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领导 搞好改革 把中医工作推向新阶段——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同志在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正> 同志们:我们这次全国中医工作会议,是在举国上下政治经济形势大好,各条战线改革健康发展的时候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根据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任务、总目标以及中央有关改革的决定,认真总结一九八二年衡阳会议以来中医工作的经验,表彰先进,统一认识,研究制定

    1986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中医工作动态

    <正> 由重庆市青年中医协会等单位发起的全国首届青年中医学术研讨会于1985年11月6~9日在重庆召开。代表185名,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卫生部中医司、四川省中医学会的负责人和20余名专家学者出

    1986年01期 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骨折证治

    <正> 施维智(上海卢湾区中心医院):我治疗闭合性骨折,除及时给予手法整复、敷贴夹缚外,并根据骨折三期分治原则进行内治,目的是促使断离之骨,及早生长接续,加快功能恢复,但四肢骨折和躯干骨折,因受伤部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四肢骨折初期,局部肿胀疼痛者,我常用当归尾10克,赤芍6克,川芎5

    1986年01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粘连27例临床观察

    陈景明;

    <正> 笔者于1972~1984年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后肠粘连2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27例中男18例,女9例。小于19岁者2例,20~29岁4例,39~49岁16例,50~59岁4例,59岁以上1例。病程1年2例,1~5年21例,6~10年3例,10年以上者1例。经一次手术

    1986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不孕症证治经验

    蔡小荪;

    <正> 不孕症(指婚后同居三年以上未孕)的诊治,是计划生育的一个部分,随着人们求孕心切,临床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不孕患者为数不少。笔者近年来以育肾为主,随症加减,治愈不孕症百数十例,获得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986年01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2 ]
  • 泄肝和胃法在叶案中的运用

    赵川荣;

    <正> 肝胃关系至为密切,肝胃不和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叶天士治疗肝胃不和时习用的一个方法是“泄肝和胃”法。现就《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未刻本叶氏医案》有关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1986年0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 ]
  • 苦瓜治愈扁平疣5例

    李湘云;

    <正> 笔者用生青苦瓜治愈扁平疣5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方法:取生青苦瓜剖开去子,放入酸菜水中浸泡一周后取出切碎,在油锅中爆炒一分钟,盛入盘中作菜食用。一日三次,每次二两,连续食用半月左右,

    1986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医案二则

    王少华;王卫中;

    <正> 通因通用,积下而利自除徐××,女,67岁,1979年10月8日初诊。前秋患痢,自服氯霉素而痢止,尔后又复下痢,仍自服氯霉素而痢止,如此反复多次,历时一载余。后延医予温补或涩肠,或补涩并施。自述每服药后,下痢次数虽减,惟腹痛有

    1986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临床运用附子验案二则

    赵弸;

    <正> 附子素以大热纯阳、补下焦阳虚、逐沉寒痼冷、回阳救逆著称,用之得当,每能立起沉疴。但今人使用附子多于阳虚及寒湿等证中用之。贺鼎言老师则善在阴阳两虚等复杂病证中

    1986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医话四则

    龚士澄;龚晓林;

    <正> 一、戴星甫治溺时齿痛戴星甫老中医,受业于兴化名医魏小泉,晚年寓天长城内松柏堂,药店女主人请诊,称自成年以来,每溺时牙齿必痛,溺已痛除。曾在扬州久治不效,近20年遂耻于求医。戴老诊脉察色后,书六味地黄丸作汤,加补骨脂9克。服5剂而痛轻,再5剂竟不痛。余恭请训

    1986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临证治验二例

    吴伯平;叶永生;

    <正> 一、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罗×,男,23岁,1984年3月13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经治疗效果不显著。近来饮食不佳,上腹部饱胀,肝区疼痛,睡眠不好,下肢酸软乏力,时有低热。检查:肝肋下2.5厘米。谷丙转氨酶77单位,

    1986年0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复方三黄灌注液治疗慢性骨髓炎

    罗安民;李文华;

    <正> 我们从1974年4月~1985年5月,应用复方三黄灌注液(以下简称三黄)治疗慢性骨髓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共观察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10~15岁者10例,15~+岁~25岁者15例,

    1986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 ]
  • 中医气质学说阴阳分型在我国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的初步分析——DY 性格测验表(成人)的应用

    薛崇成;

    <正> 简介及方法近年来国内对人格或个性测验及其与疾病发病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的研究,各地都已开展,并有大量报道。所用问卷大多数为经我国专家修订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多相个性调查表和英国伦敦大学的艾森克人格问卷。

    1986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9 ]
  • 通阳助阳法治疗乙型肝炎初探

    陈立华;关茂会;刘燕玲;姚汉龙;王江河;陈诗林;

    <正> 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提示,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发病、临床表现及预后转归上都不同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的特点是:青壮年发病比例高,男性多,潜伏期长,起病缓,多数阴匿,无发热或低热,黄疸发生少而轻,转氨酶增高

    1986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7 ]
  • 加味三香汤治疗胸胁挫伤24例小结

    文晖;

