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瘀化痰汤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颅内压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虢周科;施圣光;杨万章;李明富;张发荣;

    观察逐瘀化痰汤加一般疗法与西医治疗对44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疗效,使用脑室内压监测法对2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别进行逐瘀化痰汤和甘露醇降颅压作用的连续监测;观察逐瘀化痰汤、甘露醇对经颈总动脉注射橄榄油致实验性脑水肿家兔的降颅压作用。结果:逐瘀化痰汤加一般疗法在改善患者意识状态方面较西医治疗为优;临床使用逐瘀化痰汤颅压降低幅度为40.44%,与甘露醇比较,降颅压作用缓慢而持久,回升平缓,无“反跳现象”,颅压下降幅度较甘露醇小;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监测结果相似,但逐瘀化痰汤降低颅压的幅度大于甘露醇,这与临床监测结果相反,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1997年11期 5+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4 ]
  • 重用牛蒡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李晓三;

    <正> 重用牛蒡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笔者临床偶得。曾有一面神经麻痹患者,用牵正散加味治疗,服药5剂,效果不满意,但患者又感到咽部疼痛,遂于原方中加用牛蒡子25g,本意用牛蒡子解毒利咽,服药5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咽部疼痛不但消失,而且面部神经麻痹的症状也有明显好转,继服原方10剂告愈。从而体验出牛蒡子有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功效。从此,每遇到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方中都重用牛蒡子,每每取得较好的效果。

    1997年1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 ]
  • 牛蒡子治疗便秘

    王希初;

    <正> 牛蒡子辛苦冷滑,能降气下行,滑肠通下作用较强,治疗便秘,效果良好,这是笔者学习王渭川教授妇科用药经验(新中医1983;(3):10)并用之临床多年的体会。王教授于便秘患者舍大黄、芒硝、麻仁之属,而单独重用牛蒡子24g,显寓深意。牛蒡子以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为人所熟知习用,其通便之功竟被埋没遮蔽。四版教材《中药学》介绍牛蒡子时,在

    1997年1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0 ]
  • 牛蒡子有降逆平喘作用

    张光复;

    <正> 牛蒡子除具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等功效外,尚有降逆平喘之作用。近代名医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资生汤”方后曰:“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又能利肺,与山药、玄参并用,大能止嗽定喘。”在“参麦汤”方后又曰:“能降肺气之道……平其逆气,则喘与嗽不治自愈矣。”特别是在治疗温病的“犹龙汤”方后曰:“喘者,倍牛蒡子。”因此,他不仅在喘息方中用

    1997年1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牛蒡子治疗扁平疣

    张泽生;刘联舜;

    <正> 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解毒之功效,是人所共知的,但以其治疗扁平疣,却鲜为医者应用。笔者近年来用牛蒡子治疗其他疾患时,意外发现患者原赘生之扁平疣竟不治自愈。据此,我们单独采用牛蒡子治疗扁平疣20余例,都收到了满意疗效。具体用法是:将牛蒡子略炒后研末,每服3g,服时可酌加少量白糖,每日2次。

    1997年1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嗜食芒果致黄汗治验1例

    刘建新;

    <正> 芒果甘酸性温,中医谓之“发物”,多食易引起皮肤瘙痒,皮疹及胃肠不适等湿热症状,但出现黄汗较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介绍如下。陈某,女,10岁,学生。于1997年5月20日初诊。患者近1个月来大量嗜食芒果,出现汗出色黄来诊。症见汗出色黄染衣,伴手掌及前额皮肤黄染,巩膜无黄染,口干,口苦,纳呆,欲呕,脘腹胀满,小便黄赤短小,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辨证为脏腑湿热,胆液

    1997年1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叶景华治疗肾性血尿的经验

    王莉珍;

    <正> 慢性肾病长期反复血尿,是临床中比较顽固的病症。尽管国内外医学界对之进行广泛的研究,然而迄今尚无特殊疗法。沪上名医叶景华主任医师诊治肾性血尿积累了丰富经验,治法用药具有与众不同特色,疗效尚满意,现总结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探讨叶师认为,肾病血尿有两种情况:一是热蓄肾与膀胱,迫血妄行而血尿,但有实热与虚热之

    1997年11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 ]
  • 唐汉钧治疗臁疮的经验

    李斌;韩会学;

