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祖国医药学文献的整理研究问题

    王雪苔;

    <正> 讨论中医理论和文献的整理研究问题很重要。我想单就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说说自己的看法。整理研究的意义:任何重大的科学成就,都是在继承前人已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前人的有关成果,分析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是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祖国医药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现存着上下两千余年的七千多

    1962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关于祖国医学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本刊编辑部;

    <正> 中医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包含着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据统计,现有的中医书籍有七千多种,基本上反映了这一宝贵遗产的丰富内容。对这部分宝贵资料加以认真地整理研究,从中吸取前人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是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不可缺少的步骤。近年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中医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祖国医学的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可职预见,今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必将取得更多的成就和经验。

    1962年04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耳后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结膜炎

    王新国;

    <正> 作者用针刺耳后浅静脉放血的方法,治疗急性结膜炎(暴发火眼)32例,效果满意。以自觉症状(疼痛、流泪、羞明等)消失、眼球结膜充血减退、分泌物减少或消除为痊愈,一般针刺1~4次均可痊愈,总计痊愈者26例(43只眼),痊愈率达81%。有6例(9只眼)经4次治疗,症状不见好转,作为无效。今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962年04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8 ]
  • 关于中医文献整理及理论研究的讨论

    <正> 朱颜大夫发言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浩如烟海的祖国医药书籍中记录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了便于发展有独创性的医药学派打好基础,整理祖国医学文献和开展祖国医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962年04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命门的初步探讨

    秦伯未;

    <正> 命门是祖国医学生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医重视命门,认为它是维持生命的根源,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用培补命门的方法治疗某些疾病,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命门问题是当前值得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拟分两部分叙述:一、命门的生理与各脏腑的关系;二、命门在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意义。文内就接受前人经验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意见,盼望同志们指正。

    1962年04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0 ]
  • 阴火与阳火的证治

    刘渡舟;

    <正> 火的病证,为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其治疗方法与理论的阐述,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有极为丰富的记载。火病的种类虽多,简言之,不外虚实两类。实火属于邪实,一般用清解之法治之;虚火属于正气的不足,一般用温补和滋补之法治之。然实火又名“阳火”,虚火又名“阴火”,故汪寅谷又

    1962年04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422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04 ]
  • 实习笔记两则

    马照寰;

    <正> (1)某日一患者来就诊,自述呃逆不止已月余,诸治无效,以至语不成声,话不接续。周中一老师诊其脉弦大,认为系肝不条达,冒失降和所致。瞩以针刺后谿穴,针后呃逆即止。以后每遇呃逆症,按其病情的不同,稍加一、二配穴,屡获良效。

    1962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关于“辨证论治和机体反应性问题”一文的意见

    郁仁存;刘雨亭;高益民;危北海;

    <正> 读了中医杂志1962年第一期发表的“辨证论治和机体反应性问题”一文后深受启发,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和某些大胆设想,值得欢迎。我们经过多次讨论,认为该文在某些论点上值得商榷,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提出一些看法,共同讨论。

    1962年04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1 ]
  •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的探讨

    朱良春;

    <正> 中医的“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我在1961年7月号《江苏中医》5页曾简要提及,今阅本刊1962年1期孙世荃同志的“辨证论治和机体反应性问题”一文,颇为精辟,其论点及远景之瞻望,我基本同意。兹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略加探讨。

    1962年04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621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25 ]
  • 学习王文鼎老大夫临证经验的几点体会

    陆天鑫;

    <正> 王文鼎老大夫善于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辨证论治方面具有许多独到的经验。他经常教导临诊时要有整体观念,全面分析,特别是初诊病人,必须详细地进行四诊,分辨三因,再以八纲分析归纳,因人、因地、因时地立法、选方、遣药,并注意设理、善后,制订出治疗计划,并要在复诊中,不断地加以具体补充和修改。我随师学习二年余,初步体会到这些要点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谨将个人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1962年04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规律的探讨

    郭士魁;陈可冀;

    <正> 几年来,我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了中医临床治疗观察和研究工作,初步探索其治疗规律,以下谨将我们的认识和体会整理出来,供同道们参考。祖国医学文献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证候也有类似的记载,如《内经》中的“心痛”、“厥心痛、“真心痛”、“胸中痛”;《金匮要略》中的“九种心痛”、“胸痹”;以及后世医书中的“卒心痛”、“瘀血心痛”等皆有共同之处。又

    1962年04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2 ]
  • 气功治疗12例器质性心脏病的初步报告

    石秀农;刘贵珍;

    <正> 我院自1957年以来,采用气功疗法作为各类器质性心脏病综合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12例住院患者的初步观察,达到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导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1962年04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治愈化脓性心包炎一例报导

    向蛰苏;陈泽民;

    <正> 病历摘要:刘××,女,10岁,武昌人,小学生,门诊号160627。患儿于1961年4月间以来,感心前区轻度疼痛,易心慌、气短、咳嗽、目眩、头痛,但能坚持学习。至同年7月9日病情加重,高烧、呼吸困难、口唇青紫、腰痛、全身浮肿。人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入院检查:体温37.6℃,呼吸32次/分,脉搏120/分,气急,口唇极度青紫、皮肤有散在性出血点,全身浮肿,心脏叩诊浊

