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肾脑相关理论探讨

    武峻艳;王杰;张俊龙;

    肾和脑在结构联系、物质基础及功能属性等方面皆存在密切的关联,从基础和临床多个角度探讨肾与脑的相关性,不仅能够揭示肾病与脑病的发病机理与相互影响,而且能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同时也为目前广泛指导中医临床的"肾脑相关"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2016年20期 v.57 1711-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351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迈向精准时代的思考

    仝小林;何莉莎;赵林华;

    "精准医学"是人类医学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医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是中医的优势,但是过分强调辨证论治则存在治疗上靶向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中医精准化的发展方向是在个体化辨治基础上对群体化规律的探索,主要内容包括基于现代疾病诊断,提高辨病论治精准性;针对临床指标和症状,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基于方药量效关系研究基础上方量、药量的精准化应用等具体内容。中医精准化未来发展的策略是中医的优势与弱势互补,实现模糊与精准、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2016年20期 v.57 1715-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846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自稳调节概说

    张树生;

    在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自稳调节学说,用以揭释人的生命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人体存在着自稳调节网道,并通过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制化观,自稳调节运动观,谨守象数信息、自稳调节精准观四个方面阐释自稳调节功能特征和内涵以及动力来源。

    2016年20期 v.57 1719-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经方临床疗效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林树元;柴可夫;

    总结了临床中制约经方疗效的六大因素,包括对基础理论中六经辨证与方证学说的认识,以及临床处方时剂量、加减合方、剂型及煎服法的选择,对经方的临床运用与再研究进行了反思,在基础研究、辨治思维、临床用方三大方面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2016年20期 v.57 1724-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当代名医

  • 从风论治儿童过敏性疾病

    汪受传;

    针对目前儿科临床过敏性疾病多发的特点,提出"诸证多因风作祟"的学术观点,指出特禀质小儿先天伏风内潜,易发风证,治疗应以消风法为主。提出扶正祛邪的散邪消风法、除湿消风法、凉血消风法、养血消风法、豁痰消风法、固表御风法六法,并介绍了消风法在小儿鼻鼽、风咳、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6年20期 v.57 1728-1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661 ] |[引用频次:146 ] |[阅读次数:0 ]
  • 刘尚义“引疡入瘤、从膜论治”学术观点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唐东昕;杨柱;刘尚义;

    刘尚义提出疡法治瘤新观点,认为在内之膜,如在外之肤,提出肤膜同位、肤药治膜的诊疗理念,主张从膜论治肿瘤疾病。并提出引疡入瘤、从膜论治的诊疗观念,丰富了中医肿瘤诊治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理念。疡法治瘤的诊治要点为平衡阴阳、内外兼修。并从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及祛风药的使用阐述疡法治瘤的用药特点。

    2016年20期 v.57 1732-1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29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银屑病本虚标实本质探微

    卢传坚;郭洁;

    回顾"从血论治"病机理论的形成过程,总结该理论发展现状及不足之处,并对病机理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结合流行病学证据展开分析,提出"脾肾阳虚是根本,外邪触发是诱因,血热瘀滞是标象"的银屑病病机理论新观点。倡导银屑病中药治疗应"从血论治治其标,健脾固肾治其本",将控制和减少复发作为中医治疗的切入点。

    2016年20期 v.57 1735-1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42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理论在拇外翻家系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王朝鲁;周玉娟;温建民;李秉珅;孙卫东;蒋科卫;刘博;杜楠;梁朝;

    目的对家族性拇外翻相关基因进行初步定位,为中医治疗拇外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该病遗传因素群体的诊断指标,收集目前已知样本量最大的一个足拇趾外翻家系样本,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并对这些区域包含的基因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找到6个相关的染色体区域,多是与骨骼和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会受到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中药复方的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足拇趾外翻分子遗传机理提供最直观的依据,也为中医诊治拇外翻提供基因分子水平的佐证。

    2016年20期 v.57 1741-1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学模型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构建

    高武霖;戴国华;史晓静;盛原羽;赵芳;

