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论《黄帝内经》中五脏之间的调控关系

    李永乐;翟双庆;

    藏象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五脏是藏象理论的核心范畴。在收集整理《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理论原文的基础上,重点从五行调控、四时阴阳调控、气化调控、官能调控角度分析中医五脏之间的调控关系,阐明五脏功能活动之间的整体性、动态性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的核心基础,有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中医五脏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

    2018年1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98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9 ]
  • 基于中医诊疗新工具的辨证论治智能计算系统的研发路径

    孙喜灵;姜伟炜;李有根;林霞;丁宝刚;刘卓军;黄冲;张永光;张涛;

    科学技术的知识创新离不开工具这个要素的推动,新工具会引领并带来科学发现与技术进步。分析中医学发展几千年来呈现"稳态"是因为一直缺少能够撬动中医理论的"新工具",伴随中医学历史进程的原始身化工具需要有物化新工具来替代。认为对辨证论治的心算过程,在阐明其内在逻辑路径与技术网络关系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智能计算技术建立起辨证论治智能计算系统,其具体研发路径包括四诊信息的定性与半定量、中医证候的结构数据、方药与证候-症状-疾病的对应网络关系、辨证论治单元信息数量的理论计算。用物化新工具来辅助或部分替代心算身化工具,有望成为中医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动力。

    2018年14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2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5 ]
  • 转胞名实考

    朱凌凌;段逸山;陈慧娟;张挺;毛慧娟;

    "转胞"作为病名首见于老官山汉墓出土文献资料,其症状首见于《金匮要略》。基于存世文献,对此病病名、病因病机、治法源流进行梳理,明确总结《黄帝内经》中"胞"有多种含义;两汉时期转胞为妇科杂病;晋、隋、唐时期转胞为内科病证,胞指膀胱;自宋代开始"转胞"(胞转)多被"转脬"(脬转)代替;金元以降转胞分虚实,属内科病证,但女性妊娠期多见;清代转胞归类分化,一类将之归入妊娠病,另一类将之归为内科病,但女性尤其孕期多见。

    2018年14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 ]

当代名医

  • 张伯礼辨治脉痹经验

    李霄;马妍;崔远武;金鑫瑶;吕玲;王凯;江丰;张伯礼;

    介绍张伯礼教授辨治脉痹的经验。脉痹病因复杂,首以病证合参,在明晰诊断和证候的基础上,强调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谨依病机之寒热虚实,细辨兼挟之邪,把握好祛邪与扶正的策略;注重整体而治,遣方用药常寒温并用,补疏相合,润燥兼顾,顾护中焦;强调合理调护,临证常内外合治,食养与茶饮并施。

    2018年14期 24-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34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9 ]
  • 徐经世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汪元;梁红;徐经世;

    介绍徐经世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干燥综合征是以肝肾阴虚为本,肝失条达,肝郁脾虚,气血运行不畅,津液失于输布,不能上荣头面,脏腑筋脉失于滋养,而致发病。内燥是本病的基本致病因素,肝肾阴虚是病机关键。治以滋养肝肾、养阴清热之法,临床常用二至丸合一贯煎加减治疗;同时强调患者饮食总体应甘凉滋润,多进食滋阴清热生津之品。

    2018年14期 v.59 1185-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01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27 ]

思路与方法

  • 基于AGREEⅡ对国内外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

    赵国桢;王强;李博;黄坡;陈彦秀;梁策;杨宇飞;刘翼天;郭玉红;蒋庭德;刘清泉;

    目的对近5年国内外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评价,为今后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及相关资料,检索范围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等数据库及国际指南库。采用AGREEⅡ工具对纳入的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表达的明晰性、应用性、编辑的独立性及总体评价。结果共纳入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8部。国内外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在表达的明晰性领域平均得分最高,为82.29%;其次为范围和目的领域,平均得分70.95%;制定的严谨性领域平均得分52.99%;参与人员领域平均得分46.53%;编辑的独立性领域平均得分为45.31%;应用性领域平均得分最低,为44.27%。8部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的总体评价得分区间为50.00%~88.89%,其全面评估结果均为推荐。结论现有的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在参与人员、应用性、编辑的独立性这3个领域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今后应按照规范的指南制定方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实践指南,同时也要重视指南制定后的推广及应用。

