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部总結中医研究班教学工作 事实說明西医学習中医收获很大

    <正> 上月间,卫生部召开了北京、成都、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六个中医研究班负责人会议,讨论一年来的教学工作,并做出了总结。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六个脱产二年的中医研究班,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这六个班的学员约有80%以上基本上能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将来可

    1957年10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关于六合丹圍药問題的解答

    吴介诚;周国雄;

    <正> 拙著“六合丹围药治疗肿初步观察”一文在本年中医杂志第7号发表以后,接到各地读者来函询问文中有关药物问题,茲特解答如下: 1.红梅肉又名酸梅肉。2.乌金散即煤炭之光亮者。3.陈小粉即陈久的麦子磨成粉,又名灰。4.片松

    1957年10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金匱要略“辨証論治”規律的初步研討(續)

    王新华;

    <正> 论治方面所谓“论治”就是讨论疾病的治疗法则。这是在“辨证”明确的基础上,针对着“辨证”的结果而定出治疗的方针,这是诊疗疾病之又一步骤。所以“论治”与“辨证”是密切结合的,因而“辨证论冶”连在一起,为中医诊疗体系的基本原则,它具有高度的整体观念——把机体内外环境看作完整统一的一种诊疗方法,不仅以某一种或几

    1957年10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关于“走黃草”

    廖望;

    <正> 自“关于走黄草消炎疗效的病例报告”在中医杂志五月号中刊出以后,受到不少读者的关怀,该稿是56年秋报送我县卫生科用的原稿,后来未作补充,即投中医杂志,因而某些方面表现得不够完整,特作如下补充说明: 关于药物的用法按照我们的经验用法,有下述三种: (1)以新鲜走黄草三钱,切成薄片,加市售白酒或

    1957年10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簡述治疗糖尿病的初步体会

    刘植源;宛海洪;

    <正> 糖尿病在临床上是常遇到的慢性病之一,西医在无合并症的情况下,多以神经精神,饮食、胰岛素、和内服BZ_(55)、与D_(860)等治疗,能否根治尚待进一步研究。祖国医学虽无糖尿病的病名,但就其对本病症状相近的记载上看是世界上最早而又最详细的国家。千余年来,有很多重要论述。在诊断、治疗各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其中有很多是与现代医学论点相符合的。

    1957年10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 ]
  • 用七星劍湯治疗六例疔瘡的效果初步观察

    林蔚光;

    <正> 方剂来源七星剑汤,是陈实功外科正宗里治疗疔疮的著名方剂。它是由野菊花、紫花地丁、苍耳子、稀薟草、半枝连、麻黄、蚤休等七味药组成的。根据祖国医学文献里各药性能的记载,请自参考。病原疔疮是化脓性细菌侵入乇囊、皮脂腺、及周围皮下组织急性的化脓炎症。在祖国医学文献里所描述的一些疗疮症状,是包括着癤、或的一部份,以及急性网状淋

    1957年10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应用冰硼散蜜剂治癒小兒鵝口瘡350例的經驗介紹

    刘韻远;

    <正> 鹅口疮在祖国医籍里,很早就有记载,但名称不一,如口糜、口疮、雪口、口疡等,远在两千年前的素问至真大要论说:“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外科正宗载:“鹅口疮、其症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难于哺乳,哺乳必多啼叫”。又汤氏曰:“小儿百日内,口中生白点无数,擦之即去,少刻复有,口角流诞,日夜啼哭不乳,又名鹅口白屑”。诸病源候论:“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口,世谓之鹅口疮”。这不但描述了鹅口

    1957年10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治疗胃、十二指腸潰瘍23例的疗效观察

    俞尚德;

    <正> 我们在1956年根据中医文献及近代中医临床经验采用参芪合剂、芍甘流浸膏及乌芨散,治疗了经钡餐X线胃肠造影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114例。极据临床观察,有效率为92%(包括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和症状改善)。但其中部分病例,因曾用其他疗法,X线检查距离应用中药时间较远;另外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及X线征均

