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起病隐匿,存在向胃癌转化的潜在风险。基于中医络病理论,系统阐述CAG“气虚→血瘀→络损→毒瘀”的病机演变规律,认为胃络损伤是CAG炎-癌转化的核心病机。据此提出补虚以荣络、通瘀以畅络、解毒以护络的基本治则,以扶正通络解毒方为基本处方,并根据虚寒、湿热、阴虚、痰瘀等不同病理因素进行动态辨证、随症加减,为CAG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支撑。
总结翟双庆教授运用驱虫药从郁、痰、毒论治神志病的临证经验。认为神志病存在郁、痰、毒的病机演变过程及相应的三个发展阶段。结合古籍相关论述和临证经验,提出“虫”可指代具有损耗精气、如虫侵蚀之象的邪气,并归纳出驱虫药调气、祛痰、解毒的功效。临床上以自拟调神开郁汤、化痰调神汤、解毒调神汤合调中汤为基础方化裁,方中灵活运用槟榔、使君子、乌梅、榧子、雷丸等驱虫药,从调气理中开郁、化痰熄风泻火、扶正补虚攻毒三个角度论治神志病,以分别应对神志病郁、痰、毒的三个阶段,为神志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中医学“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气血运行遵循自然昼夜节律,不同时辰对应不同脏腑的功能盛衰。间歇性禁食(IF)作为一种饮食干预策略,其时间窗口的选择与人体代谢节律密切相关。基于中医学“子午流注”理论,探讨IF干预策略的时辰选择,提出每日限时进食法(如18∶6、16∶8、14∶10及12∶12模式,即将每日进食压缩于6 h、8 h、10 h或12 h)及周期性禁食法(如5∶2模式,即每周5天正常进食结合2天低热量饮食,或隔日禁食),以契合脾胃经气血旺盛时段,优化机体的消化与代谢;同时,针对不同中医体质及疾病状态、生活方式等,遵循个性化禁食方案的动态调整原则,可实现对IF的精准健康管理。
总结邓铁涛教授运用经验方珍凤汤治疗淋证的经验。认为淋证病机以脾虚为本、下焦湿热为标,治疗宜清利下焦湿热同时重视补益脾气,据此创立珍凤汤标本兼治,随症灵活化裁治疗包括气淋、劳淋、热淋、血淋、膏淋、石淋、淋痹的各类淋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基于中医学经典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抑郁症躯体症状的认识,提出抑郁症“抑郁遏阳-五体失和-躯体表征”病机认识,认为情志抑郁首遏气机,致五脏阳气输布失常,引发筋骨失衡、筋肉拘急、经络阻滞、皮部失司,出现脊柱侧弯、疼痛、形体寒热异常等特征性躯体症状。针对病机,提出“察体定灶-疏郁通阳-五体共调”诊疗思路,通过四诊合参尤其是触诊定位病灶层次;遵循调体畅阳的治疗原则,采用柔性正骨手法以正筋骨枢纽,通阳气运行之路径;采用津沽推拿以舒筋散结,畅气血之流;采用浅刺法调脉通络,以复气机升降;采用拔罐疗法以透达皮部,启卫阳周流。通过外治法实现五体状态的整体调衡,使阳气布散正常,为抑郁症躯体症状的诊治提供理论指导。
手不仅具有感觉和运动功能,还能通过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进而调控整个机体。中医外治法中针刺、艾灸、刺血、推拿等均可通过刺激手部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从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生命科学视角,基于中医理论、中医临床实践、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等方面探讨通过手部刺激激活局部微环境改变,进而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最终实现机体调控的作用途径和相关机制,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各时期医学古籍中肺脏解剖的相关记载,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梳理中医学对实体肺脏的认识过程,并基于古代解剖知识的特有属性阐释中医肺藏象学说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系统联系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为完善肺藏象理论提供解剖学依据,另一方面可促进实现肺藏象理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相互结合。
总结运用大黄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经验。认为大黄主要有通腑泻下、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分消湿热、行瘀决壅、消痈散滞之功,其中生大黄苦寒攻下,酒大黄宣散上行,大黄炭除滞止血,熟大黄缓泻和胃。临证可将大黄不同炮制品灵活配伍或组成经方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与甘草配伍组成大黄甘草汤加减以通腑泄浊、和胃健脾,治疗慢性肾衰竭;与桃仁、桂枝配伍组成桃核承气汤加减以逐瘀活血、通窍清上,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茵陈五苓散配伍合用以燥湿利水、泻热化瘀,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与牡丹皮、桃仁配伍组成大黄牡丹汤加减以行瘀消痈、散结除滞,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目的 采用多因素联合诱导的方式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D)虚损瘀毒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将24只2月龄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角叉菜胶低(0.02%)、中(0.04%)、高(0.06%)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角叉菜胶诱导血瘀模型,筛选角叉菜胶造模浓度。将30只5月龄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毒损组、气虚组、肾虚组、虚损组和虚损瘀毒组,每组6只,另以6只5月龄C57BL/6J小鼠作为同窝对照组。利用睡眠剥夺、角叉菜胶和氢化可的松进行多因素联合诱导实验。气虚组、虚损组和虚损瘀毒组小鼠通过睡眠剥夺诱导气虚;肾虚组、虚损组和虚损瘀毒组通过氢化可的松溶液灌胃诱导肾虚;虚损瘀毒组通过角叉菜胶溶液腹腔注射以诱导血瘀。造模期间,每周观察并记录小鼠一般状态和体质量;造模结束次日,利用抓力仪检测小鼠抓力指数,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指标;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处死、取材,计算小鼠脾脏指数、肾脏指数、睾丸指数,尼氏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形态,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沉积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血管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S1)、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切割酶1(BACE1)蛋白表达。结果 筛选出0.06%浓度的角叉菜胶进行后续实验。多因素联合诱导实验结果显示,与同窝对照组比较,虚损瘀毒组小鼠造模后体质量、抓力指数下降,平台停留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脾脏指数、肾脏指数、睾丸指数下降,海马组织Aβ_(1-42)荧光表达量升高,血清VCAM-1、TNF-α、IL-6、IL-1β、皮质醇水平升高,海马组织APP、BACE1、PS1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海马区神经元出现损伤,细胞核固缩,尼氏体溶解甚至消失。与毒损组、气虚组、肾虚组、虚损组比较,虚损瘀毒组更能全面反映阿尔茨海默病虚损瘀毒证的病理改变。结论 通过睡眠剥夺、角叉菜胶和氢化可的松联合诱导的方式构建了AD虚损瘀毒证小鼠病证结合模型,该模型具有气虚、肾虚、血瘀的证候特征。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中医药干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构建预后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个研究中心的肺癌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年龄≥65岁且接受中医药治疗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划分为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基于训练集数据进行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构建用以预测老年NSCLC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决策分析曲线(DCA)和风险分层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纳入1093例患者,其中训练集624例、内部验证集268例、外部验证集201例。构建了包含中医证型、口服汤药、年龄、TNM分期、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7个独立预后因素的列线图预后模型。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验证集C-index依次为0.776(95%CI:0.752,0.801)、0.723(95%CI:0.683,0.763)和0.662(95%CI:0.616,0.708);训练集1年、3年和5年生存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0.794、0.822和0.778,内部验证集为0.735、0.798和0.778,外部验证集为0.649、0.693和0.638。校准曲线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DCA)提示模型具有临床净获益;高、低风险组的生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构建的老年NSCLC预后模型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