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伟明;胡镜清;厉将斌;方锐;王传池;
系统梳理当代中医学界提出的主要辨证方法,归纳当代辨证方法的研究现状:第一,更加凸显病证结合的辨证模式,对疾病的关注更为深入细致,更为关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情志病,注重疾病和证的传变规律和临床特征;第二,更为重视辨证规范化;第三,开始关注辨证策略,包括如何收集辨证信息、如何处理和加工辨证信息、从治疗反推辨证、注重辨证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辨证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第一,研究对象上,应聚焦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情志病、新发传染病的复合证上;第二,研究内容上,应重点关注特异证候临床表征识别及其测量、辨证标准与应用,融合中西医优势,深刻反映中西医病证研究进展,促进基于个体临床表征的精准医学的发展;第三,研究方法上,坚持病证结合,应用复杂性科学、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
2016年18期 v.57 1531-1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384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邢玉瑞;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大变革的形势下,中医理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难得的机遇。反思60余年来中医理论的科学诠释、理论建构、实践升华及基于科学问题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提出当前中医理论研究应主要致力于面向古代传统的概念与理论框架研究、面向临床实际的中医理论创新研究、面向当代科学的中医理论多学科研究以及面向未来需求的中医健康理论研究等方面。
2016年18期 v.57 1540-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1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福兵;刘健;方利;
血瘀证是干燥综合征的常见证型,瘀血不仅是本病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病程中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全过程。脾虚是干燥综合征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从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血瘀证的关系和干燥综合征血瘀证与脾生理病理关系及其从脾论治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血瘀证,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2016年18期 v.57 1549-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11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秦静波;王济;王琦;
多囊卵巢综合征好发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严重威胁现代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加后天获得的长期稳定的人体状态,决定着个体的发病倾向以及疾病的转归。国医大师王琦提出"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将辨体论治作为指导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质相关的文献分析发现,痰湿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等体质类型与该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总结该病常见体质类型,介绍王琦教授针对不同体质类型进行辨体论治的思路和方法,以供临床借鉴。
2016年18期 v.57 1553-1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715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卢茵茵;庄逸洋;黄楚栓;叶嘉威;
目的探讨林丽珠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林丽珠门诊治疗的肺癌病例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处方药物,建立处方数据库,统计药物及药物核心组合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系数,并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核心药物组合的聚类分析,进而使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挖掘新处方。结果共纳入病例227例,处方227首,使用药物共计135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药物依次为红豆杉(178)、桃仁(172)、半夏(162);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药物组合依次为桃仁-红豆杉(134)、红豆杉-壁虎(128)、僵蚕-红豆杉(128)、桃仁-僵蚕(127)、半夏-红豆杉(127)。置信度≥0.96的关联药物共计25组;关度为8、惩罚度为3,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药核心组合16组,新处方8首。结论林丽珠治疗肺癌以化痰、理气、健脾、祛瘀之品为主,随证加减祛瘀通络与消肿散结药,体现其"益气除痰,祛瘀散结"的学术思想。
2016年18期 v.57 1557-1559+1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8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焦爽;邓媛;李春梅;
个案报告是对第一手临床资料的记录,也是传统中医学经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恰当的选题是中医个案报告体现学术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的关键。目前中医个案报告选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未体现创新性与中医特色,也无特殊的借鉴意义,并非个案报告的恰当选题。基于目前中医个案报告现状,通过分析中医学术期刊个案报告选题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医个案报告选题在参考国际通用的个案报告选题范围的基础上,应结合中医药学科特色与优势进行调整,以突出中医特色,体现中医优势,传承中医学术精华。选题内容可侧重于中医药在现代医学新领域的发挥,中医药在新发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医学经典著作中理论、治法、方药的继承与发挥,中医在优势病种尤其是急重症、难治病、罕少见病中的应用,以及对中医药不良反应或诊疗失误的总结等方面。
2016年18期 v.57 1560-1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69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秀双;付于;于建春;韩景献;贾英杰;张莹;李小江;陈军;孙一予;刘云鹤;黄敏娜;赵林林;王晓群;张蕴超;苏畅;
目的观察"三焦针法"治疗癌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焦针法"治疗,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外关(双侧),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症状分级量化表、多维度疲乏量表(MFI)、焦虑抑郁测评量表(HADS)、癌症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FACTF)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疲乏、焦虑与抑郁、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疲乏评分、焦虑与抑郁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三焦针法"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癌性疲乏及其伴随的焦虑与抑郁,提高生活质量。
2016年18期 v.57 1570-1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29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华;王艳君;薛维华;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予调督通脑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加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SAS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BI评分均明显升高,ND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恶心。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作用与艾斯西酞普兰片相当,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西酞普兰片,且安全性好。
