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68口服液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某些指标的影响

    喻森山;安京亚;高汉民;

    观察由天然花粉、柴胡、山楂等食用药用植物组成的8868口服液,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某些指标的影响。结果,HBeAg 阴转率达55.3%,HBsAg 阴转率13.1%,HBeAb 阳转21.0%;白球蛋白比值、血小板计数有显著改善。与复方树舌片比较疗效相当。

    1993年05期 6+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 ]
  • 提旋复位法治疗颈椎病3687例

    徐山;温有来;李宝新;于瑞杰;

    根据颈椎病的节段性活动受限和局部压痛的体征,对颈痛和牵涉痛以提旋复位法进行定位诊断治疗,临床须做到症状体征与 X 线片相结合,经对3687例患者的疗效观察,总有效率是较高的。

    1993年05期 6+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8 ]
  • 脑室出血行脑室引流术后高热治验

    孙广大;汪俊著;李忠和;姜浩;

    <正> 对脑室出血行颅骨钻孔脑室引流术后高热病人,1990年度共收治2例,经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满意。兹介绍1例如下:毕××,男,58岁,工人,住院号45165。病人于1990年6月6日,头颅 CT 报告:脑室内血肿。当日收住院,于第2天下午行颅脑钻孔术,抽出凝血块约

    1993年05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 ]
  • 伤寒之“五段说”

    陈熠;陈苏生;

    介绍将伤寒划分为五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即太阳为开始抵抗,少阳为抵抗不济,阳明为抵抗太过,太阴、少阴为抵抗不足,厥阴为最后之抵抗,并对指导用药有一定意义。

    1993年05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 ]
  • 李辅仁救误医案

    刘毅;

    <正> 1 辨苔救误刘某,男,76岁,干部。1982年10月6日就诊。患者在两年前曾患“黄疸性肝炎”,曾住某医院经中西医药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近一年来身体疲劳,腹胀便溏,便溏而不臭秽,呕恶纳呆,精神忧郁,舌质淡红而胖嫩、舌苔黄腻、根底浮浅,脉沉缓。经常患感冒,复查肝功能正常。前

    1993年05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程门雪湿温遗稿

    丁学屏;夏玲;

    <正> 湿温病大都发生于夏、秋之间,两湿较盛之季节。病由感受湿热邪毒而起,亦称之为湿热病。薛生白《湿热篇》中,完全是湿温病证,湿温治法。严格而讲,湿温与湿热,应有所区别:湿温多有发热,且热势缠绵,不易化解;如身无发热,而仅有湿热症状者,则称为湿热。

    1993年05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 ]
  • 中药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

    叶学锋;高子平;牟虹;

    <正>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属临床少见疾病。该病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后,内科治疗十分棘手。国外多以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最近,我院肾内科收治1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报告如下。

    1993年05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姚正平治疗心肌梗塞的经验

    李文良;

    <正> 北京已故名中医姚正平先生晚年致力于冠心病的研究,曾于七十年代初与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合作,研究探讨急性“心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规律。作者有幸在侧侍医记录,通过先生治验48例小结,介绍经验如下:

    1993年05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 ]
  • 王荫卿运用解肝煎治验2则

    温治江;

    <正> 解肝煎由陈皮、半夏、厚朴、茯苓、苏叶、芍药、砂仁、生姜组成。王老有一口诀云:“解肝调气有秘法,陈苓夏朴芍苏砂。”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他在临床中凡遇胸膺满闷、脘腹胀痛、呕恶嗳气、不思饮食,腹冷便溏、舌苔白厚或腻、脉弦或滑或濡等,率先用此,多能取效。

    1993年05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复方柴胡灌肠剂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观察

    时毓民;汪永红;陆韺;

    应用中药灌肠剂治疗小儿感冒发热69例,与西药组82例比较,总有效率前者91.3%,后者72.0%,对风热型者尤佳,且退热快,反复少,毒性小。实验证实该药对常见呼吸道病菌有抑制作用。