    <正> 臁疮属外科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迁延难愈而愈后又易复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唐汉钧教授,对此病治疗经验丰富,见解独特,疗效卓著。笔者随师侍诊多年,兹将老师经验总结,以飨同道。1 因果探明,宜扶正祛邪臁疮之病因,历代医家众说纷坛,有湿热、血热、风毒、瘀血、肾虚、脾虚不等。唐师据多年临床所见,认为气滞血瘀,为其基本病机,究其致病之根本,则在于气虚。其据有三:一是该病

    1997年11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 强心泻肺方治难治性心衰30例

    金长娟;

    <正> 1994年3月~1997年5月自拟强心泻肺方治疗20例难治性心衰,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中26例为住院患者,4例为门诊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58岁。30例患者中风心衰16例,冠心心衰8例,先天心、心肌病心衰6例。根据全国统一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级。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腹水、双下肢浮肿等。

    1997年1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 ]
  • 穴位结扎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远期疗效评价

    张丽玲;梁卫;朱莺;

    <正> 对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我们采用穴位结扎方法治疗,并在6年后进行随访,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病例按《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确诊。穴位结扎法治疗组患者100例,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18~30岁15例,31~44岁21例,45~65岁64例;病程2~5年26例,5~+~10年30例,10年以上44例;综合治疗组患者100例,其中男

    1997年1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人参对老年冠心病肾虚患者性激素双向调节的研究

    丘瑞香;金明华;吴国珍;

    本研究观察了丽参注射液治疗前后62例老年冠心病肾虚患者血雌二醇(E_2)、睾酮(T)及E_2/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男性肾虚两组血T降低(P<0.05),肾阳虚组血E显著降低和肾阴虚组E_2、E_2/T显著升高(P<0.01);女性肾阳虚组E_2、E_2/T明显降低,肾阴虚组则明显升高(P<0.01),T有降低趋势;男女肾虚各组E_2、E_2/T比较差异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随着肾虚症状改善,男女肾阳虚组E_2、E_2/T明显回升,肾阴虚组明显下降(P<0.05~0.01),各组T均有回升,男性患者升高显著(P<0.01),各指标均接近对照组。

    1997年11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4 ]
  • 儿科疑难病治验2则

    章铨荣;

    <正> 1 癃闭(尿潴留) 李某,男,8岁。1987年11月14日诊。本月2日患儿因“急性尿潴留”住入泌尿外科,行导尿术后症状缓解,其后至今一直不能自主排尿,作留置导尿至今日。住院后检查未见其它阳性体征。每日用抗生素治疗。今疑为“尿道肿瘤”嘱去上级专科医院诊治。出院后即来中医门诊。现症如前述。见患儿形瘦单薄,面白少华,四肢不温,精神疲惫,苔薄白润,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

    1997年1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中医药治疗30例不孕症追踪观察

    沈明秀;李荣辉;海鸿;郭薇;

    作者进行30例不孕症治疗后的追踪观察,其中原发不孕19例,继发不孕11例。内服中药治疗23例,中药外敷宫颈局部治疗1例,内服中药加克罗米酚3例,内服中药加维生素E_1例,内服中药加宫腔注射1例,内服中药加化疗1例。治疗结果,产男婴14例,女婴16例。根据子代不同年龄分为四个年龄段进行追踪观察,书信家访组10例,韦氏法智商组8例,Gesell法发育商组12例。测试结果令人满意,无一例畸形或智商低下。

    1997年1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 ]
  • 紫草霜对婴儿臀红症的临床研究

    周映华;纳冬荃;

    临床观察用紫草霜治疗128例并发臀红症住院婴儿,结果:治愈率68.8%,总有效率97.7%,与41例黄连软膏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1997年11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 ]
  • 中药治愈手足紫绀症

    王成梁;

    <正> 手足紫绀症又称肢端青紫症,临床中较为常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特殊性血管痉挛状态,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为手指或指掌呈持续性的发冷和发紫,呈对称性,足趾亦可有程度较轻的改变。一般在冬天和寒冷的环境中较为显著。患部可伴有疼痛,周围动脉搏动有时稍减弱。无阵发性皮色苍白的改变,与雷诺氏综合征不同。本病病因及机理尚未阐明,但多数学者认为与内分泌和交感神经失调及患肢小血管的缺陷有关。由于小动脉痉挛之后出现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继发性扩张、静脉血瘀滞造成紫绀。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

    1997年1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6 ]
  •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专家谈

    黄宏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委托中国中医药学会,于1997年5月中下旬在北京小汤山召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发表了一些内容丰富、见解深远的看法。我们根据录音,将几位专家发言的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1997年11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 ]
  • 慢性腰肌劳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痛,中药如何区别应用?

