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燕波;虞晓含;史会梅;
"体质可分""体病相关"及"体质可调"是中医体质研究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大部分中医体质研究均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分别从三个关键科学问题的角度综述具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成果,并总结其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体质可分研究方面,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多针对体检人员,对兼夹体质分类的研究较少;在体病相关研究方面,常见单一疾病人群体质类型分析,多种疾病、多种结局指标及多个相似研究的系统综述类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在体质可调研究方面,已见目标、方法、结局各异的干预探索,而干预对象数量、干预周期长度、干预强度监测等问题还有待后续研究解决。
2018年13期 v.59 1081-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342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顾漫;柳长华;
天回医简中屡次出现"通天"这一概念,内容涉及五脏、五色、五行诸方面。通过对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关条文的细致比勘,提出简文"气之通天,各有官窍"为《脉书·上经》全篇纲领,"通天"其内容可归纳为呼吸通天、五脏通天、五色通天、五行通天、经脉通天;认为"通天"的概念蕴含了古代中医对人体生命的认识,与扁鹊医学的"五色脉诊"体系关系密切,是构建中医脉诊方法与经脉体系的理论基础。
2018年13期 v.59 1086-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512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刘鹏;
在分析近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与医学背景的基础上,从学科史的角度,将近代中医教材的编写作为学科构建史上的整体性事件,从宏观上梳理其主要构建进程,并对该模式进行反思。总结近代中医教材模式的构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10至1925年期间为各自探索的早期阶段;1926至1929年期间以先后两次中医教材编辑会议的召开为标志,中医教育界对中医教材编写模式进行了广泛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1930年后随着汇通中西医学以整理中医学术理念的深入,近代中医教材模式得到了强化。近代中医教材模式的构建是近代中医理论嬗变的历史缩影,该模式虽尚有诸多可调整和完善的空间,但回归具体历史情境,古代与近代不应作为评价中医学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准,近代医家积极应对中西医对话的历史经验依然值得借鉴。
2018年13期 v.59 1092-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7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进看;高惠然;张纾难;
以组方配伍为依据总结张仲景方反佐药物使用规律。归纳为和阴阳寒热相佐,包括热中佐寒法、寒中佐热法、寒热相佐法;兼表里敛散并用,包括散中佐敛法、敛中佐散法;衡上下升降相因,包括升中佐降法、降中佐升法;省轻重缓急同用;全虚实补泻相施,包括补中佐泻法、泻中佐补法;调燥湿润燥相投,包括润中佐燥法、燥中佐润法;辨全局阴阳相继;和病势动静结合;服药反佐。
2018年13期 v.59 1102-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4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彦澄;肖永华;闫璞;陈净殊;王世东;
中医医案是最能体现医生学术思想与辨证论治的记录。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医案分析类文献的回顾,基于中医医案具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知识特点,以及医案全数据性、难以规范化的数据特点,从群案及个案分析研究现状出发,结合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优势,提出个案数据分析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018年13期 v.59 1106-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82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吴君璇;刘伟;张国丽;刘维;
通过对血与神关系的深入剖析,认为血与神之间不仅是单向的血对神的濡养关系,而且包含着"神化于血"和"血以蕴神"的双向关系。血清神明,血病则神损,临证清血养血以治疗神志病;神宁血安,神病则血伤,临证调神安神以治疗血病。明晰血与神的关系有助于延伸调神、补血中药的功效,并为临床神志病及血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
2018年13期 v.59 11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12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杨化冰;邹小娟;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阳道实,阴道虚"高度概括了脾与胃的发病特点,但历代医家对此句注解不一。联系《黄帝内经》解读"阳道实,阴道虚"的涵义,认为"阳道实,阴道虚"是从脾胃阴阳相合的角度强调脾病多虚、胃病多实,而脾虚胃实易共同为病,并进一步指出脾虚胃实共同为病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
2018年13期 v.59 1115-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7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珺;刘雅峰;张雅月;马薇;田劭丹;侯丽;陈信义;
针对血液肿瘤疾病特点,简要介绍中医古代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并结合现代血液肿瘤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从临床研究设计、盲法设计以及中医观察指标权重等方面,对血液肿瘤疾病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强调血液肿瘤属于难治疾病,要体现整体疗效,需要从单一评价指标向多元化指标集成转变。在盲法设计方面,如以国际规范的血液肿瘤疗效指标为主者,在严格随机、对照情况下,可以不采用盲法;而以临床证候、症状、生存质量为主要观察指标的临床研究,必须使用盲法设计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对于治疗无反应或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坚持"以人为本,治病留人""带瘤生存"等理念,加大临床证候(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等疗效评价指标权重更能让患者临床受益。
2018年13期 v.59 1118-1120+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党翠娇;俞晓飞;蔡定芳;朱旭莹;张红智;王明哲;龚帆;郭咏梅;孙燕;唐海燕;刘云;王骏;秦保锋;潘卫东;张宗奇;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将319例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161例,对照组158例。治疗组在西医二级预防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每天2次,每次1.2 g;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安慰剂胶囊。随访日期截止于2017年2月28日。主要疗效指标为再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卒中死亡;次要疗效指标为心肌梗死、全因死亡、改良Rankin量表(mRS)评级0~2级构成比。结果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19天,治疗组脱落11例,对照组脱落10例。治疗组、对照组再发卒中分别为11例、1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再发卒中引起的死亡;治疗组、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分别为0例、1例,两组各有1例发生全因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RS评级0~2级的构成比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以提高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比例,具有较好的二级预防效果。
2018年13期 v.59 1121-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40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士超;温俊茂;孙伟鹏;吴彤;石础硕;刘叶;施家希;方俊锋;罗川晋;刘芳;皮建彬;吴伟;
目的观察邓铁涛浴足方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神经缺损程度、运动功能、血脂代谢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8例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温水足浴,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邓铁涛浴足方足浴,每日1次,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系统功能缺损(NIHSS)、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检测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认知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及两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G及T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T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除对照组日间功能外,治疗后两组PSQI各因子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邓铁涛浴足方能有效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改善血脂以及睡眠质量,且无不良反应。
