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炎证治

    赵绍琴;李鸣真;吴胜东;李济仁;陈树森;魏长春;谭日强;屠揆先;胡建华;李学中;林宗广;陈泽霖;俞尚德;孙咸茂;郭野;鲜光亚;朱鸿铭;

    <正>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克,黄芩10

    1986年0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78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2 ]
  • 脾虚证尿17-酮和17-羟的初步观察

    张祥德;

    <正> 脾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症候群,它反映了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功能失调。为此我们测定了52例不同疾病脾虚(脾阳虚、脾阴虚)患者尿17-酮、17-羟的含量,兹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一、观察方法:收集脾虚患者24小时的尿液,预先在容器内加入乙酸5.0毫升作防腐剂,留尿前48

    1986年05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29 ]
  • 对老年前列腺肥大的防治体会

    张锡君;余朋千;

    <正> 前列腺肥大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占老年男性的70~75%。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癃闭”、“淋证”范畴。我们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内外并治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颇获良效。现将我们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986年05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55 ]
  • 陈尚志妇科经验拾零

    张幸星;

    <正> 陈尚志老中医系浙江桐乡陈木扇女科后裔,从事妇科四十载,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随师习医一载,受益颇多,兹将陈师部分经验简介如下。治不孕温肾暖宫为常法不孕症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一种病证,治

    1986年05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复方黄连霜治疗婴儿湿疹疗效观察

    王天祥;

    <正> 我科自1983年3月,用自制复方黄连霜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尚好,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71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1个月~3岁;病程6天~2年半。皮损大多分布于头面部(占90%);脂溢型16例,渗出型19例,干燥型6例。对照组30

    1986年05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3 ]
  • 郑汝谦治疗百日咳经验

    郑俊谦;

    <正> 先父郑汝谦,字子静,号扑园。生于前清来叶.弱冠学习岐黄之道,行医60余年,医术精湛,造诣颇深,是近代扬州中医儿科学术流派——“谦”字门的著名代表之一。现将他对百日咳治疗的经验简介如下。一、初咳期通常1~2周,初起如伤风状。

    1986年0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钱伯煊治愈经行呕吐记实

    张熙;张文超;罗保进;

    <正> 我们遇到一例经行呕吐11年的顽固疑难病证,该病人曾经多处大小医院检查和治疗十余年,均无效果,我们治疗一年也不效。于1981年我们将患者的病案资料,函寄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请钱伯煊老大夫指导治疗。钱老在百忙中很快复了信,指出此病的起因,又据中医

    1986年05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曹鸣高治疗胃脘痛验案

    王兴华;曹世宏;曹蓓蓓;张前德;吴荣华;

    <正> 曹鸣高(1907~1985年)教授,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于五代世医之家,悉得先辈真传,又涉猎百家,博采众长,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屡起沉疴。兹择其生前亲手笔录之治疗胃脘痛验案数则,介绍于下。一、寒袭于外,湿积于中刘某,男,68岁。病因寒袭于外,湿积于中,以致营卫不和,胃失通降,脘痛时作,恙

    1986年05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以番泻叶为主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陈达中;孙孝洪;

    <正> 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蠕动不良,往往因肠道胀气或大便秘结不利于奥狄氏括约肌开放和胆汁引流。泻下可加强肠蠕动及排便排气,减少食物对胰腺消化液分泌的刺激,反射性松驰奥狄氏括约肌,促进胆汁、胰液流入小肠,从而减轻对胰腺组织的浸蚀。番泻叶含有蒽醌甙类衍生物番泻甙 A 等,实验证明番泻叶有利胆、松驰奥狄氏括约肌的作用(见医学研究通

    1986年05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 ]
  • 王继安治疗小儿急症病例二则

    王靖;

    <正> 王继安老中医,业医四十六年,擅长治儿科诸疾。今录其小儿急症病例二则,以供同道参考。例一:张×,女,27天,初诊于1982年4月27日。患儿腹胀呕吐、大便不通三天。曾至某医院诊治,经 X 线腹透提示“满腹均呈不

    1986年05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中医工作动态

    <正> *由卫生部中医司主编、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中心编辑的《中医工作文件汇编(1949~1983年)》一书,业已完成并开始内部发行。本书汇集了自建国起到1983年党中央、国务

    1986年05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医话二则

    朱曾柏;

    <正> 寝汗腹胀兼作痰瘀分消并举伍××,男,59岁。1984年10月11日就诊。头、颈部寝汗不止,午后腹胀殊甚,口干而不欲多饮。其病延续年余,且有日益加重之势,故屡屡更医更药。服消炎、消导剂,则腹胀加剧,进补肾固下剂,则寝汗尤多。患者形

