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理论溯源与实践思考

    徐经世;李艳;赵进东;李永攀;张莉;张国梁;

    中医"治未病"理念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治未病"起源于远古,雏形于《周易》,形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并完善"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后学者多有发挥。近年来国家对"治未病"的理论及临床实践越来越重视,"治未病"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民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度和认同性有明显的提升。"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最高境界,中医"治未病"应当定位在防,要做到"法以阴阳,顺应天时";"形神修养,自我心知";"居住适宜,环境为要";"饮食有调,注意偏盛";"运动有度,贵在坚持"等,将疾病"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与时俱进,焕发"治未病"理念的璀璨光辉。

    2016年16期 v.57 1351-1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873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晋唐时期肝属木理论特点分析

    李永乐;王维广;翟双庆;

    为了明确晋唐时期肝属木理论的特点,采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将肝和木放在晋唐时期的哲学框架下,着重考察木和肝的对象及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认为晋唐时期,肝属木理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泥古"和"疑古",即其理论内容得到统一,其理论框架出现了危机。具体可分为两点:第一,肝属木理论成为权威理论,世俗权力的作用重大;第二,肝属木理论出现了范式危机,但是没有完成范式转换。厘清晋唐时期肝属木理论的特点,无论是对肝藏象理论、中医藏象理论的研究,还是对现代中医理论的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2016年16期 v.57 1355-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中医“肾精”学说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内在相关性探讨补肾药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机理

    明溪;虞坚尔;李刚;张新光;王妍;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干细胞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功能及低免疫原性等特点,在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医"肾精"与MSCs在来源、功能等方面具有诸多相关性,且补肾药对MSCs的增殖分化有明显诱导作用,以此作为切入点,探讨补肾药在哮喘治疗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为今后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2016年16期 v.57 1358-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83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当代名医

  • 何成瑶治疗妇科痛症经验

    曹俊岩;曾莉;范宏元;熊薇;张向华;罗德毅;程力;

    何成瑶认为,妇科痛症的发病与解剖、生理密切相关。根据妇科痛症的发病特点,重视病变部位,强调从肝论治,提出治疗妇科痛症当以止痛为先,重在疏肝理气,肝郁得解,气血调和,通则不痛。临床辨证时可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月经情况和包块的大小、部位以及体质和舌脉辨别寒热虚实,治疗时还须结合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经前以调气祛瘀为主;经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经后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为主。

    2016年16期 v.57 1363-1364+1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4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名医讲堂

  • 理气药的应用与鉴别(一)

    张炳厚;

    <正>张炳厚(1937—),为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历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及大内科主任,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第八、九届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常务

    2016年16期 v.57 1365-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房颤辨治新论

    陈光;王阶;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房颤的发生与感受环境影响之外因及饮食、情志、药物等内伤有关,有气血阴阳之虚和风火痰毒之实的病机特点,并与心神相关,其发作可用风象概括。我们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生理关系体现在食物代谢与水液代谢方面,心之主宰影响小肠功能,而小肠可泌别清浊以保持心的清灵,若小肠泌别清浊失司,则清气在下所致之虚与浊气在上所致之实浊蒙心神,发为房颤。据此辨治房颤,伴见便秘、心烦、大便黏滞不爽、易受惊吓者,分别加用调肠畅心、给邪出路、安神定魄之品,如槟榔、火麻仁、琥珀之类,收效甚佳。

    2016年16期 v.57 1367-1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25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焦虑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虞雪云;杨伟;宇文亚;赵学尧;王燕平;白卫国;

    目的了解焦虑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以下简称"焦虑症指南")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符合情况,为指南修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调查分析方法,前瞻性观察临床274例焦虑症住院或门诊病例,采集病历号、性别、年龄、病程,描述分析中西医疾病诊断、辨证论治等焦虑症指南应用是否符合的信息,统计焦虑症指南临床应用符合度,并交叉分析它们对临床应用效果的作用。结果中医疾病诊断符合度为96.71%、西医疾病诊断符合度97.81%、证候分类符合度87.59%、治疗法则符合度88.32%、方剂名称和药物组成符合度86.50%。临床效果评价中的总疗效好转、显效和痊愈率累计达到99.26%,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好的比例累计达到96.35%和91.61%。焦虑症指南应用于临床病例后,当证候分类、治疗法则、方剂名称和药物组成都符合的情况下,其临床应用效果都好的患者比例为75.18%。应用效果分析表明不同临床应用符合情况对应用效果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影响。结论焦虑症指南比较符合临床辨证论治的实际情况;指南整体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焦虑症中医诊疗指南临床应用符合情况对其临床应用效果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影响。对存在部分应用不符合的病例,可结合焦虑症诊断、辨证论治等具体不符合原因对指南作进一步修订。

