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4例临床研究

    夏文广;安长青;郑婵娟;张继先;黄敏;王喻;杨丰文;段璨;李正良;刘清泉;张伯礼;

    目的回顾性分析5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15日至2月8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5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基本信息、中医证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西药组(18例)和中西药组(34例),西药组给予西药抗病毒、抗感染、辅助支持药物,中西药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其他症状消失率、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治愈率及死亡率等。结果 52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54.00±12.83)岁,发病到住院时间为(7.44±2.99)天;主要症状为:发热(75%)、乏力(61.5%)、咳嗽(50%),其他症状(34.6%);入院时的病情:普通型占76.9%,重型患者占19.2%,危重型患者占3.8%;中医证型为:湿毒郁肺占30.8%、疫毒闭肺占25%、湿热蕴毒占21.2%、邪热壅肺占19.2%、内闭外脱占3.8%;实验室检查发现:淋巴细胞百分比(18.53±11.01)%,血清淀粉样蛋白A(111.65±76.98)mg/L,C反应蛋白(31.34±21.99)mg/L,血沉(22.60±15.65)mm/h;中西药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5.15±1.68)天]、体温复常时间[(2.64±1.31)天]、平均住院天数[(7.38±2.06)天]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12.17±8.72)分]均较西药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中西药组出院时其他伴随症状消失率85.3%、临床治愈率91.2%及普通型转重型5.9%发生率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分别为38.9%、61.1%、33.3%)(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05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0058 ] |[引用频次:270 ] |[阅读次数:27 ]
  • 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范逸品;王燕平;张华敏;王永炎;

    根据湖北省武汉市2019年下半年的气候特点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症状表现,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寒疫"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卫表、脾胃;病因是伏燥在先,寒或湿寒居后,而气候失时,燥热湿寒的时空环境产生的疫毒邪气错综其中,与伏燥和寒邪或湿寒邪气夹杂而居于首要地位;主要病机为疫毒湿寒与伏燥搏结,壅塞肺胸,损伤正气,导致气机痹阻,升降失常,元气虚衰;病机特点为毒、燥、湿、寒、虚、瘀。治疗分为初期、中期、危重期及恢复期四期进行辨证论治,提出首要治法为辟秽解毒,谨守病机,随证治之,同时要及时运用活血化瘀、通腑攻下和补益正气等方法,起到对疾病"截断扭转"的作用。

    2020年05期 v.61 369-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863 ] |[引用频次:414 ] |[阅读次数:522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预防及诊疗方案汇总分析

    于明坤;柴倩云;梁昌昊;丁砚秋;林子宜;高佳琪;王涵;张立山;刘建平;费宇彤;

    目的尽可能全面地汇总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多位中医临床专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预防及诊疗方案,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20年2月1日(含)之前网页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及各省份卫健委、中管局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方案,国医大师、院士、知名中医临床专家等通过公开渠道发表的见解,制定资料提取表,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达成共识。在筛选和资料提取过程中遇到分歧时,提请第三人共同决策。资料提取表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来源、发布时间、发布机构)、病机病位、分期、治法治则、症状、舌脉、注意事项、用药方式、药物加减、制定方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2月1日(含)之前国家卫健委、国家中管局及17个省份的新冠肺炎防治方案以及14位中医专家的个人见解。其中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吉林、云南6个省和自治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河北、山东、天津、甘肃、上海5个省和直辖市根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制定了诊疗方案。官方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主要是组织专家讨论形成。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防治方案是在本省出现确诊病例的时点后颁布的。共提供预防方药83种、医学观察期方案8个、临床治疗初期方案31个、临床治疗中期方案22个、重症期方案17个以及恢复期方案16个。结论各方对该疾病的认识病位主要在肺,病因病机多为疫戾之气,以"湿"为主,但细节不尽相同,证型和处方亦不同,体现了本病的复杂性。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预防期、观察期、临床治疗初期、临床治疗中期、重症期、恢复期)发布了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既体现出中医在用于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又体现出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和同病异治的理念。权威机构需要及时将应急时的经验性诊疗方案快速升级为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以更好地服务临床急需。