    1993年05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2 ]
  • 补元饮治疗脾不统血证的初步研究

    陈信义;孙颖立;乐兆升;姚素珍;苏伟;王硕仁;韦云;李冬云;孟素萍;张文征;左明焕;闵霁;

    <正> 笔者曾经报道过用补元饮(即益气健脾饮)治疗脾不统血证,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脾气虚主症和减轻出血症状,并有提高血小板数的作用。此后在临床研究的同时,选用与出血和凝血机制密切相关的客观检测指标,初步探讨了该药治疗慢性血液病脾不统血证的作用机理。

    1993年05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7 ]
  • 中医治疗尿石病的思路与方法

    潘文奎;

    <正> 尿石病是一多发病,近年来发病增多,尤以上尿路结石明显。自70年代以来应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使较大结石的排石率有所提高。兹综合近年有关文献,将中医对本病的辨治思路与方法评述如下。

    1993年05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4 ]
  • 活血化瘀方药防治血栓形成的前景

    史大卓;陈可冀;

    <正> 血栓形成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附、聚集、血液凝血活性增高、血液粘度增加、血流缓慢等。近年来,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血栓塞性疾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某些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抗血液凝固、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防治血栓的形成,控制形成血栓的发展及溶解已形成的血栓。这对

    1993年05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29 ]
  • 《伤寒论》“不可余药”解

    董尚朴;

    <正> 《伤寒论》“抵当丸”证条文是:“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不可余药”句,历代注释有两种,现行教材兼收并存。一是不可用其它的药剂,即如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所说“不可余快峻之药也,可与抵当丸,小可下之也”;二是连汤带渣一并服下,不可剩余药渣。

    1993年05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 ]
  • 浅谈叶天士治肝风用补阳法

    唐学游;

    <正> 治肝风用补阳法是叶天士的独特见解,现就此问题加以阐述。补阳一法是补卫阳。其辨证要点是肢麻肉瞤,汗泄肤冷,心悸心痛,舌淡苔白,脉浮弱。叶氏常用药物为黄芪、桂枝、附子、白术等。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篇载:“俞,寡居一十四载。独阴无阳,平昔操持,有劳无逸。当

    1993年05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江西省1991年下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中医伤科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正> 1 填空题(每格0.5分,共18分)1.接骨金镞 2.直接压痛间接压痛范围程度3.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4.生活、工农业运动、交通 5.导引肢体运动损伤性肢体功能 6.伸直型屈曲型尺偏型桡偏型 7.4~6周

    1993年05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水蛭对血小板聚集率升高的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

    高纪理;王志杰;张明远;王俊生;陈九伦;

    <正> 我们依据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用单味水蛭口服,治疗伴有血小板聚集率升高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阿斯匹林对照组。兹介绍如下:病例选择:选我院门诊经血小板聚集仪检查血小板聚集率重度升高(>80%)的心脑血管病患者60例。其中冠心病19例,脑梗塞33例,

    1993年05期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107 ]
  • 水蛭治癌、治痛举隅

    朱曾柏;

    <正> 水蛭就是人们厌恶、恐惧、望而生畏的蚂蟥,其用量过大时有小毒。苟若利用其破瘀走血

    1993年05期 26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6 ]
  • 水蛭治疗精液不液化

    张文灿;郭连澍;张秀玲;

    <正> 我依据水蛭有破血化瘀的作用,治疗了35例精不液化,或液化迟缓引起的男性不育症,效果显著。用法:每次口服水蛭粉3g,温开水送下,每

    1993年05期 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9 ]
  • 中药治疗多发性脑膜瘤1例

    徐伯平;陈效莲;