    2016年16期 v.57 1371-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5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毒邪致病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相关性

    袁天慧;杨忠奇;李小兵;汪朝晖;于扬文;申啸笑;冼绍祥;

    从"毒"邪致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发病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毒"邪致病具有发病急骤,传变迅速,复杂多变,顽固难治,病症缠绵难愈,败坏机体形质,损伤脏腑结构功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特点。慢性心衰发病具有多邪合并,顽固不化;病情复杂,牵涉多脏;易于变化,危及生命等特征。从发病特点的相似性,说明在慢性心衰发病的过程中,有"毒"邪存在的可能。在治疗中,应予以解毒药物,并根据"毒"邪形成机制及所依附邪气的不同予以辨证施治。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有改善心功能不全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防止心肌肥厚,抑制氧化酶的表达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等作用,还能够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

    2016年16期 v.57 1375-1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43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方法学与临床评价

  • 中医药疗效评价队列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王梅;王建华;张抗;梁宁;刘建平;

    目的评价目前我国中医药队列研究的文献质量,为今后高质量的队列研究设计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系统检索应用队列研究评价中医药疗效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对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疾病分类与治疗方法进行描述,依据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队列研究的方法学要点报告情况。根据纳入文献的实际情况对其研究类型进行重新分类。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13篇中医药队列研究文献,NOS评分多为4~7分(103篇,91.15%),平均(5.12±1.19)分。经过对研究设计的评估并重新分类,其中完全符合队列研究原则的仅41篇(36.28%);5篇(4.42%)研究同时提到"队列研究"和"随机分组",应为随机对照试验;67篇(59.29%)不符合观察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则,应为临床对照试验。结论我国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队列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存在诸多设计与方法学问题,并极易与其他临床试验设计相混淆,应加强研究人员的方法学培训,从而合理、科学地应用队列研究评价中医药的疗效。

    2016年16期 v.57 1379-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299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针药结合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陈秀华;全小红;莫秀梅;刘俊;江梓贤;陈达灿;

    目的综合评价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9例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针刺组和中药组3组,每组各33例,共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第4、8、12周记录皮损情况、瘙痒程度、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共脱落9例。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针刺组为79.31%,中药组为70.97%,临床综合疗效针药结合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临床综合疗效、特应性皮炎皮损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较单纯中药和(或)单纯针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程度、皮损情况、睡眠指数,且不良反应少。

    2016年16期 v.57 1384-1387+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2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郜洁;胡昀昀;黄艳茜;邓高丕;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输卵管妊娠住院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202例,根据药物治疗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130例(占64.4%)和失败组72例(占35.6%)。记录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天数、妊娠频次、人工流产史、分娩频次、剖腹产史、有无盆腔积液、异位妊娠频次、其他腹部手术史、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 CG)值、孕酮(P)值、治疗前休克指数(SI)、K值、停经天数、腹痛天数、自然流产频次、B超下包块最大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两组自然流产频次、SI、log_2β-h CG、log_2P、K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史(OR=3.569,95%CI=1.253~10.161)、log_2β-h CG水平(OR=2.139,95%CI=1.548~2.956)是影响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独立因素。当β-h CG>1578.5 IU/L时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结论影响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工流产史、log_2β-h CG水平。

    2016年16期 v.57 1388-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9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参苓白术散联合TS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50例临床观察

    李志鹏;徐力;薛恬;刘沈林;李烜;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替吉奥化疗方案(TS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TS方案化疗,具体为:紫杉醇脂质体75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口服替吉奥胶囊80 mg/m~2,第1天至第14天,早晚各1次。14天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治疗组在每周期化疗前2天开始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每日1剂,化疗期间连续服用12天,共服用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为50%,对照组总改善率为36%,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TS化疗方案能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6年16期 v.57 1393-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17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络风宁2号方对心肾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杨雪卿;王显;

