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ranklist paihangpage

下载排行

Top 10 Top 30 Top 50 Top 100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

王玉光;齐文升;马家驹;阮连国;卢幼然;李旭成;赵昕;张忠德;刘清泉;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大部分患者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根据采集的四诊信息,审症求因,研判核心病机,认为2019-nCoV肺炎属于瘟疫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可称之为湿毒疫。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需要与当令的时行感冒、风温、冬温等病证相鉴别。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可分四个阶段辨治:早期、进展期、极期(危重期)、恢复期。大部分病例以早期、进展期为主,为本病的顺传(正局),极度乏力、喘憋、咯血等症状提示病情将逆传加重,肺之化源绝而喘脱,为本病的逆传和变局。治则治法拟为辟秽化浊,以祛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宣畅气机为主,抓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020 年 04 期 v.61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305501)
[下载次数: 27,445 ] [被引频次: 833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量估算:(2)观察性研究

万霞;刘建平;

临床试验中的样本含量估算是临床医生进行科研设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介绍了临床试验研究中观察性研究,即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量估算,以及横断面研究的样本量计算,并分别以实例说明。

2007 年 07 期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CB504602)
[下载次数: 27,346 ] [被引频次: 252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预防及诊疗方案汇总分析

于明坤;柴倩云;梁昌昊;丁砚秋;林子宜;高佳琪;王涵;张立山;刘建平;费宇彤;

目的尽可能全面地汇总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多位中医临床专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预防及诊疗方案,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20年2月1日(含)之前网页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及各省份卫健委、中管局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方案,国医大师、院士、知名中医临床专家等通过公开渠道发表的见解,制定资料提取表,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达成共识。在筛选和资料提取过程中遇到分歧时,提请第三人共同决策。资料提取表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来源、发布时间、发布机构)、病机病位、分期、治法治则、症状、舌脉、注意事项、用药方式、药物加减、制定方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2月1日(含)之前国家卫健委、国家中管局及17个省份的新冠肺炎防治方案以及14位中医专家的个人见解。其中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吉林、云南6个省和自治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河北、山东、天津、甘肃、上海5个省和直辖市根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制定了诊疗方案。官方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主要是组织专家讨论形成。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防治方案是在本省出现确诊病例的时点后颁布的。共提供预防方药83种、医学观察期方案8个、临床治疗初期方案31个、临床治疗中期方案22个、重症期方案17个以及恢复期方案16个。结论各方对该疾病的认识病位主要在肺,病因病机多为疫戾之气,以"湿"为主,但细节不尽相同,证型和处方亦不同,体现了本病的复杂性。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预防期、观察期、临床治疗初期、临床治疗中期、重症期、恢复期)发布了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既体现出中医在用于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又体现出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和同病异治的理念。权威机构需要及时将应急时的经验性诊疗方案快速升级为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以更好地服务临床急需。

2020 年 05 期 v.6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30115)
[下载次数: 13,870 ] [被引频次: 166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

郑文科;张俊华;杨丰文;王玉光;刘清泉;张伯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发布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简称"国家《方案》"),要求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先后有24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家《方案》基础上,结合区域和人群特点,发布了本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简称"地区《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辨证分型、分期,并提供了丰富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为了深入了解此次疫情并为中医药快速应对同类疫情提供参考,本研究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系统分析了各地区方案,认为该次疫病主要体现为"湿、热、毒、虚"几个特点,病位在肺,耗伤正气,损及脾肺,甚者窍闭神昏。各地区《方案》基本按照预防、治疗、恢复三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预防阶段以玉屏风散等益气固表为主,治疗期以清热化湿解毒救逆为主,恢复期则益气养阴为主。

2020 年 04 期 v.61 ; 国家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应急攻关项目
[下载次数: 12,888 ] [被引频次: 348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与思考

苗青;丛晓东;王冰;王玉光;张忠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是疫疠之邪夹"湿"伤肺而及于全身,可伤及营血,逆传心包,气阴两虚。对早期轻症者、逐渐化热者、重症者、病情危重者、恢复期患者分别采用祛湿宣肺,清气分湿热、清热泻肺、凉血化瘀、扶正泻实、调理阴阳为治则,显示出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2020 年 04 期 v.61 ; 国家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应急攻关项目
[下载次数: 12,548 ] [被引频次: 392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姜泉;韩曼;唐晓颇;罗成贵;巩勋;

<正>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1]。痛风(gout)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 MSU)沉积所致的晶体性关节炎,与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2-3]。原发性痛风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目前发病原因未完全阐明;继发性痛风主要发生在其他疾病过程中(如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因服用某些药物以及肿瘤放疗、化疗等原因所致。

2021 年 14 期 v.62 ;
[下载次数: 12,525 ] [被引频次: 196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从“寒湿疫”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仝小林;李修洋;赵林华;李青伟;杨映映;林轶群;丁齐又;雷烨;王强;宋斌;刘文科;沈仕伟;朱向东;黄飞剑;周毅德;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仝小林院士基于在武汉定点医院、急诊留观、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观察并诊治的病例资料,将本次传染病的病名定为"寒湿疫",并就"寒湿疫"的提出背景、临床特征及病机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以"寒湿疫"理论为基础,制定了适用于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分期辨治方案,并制定了适用于疑似病例的通用方,以期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有效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2020 年 06 期 v.61 ;
[下载次数: 12,147 ] [被引频次: 773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正>《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参照国际临床指南制订标准,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指导的框架下,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为基本点,结合循证医学原理,在古今文献回顾分析、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成药系统综述、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专家咨询等系统研究工作基础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证候特点、辨证用药规律等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并经讨论制定。《指南》旨在规范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诊疗,促进中医诊治稳定型心绞痛水平的提高,以期为从事冠心病防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

2019 年 21 期 v.60 ;
[下载次数: 11,853 ] [被引频次: 596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姜泉;王海隆;巩勋;罗成贵;

<正>《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参照国际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在符合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原则基础上,通过对近30年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献的检索、梳理,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并经过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专家的广泛论证而形成。本《指南》规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诊断要点、辨证论治、中成药选择、外治疗

2018 年 20 期 v.59 ;
[下载次数: 11,745 ] [被引频次: 529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张声生;魏玮;杨俭勤;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反复腹痛,并伴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肠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持续存在。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检查异常,为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IBS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为5%~10%[1]。目前虽

2017 年 18 期 v.58 ;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重点医学专业(中医脾胃病):ZYLX201411
[下载次数: 11,108 ] [被引频次: 1,059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