    1986年05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痹症治验三则

    商宪敏;

    <正> 痹者闭也,为阻闭不通之意。痹证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的疼痛、痠楚、重著、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特点。现通过验例,介绍我治疗痹证的体会,仅供同道参考。病案介绍例一:陈××,男,32岁,病历号315772,

    1986年05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壮热 发斑 痹痛案

    王华明;黄振翘;何玉辉;谢其华;张敏;林百荣;郭素珍;

    <正> 病历摘要徐××,女,22岁,工人。住院号:84993。入院日期:1984年9月7日。主症:壮热6天,伴脸部、四肢红斑及关节疼痛。患者6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8℃以上,时感怯冷,得衣则减。并感头晕、心悸,少量脱发,经常鼻衄,二便自调。查体发现脸

    1986年05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闭经崩漏治验二则

    赵松泉;

    <正> 闭经及崩漏均属妇科常见病,直接地影响妇女健康,今将临床验案两则介绍如下:例一:苏某,27岁,工人。患原发闭经,用黄体酮治疗不效,多毛症明显,双乳房发育不佳,子宫后

    1986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中药治疗小舞蹈病14例临床观察

    王俭;

    <正> 本病系神经系统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常由风湿病引起,多见于儿童,其临床表现以运动过多及肌张力减低为主要特征。笔者从1959~1979年用中医药治疗本病14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986年05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小柴胡汤治疗妊娠恶阻

    王春生;

    <正> 小柴胡汤方出《伤寒论》,笔者以之治疗妊娠恶阻,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凿。现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治疗方法柴胡4.5克,黄芩10克,西党参12克,生姜三片,法半夏10克,红枣五枚,炙甘草3克。水煎服,日三

    1986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 ]
  • 中药为主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梁冰;高国和;田洪波;刘荷芬;徐秀琴;杨景霞;侯伟;杨淑莲;孙玉桃;段彧;王洪录;赵秀勤;

    <正> 自1975年至1984年11月本室共收住院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急性再障)35例,占同期住院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23%,可作疗效统计者31例(包括曾报道过的7例),经予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尚属满意。

    1986年05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6 ]
  • 治疗跌打损伤肿痛熏洗方

    丁四明;

    <正> 处方: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五倍子(砸碎)、黑豆各20克,赤芍15克,甘草15克,白酒30克。加减:红肿热症状严重者加大黄15克,金银花30克,黄柏15克。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适用于扭伤,碰伤,砸伤等造成的局部红肿热痛。初期用效果好。

    1986年05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血宁冲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3例报告

    杨明均;李耀光;李焕若;黄云瑞;亓鲁光;张运维;姜德勋;刘声隆;李茂春;程永珍;王竹修;任春容;李淑君;石德璋;侯学群;

    <正>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血证吐血、便血范畴,是常见的内科急重症之一,及时有效地止血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为了提高中医治疗血证急症的水平,我们将《金匮要略》三黄泻心汤改制成冲剂,取名血宁冲剂,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炎症等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并与西药治疗组相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于下。

    1986年05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51 ]
  • 气功人工激发系统治疗小儿哮喘报告

    刘祖玉;孟秀芳;

    <正> 我们自1984年9月至1985年3月,用气功人工激发系统治疗小儿哮喘63例,现将其中临床资料齐全的50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分布在4~12岁之间。病程最短4月,最长10

    1986年05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麻黄蝉衣汤临床应用二则

    王秀珍;李正东;吴永利;

    <正> 麻黄蝉衣汤系“冉氏经验方”,由麻黄、蝉衣、槐米、黄柏、乌梅、板蓝根、生大黄、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疏风止痒之功能。原方专为荨麻疹而设,笔者扩展应用治疗泛发性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泛发性湿疹等均获良效,现举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例1:张××,女,50岁,干部。1985年10月

    1986年05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和养疏化法治疗风寒湿痹证

    杨善栋;

    <正> 笔者认为,痹证的成因及治疗,男女各有所异。今就多年来治疗风寒湿痹证的经验及体会略陈于后。一、临床资料及疗效分析100例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5~70岁。病程:20天~半年者36例,半年~+~1

    1986年05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惊恐闭经治验

    郎密林;

    <正> 宣××,女,20岁,学生。1982年4月初诊。患者六个月前,正值经期,因子夜登厕,见一人影而受惊,以致经血骤停。自此后,头晕耳鸣,少寐健忘,心悸心烦,夜间常被恶梦惊醒,纳呆,双下肢厥冷。以往月经正常,诊时月经已6个月未至。虽经数医调治而无效。刻诊,除上述症状外,见患者形体瘦弱,面色青白而两颧微红,舌质淡嫩尖红、苔薄

