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永炎;张华敏;张志强;王燕平;韩学杰;
从探寻诊疗标准的途径、证候规范与方证相应、完善循证方法为中医疗效评价所用、重视叙事医学与人文关怀四个方面论述认知病证诊断标准和共识疗效的意义。所要表达的核心是发挥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医药防治当代难治病的疗效方面,而这种疗效应该是医患以及中医、西医达到共识的疗效,而达到共识疗效,需要引入多学科方法学以及循证医学的证据和叙事医学的成果。
2016年17期 v.57 1441-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3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雷顺群;
以自然、生物、人体、社会、思维这五个发展阶段和五个空间板块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了自然科学、生物科学、人体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五大科学体系。应用五大科学体系研究人类的健康,于是形成了自然环境健康学、生物健康学、人体健康学、社会健康学、思维健康学五个大健康知识架构和理论体系,每个科学体系下又有若干分支学科和子学科,这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出发点。
2016年17期 v.57 1445-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以岭;魏聪;常丽萍;
传统养生包括医家、道家、佛家、儒家等不同领域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活动。挖掘提炼中华传统养生流派的代表性观点,提出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形-静神。通络,疏通经络、流畅气血;养精,补肾填精、燮理阴阳;动形,体欲常劳、劳勿过极;静神,静养元神、节用识神;从而达到康养摄生的目的。以通络养生八字经为指导开展的健康养生服务,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2016年17期 v.57 1450-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5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冯瑞雪;张紫微;张再康;
《黄帝内经》首创"大气"之名,最早阐述了大气的来源、部位、生理与病理特性;张仲景沿用继承了《黄帝内经》"大气"一词,对后世医家继续深入研究大气起到了推动作用。喻嘉言首创"胸中大气"名称,为张锡纯系统研究胸中大气说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张锡纯首创"胸中大气下陷"学说,并系统地阐释了胸中大气和胸中大气下陷,标志着胸中大气及其下陷学说的完善成熟。"胸中大气"及"胸中大气下陷"学说孕于《黄帝内经》,育于张仲景与喻嘉言,完善成熟于张锡纯。
2016年17期 v.57 1455-1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54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沈晓明;谢雁鸣;马云枝;韩宁;张寅;王永炎;
针对临床上缺血性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与预警工具不足的现状,构建融合多维度中医学综合信息的缺血性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与预警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中医学治未病、整体观念、同病异治、天人相应等理论探讨构建突出中医特色的缺血性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指标体系,以推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与国际接轨。
2016年17期 v.57 1464-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3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刘宪华;侯政昆;刘凤斌;
目的基于文献检索结合人工评阅构建并优化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及症状条目库。方法收集相关组织机构制定的指南、共识及《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及症状,并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中医药数据库及《证素辨证学》中与慢性胃炎相关的症状条目,初步构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及症状条目库。采用仓储法、精选法、小组讨论法、专家定性评阅筛选、优化条目库,同时采用小组讨论法及专家定性评阅定义各中医证型及症状条目的证素归属。结果通过检索,初步构建的慢性胃炎中医证型条目库共计证型27个,筛选优化后共计证型14个;初步构建的慢性胃炎中医症状条目库共计症状365个,筛选优化后共计症状181个。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及症状的必备证素17个,其中病位证素5个(胃、脾、肝、大肠、小肠),病性证素12个(气虚、阳虚、阴虚、寒、外风、食积、痰、饮、湿、热、气滞、血瘀)。结论通过全面的文献搜索,采用仓储法、精选法、小组讨论法及专家定性评阅构建并优化了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及症状条目库,形成包含症状条目181个、证型条目14个的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及症状条目库。
2016年17期 v.57 1468-1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549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焦爽;崔京艳;李春梅;
个案报告是传统中医学经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中医学术期刊中常见的文体。中医个案报告能真实、生动地反映中医诊疗的实际情况与特色,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医个案报告的历史源流与现状的梳理,认为目前中医学术期刊个案报告类论文存在未充分认识中医个案报告的重要性、选题未体现中医特色与优势、诊疗方法记述不完整、临床疗效的判定缺少客观依据及准确描述、缺乏在病例记述基础上的理论总结与升华等主要问题,此外还存在书写文体混乱的问题。基于对目前中医个案报告中问题的分析,提出应结合中医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与中医学术期刊论文的自身特点,制定中医个案报告标准,以提升中医个案报告质量、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2016年17期 v.57 1472-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7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昊;杜渐;杨秋莉;
目的简化五态人格测验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及项目分析。方法以五态人格测验有效全国常模以及既往研究样本为数据基础,对其中通俗度过高或过低、区分度过低、一致性信度过低的题目进行标注,结合专家意见建立可筛选题库,对题库中的题目进行逐条审议后形成测验简版。选取北京某高校大学二年级学生480例进行五态人格测验简版问卷测评,测评表采用纸笔自陈格式,测试时间为15min。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题总相关;采用Cronbachα系数及重测相关系数分析信度;以原完整测验为校标,采取校标相关系数分析校标效度。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为94.6%。原6个维度103题的五态人格测验简化为5个维度43题。各维度题目与分量表得分有着中等或以上的相关程度;5个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761~0.842之间,一致性信度在0.698~0.765之间;校标效度在0.800~0.921之间。结论五态人格测验题目由原版103题缩减至简化版43题,其信度、效度仍符合简版人格测验的要求,可进行实际推广应用。
2016年17期 v.57 1477-1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56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李光善;黄达;李鸣镝;林兰;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通痹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阳虚寒凝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降血糖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温阳活血通痹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胫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为4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及Hcy均有明显下降,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活血通痹方联合西药可改善DPN阳虚寒凝血瘀证临床症状及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浆Hcy,是治疗DPN的有效方剂。
2016年17期 v.57 1486-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叶慧青;钟妙文;陈小龙;唐荣德;
