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中医学缺失的技术内容与技术体系

    孙喜灵;姜伟炜;丁宝刚;刘卓军;黄冲;张永光;张涛;

    在中医学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更多时候提及的是中医理论体系,而忽略了还有多种技术和技术体系的存在。实际上,中医学应用于临床的技术比理论出现得要早,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学的技术内容并没有被很好地分化出来,亦未建立起符合自身规律的技术体系。中医学缺失的技术内容包括技术理论、技术操作能力、技术框架内涵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中医学特色的技术概念,明确各项具体技术的内涵,系统阐明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这是建立中医学技术体系的基础。

    2018年06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 ]
  • 浙派中医对《黄帝内经》学术传承的贡献

    杨美霞;张君;郑红斌;

    浙派中医代表医家在研究《黄帝内经》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选取浙派中医类分研究与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的代表医家滑寿、张介宾、沈又彭、马莳、张志聪、俞樾等,分别介绍其主要生平及类分、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与学术特色。滑寿、张介宾、沈又彭在类分研究中开创了摘要研究《黄帝内经》的先河和系统整理《黄帝内经》的范例;马莳、张志聪、俞樾在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方面开创了篇名注释、集体创作的先例和文献考据方法研究的示例,并对《黄帝内经》全书注释和《灵枢》详注,以及《素问》考据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06期 v.59 45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9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8 ]
  • 气与中医自然观

    宋铮;郑晓红;

    中医自然观是中医学在实践中形成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总体性认识,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概念和中医学的理论基石,气对中医自然观的形成、内涵、性质与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气是中医自然观形成的哲学基础,是中医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素。中医自然观认为,气是自然的本体,同时还是中医自然观所包含的自然认识论的认识方法、自然价值论的价值评价标准、自然伦理观的伦理载体,气决定了中医自然观的非结构性质,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自然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2018年06期 v.59 459-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6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0 ]

当代名医

  • 汪受传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儿科治验举隅

    陶嘉磊;袁斌;汪受传;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补气通阳、调和营卫的功效。汪受传教授秉着"有是证则用是药"理念,认为但凡患儿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少华等表现,辨证为气虚营弱者皆可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加减运用,并列举了汗证、瘾疹、心悸、发热的医案详加阐述。

    2018年06期 19-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3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 ]
  • 阮士怡治疗耳鸣经验

    程坤;张军平;阮士怡;

    耳鸣为肾虚证,以虚为主,又兼夹实邪,多脏同患致病。阮士怡教授治耳鸣不局限于肾虚,既注重肾、肝、心三脏精血亏虚之本虚,同时辨证不忘胆火、痰热、瘀血等之标实,标本兼顾,心、肾、肝、胆脏腑同调,多以滋补心、肝、肾之阴治本,兼顾清热化痰逐瘀治标,辨证施治、多脏同调,临床多获佳效。

    2018年06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2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 ]

思路与方法

  • 关于建立高血压前期人群高血压发病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考

    王丽颖;韩学杰;

    早期辨识可能发展为高血压病的高血压前期人群,有针对性地干预,可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是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需求。目前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高血压病的预测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提出通过收集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危险因素及四诊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高血压前期发展为高血压病的高危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候要素,采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多重方法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验证、评价,构建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候相结合的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筛查可能发展为高血压病的高血压前期人群提供科学依据。

    2018年06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3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8 ]
  • “调枢通胃”理论的探讨与构建

    魏玮;荣培晶;陈建德;郭宇;王瑜;刘兵;苏晓兰;杨俭勤;杨洋;从禹;韩博宇;段玉婷;魏茹涵;朱佳杰;尹璐;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黄帝内经》以来不断丰富发展。结合当代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根据脾胃学说及现代医学理论,提出"调枢通胃"理论。阐释"调枢""通胃"的内涵与外延,认为"调枢"即调控疾病及其病理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可包括调节脏腑脾胃、神明之枢心脑、开合之枢少阳;"通胃"既是治疗目的也是治疗手段,即通过调节脏腑之枢脾胃,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脏腑失调引发的疾病。探讨"调枢通胃"理论的构建与意义,为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探索新模式。