    1986年05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复方消银汤治疗银屑病84例临床观察

    赵威甫;

    <正> 我科自1984年以来试用复方消银汤治疗银屑病84例,现初步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分两组,一组为复方消银汤治疗组,另一组为乙双吗啉治疗对照组。1.复方消银汤组:本组共观察84例。男

    1986年05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2 ]
  • 中医药治愈顽固骨槽风1例

    崔河泉;

    <正> 孙××,男,64岁,农民。1984年3月24日初诊。患者左侧面颊部肿硬溃破、流清稀白色脓液一年余,经用西药八个月鲜效而来求治。察其体质虚衰,面部浮胖,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而细。局部因长期溃疡,肉腐脓漏,致使患侧面颊部肌肉萎陷畸形,面庞双侧失于对称。以指按捏,约2厘米长、0.7厘米宽结节,其疮口以探针试之,深部有一位置与颊肌

    1986年05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谈针刺审因论治的体会

    姜揖君;刘颖;

    <正> “治病必求于本”是祖国医学特点之一,它能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的本质,这是辨证论治的一个根本规律。临床针灸深感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笔者在学有心得之余,整理验案三例,以飨同道。

    1986年05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手法整复肘关节脱位及合并症的临床观察

    李文中;

    <正> 近几年我们采用手法整复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内髁撕脱骨折、折块夹于关节腔内,以及防治后期关节粘连强直、屈伸不利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共治12例,无一例出现畸形和后遗症。现以一例介绍如下;韩××,女,14岁,门诊号0096332。1984年10月

    1986年05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针灸治疗人和猕猴急性菌痢及对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张浩良;李兰新;张涛清;金安德;李松寿;

    <正> 针灸治病是祖国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近年来针灸治病不单在临床实践上,同时在针灸机理的研究上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我们的实验以急性菌痢病人和猕猴(Mac-aca Mulatta)为对象,观察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其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以下简称淋转率)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病的机理。

    1986年05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经行口疮1例治验

    高济民;武玉华;

    <正> 褚××,女,28岁,工人。经行即起口疮已13年。患者妊2产1。15岁月经来潮,经期尚准,经色经量正常,无腰酸、腹痛、带下等症。唯每次经来前十多天即生口疮,经净后七、八天始好转。1979年妊后经停,口疮不治而愈。产后两月经行,口疮又发。1981年10月第二次妊娠,口疮不治而愈。人工流产后,经水复行,口疮复发。13年来经中西医治疗,终未获效,于1983年10月22日求治。证见:整个下唇肿胀变厚,凹凸不平,舌边舌尖有黄豆大溃疡数处,上布黄白粘液。牙床红肿,其痛难忍。舌苔黄腻,脉数。证属湿热壅盛,气血阻滞,

    1986年05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试论针刺与气的关系

    楼星煌;

    <正> 针刺治病,首重于气。正如明·张景岳《类经》所云:“用针之道,以气为主,知虚知实,方可无误。”笔者试就针刺与气的关系,略陈梗概。针刺立法以气为本气是人体内最原始、最根本的精微物质和各种复杂的功能,它周流运转,维持人体的正

    1986年05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从体质调研结果探讨因时因地制宜治则

    何裕民;高钦颖;严清;张晔;吴亦樵;李红升;

    <正> 因时、因地制宜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原则,它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本特点在中医冶疗学上的具体体现。我们试图借助群体调研方法,以调研资料为依据,对不同地理区域和一年中不同季节患者的病理性体质变化情况作一分析研究,以期对上述治则作出较为客观而具体的阐述和评价。

    1986年05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644 ] |[引用频次:141 ] |[阅读次数:79 ]
  • 试论《伤寒论》证治体系的内涵

    高德;

    <正> 《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外感病部分,由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搜集、整理成册。此书向为历代医学家研读推崇,不仅注、诠、立说之专著有四百余家,且明清的丛书、全书也多数首论“伤寒”。可见,《伤寒论》一千余年来对祖国医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伤寒论》的一大贡献是,运用疾病发展阶段概括法

    1986年05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3 ]
  • 论《伤寒论》中的辨病辨证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方药中;许家松;

    <正>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学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认识,也是张仲景《伤寒论》一书的精髓所在。张仲景继承《内经》、《难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总结前人理论认识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伤寒卒病论》一书,明确地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治疗体系。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文言简意骸,兼以仲景原著经过后人的重新编次,部分原文