    <正> 患者女性,58岁,病历号 B60000。头痛,视朦伴右侧肢体无力渐加重3个月,1986年11月来诊。CT 检查,发现“颅顶,枕区多个肿物左后颅窝一5.6×5.3cm~2肿物,向上伸延至幕上,边缘清晰”。诊断为“多发性脑膜瘤”。经作有关检查,未发现有颅外肿瘤征象。查见:视力减退,口角向右轻度歪斜,其余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右侧上下肢肌力Ⅲ度.不能自己行走,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缓,辨证为“头风”,属血虚风痰上扰。患者原

    1993年05期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9 ]
  • 钱伯文治疗胃癌运用枳壳白术的经验

    齐元富;

    <正> 枳实为行气药,白术为益气药,二者配伍,由于药物用量的不同,组成了功用迥异的枳术汤与枳术丸。枳术汤出《金匮要略》,枳实用量二倍于白术,主治气滞水停之“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之水饮证,法在以消为主,消中寓补。枳术丸出《脾胃论》,白术用量二倍于枳壳,主治脾虚食滞之纳差、腹胀证,功在以补为主,补中寓

    1993年05期 267-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4 ]
  • 高辉远挽治误用温、寒、下、补验案

    王发渭;于有山;

    <正> 1 新感引动之伏气,误为伤寒投辛温罗某,男,32岁。客冬新娶,甚笃好,仲春患感,初起发热头痛,身倦无力,不思食。医者作伤寒治,用辛温解表法,麻、桂、羌、芷之类,服3剂,病反不解,头痛益甚,至第5日鼻衄大作,乃更医。见其衄血不止,改用甘寒苦寒彻热法,白虎、三黄之类,进两剂衄仍不止,热亦不退。第8

    1993年05期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班秀文治疗痛经经验

    卢慧玲;

    <正>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证,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班秀文教授在50余年的临证实践中,对治疗痛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将班师治疗痛经的经验选介如下。

    1993年05期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00 ]
  • 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精神疾病经验举隅

    戴锦成;

    <正> 1 嚎叫哭泣症李××,女,42岁。患者近3个月来每次睡前自觉胸闷难受,而不自主大声嚎叫哭泣约3~5分钟,胸闷气促,心烦不寐,食欲不振,口苦,情绪抑郁,大便干燥,小便正常,月经前后不定、量一般、偶有小血块,少腹微胀,白带少许,舌红苔薄,脉弦,经中西药治疗无效前来就诊。

    1993年05期 27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 ]
  •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治验

    罗来成;

    <正> 罗××,男,10岁,学生。1976年11月20日就诊。1年前其母在患儿的腹部无意摸到一鸽蛋大小之包块,包块可推动无压痛,因而亦未及时治疗。1个月前因腹痛查大便发现血吸虫卵,故入当地血吸虫病防治站治疗,经用锑剂4天后,包块迅速增大,并有明显的压痛,伴发热38℃左右,于11月1日转县医院治疗。入院后查血、尿常规正常,X 光线胸透心肺无异常发现,

    1993年05期 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蟾酥膏缓解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嘉湘;许德凤;范忠泽;

    <正> 蟾酥膏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蟾酥、生川乌、七叶一枝花、红花、莪术、冰片20余种中药组成,由上海中药三厂加工制成的中药外用镇痛橡皮膏。1984年经10个医院对332例肺、肝、胃等多种癌症疼痛患者以随机分组与表

    1993年05期 28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54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40 ]
  •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临床观察

    柳梅;许克先;梁方信;王尚瑞;董淑平;姚建云;马群;马山;

    以补气温中、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口服中药汤剂及胃萎康冲剂、活力丸,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1.8%。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及74.4%,治疗后胃粘膜血流量有显著增高(P<0.01)。

    1993年05期 285-286+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47 ]
  • 简讯

    <正> 由河北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刘亚娴副教授等承担的“止吐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研究”,于1992年底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其临床疗效居国内领先水平。“止吐汤”经对100例患者观察,大部分患者1至

    1993年05期 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96例的临床分析

    赵明亮;王灵瑞;庞维新;苏志国;郑德柱;孙秀芹;

