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互作”论结直肠腺瘤癌变“土虚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高颖;王钧冬;肖冲;严然;由凤鸣;曾进浩;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互作失衡与结直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发现"土虚木郁"是结直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文献,认为肠道菌群紊乱与中医"土虚"密切相关,胆汁酸分泌异常为"木郁"的微观体现,且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进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互作"关系失衡与中医"土虚木郁"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互作"角度探讨结直肠腺瘤癌变"土虚木郁"的生物学内涵,对于研究"土虚木郁"的病机实质及其代表方药对阻止结直肠腺瘤癌变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23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184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2 ]
  • 辨机论治诊疗模式及其临床应用意义

    王耀献;孙卫卫;刘伟敬;王珍;

    中医诊治疾病关键在于捕捉病因病机,故辨机论治是诊疗疾病的核心理论。针对辨机论治的源流、内涵和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辨机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异同与互补关系。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病机类型有初始病机、衍生病机、对证病机、共通病机、体质病机、时空病机、环境病机、兼夹病机、药毒病机、杂合病机、对症病机、局部病机,在临床应用时首先要根据不同疾病特点进行病机模式的归纳总结,灵活使用,分清主次,精准治疗。辨机论治有助于中医临证的精准化治疗,构建辨机论治的诊疗模式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2021年23期 v.62 2025-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1114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2 ]

当代名医

  • 杨文明运用疏风豁痰、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经验

    肖许珍;杨文明;

    总结杨文明教授运用疏风豁痰、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认为风、痰、瘀是偏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风、痰、瘀上壅清窍,络脉不通为本病病机,据此立法创制舒天止痛汤。指出瘀血贯穿于偏头痛病程始终,善用虫类药活血逐瘀,通络止痛;强调调畅情志,合理饮食,忌食肥甘刺激之品以免偏头痛反复发作。

    2021年23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100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0 ]
  • 白长川从“络瘀”论治胆汁淤积性肝病经验

    赵亮;朱英;程秋骆;尚东;关溪;白长川;

    总结白长川教授从"络瘀"论治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经验。基于叶桂络病学说,认为毛细胆管和络脉类似,胆汁淤积与瘀血相关,提出胆汁淤积性肝病从"络瘀"论治,分期辨治。以通络为要,早期重在祛瘀通络、清热利湿,善用虫药搜络,配伍辛润入肝通络;中期利湿化浊通络,注重顾护阳气,或温阳,或通阳;后期补虚通络,认为气畅则胆汁畅,善用血肉有情之品滋补通络。

    2021年23期 v.62 2037-2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85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6 ]

思路与方法

  • 基于筋膜学理论探讨针刺效应的产生机制

    范郁山;庞瑞康;贺彩;冯卓;麦威;苗芙蕊;

    基于筋膜学理论的观点及研究现状,从筋膜解剖的定义与功能、筋膜与人体经络腧穴实质的关系、筋膜与针刺效应的关系、筋膜神经支配与力学传导机制等方面探讨针刺效应产生的相关机制。认为成纤维细胞状态的变化在针刺效应与筋膜的联系中起着关键作用,筋膜与针刺效应如得气、近治作用、远治作用、针刺镇痛、针刺能量学变化方面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筋膜学理论角度探讨针刺效应的产生机制,为针刺效应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2021年23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181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7 ]
  • 基于关键证候演变规律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辨治

    刘向哲;宋艳芳;王彦华;周红霞;王新志;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错综复杂,证候演变迅速,是该病治疗的关键时期,中医药早期介入可以充分发挥协同治疗优势。急性缺血性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其关键证候以痰热腑实证最为常见,随着病情发展,脾肾亏虚、气虚或兼血瘀之证渐显,证候演变由实到虚,认识和把握其关键证候演变规律是提高该病疗效的关键。临证时以关键证候演变为主线,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病证结合序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能够针对病机本质精准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021年23期 v.62 2051-2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15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18 ]