    2018年14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 ]
  • 中医儿科标准化诊疗方案对比分析

    周涛;尤焱南;张成思;赵霞;

    目的对比分析中医儿科常见病相关标准化诊疗方案的一致性。方法检索《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临床路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与中医儿科相关的标准化诊疗方案,采集疾病病名术语、中医诊断、证候分类、方剂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Jaccard系数对比相同疾病的病名术语、中医诊断、证候、主方选择等方面的一致性。结果病名术语《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与其他方案相似性一般(矫正后0.50~0.57),其余四类之间相似度较高(矫正后0.50~1.00)。中医诊断《中医临床路径》多引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与这两类方案相似性约为0.40。证候《中医临床路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三者相似度矫正后在0.57~0.68之间。主方《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与《中医临床路径》相似性为0.26,矫正偏倚后为0.40,其中同证同方相似性为0.62。结论五类中医儿科标准化诊疗方案在病名术语、中医诊断、证候、主方选择等方面的一致性不高,证候分类、主方选择历史差异性较大。

    2018年14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0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2 ]
  • 小儿厌食症症状积分调查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

    石丹;张亚军;杨广源;李琛;

    目的编制适用于小儿厌食症的症状积分调查表,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核心小组讨论等方法形成量表条目池,构建初始量表。对15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进行调查,运用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因子分析等方法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结果小儿厌食症症状积分调查表由5个维度、28个条目组成,各条目重测系数均>0.7(P<0.01);总表的克朗巴赫系数α为0.978,各条目逐条删除后对比显示,各条目均不会降低总表的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分析显示28个条目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均>0.6,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1,累积贡献率达80.09%,故而选取前4个公共因子。结论小儿厌食症症状积分调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小儿厌食症症状。

    2018年14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7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 ]
  • 基于“调枢通胃”理论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中医治则

    张辰浩;刘冠男;郭宇;杨洋;孔晓琳;魏玮;

    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对消化道出血的中医发病机制进行全新的分析和总结,提出补脾气、调脏腑之枢,和少阳、调开阖之枢,调神健脑、清神明之枢,扶正攻邪、调枢通胃的治疗原则。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重视"调枢通胃"理论的运用,在止血的同时注意调节脾胃升降,临床可收良效。

    2018年14期 42-4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1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 ]

临床研究

  • 益气温阳利水方辅助治疗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兰玥;张文佳;殷仕洁;吴永健;于欣;马丽红;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利水方辅助治疗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患者心功能、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TAVR治疗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益气温阳利水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统计平均住院日和再住院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8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6%)高于对照组(68%)(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悸、气短、乏力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仅气短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悸、气短、乏力、浮肿、中医症状总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T-pro BNP均明显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及LVEF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日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温阳利水方辅助治疗在TAVR术后稳定病情、提高心功能、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18年14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 ]
  • 保肾片对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缪晓帆;王昉;林欣;

    目的探讨保肾片对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标准基础治疗+保肾片)和对照组4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标准基础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术后24 h治疗组TNF-α、IL-6、IL-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治疗组SCr、hs-CRP、IL-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24 h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TNF-α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72 h SCr、hs-CRP、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24 h hs-CRP、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72 h SCr、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结论保肾片在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降低术后Scr水平及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进而保护和修复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脏损伤。

    2018年1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 ]
  • 加味升血贴对化疗所致肿瘤患者血液学毒性的预防作用——138例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富琦;梁姗姗;王皓;杨国旺;韩冬;王笑民;

    目的评价加味升血贴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液学毒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研究设计,将13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治疗组应用加味升血贴贴脐治疗,每日1贴;同时口服利可君片模拟剂,每次30 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利可君片,每次30 mg,每日3次;同时予加味升血贴模拟剂,每日1贴。化疗第1天开始用药,连续治疗14天,观察期为21天。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检测血常规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体重、KPS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在治疗7、14天,对照组在治疗4、7、14、21天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白细胞计数在第7、14天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1天时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1天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21天,腹胀、神疲乏力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7天食欲减退评分及治疗21天神疲乏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7天及21天恶心呕吐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1天反酸、神疲乏力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前后两组体重、KPS评分及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加味升血贴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液学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所致的神疲乏力、腹胀症状并且安全可靠。

    2018年14期 v.59 1214-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5 ]

