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引排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
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效应[1]。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毛静远;朱明军;<正>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由任何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变化,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逐渐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1]。虽然现代医学对心衰治疗理念和手段不断进步,心衰患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中医药因其在稳定病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衰的治疗中[2]。然而心衰的中医诊疗至今尚未在业界形成共识,制约了中医药在心衰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张声生;魏玮;杨俭勤;<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反复腹痛,并伴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肠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持续存在。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检查异常,为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IBS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为5%~10%[1]。目前虽
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症状类结局评价测量中的应用
曹卉娟;邢建民;刘建平;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症状类结局的评价,比如疼痛程度的评价,但目前在资料的处理方面尚欠规范。对VAS法的资料类型及统计方法进行了归纳,并对其中较为常见且容易出现问题的重复测量资料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以期为VAS法在临床研究领域的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
方朝晖;吴以岭;赵进东;<正>本指南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为主要内容,在以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研究质量相对较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综述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了严格的质量评价,并对质量偏低的文献进行了文献降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
王玉光;齐文升;马家驹;阮连国;卢幼然;李旭成;赵昕;张忠德;刘清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大部分患者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根据采集的四诊信息,审症求因,研判核心病机,认为2019-nCoV肺炎属于瘟疫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可称之为湿毒疫。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需要与当令的时行感冒、风温、冬温等病证相鉴别。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可分四个阶段辨治:早期、进展期、极期(危重期)、恢复期。大部分病例以早期、进展期为主,为本病的顺传(正局),极度乏力、喘憋、咯血等症状提示病情将逆传加重,肺之化源绝而喘脱,为本病的逆传和变局。治则治法拟为辟秽化浊,以祛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宣畅气机为主,抓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从“寒湿疫”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仝小林;李修洋;赵林华;李青伟;杨映映;林轶群;丁齐又;雷烨;王强;宋斌;刘文科;沈仕伟;朱向东;黄飞剑;周毅德;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仝小林院士基于在武汉定点医院、急诊留观、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观察并诊治的病例资料,将本次传染病的病名定为"寒湿疫",并就"寒湿疫"的提出背景、临床特征及病机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以"寒湿疫"理论为基础,制定了适用于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分期辨治方案,并制定了适用于疑似病例的通用方,以期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有效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特征的疾病,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可引起全身的不良效应。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常出现急性加重。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患病率均增加。COPD多属于中医学"肺胀"、"喘病"等范畴。近年来,国内曾制定发布了COPD及相关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的证候分类和辨证规范[1-4],对于提高临床辨证治疗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仍多以专家经验或专家共识为主,缺乏中医术语规范和必要的临床试验与验证
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张声生;沈洪;张露;叶柏;<正>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18.1%,儿童的患病率为18.8%,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8.2%;农村人口患病率为7.2%,显著高于城市人口的6.7%~([1])。中医药治疗便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伤寒论》创立了蜜煎导法,所记载的麻子仁丸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