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医

  • 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

    罗川晋;李先隆;吴伟;

    介绍邓铁涛教授以调脾护心为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经验。本病病位虽在心,但与五脏相关,尤重于心脾;本质为本虚标实,心气血阴阳亏虚于内,致使痰瘀水停之标遏阻心阳,故急性期常按阴阳分治,在温阳或者滋阴的同时均强调温补脾胃阳气;缓解期则需综合调理,注重以调理脾胃为先,才能有效防止复发,带病延年。在遣方用药上补虚泻实,灵活应用气血同调、攻补兼施、升降相随等原则。

    2018年04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989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26 ]
  • 路志正运用益肺化积汤治疗肺癌经验

    张维骏;侯建春;王艳;崔长虹;王平;晋钰丽;

    肺癌病机多为虚损兼气滞,继而出现水停、痰凝、血瘀,痰瘀胶结蕴毒,最终形成肿瘤。路志正教授受泽漆汤启示,从益气养阴、理气化痰、祛瘀散结、解毒抗癌立法,创制益肺化积汤,专方化裁治疗肺癌,体现出中医专病专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特色。

    2018年04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961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9 ]

思路与方法

  • 从中医玄府理论探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治

    苏敏慧;陈剑梅;钱先;

    系统性硬化症可归属于中医学"皮痹"范畴,但往往累及肺脏,演变为"肺痹""肺痿"等病。以玄府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玄府与系统性硬化症的相关性,认为玄府致病主要病机可归纳为气失宣通、津失布散、血行瘀阻、神失所用四类。从开玄府角度论治系统性硬化症可分为用药以辛为主的直接开通玄府法,用药以通为主的间接开通玄府法,以此分析玄府及开通玄府法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指导临床。

    2018年04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74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7 ]
  •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

    李建香;过伟峰;傅淑平;袁梦果;刘云芳;顾恒;

    通腑泻热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则,但其治疗机制仍未明确。结合近期脑肠相关研究结果,从脑肠互动、脑-肠轴、脑肠肽、肠道菌群角度对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脑-肠轴为阐明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奠定了基础,脑肠肽是研究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物质基础,而肠道菌群则是治疗的重要靶点。认为机体通过脑-肠轴调节脑肠功能,形成脑肠互动,脑肠肽、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脑肠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2018年04期 v.59 292-294+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1545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71 ]
  • 浅析阳虚失眠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思路

    杨帆;刘国华;祖娜;杨荣禄;杨承芝;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多数医家从阳盛阴衰论治,但临床上阳虚失眠者并不少见。通过分析阳气与睡眠的关系,提出导致阳虚失眠的主要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虚,故从温补心、脾、肾阳入手,或辅以重镇潜阳,或酌加益气、安神、化痰、调气之品,可为阳虚失眠的治疗提供思路。

    2018年04期 v.59 295-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1526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389 ]

临床研究

  • 12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药治疗意愿的横断面调查

    贾丽燕;赵楠琦;石劢;王晓;严晓艺;来保勇;刘兆兰;刘建平;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意愿与需求,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搜集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应用中医药治疗情况及意愿。应用Epidata 3.1和SPSS 20.0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和统计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意愿、主要应用人群。结果收集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问卷1286份,其中合并视网膜病变者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愿意接受率分别为46.7%(600/1286)和52.7%(116/220),患者近3个月中医药应用率分别为21.8%(280/1286)和24.1%(53/220)。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原因有中医药疗效好、愿意做出尝试,不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原因主要是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尚未明确及中医药煎煮服用不便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对中医药疗法有较高的需求,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意愿需求率高于实际应用率。

    2018年04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47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 ]
  • 33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的关系

    李小娟;孙增涛;朱海燕;王涛丽;岳宝柱;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可行性。方法设计支气管哮喘患者就诊数据采集表,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症状、体征、舌脉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肺功能指标。结果共收集患者334例,其中中医辨证为风哮119例,热哮109例,冷哮77例,虚哮29例。虚哮患者年龄最高,与风哮、冷哮、热哮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证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患者病程、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哮患者Fe NO水平最高,与冷哮、热哮、虚哮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气道炎症程度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以风哮、热哮为主,风哮患者Fe NO水平最高,Fe NO可能作为支气管哮喘证型客观化的依据之一。

    2018年04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416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28 ]
  • 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0例回顾性分析