信息窗

  • 两项中医药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正>11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医药循证研究‘四证’方法学体系创建及应用"和"基于‘物质-药代-功效’的中药创新研发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两项中医药研究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2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中医杂志》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六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正>中国科协第六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论文名单公布啦!此次共95篇科技论文入选,是2017年1月1日以来发表在我国科技期刊上优秀论文的代表。其中,《中医杂志》 2020年第4期刊登的由王玉光、齐文升、马家驹、阮连国、卢幼然、李旭成、赵昕、张忠德、刘清泉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治疗初探》一文入选。

    2021年23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五位中医人获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及提名奖

    <正>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11月5日上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68名同志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4名同志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退休医生张舜华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丽华中医诊所所长朱丽华,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忠德,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伟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21年23期 v.62 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循证中医药

  • 中医戒烟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特征分析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乔舒昱;鲁春丽;江月;金信妍;刘雪寒;王建华;刘建平;

    目的总结并分析目前国内外发表的中医戒烟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特征,并通过评价其方法学质量,为未来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收录的以中医为主要干预手段戒烟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临床研究特征,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分析其方法学质量。结果共纳入66项研究,其中53项研究(80.3%)纳入健康成年吸烟者为研究对象,56项研究(84.8%)的干预措施主要为穴位刺激类,28项研究(42.4%)采用了安慰剂对照,选用时点戒断率(24 h至6周)和持续戒断率(14天至5年)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的研究分别有7项(10.6%)和5项(7.6%),26项研究(39.4%)未对时点戒断率和持续戒断率指标进行区分,仅报告了总体戒断率。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整体偏低,且均未能充分报告随机序列的生成与分配隐藏、结局评价者盲法、选择性报告结局。28项研究(42.4%)报告使用了盲法,38项研究(57.6%)在受试者和干预提供者盲法方面为高偏倚风险。结论目前中医戒烟随机对照试验对象主要为健康吸烟者,干预措施主要为穴位刺激方法,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整体偏低,提示需要完整和规范的报告。未来仍需设计良好、偏倚风险低的研究验证中医在戒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1年23期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101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3 ]

临床研究

  • 六神丸对健康人上呼吸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徐霄龙;陈奕杉;白云静;郭玉红;刘清泉;

    目的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六神丸对健康人上呼吸道菌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日至11月20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及首都医科大学招募的60名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六神丸组各30例。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干预;六神丸组给予六神丸含服3粒+口服7粒,每日3次,共7天。对照组于招募后第8天、六神丸组于服药后第8天采集受试者咽拭子样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分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六神丸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增高(P<0.05);对照组和六神丸组非度量多维标定(NMDS)组间分布具有差异,NMDS1胁强系数=0.1590。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髌骨细菌门为两组在门水平的优势菌。与对照组比较,六神丸组疣微菌门、硝化螺旋菌门、芽单胞菌门、蓝藻细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增高(P<0.05);变形菌门、埃普西隆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0.05)。结论六神丸对上呼吸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度和结构均有调节作用,提示六神丸可能通过改善菌群失调对某些呼吸系统疾病起到预防或治疗作用。

    2021年23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8K]
    [下载次数:41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30例临床观察

    王茸;许军峰;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面部穴位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干预及醒脑开窍针刺法,每周7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面部穴位地仓、颊车、下关、颧髎、牵正、承浆的揿针埋针治疗,隔天1次,共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口腔功能评分法、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功能评分及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等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部揿针埋针可以明显加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

    2021年23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1312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9 ]
  • 广东省107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救治策略