实验研究

  • 定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冷玲;崔振泽;黄燕;

    目的观察定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大鼠病毒载量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和定喘汤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经鼻腔接种RSV Long株病毒液方法制备RSV感染大鼠模型。造模后定喘汤组予定喘汤2 g/(kg·d),利巴韦林组予利巴韦林颗粒1 mg/(kg·d),正常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共7天。检测各组大鼠灌胃第3、5、7天肺组织病毒载量及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定喘汤组、利巴韦林组各时间点肺组织病毒载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第3、5天外周血CD3~+水平,第5天CD4~+水平,第5、7天CD8~+水平,第7天CD4~+/CD8~+值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巴韦林组第7天CD8~+水平升高,定喘汤组第5天CD4~+水平升高、第7天CD4~+/CD8~+值降低(P<0.05)。与利巴韦林组各时间点比较,定喘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第3天比较,利巴韦林组和定喘汤组第5天CD8~+水平降低,定喘汤CD3~+水平升高(P<0.05)。与本组第5天比较,利巴韦林组和定喘汤组第7天CD4~+和CD8~+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定喘汤可有效降低RSV感染大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对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存在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

    2018年14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4 ]
  • 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α-突触核蛋白含量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表达的影响

    彭伟;张立娟;张倩;王康锋;李思毅;杨洁;王海燕;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注射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天麻钩藤饮11.88、47.52 g/(kg·d)灌胃,西药组予多巴丝肼片75 mg/(kg·d)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干预8周。治疗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纹状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纹状体中α-突触核蛋白含量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中纹状体神经元细胞密集,形态正常;模型组神经元的损伤较为严重,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中药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纹状体细胞形态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α-突触核蛋白灰度值下降,Beclin1、LC3B灰度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α-突触核蛋白灰度值升高,中药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Beclin1和LC3B灰度值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α-突触核蛋白灰度值升高,Beclin1灰度值降低(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可能通过上调纹状体神经细胞自噬活性,清除过量α-突触核蛋白,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18年14期 v.59 1228-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13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62 ]
  • 补肾聪耳方对药物性耳聋模型大鼠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关伟;朱丽军;郝日雯;张琪;李莉;

    目的探讨补肾聪耳方治疗药物性耳聋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组各8只。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100 mg/(kg·d)共14天的方法造成药物性耳聋大鼠模型。中药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补肾聪耳方2.2 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4ml/(kg·d)灌胃。14天后观察各组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并测定耳蜗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RK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RK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BR阈值升高,耳蜗组织JNK蛋白表达升高,而ERK1和ERK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ABR阈值降低,耳蜗组织JNK蛋白表达下调,而ERK1、ERK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补肾聪耳方可能通过调节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ABR阈值以治疗药物性耳聋。

    2018年14期 v.59 1232-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1 ]

临证心得

  • 滋补肝肾、通络解毒法治疗帕金森病

    周洁;叶青;袁灿兴;吴文华;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神经性退行性病变,本病虚实夹杂,总属本虚标实,本为肝肾亏虚,标为风痰瘀热合而为毒,故治疗应滋补肝肾以治本虚,通络解毒以解标实,调理脾胃以顾护胃气。在病机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熟地平颤汤治疗帕金森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西药毒副反应。

    2018年14期 76-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 ]
  • 益气活血散结法治疗胎盘植入

    王转红;赵玲玲;秦秋果;

    通过训诂学方法与中医辨证,结合古今医家对该病的认识,认为胎盘植入属中医学"胞衣不下""癥瘕""息胞"等范畴,病位在胞宫胞脉,以脾虚为本,气虚血少与湿瘀互结为病机特点。治疗宜益气活血、湿瘀分消之法,拟方消息化癥落胞汤治验。

    2018年14期 v.59 1244-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综述

  • 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吴佳佳;李晓娟;陈家旭;

    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多种微生物群体组成的生态系统,各微生物群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该系统的动态平衡。分析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与失调情况,综述肠道微生态与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肾阳虚证、胃肠积热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证候研究方向应包括开展肝脾相关证候与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以方测证"探究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作用、建立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证候的动态联系等方面。

    2018年14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47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23 ]

