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中医文化身份的建构及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适应

    乔宁宁;张宗明;

    西方医学强调科学性、实证性,而中医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面对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观以及中西医学之间深刻的差异,中医文化需要重新确立在全球医学体系中的定位,制定合适的文化传播策略。认为中医文化在异域文化圈中的身份建构与确立,可以尝试将西医对中医的文化认同转变为中医在西医文化语境中的价值适应。通过这样的传播策略调整,促进中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更多的理解与认同。

    2016年07期 v.57 541-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324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伦理审查问题评述

    刘妍;陈波;郭永明;潘兴芳;郭义;

    中医药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是为保障中医药临床试验受试者权益而设立的,但由于目前伦理意识的普遍缺乏,导致其在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从中医药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内部、外部以及审查过程3个方面对其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内部的准入制度不统一、人员缺乏培训、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外部的缺乏监管与第三方监察,审查过程中初审的时机、跟踪审查不到位、研究者的合理决策是否能得到尊重、研究者的伦理意识是否也该接受审查等,希望促进研究者对伦理意识的认识与思考,从而推动医学伦理审查的健康发展。

    2016年07期 v.57 545-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外耳道”穴的命名及临床运用

    韩玥;王茵萍;范刚启;

    通过文献整理分析,发现外耳道穴早已被古人应用于临床,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多次见诸于同部位未命名的文献报道,但一直有实无名;其临床应用广泛且具较好疗效,以其为主穴或配穴治疗的疾病达20余种;其穴位固定,与其他穴位并不处于同一层面且相隔较远。据此提出将解剖学专业术语中"外耳道"部位命名为"外耳道"穴,并探讨外耳道穴自身解剖特点、经络分布及临床应用,可以为临床诊疗及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2016年07期 v.57 548-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尚义治疗膜病经验

    李燕;刘尚义;

    总结国医大师刘尚义治疗膜病的经验。临证根据"肺主皮毛"的理论,从肺论治,注重风药的运用。在治疗中善用"消、托、补"三法,疾病初期消法为主、疾病中期消托并用、疾病后期托补为主。常根据病位的不同运用引经药物,引邪外出,使邪有出路,且善用养阴药物阴中求阳。膜病日久,风痰瘀毒混处络中,常以虫类药物搜剔经络。

    2016年07期 v.57 55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0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高普膏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验

    相田园;靳冰;宋芊;许建梅;高普;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发生在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1个月或3个月以上,本病湿热为患,阻滞气机,流窜经脉,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高普治疗本病以扶正固本为治本之法,强调清热解毒,擅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运用膏方时,同时注重调理脾胃,疏肝解郁,安神助眠,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且善于运用开路方。

    2016年07期 v.57 55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8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治疗失眠中成药的配伍规律

    李敏;王阶;何庆勇;陈胤峰;

    目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治疗失眠中成药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国药典》2010版现行本和增补本中治疗失眠的中成药,提取纳入中成药的证候类型、功能主治、中药类别、单味药物、药对、角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数统计,建立树状图并对药物配伍规律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共计纳入中成药51种,涉及中药141味,使用总频数496。按其辨证可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3类,虚证以气血不足为主要证型,实证以肝阳上亢为主要证型,虚实夹杂证为气虚血瘀证。共计使用15类中药,最常用为补虚药(频数203,占40.93%),其次为安神药(频数59,占11.90%)。使用频数前5位的单味药物分别为酸枣仁(17)、甘草(17)、黄芪(15)、五味子(14)、茯苓(13);使用频数前5位的药对分别为酸枣仁+远志(11)、酸枣仁+当归(11)、酸枣仁+茯苓(10)、甘草+当归(10)、当归+远志(10);使用频数前5位的角药分别为酸枣仁+远志+当归(10)、酸枣仁+远志+茯苓(9)、酸枣仁+远志+甘草(9)、酸枣仁+当归+甘草(9)、远志+当归+甘草(9)。聚类分析显示,治疗失眠的前20味高频中药可以聚为5类,第一类包含酸枣仁、远志、当归、茯苓、甘草;第二类包含黄芪、党参、川芎、半夏;第三类包含麦冬、赤芍、地黄;第四类包含丹参、枸杞子、何首乌、淫羊藿等;大枣单独为一类。结论《中国药典》收载治疗失眠中成药以补虚安神为主要治则,兼以活血、清热、平肝、解表、利水、理气、化痰、温里、收涩、开窍而进行组方配伍。

