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编制以中医古代经典方为评价对象的证据质量评级量表,检验其信度、效度并加以应用,为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供多来源的证据支持。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提取并筛选现有文献中的评价维度,然后通过主题分析法归纳总结初始条目。遴选临床医学、医史文献学等领域的专家参与德尔菲问卷调研,进行条目的评价及筛选,开展专家共识会议确定最终纳入的条目。细化条目的评价方法及证据等级的划分方法,形成中医古代经典方证据质量评级量表,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提取、筛选和总结,共形成3个维度和12个初始条目。邀请69名专家对初始条目进行评价,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12项条目重要性评分均>4,故予以保留,形成了包含3个维度12个条目的中医古代经典方证据质量评级量表,3个维度分别是古代证据情况、传承情况和现代应用情况,每个维度包含4个评价条目,每个条目满分为5分,根据最终评分划分高、中、低级证据。量表的12个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均>0.9,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8,组内相关系数为0.90。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中医古代经典方证据质量评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应用过程中具备可操作性,可在中医指南的制定过程中加以运用,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
总结吴勉华运用合欢花治疗肿瘤并发症的经验。认为肿瘤发生发展与情志密切相关,据此提出“积聚多郁,治以调神”的治疗理念。合欢花清轻上浮,芳香开郁,入心、肝、脾三经,功善解郁调神,芳香和中,可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并发症。其中合欢米为花蕾,为合欢花欲放未放之时采摘,具有清轻向上、开达心神、畅达肝气的功效,常以自拟宁心安眠汤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自拟癌痛消方治疗癌性疼痛,自拟二花解郁方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自拟疏肝调和汤治疗肿瘤治疗后的围绝经期状态。合欢花为花序,得芳香之气,兼具辟秽化浊的功能,能够醒脾和胃,自拟调木和中汤治疗化疗相关消化道不良反应,或与蔷薇花合用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
目的 观察隔蒜药物铺灸治疗对肺经伏热型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0名肺经伏热型AR患者随机分为氯雷他定组(35例)和铺灸组(35例)。氯雷他定组采用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铺灸组进行隔蒜药物铺灸治疗,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主要结局指标为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随访时进行评价;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球蛋白E (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并根据TNSS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评定疗效。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最终两组各33例纳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铺灸组总有效率93.94%(31例/33例)优于氯雷他定组的75.76%(25例/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SS、中医证候积分、IgE、EO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铺灸组均低于氯雷他定组(P<0.05)。随访时铺灸组TNSS亦低于氯雷他定组患者(P<0.05)。治疗过程中,铺灸组有1例患者出现气短,氯雷他定组有1例出现头痛,均症状轻微,对症处理后均继续治疗。结论 隔蒜药物铺灸治疗能够减轻患者鼻腔炎性症状,缓解AR患者过敏反应,有效控制AR发作及相关炎症反应,疗效优于单纯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总结基于育心软坚理念辨治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证经验。认为HCM属于“心积”范畴,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痰瘀积聚、气阴耗伤为发病之标。脾肾亏虚,化生痰瘀,痰瘀积聚心体;痰瘀结聚日久,耗伤心之气阴,导致心体失养,久之则表现为心之体用俱损。据此提出育心软坚法治疗非梗阻性HCM,强调软坚散结贯穿治疗全程,常用四味软坚方加减;症状明显期以益气养阴、软坚散结为主要治法,方用自拟育心软坚方加减;病情稳定期以益肾健脾、软坚散结为主要治法,方用自拟脾肾同治方加减。
目的 探讨糖脂代谢病患者及其主要证型的舌象图像特征分布规律。方法 纳入841例糖脂代谢病患者(糖脂代谢病组)及380例非糖脂代谢病受试者(非糖脂代谢病组),其中糖脂代谢病组患者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证283例、痰湿阻滞证311例、气滞血瘀证247例。使用舌诊仪采集两组舌象图像数据,通过TDAS V3.0软件获取两组舌质舌苔颜色纹理及形质特征(TB,舌质;TC,舌苔;L,明度;a,红色-绿色轴;b,黄色-蓝色轴;Y,亮度;Cr,红色信号与亮度值之间的差异;Cb,蓝色信号与亮度值之间的差异;CON,对比度;ASM,角度方向二阶矩;ENT,熵值;MEAN,平均值;perAll,舌苔面积/全舌面积;perPart,舌苔面积/无舌苔面积);分析糖脂代谢病组不同证型患者舌象图像诊断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脂代谢病不同证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脂代谢病组舌质指标中TB-L、TB-Y、TB-Cb大于非糖脂代谢病组,TB-a、TB-b、TB-Cr小于非糖脂代谢病组;糖脂代谢病组舌苔指标中TC-L、TC-Y、TC-Cb、perAll、perPart高于非糖脂代谢病组,TC-a、TC-b、TC-Cr低于非糖脂代谢病组(P<0.05)。