    朱千赜;胡晓梅;王洪志;王德秀;杨秀鹏;许勇钢;郭小青;麻柔;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50例,其服用青黄散胶囊至少24个月(每日0.3 g,晚饭后服用),同时联合雄激素和补肾健脾中药汤剂口服。观察患者治疗3、6、9、16、24、30、40个月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评价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的例数及时间,并对不同危险度、骨髓增生程度患者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进行比较;记录治疗40个月患者贫血改善情况和红细胞输注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完成了24个月治疗,其中完成了30个月治疗者136例,完成了40个月治疗者118例。150例患者治疗前HGB、PLT、ANC低于正常的例数分别为115例、129例、56例。治疗40个月期间HGB异常患者较PLT及ANC异常患者血液学进步率高,血液学进步时间短(P<0.05),而PLT与ANC异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患者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增生性患者PLT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明显长于非低增生性患者(P<0.05)。经Person相关性检验,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红细胞输注依赖的患者显著减少(r=-0.92,P<0.05)。结论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HGB、PLT、ANC,且对HGB的改善更为明显,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

    2018年04期 v.59 30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561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84 ]
  • 参葵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310例临床观察

    严士海;王道成;沈竹阳;刘福明;李婕;周仲瑛;李七一;

    目的评价参葵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20例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参葵通脉颗粒,对照组加服参葵通脉颗粒安慰剂,均每次1袋,每日2次,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生活质量积分、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浓度,并判定心功能分级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80.3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90%,对照组为61.94%,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LVEF、NO显著增加,NT-pro BNP、LVDs、LVDd、生活质量积分、AngⅡ、TNF-α、MDA显著降低(P<0.05),且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葵通脉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患者神经内分泌紊乱与心肌重构有关。

    2018年04期 v.59 31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547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28 ]

实验研究

  • 健脾益智胶囊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胡科;张保朝;任应国;徐明超;贾东佩;

    目的探讨健脾益智胶囊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康复组、综合康复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康复组给予丰富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综合康复组在康复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智胶囊混悬液15 ml/(kg·d)灌胃,每日1次。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7、14、21天进行Longa评分、平衡木行走实验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并检测脑组织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结果各时间点综合康复组Longa评分及平衡木行走实验评分、转棒上行走实验评分均较模型组降低,大鼠脑组织梗死灶周围皮质GAP-43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且优于康复组(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智胶囊联合丰富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大鼠脑组织梗死灶周围皮质GAP-43表达有关。

    2018年04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 ]
  • 颐脑解郁复方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田会玲;李小黎;唐启盛;赵瑞珍;张雯;高誉珊;李庆盟;孙新月;梁子钰;

    目的探讨颐脑解郁复方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卒中组、卒中后抑郁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各36只(每组2、4、8周各12只)。空白组不干预,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卒中组仅行大脑中动脉阻塞术,卒中后抑郁组、西药组、中药组在卒中后1周应用慢性束缚应激复合单笼饲养的方法制备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自脑卒中造模开始,西药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2.33 mg/(kg·d)灌胃,中药组给予颐脑解郁复方9.92 g/(kg·d)灌胃,其余各组大鼠灌胃3 ml蒸馏水,均每日1次。分别于卒中后2、4、8周,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左侧海马Notch通路上受体Notch1、转录因子Hes1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核抗原(Neu N)、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结果在2、4、8周时,卒中后抑郁组较空白组大鼠海马齿状回Neu N蛋白降低,GFAP蛋白升高(P<0.05或P<0.01);2、4周时中药组和西药组Neu N蛋白较卒中后抑郁组升高,2、4、8周时GFAP蛋白降低(P<0.05或P<0.01)。在2周时,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Notch1、Hes1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中药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Notch1、Hes1基因表达较卒中后抑郁组升高(P<0.01);8周时卒中后抑郁组大鼠Notch1、Hes1基因表达与中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颐脑解郁复方可能通过上调Notch信号通路上Notch1、Hes1基因表达,增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数量,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数量,从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2018年04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665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7 ]
  • 解毒祛瘀滋阴方对MRL/lpr狼疮小鼠CD4~+T细胞MeCP2信号通路的影响

    李荣群;刘文洪;侯晓丽;叶明;嵇丽娜;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各10只,10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中药组予0.5 g/ml浓度的解毒祛瘀滋阴方水煎剂灌胃,西药组予0.5 mg/ml浓度的醋酸泼尼松片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均每次0.01 ml/g,每日1次,连续干预12周。干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毛、活动及浅表淋巴结等一般状态,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HE染色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检测小鼠脾脏CD4~+T细胞甲基结合蛋白2(MeCP2)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清IL-4、IFN-γ浓度水平降低,MeCP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中药组MeCP2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升高较西药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可能是通过激活MeCP2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2018年04期 v.59 321-324+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4K]
    [下载次数:49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2 ]
  • 鳖甲煎丸对肝癌皮下转移瘤小鼠肿瘤新生血管及微环境的影响