    2016年07期 v.57 558-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422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临床诊断分型的思考

    陈婷;唐旭东;王凤云;卞立群;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医学诊断分型发生了很大改变,现阶段采用的多是国际上通用的罗马Ⅲ标准。中医学根据相关病症的描述,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认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是其主要证候。在中医药治疗上,认为应基于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判断,针对其临床特点,通过抓主证,明确证候,为采用复方中药进行干预,发挥其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优势奠定基础。

    2016年07期 v.57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14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0 ]
  • 从大气下陷论治肺间质纤维化

    王振兴;张秀;王宇帆;彭波;王飞;

    肺间质纤维化是临床疑难重症之一,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张锡纯大气论为依据,系统论述了大气与肺间质纤维化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包括大气虚损、大气下陷和大气耗散三个阶段,益气升陷法是贯彻始终的基本治则,这为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2016年07期 v.57 567-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03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方法学与临床评价

  • 基于多水平统计模型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干预层次

    黎波;杜元灏;骆雄飞;

    目的建立多水平统计模型,定量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干预层次,并探讨其与Meta分析结果的异同。方法检索数据库,纳入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文献,首先构建评价针灸疗效的拟合对数事件发生率线性模型,运用MLwi N 2.26软件拟合结果,建立不同干预方式为指示变量的组合模型,以评价不同针灸干预方式对整体疗效影响程度。并对上述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模型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3项研究,多水平统计模型结果表明,单用针灸及针灸联合药物改善原发性抑郁症患者临床控制率优于药物[RR=1.54,95%CI(1.02,2.32);RR=2.14,95%CI(1.63,2.81)];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联合药物改善原发性抑郁症患者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优于药物[RR=2.24,95%CI(1.68,2.98);RR=1.12,95%CI(1.05,1.19)]。干预方式指示变量数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单用针灸与针灸联合药物在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多水平统计模型结果,单用针灸干预临床控制率为27.97%~28.14%,临床显效率为30.36%~35.79%,临床总有效率为90.85%~91.82%;针灸联合药物干预临床控制率为36.42%~36.64%,临床显效率为38.52%~38.84%,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93.58%。结论多水平统计模型方法可评价针灸疗效及干预层次,支持针灸疗效的高质量证据充分,较Meta分析结果更为准确。

    2016年07期 v.57 570-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3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消岩汤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癌症恶病质41例临床观察

    张蕴超;贾英杰;朱津丽;黄敏娜;陈军;孙一予;于建春;段浩博;刘宏根;

    目的观察消岩汤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癌症恶病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癌症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榄香烯组40例和联合组41例。各组均予18AA-Ⅱ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甲地孕酮分散片口服,每次160 mg,每天1次;榄香烯组加用榄香烯注射液0.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联合组加用中药消岩汤口服联合榄香烯注射液0.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各组疗程均为2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进食量、体质量、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判定疗效,测定上臂中部周径及相关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结果对照组、榄香烯组和联合组进食量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0%、72.5%、85.4%,体质量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0.0%、72.5%,80.5%,卡氏功能状态评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5.0%、67.5%,82.9%,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及榄香烯组(P<0.05)。治疗后榄香烯组和联合组均较对照组上臂中部周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红蛋白、白蛋白、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D3+、CD4+、CD4+/CD8+及NK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升高,CD8+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与榄香烯组比较,联合组白蛋白、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结论消岩汤联合榄香烯注射液可通过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癌症恶病质肌肉蛋白质降解,促进患者骨骼肌肌肉增长,从而改善癌症恶病质状态。

    2016年07期 v.57 574-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19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综合治疗对河南省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金艳涛;许前磊;蒋自强;李政伟;刘颖;邹文;郭会军;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04年河南省参与中医项目地区的乡或村为抽样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参与中医项目的HIV/AIDS患者为中医治疗组,未参与中医项目的 HIV/AIDS患者为非中医治疗组。非中医治疗组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医治疗组给予益艾康胶囊,每次2.5 g,每日3次;由省级医疗机构医生组成的中医项目专家每月对中医项目HIV/AIDS患者巡诊,如患者有机会性感染则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直至患者退出中医项目,患者仍可参与HAAR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艾滋病专用量表简表(WHOQOL-HIV BREF)调查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112例研究对象纳入分析,中医治疗组569例,非中医治疗组543例。中医治疗组患者在生存质量各个领域的得分均高于非中医治疗组(P<0.05);HARRT时间与除精神领域外的各个领域呈负相关(P<0.01);年龄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独立性领域呈负相关(P<0.01);CD4~+计数高的HIV/AIDS患者生理领域得分高(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以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HARRT时间、年龄和CD4~+计数对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有影响。