    2020年05期 v.61 383-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3673 ] |[引用频次:161 ] |[阅读次数:496 ]

学术探讨

  • 表证概念探微

    方传明;周岳君;褚娇娇;

    表证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基本证候之一,随着学术的变迁,表证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当前表证的概念存在病因宽泛化、病程局限化、症状绝对化和外延窄缩化等问题。这使表证概念的内涵不够明析,外延也未得以完全展开,且已呈现出阻碍中医学继承和发展的态势。通过对表证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表证概念,以期进一步促进表证概念的完善。

    2020年05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9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5 ]
  • 脏腑部位与功能关系的隐喻分析

    赖敏;贾春华;

    莱考夫等人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曾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虽其后来否认这一划分方式,认为一切的隐喻无不是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但是方位隐喻这一基本隐喻成分仍是理解和构建复杂隐喻的基础,且其关于位置关系的隐喻论述仍存在独特价值。主要以《黄帝内经》《难经》《礼记》等典籍为资料,探析古人对脏腑位置关系的认识,并举例说明中医学家如何运用方位隐喻参与构建"心者,君主之官""肺为华盖"和脏腑表里配属关系等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藏象学说中的复杂隐喻奠定基础,揭示概念隐喻在中医藏象学说中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

    2020年05期 29-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9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0 ]
  • 临床功效反推法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作用

    凌霄;王盼盼;马静;李学林;孟菲;张博;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药药性研究缺乏科学的临床研究方法。中国历代医家经过千年实践,形成了一套基于临床功效、证型治法的中药药性反推方法,但由于现代医学的冲击和该方法自身的局限性,这些方法的发展停滞不前。通过介绍传统中药药性临床研究中的临床功效反推法及其特点,总结传统临床功效反推法在当下药性研究中的价值,并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的要求,凝练功效反推法需要改良的要点,以期为建立传统与现代兼备的中药药性临床研究方法提供思路。

    2020年05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7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6 ]

当代名医

  • 张志礼治疗白癜风经验

    郭昕炜;李萍;陶毅;孙丽蕴;张芃;王萍;

    总结张志礼教授治疗白癜风的临证经验。将白癜风分为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型,肝郁气滞、气血失和型进行辨证论治。在治疗用药方面,最常使用补虚药,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再次是解表药和平肝熄风药。临证以补益、调肝、调理气血为重,擅用赵炳南教授白驳丸加减治疗,自创白癜风酒浸剂,倡内外合治。

    2020年05期 37-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432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5 ]
  • 江杨清运用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疹经验

    弓敏;江杨清;

    介绍江杨清治疗湿疹的经验。认为湿疹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湿与热,故以清热利湿为法,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辨治重点在于根据皮损表现和症状,始终注意权衡热与湿的孰轻孰重,不论属何种证型,除湿利湿皆为治疗湿疹的关键,并根据具体的症情变化增减处方。

    2020年05期 v.61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2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02 ]

临床研究

  • 冠心病中医证候地域性特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毕颖斐;王贤良;赵志强;侯雅竹;毛静远;张伯礼;

    目的分析我国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来自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地区的812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其差异与规律。结果各个地域最常见的虚性证素均为气虚和阴虚,实性证素均为血瘀和痰浊。血瘀与气虚地域分布特点相似,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关性。气虚和血瘀均以东北地区最为多见,痰浊在西南和华南地区最为多见,阴虚在西南和华南地区最为少见,气滞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地区相对多见,在西南地区则少见。总体上实性证素严重程度高于虚性证素,呈现出"实重于虚"的特点。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地域分布存在共性规律,亦有区域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地开展因地、因人辨治。

    2020年05期 55-5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78K]
    [下载次数:2002 ]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30 ]
  • 健脾解毒方加减对脾气亏虚证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彬;梁芳;袁旭;万光升;于宏杰;谢曼丽;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加减对脾气亏虚证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晚期结直肠癌脾气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XELOX、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健脾解毒方加减口服,每日1剂。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卡氏量表(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指标、肠道菌群及粪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0.71%,对照组为21.43%,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sIgA水平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CD8~+水平、肠道大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加减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保护肠道屏障的作用,这可能是健脾解毒方改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脾虚症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原因。