    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以症状、体征及生物学指标的观察为主,缺乏客观的终点指标,因此,构建能反映中医药"复杂干预"优势的终点指标是中医学研究的要务。基于终点指标的数据类型和特征,分析数学模型包括信息量权数法、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性权数法、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等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引入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不同时段各指标的客观权重;结合各指标发生频数,利用乘数合成归一法确定不同时段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然后结合临床意义,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应用该方法既能反映终点指标的客观性,又突显了其重要性、时序性和发生率的不同,可为中医临床疗效的结局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016年20期 v.57 1746-1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611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方法学与临床评价

  • 考虑患者偏好的部分随机临床试验在中医非药物疗法疗效评价中的设计与应用

    李欣霖;张雅静;刘建平;曹卉娟;

    在当前中医药治疗研究中,由于寻求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多对干预措施存在选择性偏好,而在此方面传统的随机分组会带来伦理学的挑战。提出一种考虑患者偏好的改良随机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介绍该方法的方法学原理,并将其与传统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比较。通过分析考虑患者偏好的改良临床试验的应用现状,提出这种设计方案在中医非药物疗法评价中使用的可行性、优势和注意事项,根据该研究模式的特点,认为考虑患者偏好的部分随机临床试验适合于中医药非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特别适合招募对干预措施有明确要求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016年20期 v.57 1750-1753+1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8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基于中医阴阳寤寐学说的原发性失眠阴证/阳证临床辨识系统初探

    张娅;黄俊山;吴松鹰;张敏;张一帆;赵欢欢;黄真花;沈银河;廖淑珍;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失眠阴证/阳证临床辨识系统。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70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及躯体疾病等因素进行调查,运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各项睡眠参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原发性失眠阴阳属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70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中,阳证525例,阴证179例。与阴证患者比较,阳证患者年龄较大,男性、独身、A型性格、吸烟居多,而体育锻炼的强度、优质蛋白及胆固醇的摄入量、总体主观自评、宗教信仰、社会支持与联系、兴趣爱好方面较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高(P<0.05或P<0.01);表现出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状态,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失眠阴阳属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婚烟状况、体育锻炼、胆固醇摄入量、社会支持与联系、兴趣爱好、PSQI量表评分、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和睡眠效率。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阳证居多,以肝郁化火证和阴虚火旺证多见。阳证患者年龄较大,男性、独身比例较高,体育锻炼强度较小,胆固醇摄入量低,缺乏社会支持与联系以及兴趣爱好,总体睡眠质量差,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短、觉醒次数多以及睡眠效率低下。

    2016年20期 v.57 1754-1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82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医证候研究

    张世君;齐冬梅;李运伦;鞠建庆;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四诊信息,运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有症状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对常见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有头痛、头晕、腰膝酸软等36个常见症状;共提取8个公因子,涉及病性为阳亢、阴虚、痰湿,病位为肝、脾、肾;可聚为4个症状群: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炽盛、肾阳虚。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可分为无症状组、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炽盛证、肾阳虚证五大类。

    2016年20期 v.57 1759-1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817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枕三经排刺法治疗多系统萎缩小脑型患者15例临床观察

    徐昭;贾玉洁;

    目的观察枕三经排刺法治疗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MSA-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枕三经排刺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针法,两组患者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应用多系统萎缩评估量表(UMSARS)、共济失调量表(ICARS)以及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UMSARS-Ⅰ、UMSARS-Ⅱ评分、ICARS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Berg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39.07±6.75)分]较对照组[(34.00±5.66)分]升高明显(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枕三经排刺针法治疗MSA-C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在运动平衡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常规体针疗法,且安全性好。

    2016年20期 v.57 1764-1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壮药固发美髯汤治疗肝肾不足型复发性斑秃35例临床观察

    钟江;吴志洪;黄涛;侯晋涛;孙圆圆;孙小雨;苏婷;卢山明;郭巍;李艳艳;

    目的评价壮药固发美髯汤治疗肝肾不足型复发性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肝肾不足型复发性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固发美髯汤,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次8丸,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脱发区评分及起效时间,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治疗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4.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脱发区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临床治愈12例,未见复发;对照组中临床治愈5例,3例复发,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胀和腹泻。结论壮药固发美髯汤治疗肝肾不足型复发性斑秃具有较好的疗效,起效时间快,复发率低,安全性好,无明显副作用。