    1957年10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我对“中医外科診疗学”一书的意見

    刘再明;

    <正> “中医外科诊疗学”系张赞臣先生编著,1956年11月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最近我因工作上的需要,将该书看了几遍,想根据我个人的主观看法,对该书提出一些意见,与编者和读者们商榷一下。 (1)本书部份内容是采自西医的。如“什久叫做炎症?”(24—26页)“皮肤的病理变化。”(26—29页)“痒的鉴别诊断”(32页)等。还有“中医外科种类”一章的、疽、疔、流注、癭瘤……等的病因,也是采用了西医的学

    1957年10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神农本草主治釋义(续)

    姜春华;

    <正> 第三十一积聚癥瘕古书所言积聚其范围较广,难以肯定其疾病也。灵枢百病始生篇说:“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输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1957年10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溫病要义(续完)

    谢仲墨;

    <正> 第二例,是热病患者喜饮拂汤,由于医者辨明足热证,用清法而愈,见于程文囿杏轩医案初集,原案如下: “汪氏妇患热病,壮热不退,目亦唇干,舌黑起刺,便闭溲赤,诊脉弦数有力,应用清法无疑。试问‘渴乎’?曰:‘不甚渴,惟喜饮沸汤数口,稍凉即不思饮。’如此热证,当渴饮水,何反嗜饮沸汤?若

    1957年10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在莫斯科見到的中国医药一斑(旅苏散記之一)

    秦伯未;

    <正> 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对于中国医药是极其重视的。今年二月,我和叶心清大夫第一次到苏联的首都莫斯科,住了半个月,八月里又和韩刚大大再度前往,躭搁了一个月。在这半年内两次出国,所见所闻的新鲜事情实在太多了,现在把有关中医中药方面的一鳞半爪,介绍如后。

    1957年10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我对伤寒論的六經和辨証論治的初步認識

    曾昭耆;

    <正> 伤寒论是我国汉末医学大师张仲景的伟大著作,是我国第一部以系统地叙述临床治疗为主的书籍。本书在我国医学的发展上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一方面出色地对古代医学精髓作了总结,另一方面又广泛地收集了当代的医疗经验,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和临床实践,加以整理提高,使我国古代的医疗实践成为更加丰富而系统的科学。由于科学的不断进步,后世医学不但全部继承了伤

    1957年10期 509-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关于三焦之我見”的我見

    马云翔;

    <正>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中医在解剖学认识上的一个特有部份,它并不和其他脏腑一样,可以在体内很明显地找到完全独立的组织或器官,为了更好的总结古人的经验起见,“三焦”这一名词的涵义,的确有认真讨论解决的必要了;錘益生先生在本刊1957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关于三焦之我见”一文,总结了历来各家对三焦的看法,详细地介绍了现代解剖学上有关淋巴管的分布与经行路綫,并一一与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记内容,作了概括性的核对,以

    1957年10期 513-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2 ]
  • 有关針刺感觉的初步探討

    裴斌;

    <正> 关于针刺后感觉产生问题,在目前针灸学术中是个争论的项目。因为在临床治疗中,有人认为针刺后是没有感觉产生,或在治疗时不需要找感觉。另外也有人认为针刺后一定要找感觉,如果没有感觉产生对疾病是没有疗效的。以上的二种意见鄯是从临床治疗中所获得的丰富经验,也治好了很多的疾病。因此感觉问题在临床治疗中,由于临床治疗的结果发生了争论,在意见上不能一致。但是究竟在临床上找感觉好?或不找感觉好?或

    1957年10期 520-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7 ]
  • 中医学的發展和展望(续)

    金孝善;