    2020年05期 v.61 423-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76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257 ]

实验研究

  • 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代会博;马邦云;张弘;王梦亚;孙雪梅;

    目的探讨升麻鳖甲汤加减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0、2、4、6、8、10mg/ml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干预HL-60细胞24h、48h、72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最佳实验时间和药物浓度。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5×10~5个/ml,按每孔2ml体积种入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筛选浓度的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设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筛选得出的最佳实验时间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Heochest 33258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得出24h为最佳作用时间,升麻鳖甲汤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干预浓度分别为4、6、8mg/ml。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P<0.05);Heochest 33258染色和Annexin V/PI检测结果均显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各剂量组可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同时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各剂量组可呈浓度依赖性阻滞细胞周期升高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P<0.05)。结论升麻鳖甲汤加减方可通过阻滞HL-60细胞细胞周期、诱导其线粒体膜电位的丢失引发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可能与调控MAPK信号通路有关。

    2020年05期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8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4 ]
  • 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评价

    任建勋;尹春园;史雅红;苗兰;孟红旭;李军梅;李鸿海;马京泉;刘建勋;

    目的对采用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睡眠剥夺组、心肌梗死组以及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睡眠剥夺组给予无规律性睡眠剥夺8周,模型组以及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给予睡眠剥夺3周后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手术后第2天继续睡眠剥夺5周建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模型,心肌梗死组仅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手术后第2天益气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益气活血颗粒4.0、2.0、1.0g/(kg·d)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灌胃,持续5周。比较各组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自主活动、舌象、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腹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及自主活动总路程和平均速度明显下降,心室重构指标升高,心功能、室壁厚度指标和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则明显下降,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升高,舌面R(红)、G(绿)、B(蓝)相对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颗粒高剂量组可以增加大鼠体重、抓力、脉搏幅度、室壁厚度,降低心室重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大鼠心功能和自主行为活动,提高腹主动脉血流速度,大鼠舌面R、G相对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采用睡眠剥夺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可以促使心力衰竭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气虚血瘀证外在客观表现,高剂量的益气活血颗粒的有效干预反证此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020年05期 v.61 428-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51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41 ]

百家园

  • 精准医疗背景下的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教育思维模式

    景婧;王睿林;王仲霞;孙永强;余思邈;王立福;许文涛;王丽苹;桑秀秀;

    基于精准医疗背景,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例,阐述中医宏观辨证理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微观辨证思维的兴起,分析其各自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阐明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提出将这种思维模式应用到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过程,有利于实现中医学的标准化、客观化,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之一。

    2020年05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09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3 ]
  • 从《妇人规》安胎学术思想论岭南罗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

    刘雅倩;周英;

    岭南罗氏妇科宗旨前贤,在病因、病机、治则、立法遣方(用药)、调摄、禁忌等多方面对张景岳安胎思想有所继承及发展创新。提出肾气亏损是胎动不安病机的关键,安胎应首重补肾,兼顾健脾益气养血,用药讲究全面斟酌,主张静以养胎;在病因、治则、调摄与禁忌等方面,在传承张景岳安胎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现代医学的发展等进行补充和完善。

    2020年05期 v.61 449-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2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15 ]

中医教育

  • 新时期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思考与路径

    陈明;牛浩;

    基于新时期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问题,提出传承创新、追求卓越是建设新时期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方略。其具体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基于社会需求彰显中医药特色的一流专业建设,深化课程综合改革的一流课程建设,崇尚卓越教学、提升教学学术能力的一流师资建设,协同互动、重在创新的一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严格标准、完善机制、坚守大学精神的一流质量文化建设的五大工程。

    2020年05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72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4 ]

思路与方法

  • 从“亢害承制”理论探讨糖脂毒性下β细胞损伤及其ceRNA调控网络

    曹泽标;刘闯;王保华;李赛美;