目的观察芪附龙葵汤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芪附龙葵汤,每日1剂。两组均21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为3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上升+稳定为26例占86.7%,对照组上升+稳定为16例占55.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毒副反应比较:治疗组骨髓抑制8例占26.7%、外周神经毒性9例占30.%、胃肠道反应7例占23.3%;对照组分别为12例占41.4%、16例占55.2%及16例占55.2%。两组胃肠道反应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附龙葵汤联合Xelox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2016年17期 v.57 1490-1492+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新杰;杨晓;赵明星;邓晓明;石永刚;
目的观察通噎消积方联合西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中晚期食管癌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通噎消积方加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的功能状态(KPS)、生活质量(QOL)、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及安全性指标,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KP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CEA、CA19-9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2个疗程后QOL、CA19-9改善均较治疗1个疗程后更为显著(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30.0%,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噎消积方联合西药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优于单独应用西药。
2016年17期 v.57 1493-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婷;肖锎;刘建武;
目的观察火针痛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火针痛点治疗,对照组给予火针"肩三针"穴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12天。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量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PPI评分均明显下降,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痛点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优于火针"肩三针"穴。
2016年17期 v.57 1497-1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71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马伯艳;张广庆;刘长喜;
目的探讨金花菜对营养性肥胖大鼠体重及血脂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9周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将5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金花菜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大鼠10只为空白对照组。金花菜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金花菜混悬液2、1、0.5 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奥利司他胶囊35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15 ml/kg)的蒸馏水灌胃,连续6周。于给药前后测量大鼠体重计算总增重,给药后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肝脏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过氧化物增殖激活物受体α(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后体重及总增重明显下降,金花菜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TC、TG和LDL-C明显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各组肝脏组织PPARα和CYP7A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花菜高剂量组PPARα蛋白表达升高,而阳性对照组PPARα、LCAT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金花菜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较好的减肥降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α蛋白表达有关。
2016年17期 v.57 1500-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喆;何勤思;吴晨雯;陈信义;郑智;
目的观察中药提取物贝母素乙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取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接种于6孔板,每孔1ml共计2000细胞,设对照组和贝母乙素组,每组3个平行标本,贝母素乙组中每孔加入贝母素乙200μg,最终工作浓度200μg/ml,对照组加入等体积二甲基亚砜,药物处理后72 h吸出培养基,进行总RNA提取。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两组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差异基因37个,其中显著上调基因共5个,其余为下调基因共32个(差异倍数≥2,P<0.05)。GO分析主要影响通路集中在生物学过程中的热生成调控、运动行为调控、尿嘧啶核苷代谢过程、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脂肪组织代谢的调控和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分子功能方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活性和尿嘧啶核苷磷酸化酶活性。KEGG富集分析主要影响通路集中在药物代谢酶、嘧啶代谢、酮体合成和降解、维生素B6代谢、核糖体等方面。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贝母素乙组相对对照组上调基因中RPL和PHLDA1两群联系较为紧密,在下调基因中UPP1与ARRDC3两群联系较为紧密。结论贝母素乙能显著影响结肠癌HCT-116细胞中的嘧啶代谢通路,抑制其细胞增殖,促进其能量代谢。
2016年17期 v.57 1504-1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78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张秉新;穆怀萍;张池金;高志莉;穆志娟;崔鸿;
硬皮病是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中医学认为,硬皮病的病机是心、脾、肾阳虚,痰瘀阻于络脉、皮肤、脏腑,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痰、瘀是病理症结,虚、滞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临床治疗和药理实验表明,从虚、滞、痰、瘀治疗硬皮病有较好疗效,并提示中药可以改善硬皮病的某些病理变化,说明硬皮病的发生发展与虚、滞、痰、瘀密切相关。
2016年17期 v.57 1519-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57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杨永;杨霖;于明薇;王笑民;
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癌毒特性、阴阳属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肿瘤治疗。目前对癌毒属阴或属阳尚存争议,癌毒自身有猛烈、善行、易流注等特性,易耗伤精、血、津液,临床使用清热解毒药物有较好疗效,故认为其病理性质属阳。治疗上应把癌毒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始终,并根据标本缓急,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2016年17期 v.57 1522-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2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魏凤琴;
《黄帝内经》为中医学临床各科奠定了基础,通过读《黄帝内经》来学习前人的经验与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可达到启迪中医思维智慧、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目的。因此认为,做临床需要读《黄帝内经》,并提出读《黄帝内经》在于读其中所蕴含的医术与医德之道,要带着问题与思考读,要学以致用,将经典理论运用到临床诊疗实际中去。
2016年17期 v.57 1524-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7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