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糖尿病心脏病中医病机述要

    尤良震;潘海娥;代倩倩;钟长鸣;魏旭煦;蒋寅;石兆峰;张晓雨;赵晨;商洪才;

    中医学对糖尿病心脏病病机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与变化。在梳理糖尿病心脏病中医病机认识的历史源流和现代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糖尿病"虚""热""瘀"的病变特点是糖尿病心脏病的病机基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心络痹阻是基本病机,其中气阴两虚是形成糖尿病心脏病的始动因素,痰瘀互结是糖尿病心脏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心络痹阻是糖尿病心脏病的表现形式;阴火病机、少阴枢机病机、伏邪病机、浊邪病机等经典病机理论对糖尿病心脏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医病机从发,糖尿病心脏病防治关口前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病证结合研究新模式的构建等科学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2021年12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503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43 ]

思路与方法

  • 高仲山疫病证治心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启示

    李富震;苏金峰;李文昊;任鹏鹏;姜德友;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借鉴高仲山广义伏邪与体质结合防治疫病理论,认为新冠肺炎属中医学"湿毒疫"范畴,新冠肺炎疫毒往往与湿、热、瘀搏结难解,故治疗提倡高仲山"孤邪"论,并为重型患者疫毒闭肺、肺肠同病者和闭窍、动风患者提供系列治疗方案;同时总结高仲山饮食宜忌相关论述,优化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和"瘥后防复"的饮食策略,以期为疫病防控提供思路。

    2021年12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2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0 ]
  • 中医学术客观化、智能化传承的思考及初步实现

    王丽婷;刘长松;魏玮;赵强;陈彦;申文涛;独思静;

    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工作势在必行。针对中医经验传承非确定因素和主观成分多、客观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从解决名老中医传承客观化、智能化、可扩展普及等实际需求出发,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为核心,将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融合至中医传承典型应用过程中。提出客观化人工智能传承系统的初步实现过程:1)在医生诊疗时,同步采集患者脉搏波信息和舌象等原始信息以及医生给出的处方;2)人工智能学习中医处方,通过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方法,得到该医生对应的人工智能模型;3)作为医生的人工智能助手,该人工智能模型可提供辅助诊断治疗方案;4)整合信息,建设名老中医传承病案数据库。

    2021年12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1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 ]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学龄前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及定义指标

    白一帆;李敏;艾浩楠;吴玲珺;

    目的采用德尔菲法初步筛选学龄前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及其定义指标,为建立学龄前儿童中医体质量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定义的规范化处理,结合临床实际,初步建立学龄前儿童中医体质定义的条目池,制定包括中医体质分类、相应体质类型的定义指标两部分的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全国11个省(直辖市)的17名专家进行共计3轮的问卷调查。根据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对学龄前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及定义的各指标进行统计与评价,结合专家意见进行删减及修订,最终确定学龄前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及其定义指标。结果初步确定中医体质类型11种,体质定义指标209个。三轮专家调查问卷积极系数分别为100%、100%、88.24%。根据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第一轮调查删除指标26个、增加指标5个,第二轮调查删除指标7个,第三轮调查删除指标27个。最终确定中医体质类型共9种,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阳热质;定义指标共154个,包括常见表现、心理特征、病证倾向等各方面表现。结论通过德尔菲法初步构建的学龄前儿童9种中医体质类型及154个定义指标可为进一步建立学龄前儿童中医体质量表提供依据。

    2021年12期 v.62 1027-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65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83 ]

临床研究

  • 中药早期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疾病转归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张军;舒婷婷;罗卫东;黄明;唐瑜;饶明月;李汉永;吴迪;杨丰文;刘静;范彦博;李旭成;郑承红;刘清泉;张伯礼;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药早期干预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武汉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25日—3月10日收治的重症(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72例,根据最早应用中药干预时间分为早期干预组(发病3天内服药)55例,非早期干预组(发病4天及以上服药)17例。两组患者均辨证给予宣清和化方、感冒退热方、新冠2号方(宣肺败毒方)汤剂及连花清瘟胶囊、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7天后的实验室指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肺部CT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比较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入院时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7天后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D-二聚体(D-dimer)等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患者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非早期干预组降低(P<0.05),淋巴细胞计数(L)较非早期干预组升高(P<0.05)。早期干预组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0天,非早期干预组为22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18.2%,10/55)低于非早期干预组(52.9%,9/17,P<0.05),治愈出院率(78.2%,43/55)高于非早期干预组(47.1%,8/17,P<0.05)。结论中药早期干预能够减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炎症反应,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降低死亡率。

