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种雄性大鼠的中医体质学初步研究

    陈小野;周永生;邹世洁;蒋小丽;樊雅莉;张宇鹏;崔成德;邵德彬;王丽芳;王肃;贺争鸣;

    为了对10种北京市目前常用的雄性实验大鼠进行中医体质检测,用雄性大鼠,品系有WistarⅠ级、Ⅱ级、Ⅲ级,SDⅠ级、Ⅱ级、Ⅲ级,CD(SD)IGSⅢ级(大、小体重),SHRⅠ级,SHR/spⅠ级。观测外观、大便、舌象、体温、肾上腺、胸腺、脾脏湿重,测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关功能。结果,WistarⅠ级、Ⅱ级、Ⅲ级,SDⅢ级大鼠体质基本正常,SDⅠ级大鼠略有虚热体质,SD Ⅱ级大鼠有实热体质,CD(SD)IGS Ⅲ级(小、大)大鼠略有虚性体质,SHRⅠ级大鼠略有虚寒体质,SHR/spⅠ级大鼠有明显虚寒体质,表明不同品系、同品系不同微生物等级、纯系与非纯系、不同年龄大鼠的中医体质比较有一定差异。

    2001年01期 8+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0 ]
  • 从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脏象本质

    严灿;邓中炎;吴伟康;王剑;

    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脏象学说的研究中,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心理应激机制。认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中医理论而言,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同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2001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979 ] |[引用频次:127 ] |[阅读次数:133 ]
  • 道经千载更光辉——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发展的几点思考

    佘靖;

    <正> 随着世纪之钟的敲响,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和蓬勃发展的中医药事业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迈入了新纪元。回顾过去,20世纪的中医药经历了沧桑之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20年来,中医药事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医药的法律地位、科学地位得到确立;由各级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形成的中医医疗网络在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基本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及中药的开发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

    2001年0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 ]
  • 黄精功能补五脏

    谢兆丰;

    <正> 黄精,属补益药之类。味甘性平,入肺、脾、肾三经。功能补脾润肺,养阴生津。它不仅是一味治病良药,而且还是一味滋补五脏的妙品。笔者以黄精为主配伍用于五脏虚证,每收良效。现简介如下。1 补心:黄精有养血补心的作用。《日华子诸家本草》谓:“黄精润心肺”。笔者凡遇心血不足所致的贫血、神经衰弱、神志不宁、津液枯竭、怔忡健忘等证,以黄精、地黄、当归、柏子仁、炒酸枣仁、远志、丹参等组方,水煎服。若与百合、地黄、莲子心、茯神、酸枣仁、丹参等配伍,治疗神经官能症、癔病等疾患,其效更著。2 补肝:黄精有滋阴养肝之效。凡由肝阴不足所致的胁肋疼痛,头晕目眩,舌红少苔等症,均可配伍用之。余

    2001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1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6 ]
  • 黄精有降胆固醇的功效

    陈鼎祺;

    <正> 黄精功能养阴生津,补脾润肺,止虚咳,治消渴等。笔者用黄精治疗高脂血症,尤以高胆固醇血症,取得一定的疗效。高脂血症是促使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曾观察过脑动脉硬化(含中风后遗症者)及冠心病人兼有高脂血症患者,在用活血通络等汤剂中,加上黄精15g以降血脂,一般服用2~4个月复查血清胆固醇明显下降,甘油三酯也下降,但不如胆固醇明显。所以在治疗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含中风患者)时,不但用活

    2001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1 ]
  • 固表止汗用黄精

    于进;于卓;

    <正> 黄精,入脾肺经。其味甘、性平,有补脾润肺之功。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黄精固表止汗,疗效显著。在临证中,以黄精为主药,其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昭著,甚至略胜黄芪一筹。且用黄精益气固表时,并未发现其有滋腻之弊端。尤其对于一些气虚卫外不固的自汗证,选用黄精为主药,适当配伍它药成方,能获得良效。究其原因,自汗属体虚表气不固所致,自汗日久导致津液

    2001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3 ]
  • 黄精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能

    杨丁友;

    <正> 甲状腺功能亢进属中医学“瘿”病范畴,其病因多端,病初多实,耗气伤阴,久则由实致虚,而为气阴两虚。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黄精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取得了较好疗效。在瘿病辨证中,无论气郁痰阻,肝火旺盛,或痰瘀化火,均可致气阴两伤。黄精补气养阴,性润而柔,善补五脏虚损,益气无助火之弊。现代医学认为,黄精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加

