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立;寇爽;赵静;吕诚;何小鹃;姜淼;吕爱平;
目的对比不同归经芳香药藿香和苍术调节甲型H1N1流感免疫相关通路的差异。方法采用台湾中医药资料库、Pub Chem、TCMID查找肺经芳香药藿香和非肺经芳香药苍术的化学成分及其靶蛋白,采用Gene数据库查找甲型H1N1流感相关基因,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三者分子网络和生物通路的相关性,对比两种药物对甲型H1N1流感免疫相关通路中的作用差异。结果藿香靶蛋白共42个,苍术靶蛋白24个,甲型H1N1流感相关基因32个。甲型H1N1流感的分子网络与藿香形成的分子网络关联较多,与苍术形成的分子网络关联则相对较少;藿香较苍术可以作用于更多与甲型H1N1流感相关的免疫炎性疾病;藿香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作用于10条免疫生物学通路,苍术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作用于4条免疫生物学通路。结论归肺经芳香药藿香较非肺经芳香药苍术对甲型H1N1流感可能更有免疫调节优势。
2016年12期 v.57 1011-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757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周玟;夏桂成;章亚成;沈群;季建敏;
圆运动理论为现代中医学重要的理论补充,如太极、八卦、子午流注等。基于育龄期女性特有的月经周期现象,提出了遵循圆运动生物钟节律的"调周法"。基于圆运动理论从人体血小板的产生及衰亡、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变及气机的升降出入对育龄期女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辨治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拓展思路。
2016年12期 v.57 1015-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东昕;杨柱;金露露;吴曦;郭斌;王镜辉;琚皇进;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医大师刘尚义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11月就诊于刘尚义国医堂门诊的月经不调患者147例,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处方用药信息,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采用关联规则、熵聚类、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药物组合和方剂组方规律。结果 147例患者共使用中药137种。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川芎(113)、当归(104)、郁金(81)、莪术(76)、佛手(73);药物组合依次为当归、川芎(96),佛手、郁金(73),川芎、郁金(70),川芎、莪术(67),当归、郁金(65)。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前5位依次为莪术、法半夏(0.0359),郁金、生地黄(0.0352),郁金、泽兰(0.0332),川芎、泽兰(0.0326),川芎、茜草(0.0326);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共计18组,主要有莪术、川芎、刘寄奴,黄芩、法半夏、槟榔,菟丝子、皂角刺、白芥子,川芎、当归、益母草,郁金、黄柏、佛手。结论刘尚义治疗月经不调善用阳药,重在调肝,在活血补血、滋养肝肾的基础上常辅以理气、祛湿、化痰等法。
2016年12期 v.57 1019-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136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冯兴中;
糖尿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日久,伤阴耗气,气虚是糖尿病慢性病程中的主要因素,气虚而生的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留注脉中,诸邪结滞成毒,"气虚生毒"是糖尿病病程迁延难愈、导致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并发症、致死致残率高、多发生变证和坏证的病理关键。基于"气虚生毒"的认识,临床以益气固肾解毒防治糖尿病肾病,以益气活血解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解毒通络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6年12期 v.57 1023-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85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罗玺;李茜;程洁;华启新;谢政芸;杨鹏燕;夏有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7月31日,收集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并对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的改善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后月经恢复总有效率[RR=1.26,95%CI(1.16,1.36),P<0.00001]和血清FSH的改善[WMD=-6.27,95%CI(-10.56,-1.98),P=0.004]优于西药对照组;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后月经恢复总有效率[RR=1.25,95%CI(1.11,1.40),P=0.0002]及血清FSH的改善[WMD=-11.71,95%CI(-20.81,-2.60),P=0.01]优于西药对照组。针灸与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结束6个月后,患者月经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RR=2.37,95%CI(1.77,3.18),P<0.001;RR=1.58,95%CI(1.17,2.13),P=0.003]。针灸治疗结束1个月后血清FSH、LH的改善高于西药对照组[WMD=-13.25,95%CI(-17.89,-8.60),P<0.0001;WMD=-7.57,95%CI(-12.04,-3.09),P=0.0009]。结论针灸治疗卵巢早衰对患者月经恢复和改善患者血清FSH水平有效,短期内疗效能维持。
2016年12期 v.57 1027-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644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覃小兰;张忠德;刘云涛;梁伟波;张晓春;胡志亮;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登革热确诊患者的发病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014年广州市荔湾区确诊为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年份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2013年257例、2014年465例登革热患者。2013年患者中,男148例,女109例,年龄10~84岁;2014年患者中,男227例,女238例,年龄12~92岁,两年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较,2013年患者年龄偏低,且男性患者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2014年登革热发病的高峰均发生在10月,但2013年发病的次高峰在11月,2014年的次高峰在9月,两年发病的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登革热患者出现纳差、皮疹、身重乏力、肌痛/骨痛的比例高于2013年(P<0.05)。结论登革热发病具有不同的人群特征、时间特征、临床特征,应结合气候、物候、病候辨治。
2016年12期 v.57 1033-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惠建荣;庞苗苗;赵娴;李永峰;王院春;惠建安;
目的观察通利枢机针刺法辅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32例及通利枢机针刺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通利枢机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利枢机针刺法,头体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针加体针针刺,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第1、2、3疗程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通利枢机针刺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5%,头体针组为81.3%,通利枢机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组(P<0.05)。两组第1、2、3疗程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下肢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通利枢机针刺组各时间点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头体针组,通利枢机针刺组第2、3疗程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下肢评分均明显高于头体针组(P<0.01)。结论通利枢机针刺法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头体针针刺。