    2021年12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359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0 ]
  • 基于真实世界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预后结局的关系

    李蕾蕾;符宇;邵明义;燕树勋;张众;余海滨;远佳瑶;王娴;吴明慧;赵瑞霞;崔伟锋;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T2DM-SAP)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65例T2DM-SAP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统计患者中医证型、证素及舌象、脉象分布情况,各证型不同病程、不同年龄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医证候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965例T2DM-SAP患者共有中医证型19种,其频次前3位分别为气虚血瘀(229)、气阴两虚兼血瘀(194)、痰瘀互结(119);共有病位证素8种,主要为心脉(485)、心(211)、脾(178),病性证素13种,主要为血瘀(649)、气虚(448)、痰浊(299);舌象多见舌质暗(598)、红(519),舌苔白(496)、腻(412);脉象多见弦(425)、细(354)、沉(294)。各证型不同病程分布虽有差异,但仍以气虚血瘀(24.2%,214/885)为主;各证型不同年龄分布中,以>60~74岁年龄段占比最高(46.1%,239/965)。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患者389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绞痛再入院与湿热内蕴兼瘀血阻络(OR=5.39,P=0.04)呈正相关;心肌梗死再入院、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再发脑卒中与年龄(OR=1.56,P=0.04)、风痰阻络(OR=2.07,P=0.02)、肝阳上亢(OR=5.07,P=0.02)呈正相关;全因死亡与年龄(OR=1.09,P<0.01)、心肾阳虚(OR=8.71,P=0.03)、阴阳两虚(OR=38.81,P<0.01)呈正相关。结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是T2DM-SAP的主要证型,血瘀为最主要的病性证素;湿热内蕴兼瘀血阻络、风痰阻络、肝阳上亢、心肾阳虚、阴阳两虚证可能有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

    2021年12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6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4 ]
  • 中医药治疗对Ⅲ、Ⅳ期老年肺鳞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双向性队列研究

    李媛;朱广辉;李杰;

    目的分析中医药对Ⅲ期、Ⅳ期老年肺鳞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2013年2月1日开始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病例资料,若收集所得病例未出现死亡事件,则前瞻性随访患者生存状况,自2013年2月1日起每3个月电话随访1次。纳入96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年龄≥65岁的Ⅲ期(50例)、Ⅳ期(46例)肺鳞癌患者,将各期患者分为中医药治疗组及中医药治疗配合化疗组,建立病例报告表并采集信息,对比不同分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一年生存率、二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并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截至2020年11月20日最后一次随访,共失访11例,其余85例患者均观察至终点死亡结局。老年Ⅲ期肺鳞癌患者,两组在症状改善、一年生存率、二年生存率、中位PFS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治疗组的MST长于中医药治疗配合化疗组(P<0.05)。老年Ⅳ期肺鳞癌患者,中医药治疗配合化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中医药治疗组(P<0.05),中医药治疗组一年生存率、二年生存率、中位PFS、MST均低于中医药治疗配合化疗组(P<0.05)。老年Ⅲ期、Ⅳ期肺鳞癌患者中医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中医药治疗配合化疗组(P<0.05)。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无吸烟史、经过放疗治疗是老年Ⅲ期、Ⅳ期肺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中医药干预Ⅲ期、Ⅳ期老年肺鳞癌患者可改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在提高生存率、延长无进展及总生存时间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中医药治疗更有优势;同时放疗是重要治疗手段,而吸烟可影响患者预后。

    2021年12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93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 ]

