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慜婧;柴倩云;冯玉婷;高一城;夏如玉;王雅琪;刘建平;费宇彤;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的特有模式,探索科学规范的证候标准化诊断方法是客观、系统地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药推广发展取得国际认可的前提条件。通过回顾现有相关证候诊断标准的基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集最小化核心症状集、人工智能体征信息采集、多模态实验室指标、多组学特异性标志物为一体的病证结合中医证候标准化诊断多维核心信息集,从多角度系统化体现证候特征。阐述该证候标准化诊断研究方法的基本模式、结构组成及建立时应采用的流程和方法。认为此证候诊断核心信息集,既考虑了疾病的特异性,又可弥补由于辨证的复杂性和主观性特点而导致的证候诊断一致性欠佳的不足,可为中医临床研究中证候的标准化诊断提供方法学依据。
2023年24期 v.64 2505-2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1331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于靖文;卢泰成;李萌;丁媛;秦珂馨;王少丽;刘震;
无症状性脾胃病是指患者无腹痛、腹胀、腹泻等相关消化道症状和体征,但经内镜、CT、MRI等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发现病灶或病理改变的疾病。传统的中医四诊技术立足于患者症状与体征,既是中医学的优势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基于中医辨证论治技术愈发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出从微观辨证、数据共享、人工智能三个角度拓展四诊技术在无症状性脾胃病中的应用,以期达到动态观察疾病进程、多维度收集疾病资料、智能化处理疾病数据的目标,强化早诊断、早治疗的现代中医学的要求,扩大中医学“治于未发,先证而治”的优势。
2023年24期 v.64 2511-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79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宣霖;王憭瑶;黄琳;郑明智;温成平;
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Pre-RA)是类风湿关节炎无症状表现的状态,其病情演变具有复杂性、动态性与显著个体差异性。动态预测模型对动态精准识别个体的风险与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有重要指导价值。认为将动态预测模型应用于Pre-RA中医临床研究,有望预测Pre-RA向类风湿关节炎转化的临界状态,揭示Pre-RA病情演变规律,同时可反映中医临床研究的外部真实性,并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补充。据此设想基于Pre-RA中医临床试验数据,通过动态预测模型算法构建Pre-RA病情转归动态预测模型,并应用长期随访队列数据进行外部验证,为Pre-RA病情演变的科学预警与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2023年24期 v.64 2516-2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6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栗贝贝;王晶;向兴华;徐文源;白卫国;刘孟宇;李玉坤;吴晓坤;王拥军;杨伟;
目的 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肾阳虚证为例,构建中医证候状态定量化辨识模型,为证候诊断标准化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筛选出POP高频临床特征,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得到POP强关联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隐结构分析法建立隐结构(隐树)模型,对与POP肾阳虚证相关隐变量和显变量(特征)进行综合聚类,通过互信息与累积信息覆盖度等指标对聚类结果进行诠释,探究其主症、次症,根据各隐类中特征出现概率推断POP肾阳虚证状态类别。依据状态类别计算临床特征分值和辨识阈值,结合综合判断规则初步构建POP肾阳虚证状态辨识模型,最后以中医专业人员判断结果为金标准进一步评价模型的辅助辨识效果。结果 得到POP强关联的32个特征,进一步构建的隐树模型贝叶斯信息准则(BIC)评分为-15291.93。根据互信息和累积信息覆盖度推出POP肾阳虚证的主症为骨软、神疲、舌淡、小便清、夜尿频多、肢冷、脉沉细、苔白,次症为乏力、性欲减退、大便溏、尿频、腰膝酸软、畏寒。由POP肾阳虚证不同隐类中各临床特征出现的概率,推出POP肾阳虚证状态为S0类(无/轻度肾阳虚证)/S1类(中度肾阳虚证)/S2类(重度肾阳虚证)。优化状态辨识初步规则,细化状态S1类,结果显示970例POP患者中,520例患者为无/轻度肾阳虚证、224例为中度偏轻度肾阳虚证、81例为中度偏重度肾阳虚证、145例为重度肾阳虚证。模型评估指标正确率为0.8835、灵敏度为0.7181、特异度为0.9437。结论 结合关联规则的隐结构分析可构建POP肾阳虚证状态辨识模型,且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定量化辨识效果,可辅助临床医生提高中医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2023年24期 v.64 2522-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下载次数:69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