2018年13期 v.59 1126-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60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汪海霞;杨波;耿玉强;柳伯昌;吕宏;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稳定运动量、严格控制饮食及西药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硫辛酸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益气通络方颗粒剂,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SCV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2018年13期 v.59 113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董昀;金长娟;张铭;崔清;郭毅峻;杨茜雯;
目的观察食道通结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食道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食道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模拟颗粒配合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治疗组采用食道通结颗粒配合奥美拉唑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主要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KPS评分,治疗后评价综合疗效及内镜下疗效。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5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内镜下疗效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胸骨后不适和食物反流症状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升高,治疗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道通结颗粒配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食道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胶囊。
2018年13期 v.59 1135-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贺佐梅;曾普华;郜文辉;徐云;黄惠勇;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固肺消积饮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采用口服生物利用度筛选和药物相似性评价筛选固肺消积饮药物有效成分,并预测疾病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筛选核心网络图,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富集分析,获得GO功能注释结果及KEGG通路分析注释结果,并在KEGG通路分析中获得参与相关通路的候选基因及功能。结果从TCMSP数据库筛选出固肺消积饮的149种活性成分,与肺癌相关的246个潜在靶标;成分-靶点网络图显示1502个成分-靶点相互作用,以其中相关程度值大于8的53种成分构建核心网络图;基因富集分析提示,42个靶点参与多条通路,其中大量靶点与PI3K-AKT通路及Ca~(2+)信号通路调控有关。结论固肺消积饮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及C~(2+)信号通路而达到延缓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降低化疗毒副作用、增加化疗敏感性的效果。
2018年13期 v.59 1139-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80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朱英;熊飞升;朱青青;李敏萍;柴杰;陈日兰;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组、灌胃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催产素联用的方法制备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第5日开始,隔药灸组给予隔药灸神阙穴;灌胃组给予复方益母草膏溶液80 g/(kg·d)灌胃,两组均每日1次,连续6日。空白组皮下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0日。观察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催产素后30 min内的扭体反应情况。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血,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寻找隔药灸组与灌胃组主要差异性代谢产物和代谢通道。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灌胃组扭体潜伏期均延长,扭体次数均减少(P<0.01);与灌胃组比较,隔药灸组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灸组筛选后得到10种差异性代谢物,其中鉴定了4种对分类有重要贡献的差异性代谢物,主要表现为血液中的羟脯氨酸、丙酮酸、L-半胱氨酸、谷氨酸的上升,涉及的代谢通路有谷胱甘肽代谢通道、氨基酸代谢通道、苯丙氨酸代谢通道。灌胃组筛选后得到12种差异性代谢物,其中鉴定了3种对分类有重要贡献的差异性代谢物,主要表现为血液中的氢化肉桂酸、硫磺酸、2-酮己二酸3的下降,涉及的代谢通路有氨基酸代谢通道、苯丙氨酸代谢通道。结论隔药灸神阙穴对通过谷胱甘肽代谢通道代谢的胶原蛋白类氨基酸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特异性机制之一。
2018年13期 v.59 1144-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773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孙婷;王俊宏;张立石;柏冬;任昕昕;郑源;
目的探讨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匹多莫德组及芪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及雾化激发制备呼吸道黏膜免疫低下模型。造模后芪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芪丹复感颗粒0.324、0.162、0.081 g/10 g灌胃;匹多莫德组给予匹多莫德颗粒0.024 g/10 g灌胃;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0.1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灌胃2周后,计算各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胃肠推进率,并测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胃肠推进率、sIgA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匹多莫德组及芪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胃肠推进率及sIgA均高于模型组(P<0.05);芪丹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丹复感颗粒可以促进呼吸道黏膜免疫低下小鼠的肠蠕动,升高肠液sIgA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之一。
2018年13期 v.59 1150-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4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正>1985、1987、1988、1989、1990、1992、1993、1994、1995、1996、1998、1999、2000、2001年合订本,每本100元,2002年合订本105元,2003年合订本105元,2004年合订本115元,2005年合订本125元,2007—2010年合订本每年140元。2011(缺5、6期)—2013年每册9.80元,2014(缺21期)—2017年(缺3、
2018年13期 v.59 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
2018年13期 v.59 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杂志》(英文版))(ISSN 0255-2922,CN 11-2167/R)(双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主办,是我国中医药界具有权威的中医药英文科技期刊,现发行和交换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13期 v.59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ISSN 1673-6613,CN 11-5511/R]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任名誉主编,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教授任主编。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
2018年13期 v.59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国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
2018年13期 v.59 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2018年13期 v.59 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医之所宝者典籍,典籍之精审者《四库》。《四库全书》是清代中期在朝廷主持下编纂的一部大型丛书,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髙度重视。《四库全书》系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故以"四库"名书。其中将医家类书籍收入子部。既往书志,包括史志在内,多将医家退之于子部末简。总纂官纪昀重视医书,认为"医虽一技,亦良命
2018年13期 v.59 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480元;1987—1994年(1张光盘)260元;1995—2004年(1张光盘)280元;2005—2013年(1张光盘)30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
2018年13期 v.59 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