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喜灵;姜伟炜;于东林;叶蕾;丁宝刚;刘孟安;
中医证候的辨识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或标准,以至于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难题。分析原因,认为提高中医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存在三个关键难题,一是中医单一证候构成要素定性的确定,这是实现证候主观辨识的客观依据;二是中医证候各种可能存在形式的穷尽,这是证候主观辨识与客观存在相吻合的前提;三是要明晰中医辨证过程中的数学逻辑关系,这是提高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的思维基础。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明确证候主观辨识的客观依据,形成提高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的重要思维模式,进而为中医证候的辨识共识或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2016年03期 v.57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刘起华;陈弘东;孙玉雯;刘凤麟;仝小林;
《伤寒论》不仅辨证明晰,组方严谨,用药精练,配伍有度,而且对煎药法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煎药方法既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张仲景提出了多种煎药方法,对不同的病况使用不同的煎药方法,保证了药物疗效的发挥。重点从《伤寒论》中特殊煎药溶媒的选用、特定药物的特殊煎煮法、特定方剂的特殊煎煮法3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意在从煎药方法上探索如何提高方药的临床疗效。
2016年03期 v.57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6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赵明芬;安冬青;汪建萍;
伏邪具有"动态变化性""时间性""空间性""隐匿性"以及"自我积聚性"和"潜证导向性"等特征。其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奠基于汉晋唐宋时期,形成于明清两代,经近现代医家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广泛用于内伤杂病的诊治。从治未病的角度及早防治伏邪,可极大地拓宽中医临床的诊治思路。
2016年03期 v.57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262 ] |[引用频次:182 ] |[阅读次数:0 ]
- 吴文静;赵进喜;王世东;傅强;张亚欣;宫晴;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的常见证素,初步总结糖尿病肾脏病(DKD)的基本病机和证候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期间DKD临床研究纳入患者入组时中医证候调查表,对患者症状进行证素辨证,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对不同分期常见证素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544例。其中早期患者152例,临床期肾功能正常患者112例,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195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85例。早期患者证素分布为:气虚证(71.7%)、阴虚证(66.4%)、阳虚证(50.1%)、血瘀证(48.0%)、痰湿证(45.4%)、湿浊证(25.7%)、血虚证(19.1%);临床期肾功能正常患者证素分布为:气虚证(71.4%)、阴虚证(59.8%)、阳虚证(58.0%)、血瘀证(51.8%)、痰湿证(43.8%)、血虚证(20.5%)、湿浊证(8.0%);临床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患者期证素分布为:气虚证(77.9%)、阳虚证(70.8%)、血瘀证(66.2%)、痰湿证(54.9%)、阴虚证(52.8%)、湿浊证(29.7%)、血虚证(28.2%);临床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患者期证素分布为:阳虚证(80.0%)、气虚证(71.8%)、血瘀证(62.4%)、阴虚证(52.9%)、痰湿证(48.2%)、血虚证(32.9%)、湿浊证(31.8%)。结论 DKD不同阶段气虚血瘀证普遍存在,气虚血瘀是其基本病机。
2016年03期 v.57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57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黄国初;王萌;杨小徽;姚凡;钟宇;姚春;
目的探讨大黄煎剂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9例MHE患者随机分为大黄煎剂组15例和安慰剂组14例。大黄煎剂组给予大黄煎剂200 ml保留灌肠,安慰剂组给予无菌注射用水200 ml保留灌肠。两组均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样本中的代谢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样本中的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 PCA分析显示,大黄煎剂组及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血清代谢轮廓的分组趋势不明显,有较多重叠,模型参数R~2X分别为0.393和0.509,模型的解释能力欠佳;OPLS-DA分析显示,大黄煎剂组模型参数R~2X=0.280,R~2Y=0.954,Q~2Y=-0.097;安慰剂组模型参数R~2X=0.397,R~2Y=0.941,Q~2Y=-0.605,模型建立失败。两组治疗前后MHE患者的代谢物谱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黄煎剂对MHE患者的血清代谢物谱无明显影响。
2016年03期 v.57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肖莹莹;周仙仕;唐光华;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探讨其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51例,观察患者脓毒症类型,监测乳酸水平及症状、体征的变化,于纳入时、第2~3天、第4~7天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要素分析及APACHEⅡ和MODS评分,计算28天病死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1例脓毒症患者中单纯脓毒症患者17例,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34例。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28天死亡率为47.06%(16/34),单纯脓毒症患者无死亡病例(P<0.01),纳入至第7天的死亡患者均为虚实夹杂证。患者纳入时、第2~3天、第4~7天均以虚实夹杂证最多(分别为40例、47例、42例)、实证次之(分别为11例、4例、9例),无纯虚证。纳入时及第4~7天时虚实夹杂证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均显著高于实证患者(P<0.05或P<0.01)。纳入时、第2~3天、第4~7天中,单纯脓毒症患者毒热证、气虚证呈下降趋势,痰证、瘀血证、阴虚证呈上升趋势,各时间点均未出现阳虚证;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阴虚证均呈下降趋势,阳虚证呈上升趋势。结论脓毒症患者以虚实夹杂证为多,虚实夹杂证患者病情较纯实证患者更重,死亡率更高。