    2018年06期 29-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97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53 ]
  • 徐经世膏方调治亚健康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张莉;李艳;赵进东;忻凌;李永攀;李崇慧;刘怀珍;张进军;张国梁;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医大师徐经世应用膏方调治亚健康状态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徐经世应用膏方调治224例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医案处方。运用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诊疗信息,提取方药数据进行预处理,分别进行药物使用情况、药对使用情况及核心药物复杂网络数据挖掘,并对全部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24例患者共计266诊次,828个症状,处方266首,使用药物153味。亚健康状态人群常见临床症状出现频次前5位分别为失眠(151)、倦怠乏力(89)、口干(72)、便溏(61)、目涩(57);治疗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分别为石斛(236)、远志(235)、白芍(226)、酸枣仁(207)、甘草(198);复杂网络图显示远志、石斛、白芍、酸枣仁、女贞子、甘草、天麻、合欢皮、黄连、桂枝等23味为核心药物;支持度>60%、置信度>85%的常见药对有12对,根据聚类图并结合临床实际,形成7个聚类方。结论徐经世膏方调治亚健康最常用药物为石斛,核心处方还包括远志、白芍、酸枣仁等,用药多甘味,以调肝为要。

    2018年06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77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7 ]
  • 论针刺深浅之“刺皮”

    邓雪皎;卢春霞;付静;陈苗;崔瑾;

    从《黄帝内经》开始就已有刺皮针法的相关记载,现代刺皮针法更是因其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而被更多地运用到临床中。刺皮针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皮部理论、卫气理论、五脏理论,刺皮针法常用针具有鑱针、鍉针、锋针、毫针,刺皮针法衍生出的针法包括经皮刺激、皮内刺激,刺皮针法的主治范围等方面,阐述刺皮针法的特点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以为今后刺皮针法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18年06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159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3 ]

临床研究

  •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CD14亚型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张玮;褚永果;李伟;王璞;王岚;王维展;王磊;齐洪娜;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7天、14天检测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可溶性CD14亚型、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28天生存情况。结果治疗7天、14天,两组患者I-FABP、可溶性CD14亚型和MDA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SOD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14天时改善优于7天(P<0.05)。治疗组治疗7天及14天血清I-FABP、可溶性CD14亚型、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8天生存率为77.58%(45/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2%(34/58)(χ2=4.802,P=0.028)。脓毒症患者入院血清I-FAB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243,P=0.009)。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I-FABP、可溶性CD14亚型、MDA水平,提高SOD活性,从而降低病死率。

    2018年06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3 ]
  • 三七阿胶栓长疗程递减治疗溃疡性直肠炎70例临床观察

    陆庆革;曾莉;闫昕;白国民;刘宇;李小海;张海磊;

    目的观察三七阿胶栓长疗程递减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三七阿胶栓长疗程递减直肠给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栓直肠给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腹泻与脓血便)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45天、90天时内镜下观察直肠黏膜情况、检测直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64/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9%(59/70)(P<0.05)。两组治疗1、2、3个月腹泻与脓血便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或P<0.01),且随疗程延长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1、2、3个月治疗组积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5天、90天后较治疗前内镜下直肠黏膜情况积分、IL-6、IL-23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且两组治疗90天较治疗45天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45天、90天治疗组较同期对照组直肠黏膜情况积分、IL-6、IL-23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三七阿胶栓长疗程递减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下直肠黏膜情况,同时可降低直肠黏膜中IL-6、IL-23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8年06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 ]
  • 菖芩Ⅰ号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痰瘀热结证患者血清GFAP、UCH-L1、IGF-1蛋白的影响

    陈彦伊;朱惠彬;易敏;戴幸平;

    目的观察菖芩Ⅰ号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痰瘀热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8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痰瘀热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并以健康体检中心3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菖芩Ⅰ号,每日1剂,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14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结束后1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价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14天和正常组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结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58.62%(17/29),对照组为31.03%(9/29),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FAP、UCH-L1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组,IGF-1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7天、14天GCS评分、IGF-1蛋白水平升高,GFAP和UCH-L1蛋白水平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7天、14天GFAP和UCH-L1蛋白水平降低,IGF-1蛋白水平升高,治疗14天GCS评分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7天、14天GCS评分、IGF-1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FAP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菖芩Ⅰ号可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痰瘀热结证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和预后,减轻继发性损伤,降低血清GFAP、UCH-L1蛋白水平、升高IGF-1蛋白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2018年06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6 ]
  • 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120例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

    胡思源;李新民;耿福能;沈咏梅;冀晓华;冯自威;何文;郑广力;吴玥;邵荣昌;杜永刚;

