刺疗法防治腹膜假黏液瘤患者肿瘤细胞减灭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腹膜假黏液瘤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脾胃气虚证患者88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围手术期常规治疗,从术后第2天开始针刺组同时给予远端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假穴浅刺,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隔日进行,疗程为14天。比较两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及术后第3、7天胃管引流量;比较两组术后第7、14、21天时主要中医症状(恶心呕吐、体倦乏力)评分及腹胀分级评分;术前及术后第7、14、21天时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营养状态评分。结果 针刺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拔除胃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第7天针刺组胃管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针刺组恶心呕吐、腹胀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4天、21天针刺组体倦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针刺组术后第14天、21天焦虑亚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或P<0.01)。术后第7天、14天针刺组焦虑亚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针刺组术后第7天抑郁亚量表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而术后第14天、21天抑郁亚量表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和P<0.01)。术后第14天针刺组抑郁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术后第7天、14天营养状态评分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第14天针刺组营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远端取穴针刺疗法可以缩短腹膜假黏液瘤术后脾胃气虚证患者自主排便时间及拔除胃管时间,减少术后胃管引流量,改善术后恶心呕吐、体倦乏力、腹胀症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2025 年 18 期 v.6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号);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培养项目(学科骨干-02-35); 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PZ2021009);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新时代125工程培训项目
[下载次数: 7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益气复元膏方对气虚质亚健康状态人群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舌脉数据特征分析

韦硕硕;仲茂凤;唐嘉仪;蒋梦琳;张晓天;

目的 探析益气复元膏方对气虚质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对舌象脉象客观化特征参数的影响。方法 纳入气虚质亚健康状态受试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复元膏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0天。干预前后比较两组受试者气虚质各症状因子评分、气虚质转化分、亚健康状态评分;检测受试者外周血清免疫指标水平[CD4+、CD4+/CD8+值、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干预前后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舌象数据信息(Lab-a、Lab-b、Lab-L)和脉象数据信息[重搏前波幅与主波幅度比值(h3/h1)、主波上1/3处的宽度与相应时象比值(w/t)、主波幅度与左心室快速射血期时值比值(h1/t1)、左心室快速射血期时值(t1)]。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试验组气虚质各症状因子评分及气虚质转化分均降低,亚健康量表评分升高(P<0.05或P<0.01)。免疫学指标方面,试验组CD4+水平、CD4+/CD8+值、IgA、IgG、IgM和IL-2水平均升高,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舌象方面,试验组全舌舌色Lab-a值升高,Lab-b值和Lab-L值降低,全舌苔色Lab-L值升高和Lab-b值降低(P<0.05或P<0.01)。脉象方面,试验组双手脉象h3/h1值、w/t值和t1值均降低,h1/t1值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神疲乏力、气短、心慌、容易感冒、喜静懒言、动则汗出6项气虚质症状因子评分和气虚质转化分均降低,亚健康量表评分升高(P<0.05或P<0.01)。CD4+T细胞水平、CD4+/CD8+值和IL-2水平均升高,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全舌舌色Lab-a值升高,Lab-L值降低,全舌苔色Lab-a值和Lab-L值均升高,Lab-b值降低(P<0.05或P<0.01);双手脉象h3/h1值、w/t值和t1值均降低,h1/t1值升高(P<0.01)。结论 益气复元膏方可以有效改善气虚质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临床症状、健康状态和免疫功能,且舌脉客观化指标可作为中医体质调理疗效评价的参考依据。

2025 年 18 期 v.66 ;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ZY(2018-2020)-ZWB-1001]
[下载次数: 5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