糖脂代谢病组不同证型比较,肝郁脾虚证、痰湿阻滞证TB-L、TB-Y高于气滞血瘀证,痰湿阻滞证TB-a、TB-Cr低于气滞血瘀证,痰湿阻滞证perAll高于气滞血瘀证(P<0.05)。糖脂代谢病组点刺舌高于非糖脂代谢病组,肝郁脾虚证齿痕舌高于其他两证,痰湿阻滞证的腻苔、气滞血瘀证的瘀点舌分别高于其他两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腻苔、点刺舌、瘀点舌、齿痕舌、perAll、TB-Cb是肝郁脾虚证的影响因素;腻苔、齿痕舌、TC-Cb、TC-Cr是痰湿阻滞证的影响因素;裂纹舌、瘀点舌、齿痕舌、TB-Y是气滞血瘀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较非糖脂代谢病,糖脂代谢病患者舌质颜色偏暗,舌苔偏厚腻。肝郁脾虚证糖脂代谢病患者舌质偏红,在纹理表现上更为细腻,多见齿痕;痰湿阻滞证患者舌苔明亮度更高,苔质纹理更粗糙,多有腻苔表现;气滞血瘀证患者舌质明亮度更低,多有瘀点。
在“气-血-脉络”体系下,指出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是以心体受灼、脉络伤损为发病之本,气机失调、血阻热郁为复发前提,虚气内耗、阴伤血少则是病情频发的关键因素,痰瘀兼伏、阴邪凝结为病势恶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此,运用自拟十八味通心饮养心通脉复络、适其阴阳,贯彻术后干预全程;自拟清心定悸汤行气宣滞、透热运血,促进早期恢复;自拟培本养心汤益气养阴、和营补血,改善远期预后;十味温胆汤合桃仁红花煎豁痰散结、逐瘀软坚,阻截病势加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思路。
总结韩明向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证经验。认为外邪侵袭引动宿疾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关键病机,肺气虚是稳定期的关键病机,“虚、痰、瘀”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病理要素。治疗上强调分期分证论治,急性加重期中,针对风寒袭肺证,自拟三子温肺汤以解表散寒、温肺化痰;针对痰湿蕴肺证,自拟化痰降气方以温肺化痰、降气平喘;针对痰热壅肺证,自拟清肺化痰方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针对痰瘀互结证,自拟芪白平肺方以益气化痰、活血化瘀。稳定期中,针对肺气虚证,自拟参芪温肺汤以温肺益气、化痰泻浊;针对肺脾气虚证,自拟参芪补中汤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针对肺肾亏虚证,自拟参芪调肾方以补肺温阳、纳肾平喘,为COPD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脏腑风湿论认为,风寒湿邪气内伏,郁而化热,伏于脏腑而成痼疾,热为表象,寒为病因,每遇外感引动伏邪,则脏腑病加重或反复发作,多表现为寒热错杂的复杂证候。基于脏腑风湿论提出“寒热错杂本质是寒”的学术观点,认为对于病机为寒热错杂的疾病,外感风寒湿为始动因素,发作期治疗以祛邪、透邪为要,使风寒湿宿邪外出,缓解期扶正培本,寒湿得蠲。内湿源于脾,故调理脾胃、散寒除湿是治疗脏腑风湿病的大法。寒湿俱为阴邪,易伤阳气,且风寒湿邪反复侵袭,闭阻脏腑气机,阳气渐损,因此治疗上还需顾护阳气,温阳以散寒湿。“寒热错杂本质是寒”为中医理论的临床应用与疑难复杂病的中医诊治提供了思路。
鉴于传统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揭示疾病病机复杂动态演化规律的局限性,在系统思维理论框架下,分析当前中医病机辨证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指出其面临实验模型不足、数据标准化程度低、非线性特性复杂以及专家经验整合困难等挑战;借助定性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提出该体系研究的具体策略,包括构建病机演变的定性模型、采用数学模型验证与定量计算揭示病机规律、融入“以人为主”理念实现人机协同,为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思路。
目的 观察补肾乳岩方对冲任失调型绝经前乳腺癌内分泌强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88例接受内分泌强化治疗且中医辨证为冲任失调型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予卵巢功能抑制(OFS)+内分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补肾乳岩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改良版Kupperman评分、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水平、性激素六项[雌激素(E_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水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153 (CA153)]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FACT-B各模块评分和总分均提高、对照组治疗后的社会/家庭状况评分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领域评分和总分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改良版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CD3~+、CD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7.44%,高于对照组的23.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补肾乳岩方可提高绝经前乳腺癌内分泌强化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提高患者血清CD3~+、CD4~+水平及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