实验研究

  • 参芪复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骼肌病变的影响

    张海燕;吴贤波;丁若兰;朱海燕;赵昱东;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防治2型糖尿病(T2DM)骨骼肌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T2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30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复方组、罗格列酮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参芪复方组给予参芪复方浸膏14.4g/(kg·d)灌胃,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混悬液0.67 m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8周后观察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病理学改变;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视神经萎缩因子1(Opa1)、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l)、线粒体分裂因子(Mf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fn1、Mfn2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Drp1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复方组Mfn1、Mfn2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Drp1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P<0.05)。参芪复方组与罗格列酮组Mfn1、Mfn2、Opa1、Drp1、Fisl、Mff蛋白及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肿胀、嵴结构不清,或见絮状变性及空泡状改变;参芪复方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仅轻度肿胀,肌纤维排列整齐,无萎缩;罗格列酮组可见骨骼肌线粒体肿胀、变性或见空泡形成,嵴走向紊乱、模糊。结论参芪复方可以明显改善T2DM模型大鼠骨骼肌早期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线粒体动力学密切相关。

    2021年12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44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5 ]
  • 小乌桂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小鼠脾脏Th17/Treg平衡及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单文君;李长征;齐杰莹;谢丽芬;张巧莹;聂晓莉;

    目的探讨小乌桂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及造模组52只。造模组采用尾根部及背部分3点皮内注射鸡Ⅱ型胶原蛋白乳化液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40只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小乌桂汤低剂量组、小乌桂汤中剂量组、小乌桂汤高剂量组,每组8只。甲氨蝶呤组予0.1mg/ml甲氨蝶呤药液2mg/kg灌胃,每周1次;小乌桂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含生药19.5、39、75g/(kg·d)小乌桂汤灌胃,每日1次;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2ml/10g灌胃,每日1次。4周后评定关节炎指数评分,测量发病足厚度,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检测脾脏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及小乌桂汤中、高剂量组关节炎指数评分,发病足厚度,脾脏Th17细胞水平,血浆TNF-α、IL-6、IL-17、IL-1β水平,关节病理总评分,血管翳及骨破坏评分均显著降低,Treg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甲氨蝶呤组及小乌桂汤高剂量组Th17/Treg值、滑膜炎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小乌桂汤低剂量组脾脏Th17细胞水平、Th17/Treg值、关节病理总评分、血管翳及骨破坏评分显著升高,小乌桂汤低、中剂量组Treg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小乌桂汤低剂量组比较,小乌桂汤中、高剂量组Th17细胞水平,Th17/Treg值显著降低,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小乌桂汤高剂量组病理总评分、血管翳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小乌桂汤中剂量组比较,小乌桂汤高剂量组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小乌桂汤对CIA小鼠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以高剂量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与调节Th17/Treg的平衡,抑制TNF-α、IL-6、IL-17、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相关。

    2021年12期 v.62 1065-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71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4 ]
  • 心阴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小鼠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刘惠;王陵军;王俊岩;冼绍祥;方红城;叶桃春;

    目的探讨心阴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曲美他嗪组及心阴片低、高剂量组各13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术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造模后心阴片低剂量组给予心阴片292.5mg/kg灌胃,心阴片高剂量组给予心阴片1170mg/kg灌胃,曲美他嗪组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片15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1ml/10g蒸馏水灌胃。各组均每天1次,共8周。检测心功能各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内径(LVIDd)、左室收缩内径(LVIDs),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学、心肌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心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活化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特异因子B2(TFB2M)蛋白表达及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VEF、LVFS明显下降,LVIDd、LVIDs明显升高,PGC-1α、NRF1及TFB2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心脏组织ATP水平降低(P<0.05);心肌细胞明显增大,排列不规则,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多,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肿胀,线粒体膜结构不完整,嵴模糊。与模型组比较,曲美他嗪组及心阴片低、高剂量组LVEF、LVFS、LVIDs改善,ATP水平显著提高(P<0.05);心阴片低剂量组PGC-1α、TFB2M蛋白表达,心阴片高剂量组PGC-1α、NRF1、TFB2M蛋白表达,曲美他嗪组NRF1、TFB2M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各组心脏组织形态学明显改善,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较少。结论心阴片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小鼠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调控PGC-1α/NRF1/TFB2M信号通路进而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

    2021年12期 v.62 1073-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8K]
    [下载次数:74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0 ]

文献研究

  • 2016—2019年中医药临床指南引文和证据类型分析

    李楠;金鑫瑶;庞稳泰;王虎城;胡海殷;王可仪;欧益;张俊华;