2016年03期 v.57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55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尉敏琦;余峰;诸光花;王健;朱鸿雁;周热娜;赵燕萍;
目的观察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上海某辖区内选取3个社区,再应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社区分别抽取2个居委,招募抽取居委中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中医体质特征和行为生活方式相关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特征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被调查的808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偏颇体质以气虚质(28.59%)、阳虚质(22.03%)、阴虚质(17.70%)和痰湿质(16.21%)为主。不同性别患者在平和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和质在男性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在女性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平和质在不吸烟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而气虚质、阴虚质和气郁质在吸烟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P<0.05)。男性体重与痰湿质呈正相关,女性体重与阳虚质呈负相关(P<0.05)。男性腰围与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和气郁质呈正相关(P<0.05)。体质指数与阳虚质呈负相关,与痰湿质、湿热质呈正相关(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各中医体质均有相关关系(P<0.001),服药依从性越好,平和质得分则越高,其他偏颇体质得分则越低。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性别、吸烟行为和服药依从性是影响体质状况的主要因素。
2016年03期 v.57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37 ] |[引用频次:145 ] |[阅读次数:0 ] - 周静;杨栋;王晋平;王慧娟;张佳红;雷尚文;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中药溻渍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AS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41例和中西医结合组45例。西药组给予来氟米特片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每次50 mg,每日2次,1周后按病情减量或停药,必要时临时加量。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祛瘀中药在疼痛部位溻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0.73%(P<0.05)。两组治疗后BASDAI、BASFI、ESR、CRP、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中药溻渍联合西药治疗AS活动期疗效确切,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6年03期 v.57 23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94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吕东;汪海霞;吕宏;王红霞;
目的观察益气回阳、固脱逐水法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合并心原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回阳、固脱逐水中药汤剂,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48 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尿量,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3.3%、70.0%,对照组分别为73.3%、2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0 min、1 h、3 h、6 h、12 h、24 h及48 h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心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 h、6 h、12 h、24 h及48 h尿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回阳、固脱逐水法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升高血压、降低心率、增加尿量。
2016年03期 v.57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陈文超;周然;王永辉;李艳彦;柴智;高丽;
目的探讨骨灵膏及其拆方制剂抗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骨灵膏组、骨膏组、灵膏组、塞来昔布组、模型组及正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寒冷刺激结合石膏固定的方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骨灵膏组、骨膏组及灵膏组分别给予骨灵膏、骨膏及灵膏生药量33.31g/(kg·d)灌胃给药,塞来昔布组给予塞来昔布20.83 mg/(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聚蛋白多糖酶4(ADAMTs-4)、聚蛋白多糖酶5(ADAMTs-5)蛋白表达,检测膝关节滑膜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_2)、环氧合酶2(COX-2)、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与滑膜IL-1β、TNF-α、PGE_2、COX-2、IFN-γ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骨灵膏组血清与滑膜IL-1β、TNF-α、PGE_2、COX-2、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骨灵膏组比较,骨膏组血清IL-1β、TNF-α、COX-2、IFN-γ含量和滑膜IL-1β、COX-2、PGE_2、TNF-α、IFN-γ含量升高(P<0.05或P<0.01),灵膏组血清和滑膜IL-1β、TNF-α、COX-2、PGE_2、IFN-γ含量升高(P<0.05或P<0.01),塞来昔布组血清IL-1β、TNF-α、PGE_2、IFN-γ含量和滑膜IL-1β、PGE_2含量亦升高(P<0.01)。各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ADAMTs-4、ADAMTs-5均有表达,其中模型组表达最显著,骨灵膏组ADAMTs-4、ADAMTs-5蛋白表达最低。结论骨灵膏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及滑膜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而阻止局部关节软骨聚蛋白多糖酶合成,从而减轻了骨关节炎软骨损伤,并且作用明显优于其拆方制剂及塞来昔布。