    2016年07期 v.57 579-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肝郁证素与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

    李红;陈莹;郭丽华;吕绍光;郑姜钦;孟晓嵘;马坤;

    目的探讨肝郁影响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妇女102例,参照《证素辨证学》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肝郁证素积分和肝郁分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失眠的严重程度,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分析肝郁证素积分、肝郁分级、PSQI量表评分、FSH、LH、E2与IL-1β、TNF-α的相关性。结果 IL-1β、TNF-α均与FSH、LH、E2无明显相关性(P>0.05);IL-1β、TNF-α均与肝郁证素积分呈正相关(P<0.05);IL-1β与TNF-α呈正相关(P<0.001);PSQI量表评分与肝郁证素积分呈正相关(P<0.001)。肝郁分级越高,IL-1β、TNF-α水平越高,且两者在不同肝郁分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9)。与肝郁0级比较,2、3级IL-1β,3级TNF-α显著升高(P<0.01);与肝郁1级比较,3级IL-1β、TNF-α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β、TNF-α可能参与肝郁所致围绝经期非器质性失眠女性的发病发展。

    2016年07期 v.57 584-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94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温阳通络泄浊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

    钟建;唐农;史伟;黄雪霞;赵宁博;刘朝业;

    目的探讨温阳通络泄浊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进行常规透析,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阳通络泄浊方,每日1剂,每日两次,两组均治疗90天。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钙(Ca~(2+))、磷(P~(~3+))、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i PTH)、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血清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心脏瓣膜钙化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TC、LDL-C、hs CRP、P~(3+)、钙磷乘积、i PTH、ALP、FGF-23水平及CACS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Klotho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心脏瓣膜钙化率为48.06%,治疗后为48.35%,试验组治疗前为47.74%,治疗后为46.59%,试验组治疗后心脏瓣膜钙化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泄浊方可能通过调节血清Klotho、FGF-23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紊乱,缓解炎症反应,降低甲状旁腺分泌水平,从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及损伤。

    2016年07期 v.57 58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7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杨华;许臣洪;李欣;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炎症因子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后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钙蛋白Ⅰ(CTn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随访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NF-α、hs-CRP、CTnⅠ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TNF-α、hsCRP、CTn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再发心绞痛率、心绞痛再住院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调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抗炎作用明显,对预防患者心血管事件具有显著作用。

    2016年07期 v.57 592-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证候·诊断

  • 原发性胃癌患者舌苔变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布的相关性

    王瑞;张军峰;吴娟;杨学文;王瑞平;邱红;詹瑧;杨亚平;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患者舌苔形成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以原发性胃癌为基础病种,基于387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和39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记录受试者苔色和苔质,苔色包括白苔、黄苔和其他,苔质包括薄苔、厚苔、剥苔。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受试者外周静脉血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基因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布情况,分析苔色、苔质与TGF-α基因SNP位点的相关性。结果仅携带SNP rs11466285 TC/TT基因型的原发性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苔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其他各基因型苔色和苔质在两组受试者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NP rs503314 GG基因型、rs3732253 TC/TT基因型和rs538118、rs2166975显著影响苔色变化(P<0.05),SNP rs503314 GC/CC基因型和rs538118显著影响苔质变化(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舌苔形成可能与TGF-α基因多态性相关。

    2016年07期 v.57 596-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含药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刺激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MyD88依赖和非依赖途径的影响

    霍炳杰;常靓;刘羽;李梅;刘亚娴;

    目的探讨银翘散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最佳煎煮时间。方法将银翘散药粉分别制备成浓度为0.25(低)、0.50(中)、1.00 g/ml(高)的溶液,加热到100℃时开始计时,分别煎煮至3、6、12 min,4℃保存备用。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流感病毒组、3 min组(高、中、低浓度)、6 min组(高、中、低浓度)、12 min组(高、中、低浓度)。3、6、12 min组大鼠给予相应浓度的银翘散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流感病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2次,每次2 ml,共5天,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用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刺激小鼠巨噬细胞株Ana-1,同时给予不同煎煮时间下的银翘散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培养24 h后吸取上清,检测Toll样受体3、4型(TLR3、TLR4)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下游髓样分化因子(My D88)依赖和非依赖途径相关因子(My D88、TRAF-6、TRIF、TRAM)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流感病毒组TLR3、TLR4、My D88、TRAF-6、TRAM、TRIF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经不同煎煮时间、不同浓度银翘散干预后,各治疗组细胞的TLR3、TLR4、My D88、TRAF-6、TRAM和TRIF mRNA均明显下降(P<0.05),尤以3 min组中、高浓度下降最为明显,较12 min组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流感病毒组比较,6 min组中浓度组对TLR3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3 min组和6 min组各浓度均可降低TLR4蛋白含量(P<0.05)。与12 min组同浓度比较,3 min组高浓度和6 min组中、高浓度对TLR4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银翘散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最佳煎煮时间可能为煮沸后3~6 min。