    雍履平;

    <正> 答:慢性腰肌劳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虽均有腰痛,但前者为“腰痛”,后者称“折腰”,用药应当有所区别。这是因为: 病位及损伤程度不同。前者病变在腰肌,由于肌肉、韧带撕裂、充血、水肿等改变,病位较浅;后者病变多在腰4~5或腰5~骶1之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根,病位较深。疼痛特点、性质与范围不同。前者腰痛常为钝痛,

    1997年1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 ]
  • 经络学说与推拿手法

    刘浙伟;金剑铭;

    <正> 1 推拿手法对经络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推拿手法如点、掐、按等手法,对发掘穴位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灵枢·经筋》指出“以痛为腧”,就是以病痛的局部作为推拿、针刺的部位。后来,才把某些特殊的“按之快然”、“驱痛迅捷”的部位称为“砭灸处”(即穴位)。同时,《灵枢·背腧》又指出:“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运用指按法既起到治疗作用,又帮助我们找到穴位的正确位置。《内经》各篇所载的穴位大约是160个,到了清代《医宗金鉴》穴位增

    1997年1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须标本兼顾

    胡玲;劳绍贤;

    <正> 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cancer,PLGC)是指胃粘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非完全性结肠化生而言。研究表明,胃粘膜上皮细胞癌变并非是由正常细胞一跃而变为癌细胞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发展为恶性肿瘤之前常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阶段,即PLGC阶段。若能及早识别和控制其向胃癌方向发展,对开展胃癌的二级预防有积极意义。迄今为止,西医临床尚缺少对之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药物,一般主要针对基础胃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进行治疗,并定期随访,一旦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有癌变趋向时,则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但这仅是一种消极的

    1997年1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 ]
  • 辽宁省1997年上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997年1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牛蒡子治三叉神经痛

    朱树宽;

    <正> 三叉神经痛,多为风火上犹,壅遏阳明,经络痹阻,不通则痛。目前中西医治病本病尚无特效。近年来,笔者重用牛蒡子辨证治疗本病30例,收效较为满意,兹介绍如下。 3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3岁;病程最长31年,最短6个月。所有病例均在辨证处方的基础

    1997年11期 645-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5 ]
  • 牛蒡子通鼻窍有殊功

    牛效清;

    <正> 牛蒡子属辛凉解表药,具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之功。4年前,笔者用偏方(单味牛蒡子20g,水煎含漱频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患者自觉多年鼻炎,亦得缓解,于是笔者认为牛蒡子有通鼻窍之功。几年来用牛蒡子治疗各类鼻炎、鼻窦炎32例均获满意疗效。例如张某,男,32岁。患慢性单纯性鼻炎6年余,每遇寒冷或劳累后加重,嗅觉消失多年,头痛且有沉重感,检查发现下鼻甲粘膜肿胀、光滑、柔软有弹性,呈暗红色,鼻道有粘性分泌物。遂予牛蒡子209,单煎频服,每日1剂。3日后患

    1997年11期 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5 ]
  • 析《温热论》察舌论治

    张炳立;肖照岑;

    <正> 《温热论》中辨舌内容在全篇占有较大比例,是叶天士长期诊治温热病的经验总结,突出了舌诊在温病诊断学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叶氏依据各种舌象表现所反映的病机,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即依据察舌指导治疗,亦是对“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总治则的补充。依舌辨证、察舌论治是临床诊治温病不可缺少的内

    1997年11期 648-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唐由君治疗血液病的经验

    李松林;

    <正> 犀角地黄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犀角、生地、赤芍、丹皮组成。唐师善以此方加减治疗多种血液病,现介绍如下:1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张某某,男,36岁,1977年7月初诊。头晕、乏力、心悸伴遍身瘀斑、齿衄1月余,舌质淡苔徽黄腻,脉细数。查体:浅表淋巴结(颌下、腋下、腹股沟)广泛肿大,大者2.5cm×3cm,小者0.5cm×0.6cm,有的有压痛。胸骨压痛明显。肝肋下1cm,脾肋下7cm,无明显触痛。四肢、胸腹散

    1997年11期 652-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高詠江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

    高振华;

    <正> 先父泳江公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治,以调肝为首务,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将其辨治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 气郁血逆,疏肝调血为法《素问·标本病传论》曰:“肝病头目眩胁支满。”盖肝为厥阴风木之脏,职司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失疏泄,气机郁阻,久则气郁血逆,而致血脉失调,血压升高。临床多见头痛头晕,胸胁闷胀,情绪低落,纳食减少,甚则两胁窜痛,

