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道睿;花宝金;张培彤;熊露;刘浩;林洪生;朴炳奎;
目的观察益肺清化膏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360例I~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4例和对照组176例。两组ⅠB~ⅢA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选择顺铂或卡铂联合长春瑞滨或紫杉醇或吉西他滨,化疗4个周期;ⅢA期及切缘阳性患者术后辅助胸部放疗。治疗组再给予口服益肺清化膏口服,每次20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时间为2年。采用美国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中文版)评价生存质量,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卡氏评分、体重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剔除脱落及缺失病例后,治疗组117例中中医证候疗效显效22例,有效81例,无效14例,对照组91例中显效8例,有效53例,无效3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3个月开始FACT-L中文版量表身体状况领域评分开始较治疗前逐渐降低,治疗6个月开始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的关注情况领域评分开始较治疗前逐渐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各领域评分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对照组,以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及功能状况最明显(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变化、体重变化及免疫功能变化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肺清化膏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临床症状,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
2016年05期 v.57 396-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958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武冬玲;朱方石;徐婷婷;田耀洲;夏军权;李春婷;陶夏平;雷云霞;
目的评价益胃化裁方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4例,采用随机区组、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4例。试验组予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每日1剂;同时服用维酶素模拟片剂,每次0.8 g,每日3次。对照组予维酶素口服,每次0.8 g,每日3次;同时服用益胃化裁方免煎颗粒粒模拟剂,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12周及停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胃镜和病理黏膜萎缩分级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8、12周及停药4周时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中主症积分与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胃镜黏膜萎缩分级与病理学黏膜萎缩分级均有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化裁方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2016年05期 v.57 4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11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邱新萍;王洪;邹济源;刘畅;
目的观察清利化浊方联合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铋剂四联治疗(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 m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每次914 mg;甲硝唑,每次200 mg;胶体果胶铋胶囊,每次200 mg,均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利化浊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14天。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改变及病理变化、中医主要症状(包括胃脘痛、上腹胀满、口苦、反酸、大便黏滞)积分及Hp根除率,判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Hp根除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利化浊方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安全性较好。
2016年05期 v.57 405-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43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陈文军;靳晓华;陈素枝;檀金川;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脾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原发性膜性肾病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起始剂量1 mg/(kg·d),晨起顿服;雷公藤多苷片每次20 mg,每日3次;盐酸贝那普利片每次10 mg,每日1次,干咳明显患者改予缬沙坦胶囊每次80 mg,每日1次;双嘧达莫片50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通络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UTP)、血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常规及肝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UT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UTP、TG、T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P、ALB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UT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3个月,两组患者BUN、SCr、UA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3个月两组血常规及肝功能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益肾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脾肾亏虚证能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提高血浆蛋白水平、降低血脂,且安全性好,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16年05期 v.57 4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王宏安;王银萍;张守琳;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解毒利咽中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解毒利咽中药汤剂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洛汀新10 mg,每日1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中腰脊酸痛、咽喉肿痛、疲倦乏力、浮肿、纳少、口干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尿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补肾健脾、解毒利咽中药能有效改善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安全有效。
2016年05期 v.57 413-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04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李小军;冯春兰;罗海亮;陈东基;
目的观察八珍汤辅助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精确放疗,每日1次,每周5天;同时给予紫杉醇化疗(30 mg/m~2、第1天),每周重复,共6周。治疗组在放化疗的同时,加服中药八珍汤口服,每日1剂,共6周。于放疗结束后4周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采用KPS评分和简体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估表(QLQC30)评价生活质量,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包括CD4~+、CD8~+、CD4~+/CD8~+),观察毒副反应(包括放射性食管炎、肝肾功能损害、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62.2%,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QLQ-C30评分降低,并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CD8~+水平增高(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肝肾功能损害、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珍汤辅助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2016年05期 v.57 416-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周倩茹;