    目的评价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24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口服抗感颗粒及利巴韦林颗粒模拟剂,对照组口服抗感颗粒模拟剂及利巴韦林颗粒,两组疗程均为7天,疗程中临床痊愈者,随时停药,按完成病例处理。观察两组患儿完全退热时间、临床痊愈时间、主要症状(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的曲线下面积(AUC)以及中医证候疗效与安全性,同时采用全分析集分析(FAS)与符合方案分析集分析(PDS)。结果完全退热时间FAS治疗组中位时间为32.00 h,对照组为72.00 h(P<0.01)。临床痊愈时间FAS治疗组中位时间为56.00 h,对照组为80.00 h,PPS与FAS结果相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发热、咽痛AUC面积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1)。PPS与FAS结果一致。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比较:FAS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愈显率92.50%。对照组分别为91.67%及72.50%。PPS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愈显率93.40%;对照组分别为91.26%及73.79%。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PS与FAS结果一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疗效优于利巴韦林颗粒,且安全性好。

    2018年06期 v.59 486-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87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42 ]
  • 生精通络赞育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瘀阻证57例疗效观察

    张华;孙自学;李鹏超;张宸铭;陈建设;张辉;

    目的观察生精通络赞育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生精通络赞育方,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对照组口服五子衍宗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1.8 g;清脉通络丸,每日3次,每次10 g。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单项症状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级、(a+b)级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及精子直线运动速度、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47%(51/57),优于对照组的81.82%(45/55)(P<0.05),且各单项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级、(a+b)级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精子直线运动速度,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精通络赞育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肾虚瘀阻证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精子活力及活动率,安全性好。

    2018年06期 v.59 490-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9 ]

实验研究

  • 六君子汤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株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吴耀松;尹素改;任闪闪;王朋辉;尚艺婉;陈玉龙;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对食管癌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Fie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分为正常培养基组(正常培养)、肿瘤培养基组(30%食管癌EC-9706细胞株培养上清)、六君子汤组(30%六君汤干预食管癌EC-9706细胞株培养上清)。7天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CD80、CD86、CD1a;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计算刺激指数;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杀伤力,计算特异杀伤率;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Wester blot法检测STAT3及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培养基组比较,肿瘤培养基组树突状细胞表型CD80、CD86、CD1a降低,刺激指数及CTL的特异杀伤率降低,IL-12含量减少,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5)。而六君子汤组较肿瘤培养基组树突状细胞CD80、CD86、CD1a增加,刺激指数及CTL特异杀伤率升高,IL-12分泌增加,STAT3和p-STAT3蛋白减少(P<0.05)。结论六君子汤可通过影响食管癌细胞的微环境而使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免疫活性发生改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TAT3信号通路有关。

    2018年06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0 ]
  • 舒脉胶囊对介入术后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大鼠下肢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谢书睿;朱迎君;孙旭;徐旭英;

    目的观察舒脉胶囊对介入术后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大鼠下肢动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7只,舒脉低、中、高剂量组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利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扩张导管经左股动脉损伤左髂总动脉法建立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第2天舒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324、0.0648、0.1296 g/ml舒脉胶囊悬浊液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300 g大鼠体重给予1 ml药液,给药8周。术后第4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左髂动脉中内膜厚度、管腔直径;于术后第8周HE及弹力纤维染色法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测量内膜最大厚度、内膜面积和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结果术后第4周时模型组及舒脉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左髂动脉内膜增厚、毛糙,模型组及舒脉低、中、高剂量组髂动脉内膜厚度及管腔直径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第8周髂动脉横断面切片的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显示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内膜明显增厚,新生内膜存在大量平滑肌细胞,新生内膜面积模型组>舒脉低剂量组>舒脉中剂量组>舒脉高剂量组,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脉胶囊可抑制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大鼠下肢动脉内膜增生,改善循环,缓解动脉狭窄。

    2018年06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 ]
  • 针刺“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的影响

    安娜;郭妍;芦娟;赵瑞利;马田;石学敏;郭长青;

    目的探讨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人迎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10只WKY大鼠作为空白组。人迎组每天针刺大鼠"人迎"穴20 min,每6天休息1天,共28天;模型组和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于针刺干预第1、5、9、13、17、21、25和28天测量血压,实验结束后取材下丘脑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并采用PCR技术检测关键基因5-羟色胺1A受体(5-HT1A)与胱硫醚β合成酶(CBS)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收缩压在第1、5、9、13、17、21、25、28天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在第5,9,13,21,25,28天收缩压降低(P<0.05或P<0.01)。与本组前一观察点比较,模型组第21、25、28天血压均升高,人迎组仅第21天血压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129个基因上调,243个基因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167个基因上调,188个基因下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5-HT1A mRNA、CBS 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5-HT1A mRNA、CBS 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针刺"人迎"穴对于降低SHR血压有效,影响下丘脑的基因表达如促进神经递质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等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2018年06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7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8 ]

