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1伦理审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23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报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时,需说明所采用的试验程序是否经过国家的或所在机构设立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评估与批准,并注明批准文号。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包括以下活动:1)采用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医药学和心理学等方法对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病理现象、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进行研究的活动;2)医学新技术或者医疗新产品在人体上进行试验研究的活动;3)采用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收集、记录、使用、报告或者储存有关人的样本、医疗记录、行为等科学研究资料的活动。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日落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辨治思路。将日落综合征的发作时间与子午流注理论中膀胱经当令的申时(15:00—17:00)、肾经当令的酉时(17:00—19:00)与心包经当令的戌时(19:00—21:00)对应,认为申时膀胱经当令时发作,病机为阳气浮越、瘀热内结,治宜补肾填精、逐瘀泄热、引火归元,方用桃核承气汤合二至丸加减;酉时肾经当令时发作,病机为髓海空虚、阴不潜阳,治宜补肾填精、安神潜阳,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戌时心包经当令时发作,病机为痰浊上蒙、阻滞清窍,治宜清热化痰、开窍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同时可在口服中药汤剂时配合针刺、耳穴压丸、穴位贴敷进行综合治疗,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思路。
目的 基于影像学指标评价理筋动髌手法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招募126例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玻璃酸钠单侧注射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组给予理筋动髌手法治疗,每周3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1周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包括髌骨外移距离、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股指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45/54,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36/54,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周后,两组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髌股指数、髌股适合角较对照组减小(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结束1周后髌骨外移距离、髌股指数、髌股适合角均减小,对照组髌股适合角均减小(P<0.05)。结论 理筋动髌手法通过调筋理筋纠正髌骨外翻程度,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达到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目的。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探讨“厥阴为阖”治疗青光眼的思路。厥阴为阖,主内敛向里,是阴尽阳生、阴阳转化的关键节点,厥阴阖降通利,则气机敛降通畅,使血气、精神、情志内守,充养脏腑、濡润宗筋;“阖”机失常,则阴阳紊乱,寒热错杂,气血不调。认为“厥阴阖降失司”是青光眼的主要病机。在时空论视域下,临证当治以“调阖厥阴,燮理阴阳”,方选乌梅丸加减,以调整厥阴气化升降出入,使得厥阴通利,阴阳和抟,目系得养。
以阴阳学说与络病学说为指导,认为阳气升降失调是高血压病的核心病机,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升阳通降法治疗高血压病。临证分为宗气虚兼血瘀、痰浊瘀阻、肝阳上亢三种证型,分别运用自拟经验方益宗活血汤补益宗气、活血升阳,理宗活血汤豁痰通阳、调气活血,清肝通络饮清肝通络、平肝潜阳。对于特殊类型的非杓型高血压病,在充分认识病机的基础上可采用分时辨治,以期为高血压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正>近期,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2025-2034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传统医学战略》,该战略作为未来十年全球传统医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卫生体系融合的系统性指导方针。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战略目标“加强传统、补充和整合医学的证据基础”中明确提出:“鼓励成员国将传统、补充与融合医学的临床试验在世卫组织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以及其他世卫组织认可的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上注册”。
目的 观察针刺经穴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脾胃虚弱型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经穴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30例。针刺经穴组取经穴足三里、内关、公孙、阴陵泉,平补平泻,单侧取穴,左右交替,每日1次,每次30 min,5次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日。多潘立酮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每次1片,每日3次,饭前15~30 min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不适)评分,检测血清中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肽(VIP)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含量;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不适评分均降低,血清中5-HT、VIP及GLP-1含量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针刺经穴组各症状评分,血清中5-HT、GLP-1水平明显低于多潘立酮组(P<0.05);治疗8周后,针刺经穴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症状评分,血清中5-HT、VIP水平明显低于多潘立酮组(P<0.05)。治疗后针刺经穴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优于多潘立酮组的86.67%(26/30,P>0.05)。结论 针刺经穴治疗脾胃虚弱型FD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5-HT、VIP及GLP-1含量相关。
中医推拿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的发病机理,阐述“筋骨平衡”对维持颈椎“筋柔骨正”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通过探讨颈椎筋骨系统的“骨张筋,筋束骨”作用受限和颈椎经筋软组织及骨骼生物力学异常改变的情况,综合分析推拿治疗颈椎病在“理筋”“微调骨”的调衡作用下恢复颈椎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重塑筋骨平衡,以期为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和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认为银屑病合并焦虑抑郁呈现“郁-血-神”病机传变,以气郁为始动因素,从“气郁化火、血壅神扰”“郁火灼阴、血燥神浮”“气滞血瘀、络郁神抑”三方面认识本病病机。提出“凉血解郁、养血疏郁、活血调郁”三法论治银屑病合并焦虑抑郁,分别应用凉血活血汤加减配伍枳壳、佛手、连翘心等凉血解郁,养血解毒汤加减配伍白芍、珍珠母、煅牡蛎等养血疏郁,活血散瘀汤加减配伍郁金、合欢皮等活血调郁。三法贯通“郁-血-神”病机,通过清血热、养阴血、通瘀滞配合疏肝、安神、调郁药物,实现形神同调。
总结房敏教授基于“重治筋,微调骨”治疗原则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慢性脊柱病的临证经验。认为慢性脊柱病发病的关键病机在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据此提出重治筋、微调骨的基本治疗原则,并结合现代解剖学和传统中医腧穴经络理论,对慢性脊柱病采用“先致失稳、逆向调整、复而后立”和“分层推拿、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推拿治疗策略,往往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