2016年12期 v.57 1037-1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兰希福;吴红玉;张法伟;赵曼丽;王泽颖;
目的观察应用卫气营血理论辨治进展性卒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名进展性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患者各15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卫分证加用自拟驱风汤,气分证加用星蒌承气汤合玉女煎,营分证加用清营汤,血分证加用桃核承气汤或补阳还五汤;对照组中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组各12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加用天麻钩藤饮,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加用化痰通络汤,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加用星蒌承气汤,气虚血瘀证加用补阳还五汤,阴虚风动证加用镇肝熄风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0天、90天观察两组各证候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BI)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各证型治疗30天、90天的NIHSS均较本证型治疗前明显降低,BI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90天时NIHSS、BI改善均优于本证型治疗30天(P<0.01)。治疗组治疗30天、90天NIHSS、B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进展性卒中患者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传统脏腑辨证。
2016年12期 v.57 1041-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锋;闵重函;周瑛;张洪美;
目的观察蚁参蠲痹胶囊对活动期肾气虚寒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肾气虚寒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每次10 mg,每周1次;来氟米特每次10 mg,每日1次;按需服用塞来昔布,每次0.2 g,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蚁参蠲痹胶囊,每次2 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血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6(IL-6)和关节液蛋白多糖(PG)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塞来昔布用量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93.9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健康评价问卷(HAQ)、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血CRP、ESR、RF、IL-6含量及膝关节液中PG含量均明显下降,双手平均握力均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VAS、HAQ、DAS28评分,血CRP、ESR、RF、IL-6及膝关节液中PG含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双手平均握力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塞来昔布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蚁参蠲痹胶囊可提高肾气虚寒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证侯疗效,改善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16年12期 v.57 1045-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丁建中;倪圣;张六通;黄江荣;肖长义;
目的探讨桑杏汤"生津润燥"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110只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温燥模型组、温燥阴性治疗组和桑杏汤低、高剂量组,每组22只。采用"温度-相对湿度-风"综合条件建立温燥小鼠模型。造模6天后桑杏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桑杏汤0.009、0.018 g/(kg·d)灌胃,常温常湿组、温燥阴性治疗照组用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灌胃,连续6天。观察各组小鼠气道与肺组织学变化并观察左肺中叶超微结构,检测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黏多糖、无机磷、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a1-抗胰蛋白酶(a1-AT)、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结果与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模型组小鼠气管及肺组织病理及超微组织均出现损伤,呼吸膜增厚,肺泡灌洗液黏多糖、无机磷、IL-10水平降低,PAF水平增高,AQP5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温燥模型组比较,桑杏汤低剂量组小鼠气管上皮化生、纤毛缺损与黏膜腺体化生减轻,呼吸膜平均厚度降低,肺泡灌洗液黏多糖、无机磷、a1-AT、IL-10水平增高但NE、PAF水平下降,肺组织AQP5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桑杏汤"生津"可能与增加气道液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上调AQP5基因表达相关,"润燥"可能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级联反应",以改善气道病理损伤。
2016年12期 v.57 1057-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郑瑞玲;陈萌;吴爱明;娄利霞;赵一舟;柴立民;赵久丽;吕晞滢;成文堃;张冬梅;
目的探讨活血益气方促血管新生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益气方组、益气方组、活血方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造模24 h后活血益气方组、益气方组、活血方组给予浓度分别为3.2 g/ml、2.4 g/ml、0.8 g/ml相应中药溶液0.5 ml/100 g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4周后取各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组织miR-12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miR-126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1);活血益气方组、益气方组、活血方组miR-126的均表达低于模型组,活血益气方组、活血方组VEGF mRNA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活血益气方组对miR-126、VEGF mRNA的调节优于益气方组(P<0.05或P<0.01)。结论活血益气方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及下调其上游调控因子miR-126有关,活血药和益气药具有协同作用。
2016年12期 v.57 1061-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谢世阳;王幼平;李彬;高原;刘艳艳;南小利;刘卫红;朱明军;
目的探讨加参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术后24 h成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9只)、模型组(30只)、加参方低剂量组(31只)、加参方高剂量组(30只)和氯沙坦组(30只)。加参方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加参方浸膏含生药量3、6 g/(kg·d),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片10 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各组连续灌胃4周。分别于给药后1、4周末超声检测心功能,测定心肌组织缺血危险区单核-巨噬细胞计数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降低,心肌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计数及VCAM-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氯沙坦组和加参方高剂量组大鼠心功能改善明显,心肌组织单核-巨噬细胞计数和VCAM-1表达降低(P<0.05)。结论加参方可能通过抑制大鼠心肌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及VCAM-1蛋白表达,从而改善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
2016年12期 v.57 1065-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