    2001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1 ]
  • 黄精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及顽咳效著

    孙咸茂;

    <正> 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味甘平无毒。入肺、心、脾、肾经。黄精功似地黄,补而不腻;上则可以润肺强心,中则可以益气健脾,下则可以补肾填精,是味难得的“安五脏、补诸虚”,气阴双补的良药,临

    2001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3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8 ]
  • 单味黄精治疗小儿脾疳

    叶芳;

    <正> 黄精为百合科草本植物,药用根部。味甘、平,入肺、脾、肾经。功能补脾润肺,益气养阴。笔者根据其药理作用及多年临床应用,体会到黄精能补脾阴,益中气,润五脏,强骨髓,长肌肉,养肺阴,生津液,益精气,为治脾疳之妙品。中医学认为,成疳的原因,主要是禀赋较弱,哺乳不当;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病后失调,或为药误。“疳皆脾胃病,亡津液所作也”。小儿脏腑柔嫩,脾胃容易受伤,脾胃损伤则导致消化吸收及运化功能障碍,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全身脏腑、肌肉、四肢百骸,影响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以致百病丛生。治疗方法:取黄精300~500g,研成细末,温水冲

    2001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5 ]
  • 黄精治疗肺结核

    马静华;

    <正> 黄精味甘平无毒,性寒,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功能补中益气、润心肺、填精髓、强筋骨。并具有抗菌、降压等作用,对结核菌及多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现举例介绍如下。如治徐某某,男,45岁。患浸润型肺结核半年余,经常身热,烦躁,干咳声怯。半月前因劳累过度,加之感受外邪,致发热身痛。用药热退后,继而胸背酸痛,干咳少痰,食少眠差,肢体倦怠无力,气短,午后低热,面色(白光)白,脉沉细微数,舌质淡红。证属气阴两虚。X线摄片诊断为左肺结核Ⅲ型。取黄精2500g,蒸晒干燥,洗净加水5倍,用文火煎熬24小时,滤去渣,再将滤液用文火煎熬不断搅拌,待熬成浸膏状500g,冷却装瓶,每日

    2001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 黄精为镇静良药

    陈秀杉;

    <正> 黄精味甘性平,入牌、肺二经,具有补中益气,养阴润肺生津,强壮筋骨等功效,常用于脾胃气虚,倦怠乏力,肺痨咳血,产后虚弱等症。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遇有因频咳影响夜间睡眠的患者,随症加入黄精,多可收到显著的镇静止咳效果。曾遇一患者,咳嗽、纳呆、失眠,投以黄精、山楂各30g,泡水当茶饮,巧遇其

    2001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 ]
  • 陈可冀治疗自发型心绞痛经验

    徐凤芹;

    <正> 自发型心绞痛(包括变异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局部血流供应减少所致的心绞痛。其与劳力型心绞痛相比,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胸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自发型心绞痛与中医的厥心痛、卒心痛等病较为相似,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温阳、活血、疏肝、通脉等方法,但疗效多不满意。陈可冀教授擅长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现将其治疗自发型心绞痛经验介绍如下。1 温通心阳、重在培元自发性心绞痛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阳虚寒凝症状,如胸痛剧烈,常在夜间或感受寒邪时发作,平素畏寒肢冷、体乏无力、胸闷气短,舌质紫暗、脉沉弦或弦紧等。陈教授认为,此病阳虚虽多以心阳虚、血脉凝滞为主,

    2001年0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166 ]
  • 黄精可升血压,常服延年益寿

    庄增辉;蔡碧珊;

    <正> 黄精性味甘平,首载《别录》,言其具有“补中益气……安五脏”之功。现代常用于肺虚咳嗽、肾虚精亏、脾胃虚弱等病证。笔者在临证中,结合本地老中医经验,认为黄精具有升血压和延年益寿之功,兹介绍如下。原发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较弱的人,以女性居多,临床上可见精神疲倦、健忘、头晕、心悸,甚至晕厥。究其病机病因,多责之于禀赋不足,气血亏虚,中气下陷,清阳不升,心脉失养。治疗常以补益气血、升提中气、滋养心脉为法,方宗补中益气汤化裁,取效者有之,不应者亦常见。我院老中医蔡友敬先生治疗此疾,独辟蹊径,取其法而不拘其方,自拟黄精、黄芪、党参、鸡血藤为治,嘱患者水煎常饮,持之以恒,自能奏效。笔者常