    2016年07期 v.57 60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通络益肾方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GRP78 mRNA及JNK mRNA表达的影响

    李小会;赵永凯;李永杰;雷根平;徐军建;

    目的探讨通络益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西药组及中药大、中、小剂量组,每组7只。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小鼠每日分别给予6.20、3.10、1.55 g/ml的通络益肾方2 ml灌胃;西药组小鼠每日灌胃洛汀新(0.09 mg/ml)、糖适平(0.27 mg/ml)混合液2ml。每日1次,连续给药10天。于末次灌胃2 h后制备含药血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BZY-1细胞分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同步化24 h后,正常组加5.6 mmol/L低糖+10%的胎牛血清100μl,模型组加30 mmol/L高糖+10%的空白血清100μl,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加30 mmol/L高糖及10%的中药大、中、小剂量含药血清100μl,西药组加30 mmol/L高糖+10%的西药血清100μl。分别培养12 h、24 h、48 h和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系膜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各组系膜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系膜细胞在24 h、48 h和72 h凋亡率持续增加(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各给药组24 h、48 h和72 h时系膜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0.01);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系膜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剂量升高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P<0.01)。与正常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GRP78 mRNA在24 h、48 h持续升高,而72 h明显下降,JNK mRNA表达在48、72 h时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各给药组系膜细胞GRP78 mRNA、JNK mRNA在48 h、72 h时明显减低,且以中药大剂量组最低(P<0.05或P<0.01)。结论通络益肾方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延缓GRP78 mRNA增幅、下调JNK mRNA表达有关。

    2016年07期 v.57 605-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4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肾康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艾斯;郑健;邱彩霞;卢小露;王思佳;刘运军;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志物和中药肾康灵药物治疗靶点。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中西药组、肾康灵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实验第1天按5.5 mg/kg剂量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造模后1周,正常组和模型组上、下午各灌服蒸馏水3 ml;泼尼松组上午灌服泼尼松悬液5.5 mg/kg,下午经灌服蒸馏水3 ml;肾康灵组上午灌服肾康灵煎剂1.5 g/100 g,下午经胃灌服蒸馏水3 ml;中西药组上午灌服泼尼松悬液5.5 mg/kg,下午经胃灌服肾康灵煎剂1.5 g/100 g。各组均连续灌胃22天后收集大鼠尿液,利用i TRAQ定量分析技术联合质谱分析法鉴定各组差异蛋白。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的显著差异蛋白3个,其中高表达的蛋白是afamin,isoform CRA_a,低表达的蛋白是gro和Cystatin related protein 2。中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有6个,其中高表达的蛋白是apolipoprotein A-Ⅱ,Apolipoprotein A-Ⅳ,Vitronectin,osteopontin,Coagulation factorⅫ,低表达的蛋白是afamin,isoform CRA_a。肾康灵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有6个,其中高表达的蛋白是apolipoprotein A-Ⅱ,Complement factor B,Vitronectin,osteopontin,Coagulation factorⅫ,低表达的蛋白是afamin,isoform CRA_a。结论 gro、Cystatin related protein 2、afamin,isoform CRA_a可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志物,afamin,isoform CRA_a、apolipoprotein A-Ⅱ、Complement factor B、Vitronectin,osteopontin、Coagulation factorⅫ可作为肾康灵的药物治疗靶点。

    2016年07期 v.57 610-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临证心得

  • 运用益气温阳、平喘通窍法治疗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唐雪春;樊佳;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是同时发生在上、下呼吸道的过敏症状,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具有"肺脾两虚、风痰犯肺、肺失宣降"的病机特点,提出"益气温阳、通窍平喘"的治疗大法,采用参蛤苍龙汤为基础方进行分期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上、下呼吸道的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6年07期 v.57 615-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7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傅青主女科》从肝论治带下病发微