    <正> 胸胁挫伤是一种常见病症,其中有不少病例属于气滞证候,我们采用《温病条辨》中三香汤加味治疗24例,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24例中,男16例,女8例;21~40岁11例,41~59岁13例;发病10天以内15例,10天以上9例。其中伤势较重的6例经 X 线胸片检查未见器质性

    1986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慢性结肠炎中医辨治及免疫功能测定

    杨承进;陆云芳;黄月华;陈宝雯;

    <正> 慢性结肠炎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因尚未完全了解,因而在治疗上亦缺乏特效的方法。我们运用中医脾胃学说,参照前人辨治“久泻”“久痢”的经验,从1982年4月~1984

    1986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7 ]
  • 肉芽肿性唇炎20例治验

    许姜泽;

    <正> 肉芽肿唇炎(cheilitis granulomatosa)又称肥大性唇炎或巨唇,患者的唇部肿胀,往往长期不愈。余经多年探索,疗效较好,介绍于下:一、一般情况20例中男性7例,女性13例。患者之主要症状是唇部肿胀呈弥散性,有弹性,多为暗

    1986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
  • 电针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68例

    冯玉华;侯士林;侯英;

    <正> 本病属功能障碍性病变,多见于20~30岁青壮年。主症为颞下颌关节运动异常、关节弹响、关节区疼痛三大症状。病程一般迁延几年或更长。笔者六年来应用电针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68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1986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 ]
  • 辨证治疗春季结合膜炎32例临床观察

    赵经梅;王志;

    <正> 春季结合膜炎为一顽固性过敏性结膜疾患,属于中医眼科“目痒症”、“时复症”和“玛瑙内伤症”的范畴。笔者从1983年以来辨证治疗本病32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情况小结如下;

    1986年0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7 ]
  • 神阙穴的现代应用进展

    杨汉辉;

    <正> 神阙穴,俗名脐中,又名气舍、维会。古人多施以艾灸、热熨、揉摩等法,现代又有所发扬和创新。一、神阙穴禁针的突破古人把神阙穴列为禁针之例,如《甲乙经》曰:“脐中,神阙穴也……禁不可刺,刺之人

    1986年01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增殖性脓皮病1例

    周德英;

    <正> 李××,男,41岁,农民,1984年3月8日初诊,病例号:283853。上唇部疣状增殖斑块,出脓痛痒3月余,曾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及外用中西药膏多种治疗均无效,皮损不断增大,并伴有恶臭。检查:上唇部有8×4×0.6厘米疣状增殖斑块,(?)表面污秽,上有一黄豆大小的溃疡,大量溢脓,伴有恶臭。

    1986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全蝎治疗乳腺炎365例临床观察

    胡勤柏;

    <正> 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临床以乳房肿痛、畏寒、发热为主症。笔者用全蝎治疗本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5例患者均系产后哺乳期妇女,年龄在20~45岁之间。病程1~7天,平均4

    1986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 ]
  • 桃胶汤治淋三则

    朱张;

    1986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烧山火手法治验四则

    何友信;

    <正> 笔者应用针刺烧山火手法,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今选医案四则,报道如下:例一:冻伤崔××,女,26岁。1977年1月7日初诊。患者两脚有冻伤史15年。每年11月初发

    1986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变的尿流动力学观察

    郑蕙田;黄羡明;孙吉山;

    <正> 糖尿病性膀胱病变或称糖尿病并发神经原性膀胱(以下简称膀胱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之一。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国外应用促使膀胱收缩的胆碱能药物,膀胱电刺激器或膀胱颈切开术,但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疗

    1986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95 ]
  • 瞑目症治验1例

    宁宇方;李永富;

    <正> 魏×,女,2岁。1985年7月17日就诊。患儿于1985年7月5日因生人怀抱激怒,哭闹后闭目不睁,每次发作长达1~3小时,每天1~4次,多在早晚生气后。闭目时可以说话、吃东西、走路等。几处求医治疗无效。经本院眼科诊断为“瞑目症”,转我科针灸治疗。患儿平素很少吃饭,至今仍以母奶为主。

    1986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辛润发微

    朱伟常;

    <正> 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甘辛咸之味。历来医家多十分重视“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就以辛味药物的性用来说,早在《内经》已多论述,尤其是“辛以润之”,其旨纡余蕴(?),令人味之无尽。嗣后名医濬哲,在临床实

    1986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 ]
  • 谈《温病条辨·解儿难》之论痉

    田淑霄;李士懋;

    <正>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对痉证的论述,非常精辟透彻,对临床有很大指导意义。一、关于痉证的本质吴氏明确指出:“痉者,筋病也。知痉之为筋病,思过半矣”,真是一语破的。抓住痉为筋之病这一本质,就掌握了理解痉证的关键。痉证勿论虚实寒热、轻重缓急,各种不同原因所诱发,皆因筋脉拘挛所

    1986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中医研究肾炎的思路与方法

    时振声;

    <正> 肾炎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特别是慢性肾炎,迄今为止尚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中医在肾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近三十多年的系统观察和总结规律,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一定提高,但是离

    1986年01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0 ]
  • 药熨法治疗足跟痛症

    张浩;王刚;李瑞;王新;