    2001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 ]
  • 周永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胡琦;

    <正> 周永明主任医师潜心研究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10余年,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健脾补肾以生血周师认为,尽管引起再障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各人不同,但最终都导致骨髓造血衰竭,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脉沉细等一派虚象。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而藏精化血,是气血化生之根本。故再障发生的本质是肾虚,补肾是其治疗基本大法。血细胞为有形物质,其性属阴,而骨髓造血过程是功能活动,其性属阳。气血不足,脏腑不得濡养则无力发挥正常功能;阳虚不化,阴血亦不能滋生。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周师补肾常常温肾阳与滋肾阴兼而顾之。对肾阳虚者重用温肾,佐以滋阴,

    2001年0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 ]
  • 刘永年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阳痿经验

    陶寰;

    <正> 刘永年教授善治疑难病,今将其运用疏肝解郁法治疗阳痿的经验总结如下。1 阳痿的病机与运用疏肝解郁法的理论基础阳痿一病,《内经》称“阴痿”,谓之为“阴器不用”或“宗筋弛纵”,归其病由“气大衰而不起不用”或“热则筋弛不收,阴痿不用”。此后隋唐诸家多从劳伤、肾虚立论,至宋、明又有所发挥。概括其病机为“虚衰”和“邪热”。清代叶天士补充谓:“又有阳明虚,则宗筋纵……精气必虚”,并倡“通补阳明”。总而言之,病分虚实两方面,治疗多从虚损或邪热着手,然临床乏效者恒多。刘氏在分析传统理论并结合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男子的举阳泄精是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固与肾之

    2001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0 ]
  • 逐痹丹临证运用举隅

    辛月坤;

    <正> 逐痹丹出自陈士铎《辨证录》,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肉桂、升麻、薏苡仁、神曲组成,主治风寒湿痹证。临床运用相当广泛,疗效显著。现将笔者运用其体会介绍如下。1 痛风邢某,男,36岁,于1995年9月16日来诊。患者于4个月前无诱因逐渐出现左脚痛,以夜间为著。在多家大医院诊为痛风,治无好转而求治。刻诊:左踝以下肿胀,色苍白,剧痛,伸缩加重,大便微溏,血尿酸均增高。舌淡、苔白腻,脉迟。证属痹证,用逐痹丹加减。方药:人参3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3g,肉桂1g,升麻2g,薏苡仁30g,神曲2g,羌活10g,川牛膝6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服。20日复诊,病去大半。原方再服17剂病愈。随访3年无复发。

    2001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中药蜜丸临床应用体会

    高建忠;

    <正> 中药有着较为丰富的剂型,如传统的汤、丸、膏、散、丹等剂型,及现代发展起来的片剂、冲服剂、针剂等。每一剂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同一方剂,由于配制的剂型不同,它的治疗作用也可能不同。同由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组成的方剂,在《伤寒论》中作丸为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的吐利腹痛,而在《金匮要略》中作汤为人参汤,治疗上焦虚寒胸痹证。可见临床用药在剂型的取舍选用上,也需根据病情,结合辨证而定。如今中医临床上,严格进行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所采用的剂型,几乎成为清一色的汤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中药蜜丸剂型,体会到中药蜜丸除了有方便易服、省时省钱等优点外,有时在功效方面较汤剂为

    2001年01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7 ]
  • 黄春林治疗前列腺炎经验

    尹国良;刘旭生;

    <正> 黄春林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业医40余载,尤其在男性病的诊治方面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侍诊,深受教益,本文仅就黄老治疗前列腺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 谨守病机,注重辨证前列腺炎的证候特点表现多样,临床分型各家不一。黄老在临床上常分以下4型辨治。湿热蕴积证:症见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或浊,味臭,大便干结或便溏灼肛,或伴恶寒发热,口干口苦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热祛湿、通淋排浊法,常选八正散加减。热毒流注证:症见寒战高热,全身酸痛、乏力,会阴部、肛门坠胀疼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黄赤,前列腺明显肿大、灼热、触痛明显,伴口干喜饮,腹