    郭姗珊;徐莲薇;

    多数医家辨治带下病喜从脾肾考虑,临床治疗带下病的常用方法为健脾补肾、清热祛湿,常用党参、白术、山药、甘草等药物。《傅青主女科》带下病的辨证大都与肝经相关,强调肝脾功能失调,认为"湿热留于肝经,因肝气之郁也",提出调肝也是治疗带下病的重要大法,在治疗带下病的方剂中,大多加有柔肝、清肝的药物,如白芍、柴胡、栀子等。

    2016年07期 v.57 618-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096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百家园

  • 《黄帝内经》肠痹和大肠胀浅论

    冯文林;伍海涛;

    以《素问·痹论》为主结合其他篇章可以详细地归纳出肠痹的病因病机、病位以及治疗取穴;以《灵枢·胀论》为主结合其他篇章可以详细地归纳出大肠胀的病因病机、病位以及治疗取穴。从这种"以经释经"的研究可知,《黄帝内经》对肠痹和大肠胀的阐发有颇多相似之处,两者主要症状都有肠鸣和飧泄,肠痹兼有多饮和小便不利,大肠胀兼有腹痛和饮食不化;两者的病位都涉及大肠;两者发病都以感受外寒或内伤饮食、营卫失调等导致大肠传导失司为主;两者治疗都以取大肠腑的下合穴"上巨虚"为主,这对临床基于大肠腑治疗腹泻病相关研究有较多启示。

    2016年07期 v.57 620-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2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风湿扰肾证探析

    邱杰山;俞东容;

    风湿扰肾证是多种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复杂证候群。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风、湿之邪伤肾的病名及临床表现的记载,其理、法、方、药在后世得到不断发展及完善,至《诸病源候论》则正式提出"肾风湿"证。微观辨证的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如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足细胞肥大脱落、足突融合、细胞性新月体形成及间质炎细胞浸润等活动性病变与风湿扰肾证相关,而祛风湿中药显示出对上述病理变化良好的临床疗效,这些有助于对风湿扰肾证本质的深入探索。

    2016年07期 v.57 622-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凌氏沿皮刺法阐释

    凌宽;凌建维;

    凌氏沿皮刺法又称凌氏沿皮透刺法,是一种兼有平刺与透刺等特征的针刺手法,由明代针灸学家凌云创设。介绍了凌氏沿皮刺法的理论渊源与基本原理,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毫针从某一腧穴刺入后,沿皮透达另一个腧穴或病位。由于该刺法可延伸毫针的刺激长度,一则可以扩充刺激面,进而激发经气通行;二则可使针感直达病灶部位增强疗效。该刺法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疗效卓著。

    2016年07期 v.57 625-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拿放动脉”与“号脉”

    吴更伟;郝东方;

    论述三部九候之脉诊与拿放动脉治法的相互关系,探讨、提倡古代医家诊治合一的思维模式。基于临床实践,提出天人相应、有的放矢、圆通教诲等拿放动脉应用要素,并结合三部九候理论,具体提出拿放动脉的作用、部位、适应病证、操作方法等,同时强调拿放动脉手法的局限性、临床应用禁忌及注意事项。

    2016年07期 v.57 628-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16年《中医杂志》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百强科技

    2016年07期 v.57 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16年《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正>《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ISSN 1673-6613,CN 11-5511/R)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学院吴孟超院士任名誉主编,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教授任主编。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资助。2012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

    2016年07期 v.57 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光盘合订本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480元;1987-1994年(1张光盘)260元;1995-2004年(1张光盘)280元;2005-2013年(1张光盘)30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的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社北京医海林音像书店,邮政编码:100700电话:(010)64035632;网址:http://www.jtcm.net.cn

    2016年07期 v.57 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杂志社医海林音像书店邮购图书目录

    <正>~~

    2016年07期 v.57 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5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正>《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于1995年元月创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和文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收录期刊。期刊网站:www.zyjc.ac.cn。本刊设有理论探讨、中医方法学、实验研究、中医多学科研究、临床基础、针灸研究、方药研究、中医写作

    2016年07期 v.57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敬告作者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于2016年2月1日起停止电子邮件和邮寄投稿,请您登录《中医杂志》在线投稿系统(网址http://zzyz.chinajournal.net.cn)点击主页左上侧的"作者投稿"进行注册,并按照提示完成投稿,作者可以在线查询稿件状态。稿件查询电话:010-64089195。

    2016年07期 v.57 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