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贤良;朱明军;倪代梅;伍建光;薛一涛;王承龙;戴小华;林谦;李军;赵志强;王帅;毕颖斐;刘桐作;周宙;毛静远;
目的 评价救心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设计,纳入9个中心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0例,按照1∶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均维持原西药治疗方案,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救心丸和救心丸安慰剂口服,每次2粒(0.05 g),每日2次,用药28天。主要疗效指标为运动平板试验总运动时间(TE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和疾病认知程度(DP)];次要疗效指标为运动平板试验其他指标[包括1分钟心率恢复(HRR1)、代谢当量(METs)、ST段压低最大幅度、运动后Borg自感劳累评分]、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积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行安全性指标评价,记录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访视时点为治疗前、治疗后即治疗(28±2)天、56天随访时即治疗结束后第(28±2)天。结果 符合全分析集(FAS)和安全性数据集(SS)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4例和85例。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TED、HRR1、METs升高,ST段压低最大幅度及Borg自感劳累评分降低(P<0.01)。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时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时SAQ总评分及AS、AF、TS、DP评分均升高,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1)。两组间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试验组发生1例(1/84,1.19%),对照组1例(1/85,1.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3/84,3.57%),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6例(6/85,7.06%),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救心丸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2024年24期 v.65 2549-2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98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艳芳;刘蓬;林文智;刘锦光;刘洁恒;张海欣;何伟平;
目的 探讨医师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的远期疗效,并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期间通过面诊、网络、电话方式对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运用医师疗法治疗的原发性耳鸣病例进行远期随访,了解原发性耳鸣的最终转归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回顾患者治疗前的基本资料,统计分析医师疗法治疗耳鸣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及相关因素(生活方式、年龄、病程、性别、耳鸣部位、耳鸣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对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 完成随访的原发性耳鸣患者共496例,随访时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496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01例(20.36%),显效189例(38.10%),有效116例(23.39%),无效90例(18.15%),总有效率为81.85%(406/496)。随访时生活方式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01),以随访时生活方式评分均值作为切点,分为随访时习惯较好组和习惯较差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237/243)、66.80%(169/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治疗前后生活方式评分差值均值作为切点,分为生活方式调整幅度较大组和调整幅度较小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5%(239/245)、66.53%(167/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访时生活习惯好、生活方式调整幅度大、耳鸣程度严重与总有效率呈正相关(P<0.001),年龄增长、听力下降与总有效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医师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生活方式、耳鸣严重程度、听力下降与否、年龄是影响耳鸣疗效的相关因素,其中生活方式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2024年24期 v.65 2558-2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葛媛莎;高瑞珂;李杰;许博文;吴静远;曹璐畅;匡子禹;
目的 探索胃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胃癌术后患者阳虚证及其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22年2月22日至2023年3月21日就诊于全国4个中心的173例胃癌术后患者,采集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填写“胃恶性肿瘤阳虚证诊断量表”,分析胃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对阳虚证与非阳虚证以及阳虚证不同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术后患者气虚证最多,为95例(54.91%),其次为阳虚证87例(50.29%)。阳虚证患者常兼有气虚证、气滞证、痰湿证。单因素分析显示,阳虚证与非阳虚证比较,在饮酒史、病理分期、分化程度、Lauren分级、印戒细胞癌、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史、印戒细胞癌、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脉管癌栓(P<0.05)可能是胃癌术后阳虚证患者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阳虚轻证与阳虚重证比较,在年龄、病理分期、癌前病变、体质量指数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低体重、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P<0.05)可能是胃癌术后阳虚重证患者的相关因素。结论 气虚证、阳虚证是胃癌术后患者常见中医证型,饮酒、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印戒细胞癌、存在脉管癌栓可能是阳虚证的相关因素,高年龄、低体重、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可能为阳虚重证的相关因素。
2024年24期 v.65 2565-2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6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