2016年03期 v.57 245-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赵利华;陈全姣;
目的观察清开灵软胶囊制剂前体体外抗H1N1、H5N1、H7N9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通过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血凝滴度(HA)和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_(50)),评价清开灵软胶囊制剂前体和利巴韦林注射液不同给药方式(灭活、治疗、中和、预防)对H1N1、H5N1和H7N9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并且通过MTT法测定清开灵软胶囊制剂前体和利巴韦林注射液不同给药方式体外抗H1N1流感病毒作用。结果清开灵软胶囊制剂前体的最大无毒浓度为0.391 mg/ml,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最大无毒浓度为3.907μg/ml。清开灵软胶囊制剂前体以预防方式给药可以明显抑制流感病毒增殖,能显著降低H1N1、H5N1和H7N9流感病毒的HA和TCID_(50),以治疗方式给药能明显降低H1N1流感病毒的HA和TCID_(50)(P<0.05或P<0.01)。清开灵软胶囊制剂前体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抗H1N1流感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25 mg/ml、2.19μg/ml,治疗指数分别为5.32、95.89。结论清开灵软胶囊制剂前体对H1N1、H5N1、H7N9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对H1N1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016年03期 v.57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6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荣获第二届、第三届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2016年03期 v.57 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2016年03期 v.57 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2016年03期 v.57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自2008年起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以反映国内外中医药研究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为己任,以中医药科研、临床、生产、管理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介绍中医药学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本刊现主要栏目有:
2016年03期 v.57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2000年合订本85元,2001年合订本95元,2002年合订本105元,2003年合订本105元,2004年合订本11元,2005年合订本125元,2007-2010年合订本每年140元。2011(缺5、6期)-2013年每册9.80元,2014(缺2期)-2015年每册15元。2011-2013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280元,2014、2015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400元,《中医杂志》2006-2008年增刊每册40元。以上免费邮寄,如需挂号每件另加3元。
2016年03期 v.57 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ISSN 2095-5707 CN 10-1113/R)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科技学术期刊,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的会刊。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传播中医药图书情报的基础理论、方法
2016年03期 v.57 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4年创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随着期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已相继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等知名检索系统收录。主要栏目:专题论坛、论著、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与开发、经验交流、综述等。报道内容涉及中医动态、改革与管理、
2016年03期 v.57 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480元;1987-1994年(1张光盘)260元;1995-2004年(1张光盘)280元;2005-2013年(1张光盘)30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的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社北京医海林音像书店,邮政编码:100700电话:(010)64035632;网址:http://www.jtcm.net.cn
2016年03期 v.57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于1995年元月创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和文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收录期刊。期刊网站:www.zyjc.ac.cn。本刊设有理论探讨、中医方法学、实验研究、中医多学科研究、临床基础、针灸研究、方药研究、中医写作与翻译、
2016年03期 v.57 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ISSN 1673-6613,CN 11-5511/R]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院吴孟超院士任名誉主编,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教授任主编。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资助,2012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志性文化(徽标)一等奖,2013年获中国知网"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6年03期 v.57 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