    2001年0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 ]
  •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68例远期疗效观察

    方桂梅;吕桂泽;

    为了观察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远期疗效。采用针刺天枢、滑肉门、足三里、李隆等阳明、太阴经穴治疗26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疗程60天,随访两年。结果显效113例(42.16%);好转130例(48.51%);无效25例(9.33%),总有效率90.67%,且随访两年无复发。该法还可降低患者血脂、血糖等指标。表明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安全有效。

    2001年0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112 ] |[阅读次数:151 ]
  • 针刺治疗继发于中风偏瘫疼痛的临床研究

    张彤;单衍丽;戴国华;

    <正> 继发于中风偏瘫的疼痛是中风病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针刺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为探讨不同针法对继发于中风偏瘫的疼痛镇痛效果,笔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7例均为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诊断明确的中风偏瘫病人。其中脑梗塞59例、脑出血38例。随机分为3组:头针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8~82岁,平均57岁。体针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62岁。头针体针并用组36例,男20

    2001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9 ]
  • 中医药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感染性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225例临床观察

    张淑文;王宝恩;

    报告止于1998年底的225例内科急性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患者,经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MODS患者225例,抢救成功161例,死亡64例,病死率为28.4%,其中MSOF140例,抢救成功82例,死亡58例,病死率为41.4%。疗效优于国内外报道的单纯西医西药疗法。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攻下退热方剂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可使内毒素血症转阴;活血化瘀方剂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甲襞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可抗氧化及降低TNFα、IL—1等介质水平;通腑促动方剂可以改善胃肠粘膜屏障损伤、促动及防止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上述研究证明,中医中药在感染性MODS/MSOF治疗中确实起到了改善诸多病理环节的作用,显示了其多层次、多靶位的治疗作用。

    2001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24 ]
  • 自制稳肝片治疗慢性肝炎无证可辨型患者240例临床观察

    王化猛;

    为了对慢性肝炎无证可辨型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其证型转变情况,以便提出其治疗的必要性,将34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40例给予自制稳肝片,对照组106例给淀粉片或不予治疗,6个月内观察患者中医无证可辨型证型是否改变及其改变的证型。结果治疗组证型改变44例,占18.33%,对照组改变62例,占58.4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慢性肝炎无证可辨型采取强化治疗,是减少慢性肝炎发病的极佳途径,不应成为治疗的漏区。

    2001年01期 28-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0 ]
  • 丹芍丸对肝肾阴虚湿热未清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莫穗林;李俊彪;罗致强;

    以外周血红细胞膜C3b受体花环率(E—C3bR)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观察了自拟丹芍丸对17例肝肾阴虚湿热未清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丹芍丸能改善肝肾阴虚湿热未清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红细胞免疫功能,疗程前后E—C3bR(%)分别为8.91±4.09和10.01±3.21,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对上述病例利用丹芍丸水溶液粗提物进行体外干扰试验,空白管和实验管E—C3bR(%)分别为8.91±4.09和13.11±4.58,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激活率为22.98±17.10%。证实了丹芍丸不但在临床上,在体外试验中也同样能改善肝肾阴虚湿热未清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2001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 ]
  • 柴胡疏肝散结汤治疗女童性早熟33例疗效观察

    项秀荷;

    <正> 女童性早熟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早出现,8岁前出现性征的发育。笔者近年来应用疏肝解郁、清热散结法治疗33例女童性早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所选病例为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女童。经检查除外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创伤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性早熟。并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者:身高超过同龄儿童正常值(均值加2倍的标准差,M+2SD)或骨龄有明显超前者;血卵泡刺激素(FSH)或黄体生成激素(LH)或雌二醇(E_2)高于正常青春期前最高限值者;B超检测(按简化椭球体公式计算)卵巢容积大于1ml或子宫容积大于2ml者。本组33例就诊时年龄10个

    2001年01期 3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4 ]
  • 中药汽疗仪雾化透皮法外治痹病278例临床研究

    张安林;顾宝新;