    目的分析2016—2019年中医药临床指南引文和推荐意见的证据类型及特征。方法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检索方式,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重庆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表的中医药临床指南。提取中医药临床指南基本信息,统计分析中医药临床指南的引文、推荐意见及证据来源情况。结果共纳入42篇中医药临床指南,共有引文1604条,中医药临床指南年均发表量为10.5篇,平均引文量为每篇38.2条;共有786条推荐意见,但仅有1篇指南根据独立版块的方式报告了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证据来源根据文献类型和研究类型共分为13种,使用频次前5位的证据类型分别为随机对照试验(740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04篇)、病例系列(86篇)、书籍(61篇)、传统综述(51篇)。结论 2016—2019年中医药临床指南引文量较少,指南推荐意见位置不明晰,推荐意见的证据类型繁杂且有待进一步规范。

    2021年12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61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 ]

综述

  •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证候学研究现状

    张婉勤;吕仕超;朱亚萍;张军平;

    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的核心证候并贯穿冠心病发生发展始终。从证候特征、症状特点、生物学基础研究3个方面,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研究现状展开梳理与总结,发现相关研究虽已有不少成果,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证候学研究较局限、证候诊断尚未形成完整规范的行业标准、证候模型缺乏公认客观的造模方法、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尚缺乏整合及验证支持等诸多问题,未来仍应进行多途径、多学科、多领域合作尝试,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及评价系统,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精准的客观支持。

    2021年12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36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30 ]

病例报告

  • 薛伯寿治疗幻视验案1则

    肖战说;薛燕星;

    报道薛伯寿教授运用滋水养肝、养心安神法治疗幻视验案1则。患者出现幻视,并伴见失眠、恐惧、焦虑等症状,辨为肝血不足、心肾失调,治以滋水养肝、养心安神,方用百合知母汤、酸枣仁汤、孔圣枕中丹、黄精丹四方加减化裁。用滋水养肝、养心安神法治疗幻视有效,可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2021年12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标准与规范

  • 糖尿病足病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陆灏;倪青;柳国斌;陈清光;胡啸明;

    <正>糖尿病足病(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及深层组织破坏~([1]),属中医学"脱疽""筋疽"等范畴~([2])。既往糖尿病足病中医防治指南着重于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治,缺乏外治法操作流程,因此迫切需要一份全面涵盖预防与治疗且便于临床操作的糖尿病足病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2021年12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604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31 ]

当代名医

  • 李士懋运用新加升降散治疗火郁型心悸经验

    马凯;王四平;孙敬宣;师旭亮;

    总结李士懋教授运用新加升降散治疗火郁型心悸的经验。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指导下,认为火郁型心悸(心肌炎)的病因病机为气机郁滞,火郁不发;火郁型心悸的临床表现当是内呈热象、外呈寒象,诊断火郁型心悸的诸多因素中当以脉沉而躁数为主;火郁型心悸治疗宜清透郁热,临床常以新加升降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

    2021年12期 v.62 1020-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6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60 ]
  • 肖承悰“补化源而兼通利”治疗产后缺乳经验

    闫清雅;王春梅;张彩霞;汤玲;肖承悰;

    总结肖承悰教授治疗产后缺乳的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认为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肝郁气滞为产后缺乳的主要病机,"虚"与"郁"常相兼并见;临证治疗重视脾、胃、肝三脏,以"补化源而兼通利"为主要治则,以加味谷神增乳汤为基础方,随症化裁。

    2021年12期 v.62 1024-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4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0 ]

循证中医药

  • 特发性肺纤维化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应用现状分析

    邸家琪;李宣霖;曹嘉敏;杨曙光;余学庆;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的应用现状,为合理选择IPF临床研究结局指标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明确诊断为IPF的RC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8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整理IPF临床试验的结局指标,并对其应用频次、频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84篇RCT,共71种结局指标672频次,分属于7个指标域:理化检查指标25种,频次251次(37.35%);症状体征指标12种,频次92次(13.69%);远期预后指标11种,频次115次(17.11%);生活质量指标8种,频次58次(8.63%);安全性事件指标3种,频次105次(15.63%);中医症状/证候评分指标2种,频次4次(0.60%);其他指标10种,频次47次(6.99%)。结论目前IPF临床试验研究的结局指标存在种类繁多、部分指标无统一评判标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加强IPF研究顶层设计,构建IPF核心指标集,进而提升临床试验的质量。

    2021年12期 v.62 1040-1045+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78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9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