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瑶;张振贤;李冠武;陈畅;史佳宁;陈敏;张维佳;
目的 观察温振运气方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虚证患者疲劳及负性情绪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温振运气方口服,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12周时测定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并判定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疲劳量表(FS-14)评分并判定疲劳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判定负性情绪情况,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脑功能、脑代谢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FS-14疗效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分别为66.67%、60.00%,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6、12周时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神疲、气短、乏力症状评分降低,治疗后FS-14总分、躯体疲劳评分与脑力疲劳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认知障碍及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双侧额中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均出现低频振幅(ALFF)与局部一致性方法 (ReHo)增高,在右侧梭状回、右侧楔前叶出现ALFF降低(P<0.001);治疗组双侧额中回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温振运气方可有效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缓解疲劳,改善抑郁、焦虑状态,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前额叶部分脑区神经活动及调节双侧额中回NAA脑代谢相关。
2022年10期 v.63 943-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78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白田雨;李伟正;沈春子;殷亮;房繄恭;
目的 基于CT三维重建方法探索深刺女性次髎、中髎穴的进针参数,为两穴的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招募20例女性志愿者,在针刺双侧次髎、中髎并确认针体均进入骶后孔后,进行盆腔CT扫描,建立3D图像,对针灸针的针体与骶骨平面皮肤的角度、进入皮肤的深度、与后正中线的距离、至L5棘突下的距离、与矢状面的角度进行测量,并与体表测量所得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CT下测量的左右侧次髎针体与骶骨平面皮肤的角度分别为(71.42±9.06)°、(72.62±9.26)°,左右侧中髎角度分别为(71.31±8.21)°、(71.19±9.02)°,左右侧次髎针体进入皮肤的深度分别为(72.02±8.44) mm、(72.26±7.45) mm,左右侧中髎深度分别为(73.10±6.74)mm、(74.69±0.43)mm,左右侧次髎针尖均朝向后正中线方向与矢状面所成角度分别为(6.25±3.02)°、(6.51±3.75)°,左右侧中髎角度分别为(4.67±3.40)°、(5.21±5.34)°,与体表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测量双侧次髎、中髎针体至后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19.89±1.03) mm、(18.30±1.34) mm,显著小于体表测量结果(P<0.05)。CT测量左右次髎至L5棘突下的距离分别为(56.35±3.34) mm、(56.11±3.23) mm,左右中髎距离分别为(75.63±5.45) mm、(75.13±5.71) mm,均显著大于体表测量结果 (P<0.05)。深刺除出现3例后遗针感外,未出现其他不适。结论CT下测量与体表测量的女性次髎、中髎穴针刺参数部分数据存在差别,在取穴确定进针点时,次髎、中髎应在触摸到骶后孔的基础上略向上、向外确定进针点,针尖向下与骶骨平面皮肤成角约70°,针尖朝向后正中线方向与矢状面所成角度约5°,此种取穴、进针法比较容易深刺进入骶后孔,且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不适。
2022年10期 v.63 951-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施陈燕;黄仁燕;黄何尘;樊炜静;柳国斌;
目的 探讨紫朱软膏联合奚氏中医外科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10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外治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技术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外治组采用奚氏中医外科技术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联合组采用奚氏中医外科技术联合紫朱软膏治疗。各组均治疗14天。观察治疗前后糖尿病足溃疡面积、中医症状评分(包括疮面分泌物、肉芽颜色、肤温、腐臭味)及血清中性粒细胞(N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疮面分泌物、肉芽颜色、腐臭味及肤温评分,血清NE、hs-CRP、SAA水平均明显降低,bFGF水平明显升高,外治组及联合组溃疡面积均减小,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组溃疡面积差值明显增大,疮面分泌物及腐臭味评分明显降低,外治组及联合组血清hs-CRP、SAA水平明显降低,VEGF和bFGF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外治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奚氏中医外科技术联合紫朱软膏可通过改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炎症反应、升高血管生成因子表达而促进疮面愈合,在促进溃疡面积缩小、改善疮面分泌物及腐臭味方面优于常规外科换药技术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022年10期 v.63 956-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73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吕宏蓬;王天芳;张靖;吴秀艳;杨莹莹;颉浩田;薛霈雯;车钰文;韩鹏鹏;
目的 基于中医体质分类探讨大学生中医体质与人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16PF)》对2020年11月16日至2021年1月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招募的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和人格进行测评。将特禀质以外的7种偏颇体质分为实性体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和虚性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分别比较平和质与8种偏颇体质、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卡特尔16种人格(16PF)因子分值。结果 体质类型分布:本研究收到有效问卷共计913份,其体质类型分布为平和质278例(30.45%)、阳虚质215例(23.55%)、湿热质113例(12.38%)、气郁质81例(8.87%)、痰湿质81例(8.87%)、阴虚质58例(6.35%)、气虚质49例(5.37%)、特禀质21例(2.30%)、血瘀质17例(1.86%)。体质与16PF的相关性:除特禀质人群之外的7种偏颇体质人群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心理健康因素和专业成就因素因子的平均分值低于平和质人群,而忧虑性、紧张性和适应与焦虑型因子的平均分值高于平和质人群。除特禀质人群外,其余7类偏颇质人群分别存在有16PF部分因子分值显著高于或低于平和质人群(P<0.05或P<0.01)。实性体质人群的恃强性、兴奋性和内向与外向型因子的分值显著高于虚性体质人群(P<0.01)。结论 大学生九种体质与16PF人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偏颇质人群的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偏离”,其中以气虚质、气郁质和阳虚质人群的偏颇人格特征较多;偏颇体质人群中实性体质较虚性体质人群更外向积极。
2022年10期 v.63 962-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1016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