    <正> 自1983年11月至1984年11月,我们在骨科门诊用药熨法共治疗足跟病症193例、270个足跟,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中70%的患者为劳损性足跟痛,其余为跟骨滑囊炎、跟腱炎及风湿性足跟痛等。X 线片示大多有骨刺形成。本组中病程最短者5天,

    1986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光荣

    马堪温;

    <正> 华佗是我国汉代杰出的医学家,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长于内、外、妇、儿、针灸、养生等科,尤以外科和创用麻醉药著称。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等古文献的记载,华佗,又名(?),字元化,沛国谯人。他约生活于公元二世纪

    1986年01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 ]
  • 苦杏仁油治疗黄水疮

    李雪枝;王建勋;

    <正> 视患部面积大小取苦杏仁若干枚,火煅存性,然后压磨成黑色油状。在常规消毒下,揭去患部痂皮,

    1986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 从《金匮要略方论》谈对“麻沸散”的认识

    于文忠;

    <正> 汉末华佗(元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其对我国古代医药学的贡献于《后汉书·华佗传》中已有记载,特别是他所创用的全身麻醉药酒服“麻沸散”,对外科手术的开展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全身麻醉术的开创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是较早的,在世界医学麻醉史

    1986年01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常见急腹症的演变规律及辨证施治研究

    周俊元;

    <正> 在几千年的中医学发展史中,虽未见有急腹症之名,但类似急腹症的记载极为丰富。几十年来,随着急腹症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常见急腹症的病机演变及辨证施治规律也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使中医对急腹症这一新领域有了充实和发展。

    1986年01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 ]
  • 中医辨证治疗巨球蛋白血症1例介绍

    袁淮平;田立言;

    <正>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少见疾病。国内自开展免疫球蛋白测定技术以来,累计报告已10余例。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吉××,女,49岁,教师。住院号93222。主诉:四肢末端肤色改变半年余。发作时四肢指、趾呈对称性苍白—紫绀—潮红之过程。伴发凉、刺痛、

    1986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对益气活血治则的认识

    寇俊霞;

    <正> 气血之关系是互相资生,相互维系的,气能摄血,血能载气。但是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等的,而是以气为主导,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直指方》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滑则血滑,气

    1986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2 ]
  • 脾与血病小议

    徐景藩;

    <正>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牌与血病也是密切相关的。一、藏营、裹血《灵枢·本神》篇载:“脾藏营”,《难经·四十二难》谓:脾“主裹血”。“藏营”即指血液的化生与脾有关。“裹”与“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986年01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温经汤方义新解

    唐贤俊;

    <正> 北京中医学院王绵之教授精于医理,勤于实践,对方剂学有很深造诣。笔者在京进修学习期间,承蒙王老教诲,受益匪浅。王老对《金匮》温经汤的方义解释有其独到之处,现整理于后,供同道参考。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原文云:“(?)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

    1986年01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谈仲景“去滓重煎”法

    彭正炎;

    <正> 仲景在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明确指出须去(?)重煎的方剂,计约12首,大致可分为柴胡汤类(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泻心汤类(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以及旋复代赭汤)、百合汤类

    1986年01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 “额上陷脉急紧”析

    李若萍;李研新;

    <正> 对《伤寒论》第88条“额上陷脉急紧”的解释历来有分歧。中医研究院编《伤寒论语译》句读为“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语译谓:“平素常流鼻血的人,误汗以后,就可额部筋脉紧急。”湖北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选读》

    1986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新释

    陈达理;

    <正> 由《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一句,不少医家作过解释。如王冰认为是汗出散热;张景岳认为是阴暑当汗;朱丹溪认为该句前后文次序应该调整。当今医家也有几种解释:或认为“汗出而散”是指用发汗的方法散热,属于治法的范畴;或认

    1986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中药学》自学重点提要及复习题(续)

    颜正华;

    <正>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本类药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兼具解毒功效,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而见胸痞、口苦、舌苔黄腻、小便黄少、呕吐泻痢以及湿热疮毒等症。黄芩、黄连、黄柏都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

    1986年01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上期《医古文》练习答案

    戚燕平;

    <正> [6·1]1.a.b 2.d.a 3.b 4.a 5.d6.a 7.a 8.a[6·2]1.而不必唯信土。2.日惟趋简便。3.惟务名利。4.维奋道。5.而维(?)鼻。[6·3]愚少多病,犹省为童儿时,夙具襦绔,保姆抱之以如医巫家,针烙灌饵,咺然啼号,巫妪辄

    1986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重点提要(续)

    张珍玉;

    <正> 病因与发病学说中的几个问题病证的发生、发展是与病因密切相联的。有斯病必有其因,有其因未必有斯病。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阴阳气血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被某种因素破坏了这

    1986年01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北京市一九八五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正> 多选题一、A 型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都有 A、B、C、D、E 五个备透答案,答题时只允许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答案的字母旁用“(?)”号标出。

    1986年0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高等教育中医专业自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大纲

    <正> 前言本大纲是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关于编写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几点意见》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卫生部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编写的。是具体指导个

    1986年01期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