    为了研究中药汽疗仪辨证用药雾化透皮外治寒湿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痰瘀阻络证为主的风湿寒性关节痛(风关痛)、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将378例风关痛、RA、AS、颈肩腰腿痛病人分别随机按3:1比例设立对照:治疗组278例依据临床证型分别选用寒湿痹浴舒、寒热痹浴安和痰瘀痹浴宁,对照组100例用食醋、威灵仙,疗程均为20天,对临床的疗效及观察指标、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治疗组对风关痛、RA、AS、颈肩腰腿痛,寒湿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痰瘀阻络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8.89%、94%、96.22%、92.94%,98.22%、93.88%、94.12%;对照组分别为46.67%、20%、13.33%、45%、41.46%、10.53%、47.62%,显示中药汽疗仪辨证施药雾化透皮法对4病3证的总有效率均超过90%以上,对照组总有效率均未能超过50%,两组病、证分别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01);且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有肯定的疗效(P<0.05或P<0.01)。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表明中药汽疗仪辨病辨证用药雾化透皮法是治疗寒湿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痰瘀阻络证为主的风关痛、RA、AS、颈肩腰腿痛等病有肯定效果的一种新方法,且较安全。

    2001年0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4 ]
  • 皮肤鳞屑样脱落、红斑、发热、关节剧痛病案

    于海平;郎凤明;刘为礼;

    <正> 1 病历摘要患者杜某某,男,50岁,农民。因全身皮肤鳞屑样脱落,脱屑处嫩红及红斑近半月,加重并伴发热、关节剧痛7天,于1998年7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天前因“感冒”出现咽痛、鼻塞、头痛、发热(体温37.5℃)等症状,经用青霉素静脉点滴及感冒胶囊口服治疗后症状消失。3~5天后开始自下肢小腿部始如鱼鳞样片状皮屑脱落,逐渐上移遍及全身,脱屑呈灰白色,脱屑处基底呈鲜红色,大范围脱屑处可见大小不等的红斑。脱屑后约10余天全身酸痛,以四肢较著,伴头痛乏力,体温稍高(体温37.7℃)。在当地卫生院曾诊为“药物性

    2001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蛇创溃疡散治疗蛇伤溃疡376例临床观察

    陈康德;陈福奎;黄东标;楼正团;羊梅兰;

    为了探讨蛇创溃疡散治疗蛇伤溃疡的药理作用机理,利用创面细菌学调查及药物抑菌试验等现代手段,采用外治法,用蛇创溃疡散对5种376例蛇伤溃疡患者进行外治,药力直达病所,酌情配合内治法。结果对眼镜蛇、五步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和蝮蛇的有效率分别为93%(53/57)、94.2%(49/52)、98.7%(75/76)、98.9%(88/89)和100%(102/102),总有效率为97.6%(367/376)。该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药理和实验均为该药的临床外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1年0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0 ]
  • 实热证、虚热证造模大鼠甲状腺超微结构及功能对比研究

    徐志伟;陈群;刘亚梅;雷娓娓;王斌;陈芝喜;

    观察实热证、虚热证大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_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_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及甲状腺结构改变。用中药灌服大鼠,形成实热证、虚热证模型,运用放射免疫测定和电镜技术观察。结果,虚热造模组血清T_3、T_4水平显著升高,rT_3水平呈下降趋势;虚热造模组甲状腺滤泡上皮比实热造模组改变明显。表明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超徽结构改变可作为热证虚实比较的重要依据。

    2001年01期 4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39 ]
  • 厌食症患儿胃肠激素及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

    葛小平;陈华;盛丽先;

    <正> 厌食症是儿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可分为脾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及肝旺脾虚等类型。由于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以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最为多见。近年来对小儿厌食症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许多研究表明,小儿厌食症的发生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有关,而胃肠激素对胃肠运动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胃肠激素及胃电图与小儿厌食症的内在关系,我们对69例厌食症患儿进行了胃电图的检测,对其中36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进行了血浆神经降压素(neurtensin,NT)、酪神经肽

    2001年01期 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 ]
  • 健脑益智冲剂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和P物质含量的影响

    梅建勋;张云岭;张伯礼;王永炎;

    为探讨一种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有较好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制剂——健脑益智冲剂的疗效机理,应用MID大鼠模型,采用高压液相—电化学检测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中药对该模型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P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术前中药组可提高造模后E的含量;术后中药组和术后西药组(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可降低造模后5—HT的含量;3个用药组均可提高该模型P物质含量,以术前中药组明显。表明该方药可调整MID后大脑皮层紊乱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P物质的代谢,这可能是它改善MID学习记忆的物质基础。