    2016年20期 v.57 1768-1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4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证候·诊断

  • 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标准的初步验证

    李建生;王至婉;余学庆;李海霞;张钊旺;

    目的初步验证本项目所建立的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4所三级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300例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采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调查表"调查患者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风痰阻肺证、血瘀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阳气暴脱证10个证候分布情况,同时以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照。选择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曲线下面积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发放表格300份,收回300份,有效300份,其中急性发作期200份,慢性持续期30份,临床缓解期70份。10个常见证候中,敏感度范围为78.26%~98.48%,其中血瘀证的敏感度最高(98.48%),阳气暴脱的敏感度最低(78.26%);特异度范围为90.64%~99.15%,其中血瘀证的特异度最高(99.15%);准确度范围为90.67%~99.00%,其中血瘀证的准确度最高(99.00%);阳性预测值范围为60.98%~97.01%;阴性预测值范围为95.38%~99.57%;阳性似然比范围为9.70~115.23;阴性似然比范围为0.02~0.23。ROC曲线下面积范围为0.803~0.954,其中血瘀证曲线下面积最大(0.954),其次是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分别是0.913、0.901,肺肾气虚证、阳气暴脱证的曲线下面积较小,分别为0.803、0.809。结论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标准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其中实证的诊断效能优于虚证,实证中血瘀证的诊断效能最好,其次是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

    2016年20期 v.57 1772-1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671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清热活血方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

    智恺;刘春芳;曹炜;林娜;郜亚茹;王海霞;武子英;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制备原代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RA-FLS的迁移和黏附。设空白组(不加药物及TNF-α干预)、诱导组(10或20 ng/ml TNF-α诱导)、清热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20、100、500 ng/ml清热活血方+TNF-α诱导)。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距离及面积、细胞黏附OD值和黏附抑制率,并检测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Akt、Akt)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诱导组细胞迁移距离及面积增加、黏附OD值增大、PI3K及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诱导组比较,清热活血方各剂量组均可抑制细胞的迁移和黏附以及PI3K、p-Akt蛋白表达,并以500 ng/ml效果最好(P<0.05或P<0.01)。结论清热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RA-FLS中PI3K、p-Akt蛋白表达,抑制RA-FLS的迁移和黏附,从而减缓滑膜炎症和关节破坏的进展。

    2016年20期 v.57 1777-1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芳香外敷方对骨转移癌痛小鼠机械性痛觉和热刺激痛觉的影响

    何佩珊;冯兴中;潘国凤;杨萌;齐慧;杨公博;

    目的评价芳香中药外敷缓解癌痛的疗效。方法将30只裸鼠通过股骨内注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肺癌骨转移癌痛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中药外敷组、扶他林组、模型组,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10只。中药外敷组给予芳香外敷方0.5 g/(kg·d)外敷,扶他林组给予扶他林0.1 g/(kg·d)局部涂抹,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涂擦生理盐水0.5 ml/只,各组外敷至少持续6 h,每日1次。治疗前后观察各组大鼠机械痛觉超敏实验的缩足反应百分率和热刺激痛阈值。结果治疗前后模型组缩足反应百分率均较假手术组升高,而热刺激痛阈值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扶他林组和模型组比较,中药外敷组缩足反应百分率明显降低,而热刺激痛阈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芳香外敷方能缓解肺癌骨转移小鼠癌痛行为,且疗效优于扶他林。

    2016年20期 v.57 1782-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临证心得

  • 《伤寒论》麻杏甘石汤证再认识

    陈明;

    理解《伤寒论》麻杏甘石汤证有两个关键环节:1)"不可更行桂枝汤":此"桂枝汤"当指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因后者与麻杏甘石汤证均有"汗出而喘"的表现,故须作以鉴别;2)"无大热":此"大热"非指发热一症,而是一个专用词,特指"阳明之热",六经热证中,只有阳明热才能称为"大热"。"无大热者",说明麻杏甘石汤证虽已离太阳之表,但仍未入阳明之里,实为太阳之里、阳明之表的"半表半里"证。以此厘定本方证病位主要在肺,邪热壅肺为其核心病机。本方主要功效为清泻肺热,其方药配伍特点是麻黄配石膏,石膏清肺之热,麻黄散肺之邪,二者相伍,一散一清,因势利导,令肺中邪热尽从肌表而泄。

