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 | 3 | 15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的意义"一文认为基于现代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对《伤寒论》组方规律研究为其薄弱环节,提出从象数结合的角度研究《伤寒论》组方的术数机制,涉及到《伤寒论》组方规律研究的导向与方法等重大问题。通过对术数概念演变的梳理,术数与象数思维以及数学方法关系的分析,指出术数是中国古代哲学、科学、宗教信仰的综合,象数与术数之数的运用不同于数学方法;《伤寒论》组方的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问题,本质上是基于临床经验总结的科学问题,应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研究,将此类科学问题回归到术数机制研究则值得商榷。
Abstract:[1]龚轩.《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的意义[J].中医杂志,2017,58(11):901-904.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097.
[3]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6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17.
[4]谭伟.中国数术的演变:从科学到迷信[M]//项楚.中国俗文化研究:第四辑.成都:巴蜀书社,2007:63-75.
[5]陶磊.从巫术到数术:上古信仰的历史嬗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8,158,163.
[6]宋会群.中国术数文化史[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17.
[7]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8]李零.中国方术考[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9]张其成.中医哲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89-291.
[10]张其成.象数易学[M].北京:中国书店,2003:90-91.
[11]邢玉瑞.中医取象运数之数的内涵考察[J].医学争鸣,2014,5(3):13-15.
[12]邱鸿钟.医学与人类文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03.
[13]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67-268,312,317.
[14]仝小林.方药量效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4-29.
基本信息:
DOI:10.13288/j.11-2166/r.2018.01.019
中图分类号:R222.2
引用信息:
[1]邢玉瑞.《伤寒论》组方与术数关系探讨——兼与“《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的意义”一文商榷[J],2018,59(01):78-80.DOI:10.13288/j.11-2166/r.2018.01.019.
基金信息: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