    铁明慧;张颖;王科;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肿瘤新生血管结构及功能、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Hepa1-6小鼠肝癌皮下转移瘤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鳖甲煎丸组、贝伐单抗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鳖甲煎丸组按6 g/(kg·d)予鳖甲煎丸混悬液灌胃,贝伐单抗组腹腔注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5 m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连续干预14天。14天后剥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周细胞覆盖率和血管基底膜面积,Evans blue法检测血管通透性,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的乏氧区域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贝伐单抗组和鳖甲丸组微血管密度计数、Evans blue染料含量及乏氧区域面积均降低,周细胞覆盖及基底膜面积均升高(P<0.05或P<0.01)。鳖甲煎丸组Evans blue染料含量及乏氧区域面积较贝伐单抗组高(P<0.01)。贝伐单抗组和鳖甲丸组微血管密度计数、周细胞覆盖及基底膜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鳖甲煎丸对Hepa1-6小鼠肝癌皮下转移瘤具有促使血管结构和功能正常化作用,能够改善肿瘤组织的乏氧状态。

    2018年04期 v.59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701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89 ]

文献研究

  • 《医方考》中黄芪配伍规律研究

    胥靖域;顾三元;沈涛;

    目的探讨《医方考》中黄芪的配伍规律,为临床正确使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方考》中载有黄芪的方剂,对方剂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进行功效分类,对每类药物的高频药物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医方考》中记载有黄芪的方剂共41首,其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类别前5位的是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各类药物中与黄芪配伍频率最高的是甘草(28次),其次有人参(27次)、当归(25次)、白术(15次)等。当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候也有相应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黄芪多与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在其发挥不同功效时应联合此功效下的特异性配伍用药。

    2018年04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873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48 ]

综述

  • 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优选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寇任重;陶腊梅;刘岚青;王丹;文亚;杨峰;牛家苑;余晓璐;杭晓娟;范刚启;

    概述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疾病因素、针刺因素的优选现状,其中疾病因素包括疾病亚型、病情程度、患者人口学特点、中医证型及体质类型,针刺因素包括穴位、刺激参数、针刺工具。认为目前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相关研究虽已优选了一部分影响指标,但总体仍需进一步系统和深入挖掘。提出应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多因素分析方法以指导优选研究,合理选择针刺治疗效应评价指标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同时重视针刺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方案的优化研究,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最大化。

    2018年04期 83-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9K]
    [下载次数:57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 ]

百家园

  • 浅析中药煎法之煎汤代水

    谢妍;沈澍农;

    煎汤代水是指将处方中的某些药物先行煎煮,去渣取汁,再以此药汁作为溶媒煎煮其他药物的中药煎法。在历代医籍中多有提及,张仲景、叶天士、王旭高、费伯雄、张简斋等运用此法深有妙义,然今世医家鲜有用之。煎煮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

    2018年04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8K]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 ]
  • 浅论近代学者的古医籍语词训诂

    尉捷;吕晓雪;王育林;刘铄川;

    近代学者的古医籍语词训诂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为当今研究古医籍中的语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总结近代学者对古医籍中语词训诂的研究概况,认为近代学者从运用形、音、义相结合的传统训诂学方法训释词义,从医理角度进行训释,解释命名理据,并提出新见解以开拓思路,为现代中医训诂提供了借鉴。

    2018年04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 ]
  • 《伤寒论》法方禁例与医源性变证的防范

    朱仕兵;卢艺;潘振亚;邓旻;

    《伤寒论》是一部以六经辨证体系为基础,运用四诊八钢,对疾病各阶段的辨证论治进行全面阐述的集古代医学大成之作。对《伤寒论》中立法用方有关禁忌的条文进行整理,如方药禁例中的桂枝汤禁例、栀子汤禁例、小柴胡汤禁例,治法禁例中的下法禁例、汗法禁例,从其避免医源性变证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以期对现代中医临证遣方用药起到警示作用。

    2018年04期 v.59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6 ]

学术探讨

  • 桔梗“载药上行”探寻与评议

    王凯;张伯礼;崔远武;马妍;江丰;

    桔梗是临床常用中药,被誉为"舟楫之剂",能"载诸药上浮"。通过对古今中医药文献的研究发现,桔梗功效众多,临证运用甚广,确有"载药上行"之功,同时在治疗肺系疾病中也确实有效。认为桔梗要发挥载药上行的作用时用量要小,一般6~9 g即可且要后下;当发挥豁痰散痈功效时用量可稍大,但需注意中病即止。通过探寻桔梗载药上行之意,有助于全面了解桔梗的功效及临证运用方法,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思路。

    2018年04期 v.59 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1229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328 ]
  • 试析五体理论与中医运动功能

    陈羽楠;林丹红;陈立典;

    收集、整理《黄帝内经》及相关文献记载的五体相关内容,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梳理出五体相关的运动功能及其功能障碍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试以五体理论阐述中医对运动功能的认识:筋为刚,主司运动,是运动功能的核心;肉为墙,为护卫和体现运动功能强弱的重要因素;骨为干,支持运动功能进行;皮为表,感受外界环境的第一场所,辅助运动进行;脉为营,为运动功能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