文献研究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孙术宁;黄华鑫;黄超原;刘敏;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7年7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研究文献,采集纳入文献处方药物组成等信息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及功效、性味分布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95篇,涉及方剂114首,药物17类、115味,药物使用共1167次。使用频次前5位药物分别为丹参(74)、黄芪(60)、半夏(55)、茯苓(53)、当归(52);使用频次前3位药类分别为补虚药(299)、活血化瘀药(230)、清热药(133);药性以温性(491)和寒性(410)为主,药味以甘味(650)、苦味(548)、辛味(379)为主。对使用频次大于20的21种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8组药对和5组多味核心药组。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9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用药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痰等为主,常用药物有甘温药黄芪,辛温药半夏,苦寒药丹参、红花。

    2018年14期 v.59 1236-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7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4 ]

百家园

  • 基于扶正祛邪探讨针灸疗法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高乐女;钟兵;王勇;

    肠道菌群稳态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防御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关性、与中医学理论的共通性及针灸调节多种疾病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与中医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失调与中医阴阳失调、邪盛正衰互为因果,而针灸疗法能提高肠道细菌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增加某些益生菌的含量、提高其定植能力的同时降低致病菌或疾病相关菌的定植能力,从而改善多种疾病的肠道微生态。

    2018年14期 v.59 1252-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58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05 ]
  • 浅析张仲景治疗错杂病证的智慧与经验

    任金刚;李鸿涛;刘国正;

    张仲景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其学术代表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至今仍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所推崇和使用。鉴于在现代临床工作中错杂病证屡见不鲜,故对张仲景遣方用药治疗各种错杂病证进行研究梳理,包括寒热错杂之表寒里热、上热中寒、上热下寒、寒热结痞、厥阴厥证,虚实错杂之气虚夹滞、气虚燥结、胃强脾弱、水血互结、产后下利,以及燥湿错杂、开合交错、阴阳交错、升降交错病证,以供临床参考。

    2018年14期 v.59 1255-1257+1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7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3 ]
  •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生命风貌探讨

    程小亚;张其成;

    生命风貌是生命个体生命状态的呈现,其传达的内容包括身体生理的健康状态和人生价值追求。杨上善以"道生一,一分为二,阴阳和气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观和衍化观为立足点,提出以"顺"为治、顺百姓之情的家国观,并主张顺时养生、保精节欲和以道怡性的养生观。杨上善对生命风貌的理解是全面立体的,是其在探寻生命真谛的道路上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2018年14期 v.59 1258-1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 欢迎订阅2018年《中医杂志》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荣获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2018年14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过刊

    <正>1985、1987、1988、1989、1990、1992、1993、1994、1995、1996、1998、1999、2000、2001年合订本,每本100元,2002年合订本105元,2003年合订本105元,2004年合订本115元,2005年合订本125元,2007—2010年合订本每年140元。2011(缺5、6期)—2013年每册9.80元,2014(缺21期)—2017年(缺3、5、15、18期)每册15元。2011—2013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280元,2014、2015、2016、2017年合

    2018年1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中医杂志社北京医海林音像书店销售VCD光盘目录

    <正>VCD光盘中医经外奇穴的部位和临床应用48元,针灸方法(上下)96元,耳针疗法48元,八纲辨证48元,中医舌诊48元,中医按诊48元,腧穴疗法48元,痛经的针灸治疗48元,针灸推拿应用精选45元,实用针灸45元,中国腕踝针疗法35元诊断学导尿术和灌肠术38元,脊柱与四肢体格检查48元,骨伤科

    2018年14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第九届国际中医妇科学术大会参会通知(第一轮征文)

    <正>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九届国际中医妇科学术大会",以"生殖障碍性疾病及妇科炎性病变中医诊疗研究"为主题,拟定于2018年11月在湖北省举行,届时将举办妇科炎性病变中医诊疗高级论坛,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妇科专家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并设"福人杯"金刚藤胶囊有奖征文活动,评选优秀学术论文。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2018年14期 v.59 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欢迎订阅《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正>《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ISSN 1673-6613,CN 11-5511/R]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任名誉主编,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教授任主编。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资助,2012年获得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志性文化(徽标)一等奖,2013年获中国知网

    2018年14期 v.59 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光盘合订本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480元;1987—1994年(1张光盘)260元;1995—2004年(1张光盘)280元;2005—2013年(1张光盘)30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社北京医海林音像书店,邮政编码:100700

    2018年14期 v.59 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