文献研究

  • 丹溪学派中风病诊治规律文献研究

    高维;郭蓉娟;王建伟;王嘉麟;朱晓晨;李阳;刘向哲;王建华;

    目的挖掘丹溪学派治疗中风病的学术思想及诊治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文献来源,纳入朱丹溪及其嫡传弟子、私淑弟子等著作中内服方剂治疗中风病的医案,建立中医症状及方药信息条文数据库,分别统计中医症状、药物及药物种类频数,并对药物与药物及症状与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医家7位,著作11部,有效记录101条。涉及中医症状共计57种,总频数363,出现频数前3位的症状分别为半身不遂(40)、口舌喎斜(35)、痰涎(29);中药171味,用药总频数1235,使用频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甘草(66)、当归(49)、茯苓(46);使用药物共22种,使用频数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为解表药(231)、补气药(188)、清热药(127)。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白芍-当归、白芍-甘草、陈皮-甘草为常用药对,情志不畅-白术、发热-茯苓、肥胖-陈皮为常见症-药关系。结论气血亏虚、痰热郁滞是丹溪学派对中风病的基本认识,其中气虚、痰热占有重要的地位,临证治疗以脾胃为基础,同时注重情志致病。

    2018年06期 78-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2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5 ]

百家园

  • 补益气血正名考证及相关名称辨析

    贺亚静;蔡永敏;朱建平;

    通过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治法其名称于文献中出现有补益气血、补气养血、补养气血、益气养血、气血双补等。通过对古今文献的考证以及相关名称的辨析,可知补益气血始见于《圣济总录》,其后的历代重要著作以及现行国家标准均以补益气血为正名。认为以补益气血为正名符合规范名词定名的约定俗成、协调一致及科学性原则;同时本词与气血双补属于同一治法,而与补气生血属于不同治法,与表达方药功效的补益气血则属于同名异义两种不同的名词。

    2018年06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 ]
  • 余奉仙辨治瘟疫学术思想探析

    李鸿涛;张明锐;

    近代名医余奉仙医术精湛,尤擅长治疗瘟疫,于险症、重症活人无数。总结其治疗瘟疫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辨病位首分表里上下,辨病性区别阴阳虚实、寒热气血,治疫重在因势利导、驱邪解毒,方药选取权衡古今、自出心裁。

    2018年06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临证心得

  • 针刺治疗颈椎病多向辨证诊疗体会

    贾一凡;周清辰;侯学思;曲舒涵;吴江昀;赵吉平;

    在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常易出现患侧颈肩部肌肉紧张度偏高,位于颈前的软组织出现紧张、褶皱,除颈部外,脊柱中下段亦会伴随出现筋肉僵痛不适症状。临床中针对上述情况,基于针刺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原则,从细节入手以多向辨证的思路调整颈部左右、前后、上下的经筋平衡关系,有利于提高针刺治疗颈椎病疗效。

    2018年06期 v.59 527-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6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1 ]
  • 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黄春辉;李七一;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是痰瘀互结,化痰祛瘀法是其常用治法,病机变化为本虚标实,疾病后期出现正虚。在治疗过程中,当以扶正为主,除益气滋阴外,还需注意行气活血、通阳利水,同时应重视调理脾胃,在辨证、辨病基础上运用心衰1号方加减治疗。

    2018年06期 v.59 530-53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0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0 ]

标准与规范

  •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王阶;邢雁伟;

    <正>证候要素是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表述[1],是中医证候诊断的最小诊断单元。它与疾病的生理病理相关联,并由可测量的一组临床信息直接表达,具有病理学与诊断学的双重概念[2]。证候要素的提取,降维升阶的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是对以往辨证体系的有益补充。因此,将复杂的证候分解为概念相对清晰、数量相对局限的证候要素及

    2018年06期 v.59 539-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858 ] |[引用频次:135 ] |[阅读次数:123 ]

  • 欢迎订阅2018年《中医杂志》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

    2018年06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特色王氏热透灸培训

    <正>1王氏热透灸的特点1)药艾条直径4 cm,长10 cm,单根可燃烧3个小时,多根并用(3~16根)燃烧温度高达551°;2)无需人工手拿(有专用灸器);3)无烟(艾烟净化器专利号:ZL 2016 2 0232880.x);4)面积大、时间短、近距离、高温

    2018年06期 v.59 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