目的观察滋阴补肾填精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卵巢早衰患者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滋阴补肾填精中药,每日1剂,同时口服人胎盘片每次0.75 g,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包括腰膝酸软、闭经或月经稀发、潮热汗出、失眠多梦、阴道干涩)改善状况,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包括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_2)]。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4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腰膝酸软、闭经或月经稀发、失眠多梦症状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FSH、L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_2水平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FSH、E_2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补肾填精法治疗卵巢早衰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性激素水平,其疗效优于激素替代疗法。
2016年05期 v.57 420-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47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孟玥;任艳玲;孙月娇;李书娟;
目的探讨左归丸、右归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组、补阳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组、补阳组每只大鼠每天灌胃相应药物,剂量分别为0.36 mg/(kg·d)、18.9 g/(kg·d)、20.52 g/(kg·d)、15.12 g/(kg·d)、12.96 g/(kg·d)、8.1 g/(kg·d),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各组均灌胃12周。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碱性磷酶(ALP)、骨钙素(BGP)mRNA和蛋白表达,取大鼠全股骨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ALP、BGP mRNA及蛋白表达和全股骨密度均有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共同药组外其余各用药组大鼠肾组织ALP、BGP mRNA及蛋白和全股骨密度表达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或P<0.01),其中以补佳乐组、左归丸组效果最好。结论左归丸、右归丸及其拆方可能通过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肾组织ALP、BGP的表达从而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并且以左归丸疗效更佳。
2016年05期 v.57 423-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701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陈景彦;陈炳宏;范洪亮;张树峰;
目的探讨泽泻汤加味方预防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高盐饮食22周建立高血压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及中药高、中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从第23周起,缬沙坦组予缬沙坦胶囊溶液14.4 mg/(kg·d)灌胃,中药高、中剂量组分别予泽泻汤加味方混悬液16.2、10.8 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正常组正常饲养。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皮质AT1R、AT2R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及中药高、中剂量组AT1R、AT2R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且缬沙坦组AT1R、AT2R mRNA水平均低于中药高、中剂量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AT1R mRNA水平低于中药中剂量组,但AT2R mRNA水平高于中药中剂量组(P<0.01)。结论泽泻汤加味方预防高血压肾损害可能与下调AT1R、AT2R mRNA有关。
2016年05期 v.57 428-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32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熊家青;刘丽芳;范洪桥;周亮;王月;谭慧红;
目的探讨矾冰纳米乳治疗烧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表皮干细胞分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正常组、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8.15、16.3、32.6 mg/L的矾冰纳米乳1 ml,对照组加入湿润烧伤膏1 ml,正常组单纯加入Defined K-SFM培养基1 ml。用RT-PCR、免疫印迹法分别在第24 h及3、5、7天检测表皮干细胞骨桥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各时间点骨桥蛋白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时间的低剂量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3、5、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骨桥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第3、5、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骨桥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矾冰纳米乳治疗烧伤可能与调控表皮干细胞骨桥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关,并且以8.15 mg/L浓度最优。
2016年05期 v.57 43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正>~~
2016年05期 v.57 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2000年合订本85元,2001年合订本95元,2002年合订本105元,2003年合订本105元,2004年合订本115元,2005年合订本125元,2007-2010年合订本每年140元。2011(缺5、6期)-2013年每册9.80元,2014(缺21期)-2015年每册15元。2011-2013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280元,2014、2015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400元,
2016年05期 v.57 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480元;1987-1994年(1张光盘)260元;1995-2004年(1张光盘)280元;2005-2013年(1张光盘)30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的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社北京医海林音像书店,邮政编码:100700电话:(010)64035632;网址:http://www.jtcm.net.cn
2016年05期 v.57 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百强科技
2016年05期 v.57 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针灸》杂志和《针刺研究》杂志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针灸》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国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专家经验、特色疗法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医疗药品器械信息。《针刺研究》报道以基础研究
2016年05期 v.57 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ISSN 1673-6613,CN 11-5511/R]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院吴孟超院士任名誉主编,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教授任主编。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资助,2012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志性文化(徽标)一等奖,2013年获中国知网"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6年05期 v.57 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自2008年起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以反映国内外中医药研究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为己任,以中医药科研、临床、生产、管理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介绍中医药学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本刊现主要栏目
2016年05期 v.57 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4年创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随着期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已相继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等知名检索系统收录。主要栏目:专题论坛、论著、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与开发、经验交流、综述等。报道内容涉及中医动态、改革与管理、中医药
2016年05期 v.57 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ISSN 2095-5707 CN 10-1113/R)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科技学术期刊,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的会刊。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传播中医药图书情报的基础理论、方法技术
2016年05期 v.57 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于2016年2月1日起停止电子邮件和邮寄投稿,请您登录《中医杂志》在线投稿系统(网址http://zzyz.chinajournal.net.cn)点击主页左上侧的"作者投稿"进行注册,并按照提示完成投稿,作者可以在线查询稿件状态。稿件查询电话:010-64089195。
2016年05期 v.57 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