    <正> 三中医理论向临床医学方面的发展中医临床学是根据中医理论所指导,它随着二千年的历史发展而来的。但由于种种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具备临床医学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东西,但中医临床学是朴素的,它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观点是极其宝贵的。现将随便举其中的一些例子来简单地谈谈在将来临床医学发展上它应怎样起作用的意见:

    1957年10期 525-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陽和湯在临床上应用的体会

    凌云鹏;

    <正> 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倡立了“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的学说,是有其独到之处,但是他力辟外科正宗以“手术”“腐蚀”等为重的治法,诋为“刽徒”,从外科观点而论,不无有所偏见,同时他除了疔疮用刺以外,概不轻用刀针,亦难免有“养成患”之虞,虽然这些成见是不足为法的,而他所首立的“阳和汤”,结合“以消为贵”的原则,一变古人温补兼托之法的治疗阴疽,在这两百余年来,已逐步地取代了前人用附子以温补肾气,散寒邪伏结的方法,

    1957年10期 53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6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 榧子合剂治疗十二指腸钩虫的初步报告

    梅叔肱;

    <正> 去年我在门诊使用榧子合剂治疗十二指肠鈎虫病,初步证明,疗效显著,兹将方剂来源,药味组合,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以供其他单位在临床治疗上的参考。 1.方剂来源: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439页。 2.药味粗合:榧子(去壳)一两,使君子肉一两,蒜瓣一两,切碎,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一日三次,食前

    1957年10期 537-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4 ]
  • 驗案三例

    李和;赵果彰;

    <正> 产后神呆不语症一例患者周××,女性,28岁,河北省满城县高景村人,住院号5622560。患者妊娠足月已到产期,忽感阵发性腰酸腹坠,宫缩破水,一天之久,经该村收生婆用未消毒之手进入阴道,掏取三次,流血约有半小盆,而胎儿依然未下。复请该地西医二人先后检查,均谓阴道撕伤甚剧,未予处理,只予注射葡萄糖、樟脑等强心针及催生针,注射后,患者感觉

    1957年10期 54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針灸治疗結核性腦膜炎后遺症三例报告

    张旭坤;戚永济;

    <正> 由于抗结核菌药物链霉素的问世,在临床上改变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百分之百的死亡率的旧学说,疗效已经显著的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死亡率亦随之降低,但是由于长期的使用链霉素及椎管反复给药的结果,因而引起的后遗症亦属不少。据金问涛氏、李宋等的报导及国内外的文献记载高达三分之一以上。病人经过医治,生

    1957年10期 54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針灸治疗42例流行性感冒之綜述

    王立早;邢贵昌;

    <正> 病因症状流行性感冒是由滤过性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热,重度衰竭、全身痛、结膜充血及呼吸系统粘膜迅速发炎为主要症状。潜伏期1—3天,病起突然,一般先有畏寒发热,体温上升至39℃上下,脉搏80—100次,呼吸稍加,表情冷淡、面部潮红、粘膜充血、软腭上常有点状红斑。病起不久、可因咽炎引起疼痛、或偶有鼻

    1957年10期 545+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陰陽五行学說在医学中的应用

    孙弼纲;

    <正>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原始公社制度社会以至封建社会的漫长的年代中,人们逐渐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疾病与医疗的经验,在长期的观察中,人们初步发现了有关事物和现象的一般规律,于是,这时便极需要使这种多方积累的经验具有理论的指导,而阴阳五行学说,既是

    1957年10期 547-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 ]
  • 針灸經穴概要(续)

    林茅;

    <正> 十四痖门部位:在风府后,入发际五分,项窝中。(日本改正孔穴为:“外后头结节之下方二指横径部。”) 取穴法:仰头取之。主治症:习惯性头痛,脑充血,脑膜炎,衂血,言语澁滞,重舌,咽唊炎,后头痛,头晕,脊髓炎。刺灸:针三分乃至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禁灸,但说约为灸三壮。(三才图会曰“禁灸”,入门曰

    1957年10期 554-558+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