    目的探讨络风宁2号方治疗心肾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全方组、去风药组、西药组各40例。西药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全方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络风宁2号免煎颗粒剂,每日1剂;去风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去风药方免煎颗粒剂,每日1剂。各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全方组治疗后hs-CRP、LP-PLA2水平显著降低,CT-1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西药组治疗后LP-PLA2、CT-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去风药组CT-1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全方组hs-CRP、LP-PLA2水平显著低于去风药组和西药组(P<0.05),去风药组LP-PLA2水平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全方组CT-1水平显著高于去风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去风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络风宁2号方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基础上增加风药,增强了降低心肾综合征患者hs-CRP、LP-PLA2水平的效果,可能通过降低血浆中hs-CRP、LP-PLA2水平来发挥保护心肾功能的作用。

    2016年16期 v.57 1397-1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证候·诊断

  • 肾虚证候相关检验医学指标的筛选

    辛文瀚;冷平;庞博;周小燕;罗萍;

    目的筛选辅助诊断肾虚证的检验医学指标。方法根据现代生物医学肾虚证候病理机制研究成果,参照文献资料报道的肾虚患者检验医学指标异常变化,结合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开展现状,初步筛选相关检验指标,其中免疫指标7个,包括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3、补体C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细胞毒素性T细胞(CD8+);肾上腺轴相关指标5个,包括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多巴胺(DOP)、皮质醇;血清微量元素指标5个,包括钙(Ca)、镁(Mg)、铜(Cu)、锌(Zn)、铁(Fe)。临床选取肾阳虚证者25例,肾阴虚证者25例,健康志愿者24例,分别采集血清进行指标检测与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肾阳虚证组与肾阴虚证组血清补体C3、CD4+/CD8+、Ig M、ACTH、Mg、Cu、Zn、Fe均显著降低(P<0.01);肾阳虚证组与肾阴虚证组多巴胺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其中肾阴虚证组的升高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证组NOR、ADR较肾阴虚证组和健康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肾阴虚证者Ig 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肾虚证者表现为机体免疫、肾上腺相关激素和微量元素代谢指标的改变。临床上可以结合患者表观体征,对上述筛选出的指标进行组合检测可实现肾虚证候量化检测和分型诊断。

    2016年16期 v.57 1402-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0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电针“内关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辛娟娟;高俊虹;刘军;陆凤燕;王圆圆;赵玉雪;景向红;喻晓春;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0只12周龄雄性Wistar 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组,另选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穴(2/15 Hz,1 m A,持续30 min),每日1次;假电针组仅于内关穴浅刺,不予电刺激,两组均干预8周;模型组不做处理。采用无创血压仪监测各组大鼠干预前和干预第2、4、6、8周血压的变化情况;干预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标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间心肌组织β1受体(β1-AR)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电针6周、电针8周后电针组大鼠血压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和舒张末期后壁厚度显著增加(P<0.01),舒张末期左室内径明显减小(P<0.01)。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β1-A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心肌细胞β1-A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可能参与介导了电针内关穴对SHR大鼠心肌肥厚的缓解作用。

    2016年16期 v.57 1406-1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1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活血、破血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组织内源性凋亡途径的影响

    谢海波;刘亚娟;汪典;卢青;罗尧岳;刘越美;陈旭;

    目的探讨活血药(当归、川芎)、破血药(三棱、莪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他汀组、活血组、破血组,空白组8只,其余各组均13只。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结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灌服10 ml/(kg·d)白开水,活血组灌服当归、川芎煎液,破血组灌服三棱、莪术煎液,他汀组灌服阿托伐他汀钙,给药量均为1.8 g/(kg·d),每天1次,连续4周。取主动脉组织,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组织细胞色素C(Cyt-C)及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主动脉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活血组及破血组主动脉组织粥样硬化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他汀组与破血组病变改善最为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组织Cyt-C、AIF蛋白及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破血组主动脉组织Cyt-C、AIF蛋白及Caspase-3 mRNA表达均减少,活血组Cyt-C蛋白、Caspase-3 mRNA表达均减少(P<0.05或P<0.01);破血组主动脉组织Caspase-3 mRNA表达低于活血组(P<0.05)。结论活血药、破血药均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且破血药效果优于活血药;活血药可能通过抑制Cyt-C表达,降低Caspase-3 mRNA水平,破血药可能通过抑制Cyt-C表达,下调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降低Caspase-3 mRNA水平来抗动脉粥样硬化。