    1997年11期 65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3 ]
  • 理中汤加味治疗药物性多涎症1例

    应辰芳;

    <正> 多涎症,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之症,亦称喜唾。现举临床验案,谈谈辨证体会。1 病例介绍陈某,女,26岁。1996年7月16日初诊。患多涎症3月余。患者于1995年12月,因精神病复发住某精神病院。经氯丙嗪,氯氮平等药物治疗于1996年5月出院。出院自觉口水多不时唾涎沫,每逢睡眠则自行流

    1997年11期 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0 ]
  • 周仲瑛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

    樊蓥;

    <正> 周仲瑛教授,业医50载,学验俱丰,对多种疑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良多。兹就吾师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整理成文,以飨同道。1 病因病机红斑狼疮在中医典籍中并无相应名称,究其成因,则肝肾亏虚、气血失调为本。本病多发于妙龄少女、青春少妇。“女子以肝为先天”,“乙癸同源”,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本虚;加之情

    1997年11期 658-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28 ]
  • 保肾乙丸对延缓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临床观察

    郭大庆;王钢;邹燕勤;顾佐宁;江燕;殷玲;

    本研究对行腹膜透析患者予口服中药保肾乙丸治疗,以观察其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将54例尿毒症行腹膜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透析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尿量(UV)、残余肾功能(RRF)、尿素KT/V、肌酐清除率(Ccr)均较治疗组有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明显比对照组降低(P<0.01)。

    1997年11期 667-669+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5 ]
  • 升白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癌36例体会

    李英姿;刘斌;

    <正> 随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病率升高和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老年肺癌数量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体质多虚弱,且常伴见其它疾病,因此多数老年人难以耐受多次化疗。笔者于患者化疗间期配合中医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1993年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上述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肺部CT确诊,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997年11期 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4 ]
  • 清热泄浊开窍法治疗高热神昏危重症

    刘和强;

    <正> 高热神昏症是中医的危候。笔者近年来,采用清热泄浊开窍法,抢救高热神昏为主症的气血两燔危重症,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举3例如下。1 脑出血并脑血管栓塞(类中风) 张某,男,69岁,离休干部。因晨泳时突发右侧肢体瘫痪,6小时后于1995年11月6日入院。住院号东5472。入院后经头颅MRI(No.3060)及胸片(No.9615)等检查,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并脑血管栓塞,高血压病Ⅲ期并急性左

    1997年11期 670-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3 ]
  • 浅菌净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研究

    王昊;杨忠;

    浅菌净系本课题实验室抑菌实验研究产生的组方。通过对124例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治疗观察,其痊愈率为91.1%;克霉唑治疗107例,痊愈率为70.1%,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显著(P<0.01),患者使用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1997年11期 675-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复方丹参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观察

    胡顺临;林华;陈瑜萍;

    <正> 1993年至1996年期间,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声带息肉26例,其中9例为红色息肉,均获效,而17例白色息肉则无效。该疗法操作方便,经济易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8~43岁。单侧息肉21例,双侧5例;宽基底型23例,带蒂型3例。其中红色息肉9例,其发病时间为45~63天;白色息肉17例,发病时间均在3个

    1997年11期 68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4 ]
  • 益肾泻浊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徐成钢;吴志英;

    本研究采用灌胃法给予健康大鼠及实验性慢性肾衰大鼠益肾泻浊方冲剂,观察大鼠血清对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相比,前者能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蛋白的合成,提示这可能是该方延缓肾衰进展的重要机理。

    1997年11期 683-684+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0 ]
  • 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家兔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

    史大卓;徐风芹;马晓昌;李立志;汪小芳;陈可冀;李平;毛节明;陈明哲;韩启德;

    本实验采用家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血府逐瘀浓缩丸(简称浓缩丸)对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后再狭窄的影响,结果显示:PTA后4周家兔髂动脉管腔直径,浓缩丸大剂量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和美降脂组(P<O.01和P<O.001);血管病变再狭窄率,浓缩丸大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5);髂动脉内膜厚度,浓缩丸大剂量组明显小于美降脂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0.001);透射电镜观察,浓缩丸大小剂量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细胞器少,含有肌丝,分化较好,空白对照组、美降脂组细胞内细胞器多,处于增殖状态;四组PTA后4周血脂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1997年11期 685-687+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55 ]
  • 对中医病理学证病概念的认识

    陈小野;

    <正> 1 《内经》辨证形式示范作用的渐进性把证、病作为两种并列病理概念的观点者认为,在中医病理学史上证与病的体系是各自发展的,主要体现在证、病有各自的发展时期。《内经》辨证形式对后世的示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全”或“无”的特征,相关于证候学说历史发展的断续性。笔者认为,《内经》辨证形式对后世的示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渐进的,相关于证候学说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其实质在于辨证形式的逐渐实践化及其机

    1997年11期 68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5 ]
  • 如何运用黄芪治疗肾炎蛋白尿?