    2001年01期 4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10 ]
  • 21世纪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前瞻

    郁仁存;王笑民;

    <正> 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已经历了40多年的艰苦历程,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新的世纪中,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历史和研究成果 20世纪50~60年代,中西医结合肿瘤的研究处于起步的阶段,我国第一代西医脱产学习中医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起到了重要的开创性的作用,他们对中医治癌的古代理论、古代秘方、民间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提出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的基本

    2001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81 ]
  • 穴位按摩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0例

    张瑞明;魏玉静;

    <正> 我院自1998年1月~1999年10月,用穴位按摩加西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20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116.)有关标准:(1)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反酸或反胃、烧心、胸痛等)。(2)内镜可见反流性食管炎改变或食道钡餐显示反流或食道清除钡剂延缓。200例患者均有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并经内镜或钡餐检查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均停用一切影响胃肠药物1周。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001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40 ]
  • 中药儿茶含服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30例

    王显杰;孙录;徐万芳;张秀莹;马桂英;王晓微;

    <正> 肿瘤病人在化疗后,常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它不但影响食欲,疼痛难忍,容易感染,而且结痂脱落易引起出血。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很多,本文的目的在于观察和比较中药儿茶含服与维生素B_2口服联合龙胆紫外涂对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1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3 ]
  •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进展

    倪世秋;王继明;

    <正> 偏头痛又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以头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 985.2/10万,年发病率为 79.7/10万。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因而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极大痛苦。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近几年来的文献综述如下。1 临床研究1.1 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疗:许多学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采用内服中药法,对大宗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探讨出了偏头痛的辨证论治规律。王秀玲等将本病分为4型:肝气不舒型以柴胡舒肝散加减;肝阳上亢型以羚角钩藤汤加减;肝肾阴虚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气虚血瘀型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杨瑞平认为本病急性发作期应重在散风、祛痰、清火、化瘀,缓解疼痛;缓解期要标本兼顾,重在益气养阴。采用自

    2001年0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7 ]
  • 草仙乙肝胶囊并用胸腺肽对慢性乙肝患者HBV抗原阴转疗效观察

    李惠琳;

    <正>我院于1999年采用草仙乙肝胶囊并用胸腺肽治疗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通过随访观察其HBV抗原系统阴转情况,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2001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 ]
  • 《内经》“久而增气”探思

    闫晓宇;孟庆云;

    <正> 《内经》提出,饮食药物有一个从“久而增气”到“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的转化过程,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指出长久服用固定药食,会对相应机体脏器产生“增气”的良性效应。然而,“增气”效应持续存在,反而对机体产生反向效应,即治疗效果到一定阶段,正向疗效出现后,随着服药时间延长,机体出现与治疗相反的反向疗效,甚至导致机体非药毒性损害。《内经》把这种中药“时效反作用生理效应”称之为“夭”(折返)效应。研究这一效应产生的机理、途径以及解决方法将推进中医治疗学中辨证的“用药疗程”规范化等理论和实际问题。现代对中医药的研究侧重于量效关系研究,对于剂量固定的特定药物,蓄积效应的时效关系,长期服用而产生的时效相关的研究甚少。“久而增气”理论告诉我们,中药服用周期与疗效之间有一种“时效反作用”生理特征。如何改变或打破这种负效应,改变服药周期,确定一种疗效最佳的服药疗程,从而提高

    2001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9 ]
  • 辨治眩晕尚须考虑瘀作祟

    李恒芳;

    <正>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之状,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仆。对于眩晕的病因及治疗,历代医籍的论述,主要有主风、主火、主痰、主虚之说。如《内经》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认为其病在肝,在脑,病因属风、属虚;金元刘河间认为由于风火;朱丹溪则认为“无痰则不作眩”;明代张景岳宗《内经》上虚作眩之说强调“无虚不能作眩”。现今对眩晕的辨证论治亦从以上理论。但从临床实践中可知,由血瘀所致眩晕者亦不乏其例。

    2001年01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7 ]
  • 中成药治疗顽固性失眠举隅

    张洪俊;