    张忠德;邹旭;林琳;郭建文;颜芳;孙良生;何泽慧;张俭;蔡彦;尹鑫;周袁申;陶兰亭;张戈;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中医证候特征,探讨中医救治策略。方法对广州确诊的107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通过中医临床应急数据采集平台录入数据,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发病时间、入院时临床症状以及舌象、疾病诊断及分型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入院时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78例(72.9%),咳嗽59例(55.1%),咯痰53例(49.5%),疲倦乏力24例(22.4%),咽干22例(20.6%),恶寒21例(19.6%),头身痛20例(18.7%)等。舌质多为淡红(35/89,39.3%)、红(27/89,30.3%)、淡白(13/89,14.6%),舌形多见质嫩(24/81,29.6%)、瘦薄(11/81,13.6%)、齿痕(9/81,11.1%),苔色多为薄白(46/91,50.5%)、黄(41/91,45.1%),62.1%(54/87)的患者可见腻苔。结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核心病机是暑湿化热、疫毒侵肺、元气大虚,以"湿""热""毒""虚"为主,治疗上结合本地区气候、人群特点,根据患者不同分型,采用"一人一方、一人一策、早期扶正、全程扶正"的中医救治策略,以清暑化湿、宣肺解毒、通腑泄热、调肠治肺为治则治法,并据此制定的中医药分类治疗、中西医结合策略已取得较好疗效,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2021年23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478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3 ]

实验研究

  • 葛根芩连汤加味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骼肌CAP/Cb1/TC10信号通路的影响

    杨霞;王志刚;周琦;柳荣;朱向东;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葛根芩连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模型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味27.2、13.6、6.8 g/kg灌胃,二甲双胍组给予0.15 g/kg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灌胃,各组均每天1次。8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骨骼肌Cbl相关蛋白(CAP)、磷酸化大麻素受体1 (p-Cbl)、小GTP结合蛋白(TC10)、葡萄糖转运蛋白4 (GLUT4)蛋白及mRNA表达。HE染色观察骨骼肌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骨骼肌组织病理形态显示随着葛根芩连汤加味剂量的增加,骨骼肌细胞染色清晰,细胞质较深,细胞间距减小,二甲双胍组和葛根芩连汤加味高剂量组FBG、FINS、FFA、HbA1c水平下降,CAP、p-Cb1、TC10、GLUT4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葛根芩连汤加味中剂量组FBG、FINS、FFA水平下降,CAP、p-Cb1、GLUT4蛋白表达升高,CAP、GLUT4 mRNA表达升高;葛根芩连汤加味低剂量组FBG水平下降,GLUT4 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味可以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以高剂量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骨骼肌CAP/Cb1/TC10信号通路有关。

    2021年23期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110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3 ]
  • 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功能及PPARγ通路的影响

    武颖烁;尚艺婉;孟丹华;周哲旭;陈星;吴耀松;任闪闪;刘燕;陈玉龙;

    目的探究补肺益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肺益肾组、抑制剂组、抑制剂合补肺益肾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香烟烟雾熏吸8周的方法制备小鼠COPD模型。造模后补肺益肾组给予补肺益肾方溶液5.31 g/(kg·d)灌胃,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雄鼠0.20 ml/次,雌鼠0.15 ml/次);抑制剂组给予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路抑制剂GW9662 1 mg/(kg·d)腹腔注射,灌胃生理盐水(雄鼠0.25 ml/次,雌鼠0.20 ml/次);抑制剂合补肺益肾组给予补肺益肾方溶液灌胃和腹腔注射GW9662 (剂量同上);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及腹腔注射(剂量同上)。各组均每日1次,每周6次。4周后检测小鼠体质量、肺功能指标[包括最终潮气量(TV)、每分钟呼气量(MV)、呼气峰流速(PEF)、50%潮气量呼气流量(EF50)],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含量,肺泡巨噬细胞胞葬能力、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巨噬细胞CD16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PARγ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肺功能指标、肺泡巨噬细胞胞葬能力降低,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4含量及肺组织凋亡指数上升,肺泡巨噬细胞CD163、iNOS表达上升,PPARγ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肺益肾组小鼠体质量、肺功能明显改善,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4含量,巨噬细胞CD163、iNOS表达及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下降,肺泡巨噬细胞胞葬能力及PPARγ表达上升(P<0.05或P<0.01);而抑制剂组、抑制剂合补肺益肾组小鼠体质量、肺功能指标、肺泡巨噬细胞胞葬能力、肺组织凋亡指数与CD163、PPARγ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4含量上升(P<0.05或P<0.01)。结论补肺益肾方可能通过调控COPD模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胞葬功能及PPARγ通路起到治疗COPD的作用。