    刘宏伟;

    <正> 答:迄今为止,肾炎蛋白尿仍然是临床医生棘手的难题。目前现代医学仍采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虽然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复发率高,且毒副作用较大。中医通过临床研究在肾炎蛋白尿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诸如黄芪作为治疗肾炎蛋白尿的有效药物已为大多数医家所承认。然而临床如何正确运用黄芪,目前尚无比较一致的认识。现将我们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997年11期 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精液不液化症如何辨证治疗?

    谭异伦;柯新桥;黎烈荣;

    <正> 答:男性的精液射出后,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仍呈胶冻状不液化者,称为精液不液化症。本病多见于20~40岁成年男性,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以婚后不育而就医,常在进行精液检查时被发现。目前对精液液化时间延长的原因仍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生殖系统炎症或先天性精液液化因子缺如有关。特别是前列腺或精囊的炎症,使前列腺产生的蛋白分解酶、溶纤维蛋白酶及其他精液液化因子减少,从而不能及时有效地破坏精囊腺产生的凝固因子,而导致精液不能正常液化或液化迟缓,降低了精子的活动力,妨碍受精,引起不育。

    1997年11期 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脑震荡后遗眩晕用活血化瘀法久治未愈,再用何法为好?

    赵复国;

    <正> 答:肾主骨生髓,髓生脑,脑为髓海,相互滋生,相互消耗。脑震荡眩晕,髓海震损,肾阴暗耗,阴虚则阳亢风动,风阳上扰清窍,故眩晕缠绵。若久用活血化瘀之法,使正气一伤再伤,则犯“虚虚”之梦。故久治未愈眩晕有增无减,此时要用滋肾益脑,潜阳熄风之法。真阴复,髓海健,阳潜风熄,则眩晕自除。在具体治疗中,还要注意药物的选择,才能恰到好处,从而提高疗效。如滋肾益脑常用熟地、枸杞、菟丝子、龟板胶、五味子、玄

    1997年11期 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舌诊经验拾遗

    刘英锋;

    <正> “前贤四诊以望为先,而望以辨舌为要,以其根于至深,发于最著,内外相应,转变甚速,最显而最可凭也”(江西清末名医姚国美语)。故中医精详于舌而理验俱丰,虽至今日,仍有不少独到之处亟待我们进一步挖掘与整理。笔者在师从于我院名誉院长姚荷生时,就不禁为其音诊的真知灼见而慨叹。现对其经验谈几点看法。1 黑苔须辨水火燥湿:黑为水色,水被火焚,成炭亦黑,故黑色之苔,有阴阳之分,如肾水上凌,来克心火,此黑因阴盛而现也;心火偏亢,火反似水,此黑因阳盛

    1997年11期 697-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肺痹咳嗽方临床验证有效

    聂秋霞;

    <正> 咳嗽乃临床上一种常见症,对某些迁延不愈的患者,治疗颇感棘手。笔者研读《中医杂志》1996年第8期“肺痹咳嗽治疗心得”一文,深受启发。在临床中经常遇到这种病人;多无寒热,仅自觉咽喉、气管发痒而咳,咳甚则牵连胸胁疼痛,无痰或少痰,胸透或X线片示:心肺(一)或肺纹理增多。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既浪费了药物,也给病人增加了经济负担。去冬今春仿肺痹咳嗽方随症加减治疗多例,疗效满意,兹举验案2例。

    1997年11期 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5 ]
  • 疏土汤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98例

    葛克明;

    <正> 肠道易激综合征为临床上常见病,近10年来,笔者采用《辨证录》疏土汤治疗本征9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98例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30岁以下7例,30~40岁50例,41~50岁28例,51~60岁 10例,60岁以上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9岁,平均39岁;病程1~3年32例,4~6年41例,7~8年19例,8年以上6例。2 临床表现

    1997年11期 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