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倩;李宇飞;林潼;魏薪桐;王莺洁;刘建平;张颖;
所罗门四组设计作为提升临床研究内部效度的重要方法,可减少偏倚,控制霍桑效应及前测敏感化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在复杂临床干预效果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系统梳理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核心架构与统计分析要点,总结该设计在国内外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发掘其优点和局限性,并探讨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认为所罗门四组设计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可帮助区分测试效应与干预效应,减少主观指标评价偏倚;同时针对所罗门四组设计的复杂性及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特殊性,提出未来应聚焦于以心理量表、知识、态度、行为测量等作为评价终点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倡导加强跨学科协作,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新路径。
2025年16期 v.66 1649-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世梁;焦丽静;王怡超;王德才;华琦姗;龚亚斌;许玲;
以“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为指导,认为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皮肤免疫不良反应(cirAEs)病机以元气虚损为本、阴火亢盛为标,其中元气亏虚为发病的内在基础,ICIs药毒戕伐元气为始动环节,阴火亢盛为关键病机。临证主张以培元固本、泻火升阳为治则,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健运中焦、升发清阳以恢复气火平衡,辅以黄芩、黄连、黄柏等清泻阴火,同时结合湿瘀、津亏等标证,辅以化湿祛瘀、补血养阴等治法,灵活化裁,可为治疗恶性肿瘤ICIs相关cirAEs提供新思路。
2025年16期 v.66 1656-1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澳琳;陈馨浓;余乐荣;戈俊;周薇;郭康正;张军平;
从“病-证-症”三个维度分析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CMVD)的中西医认识。通过总结CMVD的可疑诊断与疾病认识,西医认为炎症反应与血管内皮损伤是CMVD发病的关键机制。中医认为CMVD病位在血、脉、心,病机根本为脾肾亏虚,发病与痰、瘀、毒、风、气相关。结合中西医认识,临证用药时主张以CMVD病理为基础,中医病机认识为主体,中药药性为遣方先导,中药药理认识为用药辅助;并结合病史特征、病情急缓,提出CMVD急性期应用滋阴解毒、软坚散结、祛风通络法以缓急;亚急性期应用升举大气法以运转气机,灵活配伍通阳药;缓解期应用益肾健脾法以维持病情稳定。
2025年16期 v.66 1662-1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琳琳;丁樱;闫永彬;段英琳;刘豫;
基于“玄府-气液-络脉”理论,认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玄府郁闭、气液失宣、络虚毒损为核心病机,提出以通玄府、调气液、畅络脉为治疗原则。临证将该病分为初期、极期、后期进行分期辨治,疾病初期温热邪毒侵犯肺卫导致玄府郁闭,治当开通玄府、透邪外达;极期玄府郁闭渐重,气液失宣,导致热毒炽盛、湿痰瘀壅滞,治当行气化湿祛痰、清热解毒散瘀以调气液;后期余邪未清、气阴两虚、络脉失畅,治当通络散结、益气养阴以畅络脉,可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16期 v.66 1668-1671+1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