    2021年23期 v.62 2084-2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3K]
    [下载次数:126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5 ]

临证心得

  • 从“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探讨冠心病的发病与治疗

    揭晓;薛丹;张海航;胡力丹;宋朱谨;朱爱松;

    "郁"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疾病早期,因郁致病所导致的冠心病发生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瘀、毒是推动因郁致病发生质变的核心要素;疾病中后期,由于病情迁延难愈,患者难以排解消极情绪,可因病致郁进一步加重病势,影响疾病转归。因此,冠心病的治疗当关注治疗顺序,因时制宜、调郁为要。"因郁致病"者当解病之苦,调畅气机为先导;"因病致郁"者以病为主,病、郁兼顾论治。

    2021年23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1273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6 ]
  • 运用调和脏腑、祛腐生肌法内外兼治癌性溃疡

    王斑;王克穷;张春红;

    介绍内外兼治癌性溃疡的临证经验。提出内外兼治是解决癌性溃疡的关键,立调和脏腑、祛腐生肌之法,提倡巧用"毒药",自拟敛疮散为核心外用方,药效力专;内治强调固护脾胃之本,使脏腑之气充盛以助鼓邪外出。祛邪扶正,内服外敷,获效良多。

    2021年23期 v.62 2098-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53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0 ]

标准与规范

  • 帕金森病(颤拘病)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雒晓东;李哲;朱美玲;徐评议;郭新峰;吴智兵;高敏;缪晓路;谭峰;吕少华;王青;王成银;毕尚青;范玉珍;罗恩丽;苏巧珍;郑春叶;郭友华;伍犹梁;刘梓言;周志成;

    <正>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脑黑质纹状体通路障碍的缓慢进展变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为主要临床特征~([1])。帕金森病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迄今尚无根治药物。复方左旋多巴类仍是控制运动症状的最有效西药,但几乎所有病例均需终身服药以控制症状,很多患者常因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被迫停药;而脑深部电刺激术虽可明显改善症状,但仍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疾病进展~([2]26)。

    2021年23期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4207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26 ]

文献研究

  • 《普济方》治疗胸痹心痛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邢雅璇;张京春;艾玉珍;张珊;闫龙美;

    目的挖掘《普济方》中治疗胸痹心痛的相关方剂,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普济方》中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将纳入的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 2.5. 0)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126首,包括中药127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肉桂(69次)、甘草(39次)、干姜(33次)、吴茱萸(31次)等,其中药性以温、热为主,分别占药性总频次的51.3%、22.7%;药味以辛味为主,占药味总频次的41.2%;药物多归脾经,占药物归经总频次的23.2%;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5组支持度≥15的高频药对,前三位分别为干姜-肉桂、甘草-肉桂、肉桂-吴茱萸;11条置信度≥0.6的关联规则,前三位相关药物分别为细辛-肉桂、人参-肉桂、白术-肉桂;熵聚类算法得到核心药物6组,新方3首,所用药物多有温阳、补中、理气、活血之效。结论初步探索出《普济方》中治疗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为善用温法、心脾同治、气血同调。

    2021年23期 v.62 2092-2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73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8 ]

百家园

  • 从“火”“木”“风”论治癌症

    杨永;王笑民;

    "燚"代表恶性肿瘤功能特点,治癌即是消"燚"。异常离位相火、厥阴肝木化火生风均是岩燚病机。从火论治,灭火、降火、拆火;从厥阴风木论治,酸敛、平肝、熄风;火木风多角度论治,以达火灭风止燚消之效。

    2021年23期 v.62 2106-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101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4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