    2018年04期 v.59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038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30 ]
  • 浅议肾玄府理论及辛味风药在肾病中的运用

    朱勤;陈洪宇;

    玄府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在微观领域的发挥和探索。以肾小球滤过屏障类比肾之玄府,进一步提出肾玄府的病变形式包括玄府郁闭、开泄过度及玄府萎闭,并列举辛味风药在临证治疗肾玄府病变中的作用。当风湿扰肾,肾玄府开泄过度时,可巧用辛味风药以通为补。

    2018年04期 v.59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1271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33 ]

临证心得

  • 脾肾同调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期

    尤雯丽;艾儒棣;陈明岭;

    临床诊疗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大部分处于亚急性期,表现为轻度活跃的皮损、间断低热、关节痛、少量但持续存在的蛋白尿等。在缓慢撤减激素的同时中药协同治疗展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采用脾肾同调法能够改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减少复发、调节免疫。从中西医角度阐释脾肾同调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期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并附医案一则。

    2018年04期 v.59 34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43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3 ]
  • 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阳虚型口腔溃疡

    郑盼;唐农;莫秋兰;覃绿星;

    结合《易经》《黄帝内经》提出"内阳外阴"的人体阴阳本体结构,在此基本结构下阴阳才能根据各自的特性完成阴阳之间的气化交感,并在此结构指导下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阳虚型口腔溃疡。阳虚型口腔溃疡的根本病机在于阳虚阴盛、虚阳外浮,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治,固本收功。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总结阳虚型口腔溃疡的治疗经验,并举病案一例。

    2018年04期 v.59 345-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81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6 ]

  • 《中医杂志》(英文版)欢迎投稿

    <正>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杂志》(英文版))(ISSN 0255-2922,CN 11-2167/R)(双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主办,是我国中医药界具有权威的中医药英文科技期刊,现发行和交换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杂志》(英文版)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0年入选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刊版),2011年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资助,2013年获得"中国科

    2018年04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中医杂志社北京医海林音像书店销售VCD光盘目录

    <正>计算机光盘(CD-ROM)针灸治疗大师—贺普仁教授80元,脏腑辨证160元VCD光盘中医经外奇穴的部位和临床应用48元,针灸方法 (上下)96元,耳针疗法48元,八纲辨证48元,中医舌诊48元,中医按诊48元,腧穴疗法48元,痛经的针灸治疗48元,针灸推拿应用精选45元,实用针灸45元,中国腕踝针疗法35元诊断学导尿术和灌肠术38元,脊柱与四肢体格检查48元,骨伤

    2018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光盘合订本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480元;1987—1994年(1张光盘)260元;1995—2004年(1张光盘)280元;2005—2013年(1张光盘)30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社北京医海林音像书店,邮政编码:100700电话:(010)64035632,网址:http://www.jtcm.net.cn

    2018年04期 v.59 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欢迎订阅2018年《中医杂志》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

    2018年04期 v.59 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过刊

    <正>2000年合订本85元,2001年合订本95元,2002年合订本105元,2003年合订本105元,2004年合订本115元,2005年合订本125元,2007—2010年合订本每年140元。2011(缺5、6期)—2013年每册9.80元,2014(缺21期)—2017年(缺3、5、15、18期)每册15元。2011—2013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280元,2014、2015、2016、2017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400元。《中医杂志》2006—2008年增刊每册40元。以上免费邮寄,如需挂

    2018年04期 v.59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特色王氏热透灸培训

    <正>1王氏热透灸的特点1)药艾条直径4 cm,长10 cm,单根可燃烧3个小时,多根并用(3~16根)燃烧温度高达551°;2)无需人工手拿(有专用灸器);3)无烟(艾烟净化器专利号:ZL 2016 2 0232880.x);4)面积大、时间短、近距离、高温度、药力峻、强渗透、立即有灸感;5)病患易于接受;6)高效,充分展现古灸大法的功力。2可植入针灸康复疼痛科、肾病科、肿瘤科、治未病科等。

    2018年04期 v.59 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第36次全国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交流会暨风湿骨病痛症论坛通知

    <正>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本次会议定于2018年4月24日—27日(23日报到)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特邀请各级中医特色医疗名医及风湿骨病痛症专家、民间中医、乡村中医参会学习交流。一、会议内容:1.特邀请有关专家作风湿骨病、痛症的特色医疗技术讲座及培训;2.交流中医药特色医疗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及风湿骨病的经验;3.传达国家关于民间中医考证的新政策及指导民间中医对如何报考、如何准备、如何复习等

    2018年04期 v.59 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