    2016年16期 v.57 1411-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健脾方对免疫性卵巢功能衰退小鼠性激素及卵子质量的影响

    冯桂玲;李静;周小琳;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倍美力组和补肾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免疫性卵巢功能衰退小鼠模型。于造模后1周开始补肾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54、1.08、2.16 g/ml的补肾健脾方灌胃,每次0.3 ml,倍美力组给予倍美力片溶液(浓度0.002 mg/ml)0.3 ml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均予生理盐水0.3 ml灌胃,连续90天,每周休息1天。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测量卵巢重量并进行卵巢组织HE染色,计数卵母细胞数目,电镜下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FSH、LH水平明显升高,E2水平明显降低,卵巢重量降低,卵母细胞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健脾方高剂量组与倍美力组均能降低血清LH与FSH水平,升高E2水平,提高卵巢重量和卵母细胞数(P<0.01)。电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卵母细胞透明带厚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可见到髓样小体和许多微绒毛;补肾健脾方高剂量组和倍美力组小鼠的卵母细胞透明带厚度比较均匀,边界也比较清晰。结论补肾健脾方可调节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小鼠的生殖激素水平,提高卵子数量与质量,可能是其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作用机理之一。

    2016年16期 v.57 1416-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文献研究

  •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刘海涛;施家希;罗丹;黄娟;王奇;施旭光;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各中医证型中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分别统计纳入文献中各证型药物使用情况,对各证型使用频率超过10%的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43篇。肝郁气滞证型出现53次,涉及108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26味,可聚为8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茵陈、板蓝根、白花蛇舌草、香附、郁金、枳壳等;湿热内蕴型出现204次,涉及中药174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0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黄芩、赤芍、白芍、当归、丹参、茯苓、薏苡仁、板蓝根、蒲公英、茵陈、大黄、栀子、白术、虎杖、郁金、白花蛇舌草、黄芪;肝郁脾虚型出现206次,涉及中药163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28味,可聚为5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枳壳、党参、郁金、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虎杖、陈皮、板蓝根、甘草;瘀血阻络型出现147次,涉及中药151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5味,可聚为5类,常用药物组合为丹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桃仁、红花、黄芪、白花蛇舌草、虎杖、赤芍、甘草、鳖甲、穿山甲、郁金;肝肾阴虚型出现142次,涉及中药161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0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生地黄、沙参、麦冬、茯苓、白术、丹参、白花蛇舌草、郁金、柴胡、当归、白芍、女贞子、枸杞子、黄芪;脾肾阳虚型出现103次,涉及中药157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1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附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淫羊藿、丹参、巴戟天、柴胡、当归、白芍、山药、白花蛇舌草、虎杖、郁金、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结论疏肝健脾与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各证型中均有涉及,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或滋补肝肾或温补脾肾。

    2016年16期 v.57 1421-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4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临证心得

  • 慢性骨髓炎辨治体会

    蒋国鹏;黄晋;李应福;顾玉彪;吕立桃;谢兴文;

    清热解毒、补益气血是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大法,彻底清创、控制感染是治疗关键,临床上中医外治是解决耐药问题的有效手段。在辨证论治方面不仅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及舌苔、脉象,还要根据患者窦道以及创面分泌脓液的量(多与少)、质(稀与稠)、色(黄、粉红色)、味以及创面的颜色进行综合辨证。

    2016年16期 v.57 1426-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益气固本、理肺祛邪法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高雅;田丽;李芳;郭嘉成;郑春燕;吴文先;杨明江;

    目前西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缓解期仍存在诸多不足,中医学以人为本、整体调节的优势使其在治疗哮喘方面具有巨大潜能。认为"正虚邪伏"是小儿哮喘缓解期基本宿体状态,是缓解期控制小儿哮喘必须同等重视的两个方面,即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控制既要重视宿体状态、体质特点,又要关注病邪的多因素性。据此确立"益气固本,理肺祛邪"为小儿哮喘缓解期基本法则,遵循此法遣方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