2016年18期 v.57 1574-1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74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袁乃荣;周晓莉;郭洪波;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方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硫酸羟氯喹片口服,每次0.2 g,每日2次。治疗组另给予养阴通络方,每日1剂。对照组另给予白芍总苷胶囊,每次0.6 g,每日2次。两组均服药3个月。治疗前后用滤纸的润湿长度评价眼干程度,用糖块含化时间评价口干程度,并检测血沉(ESR)、γ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糖块含化时间、滤纸润湿长度、ESR、γ球蛋白及Ig G、Ig A、Ig 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除滤纸润湿长度外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通络方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口干、眼干症状,可能与降低ESR及免疫调节有关。
2016年18期 v.57 1579-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61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新纯;李庆;王超英;刘学军;赵小雄;
目的探讨银杏叶胶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口崩片,第1~4天每次5 mg,每日2次,从第5天开始每次10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银杏叶胶囊每次0.25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末进行PANSS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听觉注意测验(AAT)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2%,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N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处理>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WCST及AAT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仅WSCT评分之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及ATT评分之正确总数及遗漏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WSCT评分之完成分类数及ATT评分之遗漏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两组WCST、AAT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WSCT评分之总测验次数、随机错误数、完成分类数及ATT评分之正确总数、错误数及遗漏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胶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可靠,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2016年18期 v.57 1583-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孟欣;单进军;谢彤;徐建亚;沈存思;汪受传;
目的探讨金欣口服液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RSV肺炎模型组、金欣口服液组,每组16只。RSV肺炎模型组和金欣口服液组小鼠用RSV悬液滴鼻感染小鼠建立RSV肺炎模型。金欣口服液组予金欣口服液27.6 g/(kg·d)灌胃,正常组和RSV肺炎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至第4天每组处死5只小鼠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他小鼠于第6天分别收集尿液,运用GC-MS检测尿液中所含有的代谢物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RSV肺炎模型组小鼠肺脏可见间质多灶性炎性浸润,肺泡壁轻度充血,明显增厚。金欣口服液组小鼠肺部炎症较RSV肺炎模型组小鼠肺部炎症明显减轻。RSV肺炎小鼠的尿液中共测得38种代谢产物,其中乳酸、甘氨酸、棕榈酸、硬脂酸为差异性代谢产物,RSV肺炎模型组乳酸、甘氨酸、硬脂酸、棕榈酸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金欣口服液组(P<0.05)。结论金欣口服液可能通过调节体内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治疗RSV肺炎。
2016年18期 v.57 1587-1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东云;王筝;王香婷;王聪慧;王淼;梁丽娟;许庆友;
目的探讨肾络通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纯系C57BL/6J野生小鼠(WT)及肾上腺髓质素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AMKO)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及肾络通组,每组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结扎左侧输尿管复制肾间质纤维化小鼠模型。依普利酮组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d)加入饲料喂养,肾络通组给予肾络通溶液26 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0.3 ml灌胃,共10天。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梗阻侧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肾上腺髓质素(ADM)的表达;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WT及AMKO小鼠各组血Scr和BUN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坏死,肾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组织沉积显著增多,依普利酮组和肾络通组可明显抑制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沉积。与本鼠种假手术组比较,WT模型组和AMKO模型组α-SMA、TGF-β1表达明显升高,而ADM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本鼠种模型组比较,依普利酮组和肾络通组α-SMA、TGF-β1表达明显降低,而ADM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鼠种之间比较,AMKO假手术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肾络通组ADM表达均低于相应的WT小鼠组(P<0.05或P<0.01)。结论肾络通可能通过上调ADM表达,降低α-SMA、TGF-β1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减轻了肾脏病理损伤。
2016年18期 v.57 1593-1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炳厚;
<正>医林皆知,吾师刘渡舟精通医典,擅用经方,是卓越的伤寒大师;又谁知吾师亦精通百家,博览医籍,尤其对《医宗金鉴》《东垣书十种》《黄氏医书八种》等巨著,颇有研究,并付与实践,疗效显赫。所以,吾师也是卓越的临床大师。在这方面,吾毕业实习有幸跟随刘老一年,并且工、余、住、食,咫尺不离,了解最真,受益最大。仅从吾师医话即可窥之一斑,兹录以片段,以饷同仁,但愿留于后人,一定能像吾师伤寒杰著一样,道真千
2016年18期 v.57 1547-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5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正>为了提升肝病防治水平,反映前沿学术新进展,交流中西医治疗在肝病的最新经验,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交流搭建平台,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医杂志社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处、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协办,山东泰安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北京兰亭毕至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
2016年18期 v.57 1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本次会议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和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会议定于2016年11月5日-8日(4日报到)在北京召开。特邀请各级中医药特色医疗名医、民间名中医、乡村名中医投稿并报名参加本次会议。一、会议内容:1.邀请相关领导介绍《中医法》立法进程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要点及国家扶持民间中医、民营
2016年18期 v.57 1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