    1986年05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44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1 ]
  • 七仙膏治疗血管瘤

    周高龙;

    <正> 一、配制方法:将牙硝、明矾、青矾各150克,砒石、斑蝥各100克,食盐750克研末放入罐内加适量清水拌匀,然后加入水银150克慢慢加热熔化,并用竹筷不断搅拌,使水银不见星点,如发现罐内药物鼓起,则将罐移开热源,使药物慢慢下沉,如此反复至药物快干时(达到滴水成珠的程度),将罐移开热源,

    1986年05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 ]
  • 《内经》癫狂名实辨

    张纲;

    <正> 《内经》记载有关癞狂证治的内容甚丰。但《内经》癫狂与今之癫狂所指不同。《内经》之癫实属当今之痫,而《内经》之狂又实括当今癫狂。兹不揣谫陋,辨析如下:一、《内经》中癫,名癫实痫1.《内经》之癫,具备痫证发病的典型症状:《灵枢·癫狂篇》云:“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

    1986年05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 ]
  • 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药物学成就

    马继兴;

    <正> 1975年在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共有14种,迄1985年底,经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后正式发表的只有7种,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导引图》(以上6种分别收入《五十二病方》及《导引图》二书中),及《却谷食气》(释文见《文物》1975年6及9期)。直到今年年初在文物出版

    1986年05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00 ]
  • 中药治疗甲亢术后低钙性抽搐介绍

    彭正清;

    <正> 我院曾遇3例原发性甲亢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术后低钙性抽搐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全部治愈。报告如下:一、方药组成:黄芪30克,党参、阿胶、凤凰壳、龟胶、鳖甲、天麻各12克,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钩藤、炙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二、病例举隅:马××,女,57岁,住院号1547。

    1986年05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十八反十九畏实验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展望

    高晓山;陈馥馨;

    <正> 十八反、十九畏的现代实验研究工作开展近三十年,发表论文超过三十篇,再加临床,文献等方面的论文,涉及这一课题的现代文献近百篇。在药性理论范围内,这是近代牵涉面最广,持续最久的争鸣。之所以这样引人注目,是因为十八反、十九畏的问题涉及中药基础理论、配伍、方剂、炮制等多方面研究工作,

    1986年05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 ]
  • 地龙白糖浸液治疗小儿鹅口疮

    何国兴;

    <正> 笔者应用地龙白糖浸液外涂治疗鹅口疮2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取大的活地龙10~15条,用清水洗净后置于杯中(不要弄断),撒上白糖60克,然后用镊子轻轻搅拌,使其与白糖溶化在一起呈黄色粘液。将地龙白糖浸液盛于消毒瓶内备用。

    1986年05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 ]
  •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药分析

    戴西湖;

    <正> 慢性肾功能衰竭包括尿毒症,病情复杂危重,自透析疗法与肾移术问世以来,其治疗虽有进展,但限于条件,不能普遍开展,因此,寻找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1980年以来国内有关报道进行综述,试图摸清本病的治疗现状,力求用数据说明和分析其证型与方药的应用规律,为深入探研提供参考与借鉴。

    1986年05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2 ]
  • 脚汗草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

    王军仓;刘一民;雷玉珍;肖富荣;

    <正> 脚汗草(又名墓头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已有报道(《中医杂志》1983年12期),兹介绍近期5例疗效如下:一、一般资料:5例均有典型临床症状,并经治前骨穿确诊。年龄4~35岁,其中14岁以下3例,28岁1例,35岁1例;病程1年以内3例,2年以内2例;急性型4例,慢性型1例;门诊治疗1例,住院

    1986年05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2 ]
  • 试论三阴经证

    乐永清;王能全;

    <正> 《伤寒论》以六经为辨证纲领。一般学者将六经中的三阳病分为经证、腑证,对学习和研究仲景学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三阴病,一般认为属于阴盛阳衰,脏气虚寒,而无经证、脏证的区别。笔者认为,三阳病既有经证、腑证之分,三阴病亦应有经证、脏证之别。尤在泾说:“阳证有在经不在腑者,阴病亦有在经不在脏者”。赵嗣真也认为:“伤寒传入三阴,尚有在经表证”。尤、赵二人明确提出了三阴经证的学术观点,这是比较符合仲景原意的。以下结合《伤寒论》原文,对三阴经证略加讨论。一、太阴中风宜解肌发表《伤寒论》274条(按赵刻本,下同)“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

    1986年05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
  • 热因热用 塞因塞用

    朱日升;