    "亢害承制"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调燮用药的重要法则。该理论可以概括糖脂与胰岛β细胞之间"亢而自制免其害"的相辅相成生理良性循环,也可以阐明"亢而失制受其害"的糖脂毒性下胰岛β细胞损伤的病理恶性循环,并与"lncRNA/circRNA克miRNA,miRNA克mRNA,lncRNA/circRNA生mRNA"的ceRNA生克制化网络相似。在这一认识指导下,2型糖尿病可采取祛邪制"亢"和扶正防"害"的思路进行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

    2020年05期 v.61 406-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4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0 ]
  • 《伤寒论》痞证、结证辨治思想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运用

    张曼玲;张书;时昭红;刘云;彭洪姣;艾望;

    现代医学目前对于胃癌前病变(PLGC)早期如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手术、对症治疗为主,中医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结合"治未病"思想,在PLGC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PLGC属中医学"痞证""结证"范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阐述了痞证、结证之症状、病机,认为张仲景痞证、结证的辨治思想可运用于PLGC的辨治,但应审时度势,把握要害。结合PLGC的三个阶段,浅述张仲景痞证、结证的辨治思想在PLGC中的运用。

    2020年05期 v.61 410-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7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10 ]
  • 痹证诊断标准刍议

    田少磊;王映辉;李敬华;于琦;吴中朝;

    痹证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围绕痹证诊断标准这一议题,对痹证古代文献进行回顾,并对痹证现有诊断标准进行概述,认为痹证诊断标准的制订应当凸显中医思维与理论特点、痹证内涵及其特点、中西医融合、临床实际四大特色。通过临床调研并结合名老中医药专家建议,制订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又不违反西医常规原则,涵盖患者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发病时间特点等内容的痹证诊断标准,以期更好地为中医临床及科研服务。

    2020年05期 v.61 414-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11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83 ]

文献研究

  • 考虑患者偏好的部分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张雅静;曹卉娟;刘建平;李欣霖;谢占国;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总结既往发表的考虑患者意愿的部分随机对照试验(PRPP)研究的特征,为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临床试验方法学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PubMed、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19年4月30日发表的PRPP研究。采用Excel 2010设计资料提取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对定量资料进行趋势分析与频数分析。结果共纳入42项PRPP研究,研究数量逐年增长并在2009年达到高峰(6篇)。应用PRPP最多的前四类疾病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12篇(28.57%),肿瘤6篇(14.29%),消化系统疾病6篇(14.29%)以及精神和行为障碍类疾病如抑郁6篇(14.29%)。研究总样本量范围为31~5231例,平均样本量598例;随机组与意愿组样本量之比平均值为1∶1.12。纳入研究中共17项(40.48%)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计算方法。对照类型中位列前3的是不同非药物疗法之间的比较(21项,50.00%)、药物与非药物疗法之间的比较(11项,26.19%)和不同用药途径的比较(5项,11.90%)。结局指标的选择位列前3的为疗效评价指标(78.57%)、患者意愿(26.19%)和患者满意度(14.29%)。结论现有的PRPP大多应用于非药物疗法的评价,涉及疾病也常见于手术等非药物治疗的类型。

    2020年05期 v.61 442-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55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1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过刊

    <正>1988、1989、2000、2001年合订本,每本100元,2002、2003年合订本每本105元,2004年合订本115元,2005年合订本125元,2007—2010年合订本每年140元。2011 (缺5、6期)—2013年每册9. 80元,2014 (缺21期)—2017年(缺3、5、15、18期)每册15元,2018年每册20元(缺5、7、9期)。2011—2013年合订本,每年4本,全年280元,2014、2015、2016、2017年合订本(每年4本),全年400元。2018、2019年合订本(4本),600元。《中医杂志》2006—2008年增刊每册40元。

    2020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欢迎订阅2020年《中医杂志》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荣获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期刊。

    2020年05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光盘合订本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 480元; 1987—1994年(1张光盘) 260元; 1995—2004年(1张光盘) 280元; 2005—2013年(1张光盘) 30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社,邮政编码:100700,收款人:杨秋雷

    2020年05期 v.61 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