    2016年20期 v.57 1785-1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085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从“腑以通为用”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防治

    闵潇;焦拥政;

    前列腺在生理功能上有"腑"的部分特性,需通降有序,腺液排泄通畅,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在发病特点上也与六腑疾病类似,通降不及是六腑病变和前列腺病变的共同病机关键,"腑以通为用"理论可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防治。

    2016年20期 v.57 1788-1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玄府理论研究现状

    江玉;江花;王倩;闫颖;

    刘完素提出的"玄微府说"是中医理论上的一大创新,但长期未受重视。近30年来相关研究兴起,其学术价值凸显,渐成热点。从概念界定、内涵研究、病机归纳、治法总结及实质探索等方面回顾玄府理论研究的成果,并展望今后努力方向及发展前景。

    2016年20期 v.57 1790-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752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百家园

  • 基于大数据与中医药研究现状对慢病防治的启示

    濮文渊;凌云;周春祥;

    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慢病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传统中医药也应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发挥特色优势。就当下新兴的大数据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提出推进中医药大数据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为现代慢病防治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2016年20期 v.57 1795-1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06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认识

    高雪;李侠;

    基于"天人相应"思想的指导,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界一样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近年来中医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用阴阳学说来阐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关系;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来探究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机理。

    2016年20期 v.57 1798-1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82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光盘合订本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480元;1987—1994年(1张光盘)260元;1995—2004年(1张光盘)280元;2005—2013年(1张光盘)30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社北京医海林音像书店,邮政编码:100700电话:(010)64035632;网址:http://www.jtcm.net.cn

    2016年20期 v.57 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17年《中医杂志》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

    2016年20期 v.5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杂志社医海林音像书店邮购图书目录

    <正>~~

    2016年20期 v.57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双月刊)

    <正>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针灸》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国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专家经验、特色疗法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医疗药品器械信息。《针刺研究》报道以基础研究为主,

    2016年20期 v.57 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过刊

    <正>2000年合订本85元,2001年合订本95元,2002年合订本105元,2003年合订本105元,2004年合订本115元,2005年合订本125元,2007-2010年合订本每年140元。2011(缺5、6期)-2013年每册9.80元,2014(缺21期)-2015年每册15元。2011-2013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280元,2014、2015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400元;2016年上半年合订本(2本),每本100元。《中医杂志》2006-2008年增刊每册40元。以上免费邮寄,如需挂号每件另加3元。

    2016年20期 v.57 1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关注《中医杂志》微信公众号

    <正>欢迎关注《中医杂志》微信公众号。我们会根据每期杂志中报道的内容,结合中医药领域的热点问题与人物,针对大家感兴趣的研究动态、医药资讯、专家团队、名医经验、临床心得、学术活动等进行推送。大家可以在文后留言,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编辑部会将优秀回复随推送进行展示,方便各位读者以公众号为桥梁,进行深入地学术交流与讨论。公众号中会提前发布每期

    2016年20期 v.57 1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31次全国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交流暨肝病糖尿病论坛通知

    <正>为总结交流中医药特色医疗在治疗肝病、糖尿病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果,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和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定于2016年12月17日—18日(16日报到)在广东深圳市召开本次会议,特邀请有特色医疗技术的名医、乡村中医、民间中医,尤其是在肝病、糖尿病方面有专长者参会交流。一、会议内容:1)特邀肝病.糖尿病专家作中医药治疗肝病.糖尿病的学术讲座及培训;2)成立本会"中医药防治

    2016年20期 v.57 1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访问《中医杂志》微信小店

    <正>为了方便读者购买《中医杂志》期刊、光盘、合订本,我们的微信小店上线了。手机操作即可查询、购买。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访问《中医杂志》官方微信小店。

    2016年20期 v.57 1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正>《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ISSN 1673-6613,CN11-5511/R]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任名誉主编,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教授任主编。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资助,2012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志性文化(徽标)一等奖,2013年获中国知网"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

    2016年20期 v.57 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