    <正> 顽固性失眠在中医古籍中称之为“不得卧”、“不寐”、“目不瞑”,如《灵枢·大惑论》曰:“病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故目不瞑矣”,意即人能正常入睡,为阳与阴交,相互协调,若营血不足,阴虚不受阳纳,或因邪气扰乱,阳盛不得入于阴,均可导致阴阳不交,神不守舍,形成失眠。近年来,笔者宗前贤旨意,运用中成药辨治数例获显效,介绍如下。1 肝郁脾虚失眠李某,女,43岁,1999年10月3日就诊。患者因心情怫郁,近2月来脘胁胀痛,腹胀便溏,夜不能眠,需服镇静催眠药方能入睡3~4小时,倦怠疲乏,纳少,口干而不喜饮,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气乘脾,令脾气虚弱,心神失养而致失眠,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宁心安神。取逍遥丸6g,每日2次口服,另嘱用莲子10粒每日晨起炖羹食用。上法治疗半月后,不用镇静剂即能入睡4~5小时,脘胁胀痛消失,大便成形,饮食转旺。继守上法治疗10余日,临床症状消失,随访近1年未再复发。盖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两者关系密切。在生理上,心主神

    2001年0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49 ]
  • 疣净涂剂治疗扁平疣71例

    左道奇;张兴范;钟健;

    <正>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自拟偏方疣净涂剂治疗扁平疣71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配制及用法木鳖子(去壳)50g,大蒜(白皮或独蒜)50g,蔓荆子15g,五倍子15g,75%酒精200ml。将木鳖子、大蒜研成极细糊状去残渣;蔓荆子、五倍子取极细粉末同时浸于酒精溶液中,搅匀成糊

    2001年01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 ]
  • 更年康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00例

    李学爽;向建敏;胡家才;涂志斌;

    <正> 更年期综合征是更年期妇女常见病,笔者从1993年2月至1999年6月采用自拟更年康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46~56岁,平均50岁;病程6个月~3年。诊断依据:45岁以上女性,自然停经半年以上,临床症状以阵发性潮热、出汗为主,兼有心悸、失眠、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抑郁、性欲低下、腰酸痛等表现。2 治疗方法更年康汤方药组成:生地黄30g,紫河车30g,当归20g,淫

    2001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0 ]
  • 王不留行善治内塞诸疾

    聂时学;

    <正> 王不留行性平,味苦,入肝、胃经,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功用。《别录》云:“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痒、内塞,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本草纲目》云:“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内塞,乃人体脏腑气血,经络不通,包括人体组织器官阻塞、粘连、增生代谢物积聚等。笔者在临床中常选用王不留行为主治疗不射精症、输卵管不通或粘连,乳腺增生、乳腺炎、泌尿系及胆结石症等。1 不射精症胡某,男,46岁,1996年2月2日初诊。1983年夏结婚,婚后未育。其妻是再婚之妇,1982年春曾孕8月早产1婴。患者诉近3年夫妻交欢无快感,且不射精。询问详情,3年前其少腹被钝物撞击,后渐觉下腹部有胀感,但性欲如前,并未就诊。诊见患者发育正常,面色黧黑,舌质紫、苔薄,脉弦细而涩。体检生殖

    2001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1 ]
  • 通络补脑汤治疗老年期痴呆58例

    邵玉英;杨学峰;邵梦扬;

    <正> 老年期痴呆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以呆、傻、愚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以智能衰退和人格改变为主而无意识障碍。自1996年6月~2000年7月,我们用自拟通络补脑汤进行临床对照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8例为河南省中医院及郑州东方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按1995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的痴呆诊断标准确诊。智力障碍程度采用修改的长谷川痴呆量表(以下简称HDS)检测,根据受教育程度不同测算,其标准为中学或中学以上文化组<24分,小学组<20分,文盲组<16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67.3岁;HDS积分平均为19.26±5.30分;平均受教育时间为9.14±3.61年;轻度痴呆23例,中度26例,重度9例;老年性痴呆14例,血管性痴呆25例,混合型11例,脑萎缩症7例,正压性脑积水1例;病程2个月~5.5年,平均11.32±13.16个月。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9岁,平均67.8岁;HDS积分平均为18.83±5.23分;平均受教育时间为8.26±3.12年;轻度痴呆11例,中度14例,重度5例;老年性痴呆8例,血管性痴呆12例,混合型6例,脑

    2001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5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