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 | 54 | 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从络脉空虚、络脉阻滞和络脉损伤三个方面探讨了血管性痴呆与络病的密切联系,络病理论可作为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指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络,脑络正常是维系脑髓神机正常状态的基本条件,病机关键为脑络受损、神机失养,阐明血管性痴呆发病规律符合络病的病机。进一步提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及时参以治络通络的方法 ,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了诊疗思路和方法 。
Abstract:[1]雷燕,王永炎,黄启福.络病理论探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2):18-23.
[2]李维革,韩宁.从络病理论探讨中风病微观病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18-20.
[3]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7.
[4]王永炎,张伯礼.血管性痴呆现代中医临床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49.
[5]常富业,王永炎,高颖,等.病络机制与痴呆证治述要[J].中医研究,2005,18(5):1-3.
[6]张立平.中医络病学初探[J].大理学院学报,2004,3(1):75-77.
[7]颜乾麟,王宇峰.络病诊治探析[J].络病学基础与研究,2005,10(3):28-29
基本信息:
DOI:10.13288/j.11-2166/r.2010.07.024
中图分类号:R277.7
引用信息:
[1]韦云,周文泉,郭明冬.络病理论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探讨[J].中医杂志,2010,51(07):584-586.DOI:10.13288/j.11-2166/r.2010.07.024.
基金信息:
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三批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项目(CACMS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