    2016年16期 v.57 1428-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之争鸣

    邢玉瑞;

    中医原创思维作为近年来中医思维领域研究的热点,在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也显示出了深层次的分歧与争鸣,大致可概括为整体思维模式论、思维要素构成论、意象思维论。提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研究,要厘清其所包含的几个关键词的内涵,明确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之所指;要划分清楚方法论与知识论的界限,明确中医思维模式、方法与理论知识之分界;应着眼于全球不同科学、文化类型(包括中、西医学)的比较,并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研究;借助中西哲学、科学哲学、认知学、逻辑学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等知识与方法,开展多学科的深入研究,明晰中医原创思维的优势与局限性。

    2016年16期 v.57 1430-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9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百家园

  • 肺玄府络脉与气血屏障论

    陆鹏;任凤艳;潘迪;刘丽香;黄亚会;程倩倩;贺三美;刘夏曦;侯君;周龙甫;由凤鸣;呼永河;

    玄府-络脉是遍及机体五官九窍、内入脏腑、外达肤腠的微观结构,担负着机体气血流通、津血互渗的功能;肺气血屏障是位于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组织,是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物质及信息交换的门户结构,但现有研究对气血屏障与肺玄府-络脉的相关性少有述及。系统整理气血屏障与肺玄府-络脉结构、功能、病机、治法内容,旨在进一步完善脏腑微观结构,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2016年16期 v.57 143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98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0 ]
  • 公立中医医院破除以药补医运营模式的改革路径

    王申和;苏芮;

    目前公立中医医院已初步具备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经验和基础,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制定中医临床路径,实现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病种付费与西医诊疗服务按项目付费相结合的付费模式,借助中医医院支付方式改革推进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应用,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既保证了医院的收入不降低,又能使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得到体现,促进整个中医医疗行业的良性发展。

    2016年16期 v.57 1436-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彭建中辨治部分性脂肪萎缩症患儿1例

    刘士芳;赵艳;

    目前西医对脂肪萎缩症的病因未形成统一认识,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通过1例典型患儿病例,介绍彭建中诊治部分性脂肪萎缩症的诊疗思路、处方用药,认为主要病机为真阴受损、脾胃虚弱,治以先后天同补、填补精血、益气敛汗、疏调气机、潜阳降火为法,疗效明确。

    2016年16期 v.57 1439-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第七届国际中医妇科学术大会参会通知

    <正>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承办,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七届檸国际中医妇科学术大会",以"妇科疑难病诊疗研究"为主题,定于2016年10月28日—30日在中国·昆明市举行,届时将檸举办妇科疑难病诊治高级研讨班,并设"安邦杯"妇科养血颗粒有奖征文活动,评选优秀学术论文。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檸妇科专家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及大会学术交流。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檸

    2016年16期 v.57 1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6年中国女性健康阳光论坛通知

    <正>为推动女性疾病的交流与学术发展,增进妇科、乳腺外科、皮科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展现并分享业内专家在女性疾病的中医临床特色治疗及基础科研领域的成果,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处和中医杂志社主办的"2016中国女性健康阳光论坛"定于2016年8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一、论坛内容:涵盖妇科、乳腺外科、皮科等学科领域,既有最新进展,又有特色中医治疗,既有大师级讲者,又有临床教授授

    2016年16期 v.57 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首届全国经方及经典名方研究与临床应用高峰论坛暨国医名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研修班

    <正>由中医杂志社主办,刘玉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协办,央地共创(北京)科技中心承办的"首届全国经方及经典名檸檸方研究与临床应用高峰论坛暨国医名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研修班"拟定于2016年9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办,论檸坛倡导"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将秉承"高端性、前瞻性、学术性、实用性"的特点,全力打造经方医学高水平学术檸盛会,搭建传承国医名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习交流平台。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传承国粹、创新发展",将邀请聂惠

    2016年16期 v.57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杂志》稿约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促进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努力促进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本刊为半月刊,每月2日、17日出版,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1主要栏目《中医杂志》主要栏目有:学术探讨、当代名医、思路

    2016年16期 v.57 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