    <正> 附子理中丸功能温阳散寒,健脾补气,凡遇脾肾虚寒的吐利、腹痛等症,用之颇效。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将此丸应用于反治法中,每能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兹分述于下。一、热因热用复发性口疮为常见病,症见口腔粘膜或舌边有散在性溃疡,小则如豆,大则如钱,上披脓苔,周边微红微肿,灼痛流涎,影响进食和说话。有些病人反复发作,迁延多年。一般说来,此系胃火上炎所致,内服清泻胃火的泻黄散等,可以治愈。但是,有些病人用上述寒以治热的方法无效。反之,

    1986年05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营气的含义

    高伯正;

    <正> 对营气的涵义,现代出版的工具书、教科书多释为营养义,然而古今字书营字却无此义。《说文解字》:“营,币居也。从宫,荧省声。”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如市营曰阛、军垒曰营皆是也。”阛通环、垣,为环绕市区的墙。《经籍籑诂》解营有周行、布居、绕的意思。据《公羊传·庄二十五》营字陆释、《说文通训定声》萦字通训营同萦,围绕也。营又同婴,《说文》:“婴,绕也”,朱训:“假借为营”。由上知,营为周行、环绕的意思。

    1986年05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3 ]
  • 疗脏躁之方移用于小儿盗汗

    周百川;

    <正> 盗汗是一些疾病所表现出的一种症状,多为阴血虚亏所致,不论成年或儿童均可发生,但小儿较成年人为多见,特别是在夏秋七、八、九三个月之中小儿盗汗发病机会更多。究其原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功能不健,一旦感受暑邪,容易耗伤元气。或受暑感寒,引起高烧,高热退后,而气

    1986年05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祝由辨析

    倪健伟;钟雷;

    <正> “祝由”与巫术、禁咒、祝由科等一样,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而予绝对的否定。但事实上,“祝由”与后三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淆。“祝”古有二义:其一为古代的一种官职;其二为巫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巫术的范围是很广的,其中也包括给人治病,而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祝”。

    1986年05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 ]
  • 姚僧坦和姚僧垣质疑

    孙启明;

    <正> 《隋志·北周书》中姚僧垣有传。据谢观编《中国医学大辞典》姚僧垣条载:“字法卫,梁·武康人……生平治效甚多,著有集验方十二卷,行记三卷。《北周书》有传。”(见该书1772页)据此中医古籍中之《集验

    1986年05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谈补益与通下之得失

    曲溥泉;

    <正> 人们欢迎进补,“闻补则喜”。所谓补者,补阴阳、营卫、气血、精津之虚损,脏腑机能之减衰,补偏救弊,但“苟犯其忌,参术不异砒硇,用得其宜,硝黄可称补剂”。故不可舍病情之虚实寒热于不顾,徒执补剂以迎合,从而酿成药物浪费,尤且贻误病机,害莫大焉!补剂非温热即滋腻,病情需要则用当,无疾

    1986年05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中医诊断学》自学方法指要

    杨维益;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在四版教材中合并在《中医学基础》里,从五版教材起又恢复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也是高等中医自学考试中的一门重点课程之一。从本期开始,我们特约请杨维益副教授进行该课的辅导,并吸收参加《中医诊断学自学考试大纲》审定工作的梁荣同志协助整理资料。《中医诊断学》的辅导分为三部分:一是下文刊出的该课程自学方法指要,以期使大家对如何自学该课有个大概的了解;二是重点提要;三是复习题。后两部分内容将紧密围绕《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复习题供大家复习自测之用,答题要点已体现在辅导文章中,故不再另行刊登复习题答案。

    1986年05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
  • 《中药学》自学重点提要及复习题(续)

    颜正华;

    <正> 第十二章活血祛瘀药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本类药物适用于血行障碍、瘀血阻滞引起的多种疾病。如血瘀经闭、产后瘀阻、症瘕痞块、跌打损伤、瘀血作痛、风湿痹痛、疮疡肿毒、瘀血阻滞的出血证等。应用本类药物时,常配伍行气药,“气行则血行”,可以增强疗效。如寒凝气滞血瘀者,当配伍温里药;风湿痹痛,当配伍祛风湿药;

    1986年05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北京市198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试题

    ~~

    1986年05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谈谈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自学和考试问题

    刘燕池;张瑞馥;

    <正>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和卫生部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考试计划》(编者注:见本刊1985年第7期第67页)的要求,在北京市自考办的直接领导下,于1985年10月中旬首次进行了北京市中医专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于《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因此首先开考。我们在《中基》的命题过程

    1986年05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天津市1985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医古文》试题参考答案

    ~~

    1986年05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湖北省1985年中医药学徒出师考试试题(续)

    ~~

    1986年05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