    1962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针刺治疗脊椎麻醉后头痛

    宁志勤;

    <正> 1961年,我院外科用脊椎麻醉手术共114例,均为22号穿刺针,麻醉剂为5%普鲁卡因,剂量为100~150毫克,麻醉后发生头痛、头晕者40例,其中以针刺治疗者30例,均收到满意效果。最显著者针刺一次即止痛,针刺最多达五次,一般针刺2~3次头痛即消失。30例患者中15例所有症状迅速消失,另15例尚留有不同程度之头晕,有8例持续1周后头晕消失,7例明显减轻。

    1962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海藻甘草合剂治疗颈淋巴腺结核的初步报告

    刘柏龄;

    <正> 颈淋巴腺结核,古称疬子颈,又叫老鼠疮,中医学名为瘰疬,是外科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治愈者不为鲜见,但很易溃穿,形成瘘管,经常流出浓水,有时延窜胸腋,臭秽不堪。笔者自1960年11月至1962年2月间,运用海藻甘草合剂配合贴膏,在门诊治疗本病患者12例,收到一定的效果。兹就临证中的肤浅体会,简介如下。

    1962年04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5 ]
  • 辨证治疗结节性红斑21例的临床观察

    程文斌;

    <正> 我们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治疗结节性红斑21例,获得满意效果。兹简介如下:临床资料:21例中,女性14例,男性7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54岁,以17~30岁为最多。症状方面,全部患者

    1962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埋针治癒12例遗尿症

    刘雪岩;

    <正> 我们采用埋针疗法治疗遗尿症患者12例,其中少年9例,成人3例;除1例治疗二次外,均经一次治癒。特介绍方法如下:操作方法:将习用之耳针刺入长强、三阴交(双)后,以十字胶布固定,留针12~18小时(于晚间6时进针,翌日8~12时取下)。病例介绍:例1:男性,21岁,因患血吸虫病侏儒症入院。自幼

    1962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 ]
  • 治癒双侧输卵管脓性肿块一例报告

    马连升;

    <正> 双侧输卵管脓性肿块属于慢性盆腔炎的一种,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本例双侧输卵管肿块如手拳大,单纯服用中药两个月而癒,疗效显著,特介绍如下。

    1962年04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针灸抢救严重休克病人的疗效介绍

    陈契贤;

    <正> 休克是外科工作者经常遇到的紧急情况,严重地威胁着病员的生命,死亡率甚高。三年来,在我们不断探求和改进休克的治疗中,发现针灸百会、内关有良好的效果。特报道如下:取穴与方法百会:雀啄法,温和灸,持续20~30分钟。内关:先针刺,兴奋手法,不留针,拔针后随即施灸,持续20~30分钟。

    1962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观察唇系带诊断痔漏

    方云鹏;

    <正>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分布周身,通达表里,贯彻上下,互相连系。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进行有规律的生理活动;而在发生病变的情况下,它又能反应出若干病理现象。因此,可以设想通过这种客观反应,来寻找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1962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 ]
  • 割刺疗法概述

    廖家桢;

    <正> 割刺疗法流传于我国不少地区。它的操作方法简便、安全,对某些疾病确有相当的疗效。各地所治疗的病种及操作方法等各有不同,今就个人的点滴经验和体会,结合文献资料,对割刺疗法作一概略的介绍,错误之处请指正。

    1962年04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0 ]
  • 评《中药学讲义》

    林乾良;

    <正> 在卫生部领导下,由成都中医学院本草教研组编,并经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五个中医学院代表会议审订的《中药学讲义》,是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之一,已经出版了。本着爱护本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愿把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使我们的教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1962年04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二种红芚

    徐焙;

    <正> 据了解:江苏、上海、浙江等地供应的“红芚”,有同名异物的两种。一为“省芚”,入药用为驱虫剂;一为“大血芚”,入药用为活血、理气之剂。均以“红芚”之名供应配方,建议药材部门恢复原名,前者称“省芚”,后者称“大血芚”。以保证临床疗效。

    1962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瞿宪文同志在京逝世

    <正>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前主任瞿宪文同志,不幸于1962年3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岁。瞿宪文同志,浙江萧山县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5~1927年参加我党领导下的大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卅余年来,一贯忠实于党的事业,在白区担任过护党、军运等工作,在延

    1962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外科病案讨论

    凌云鹏;

    <正> 病历摘要患者王××,女,55岁,病历(仁)9574号,9月2日初诊。患者于五天前左手小指患生疖瘰一粒,自行将脓头挑破,挤出血水少许,当晚肿势扩大,麻痒微痛。在8月30日经外科医治,进行切开扩创处理。当日傍晚,即有高热不解,局部肿势更甚.翌日又至原医处复诊,内服处方:

    1962年0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上海“近代中医学术流派报告会”的内容简介

    贾福华;

    <正> 祖国医学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疾病的认识、分析和治疗,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地有所新的补充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各种学派,如伤寒学派、温病学派、金元四大家——刘完素的寒凉学派、张子和的攻下

    1962年04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