    <正> 1976年9月至1991年8月对96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和观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今总结分析如下。

    1993年05期 287-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37 ]
  • 消疹口服液治疗丘疹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龚一云;彭洁;王小平;李燕萍;谢星月;

    <正>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瘙痒剧烈的常见皮肤病,皮损往往分批出现,部分病例伴有消化道症状,缠绵难愈。我们用中药消疹口服液治疗丘疹性荨麻疹,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993年05期 29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

    黄瑾明;邓秋妹;黄艳宁;刘群英;徐守中;

    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遗尿33例,有效率达84.6%~85.0%,远期疗效亦佳。本法尚可使部分患者夜尿渗透压明显提高。疗效与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关系。

    1993年05期 293-294+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2 ]
  • 佝偻病患儿中西药治疗对血清25(OH)D_3水平的对照观察

    胡淑德;阎田玉;凌晓明;

    本文用蛋白结合色层分析法对55例佝偻病患儿进行了血清25-羟维生素 D_3〔25(OH)D_3〕的测定,结果表明中、西药治疗后25(OH)D_3水平明显增高,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临床效果基本相同。中药不但能调节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也能增加肝肾内分泌腺的功能,起到与维生素 D 同样的抗佝偻病作用,且无副作用。

    1993年05期 29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3 ]
  • 改良清胆退黄汤对红细胞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陈素兰;许环淑;周跃庭;王学江;吴爰菊;郝静;

    本方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等多种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本研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脂质过氧化物含最、红细胞酶组织化学染色、红细胞膜抵抗力等,结果表明,本方对红细胞膜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1993年05期 302-303+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 左桥脑角小脑脓肿治疗1例报告

    昌运斌;

    <正> 赵某某,男,16岁。反复发作左耳流脓5年余,6月前耳内疼痛加重。高热、寒战、剧烈头痛、呕吐频繁1周。于1991年4月10日住某医院五官科病房,诊断为“左中耳炎并发乳突炎”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作乳突凿开术,但未见脓液,病情逐渐加重,出现神志昏迷、持续高热、脑膜刺激征,经用多种抗生素、脱水、补液等治

    1993年05期 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临床解惑

    <正> 如何在内伤病证中应用生石膏?答:生石膏,性寒味辛甘,入胃、肺、三焦经,在外感病证中的应用已得到普遍的重视。笔者体会到如能在头痛、眩晕、消渴、中风、胃脘痛、汗证、心悸、水肿、肺胀、内伤发热等内伤病证中恰当地应用生石膏也可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1993年05期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试论《金匮》外邪致病观

    乔模;

    <正> 历来皆认为《伤寒论》所述疾病是因感受六淫而发,而《金匮》所载杂病则因七情劳倦、饮食不节、痰饮瘀血而起。然细考《金匮》原文,书中论述由于感受外邪而致病的条文为数众多,几占全书条文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外邪致病观是仲景杂病发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归纳如下:

    1993年05期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痹病新识

    王承德;

    <正> 痹发于内:痹病的病因自《内经》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论始,历代医家多沿袭其说,强调外邪致痹的重要性。经多年临床观察,本病的发病主要是内外合邪,而内外之间又以正虚为本,是发病的关键。脾虚外湿易侵,血虚外风易入,阳虚外寒易袭,阴虚外热易犯。人体阴阳有盛衰之不同,对病邪的反应也有差异,有化寒或化热,从实或从虚的不同转化。阴盛或

    1993年05期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3 ]
  • 口甘不尽属湿热

    李兴培;

    <正> 平人味觉正常,未进任何饮食之时,口中当无异味。对口中尝有甜味者,《素问·奇病论》有详尽描述:“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睥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

    1993年05期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江西省1991年下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中医妇科学》试题

    <正> 1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1.1 临产1.2 《达生篇》六字真言1.3 产后大出血1.4 经迟

    1993年05期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