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云崖;周贤;陈雨;岳滢滢;许乐思;柳琳;陈妙琪;刘昊;刘松林;
"一方多法"是灵活运用经方时方,据证加减变化的用方思想;是指临证运用经方或时方时,谨守疾病主要病机,根据次要病机、病邪不同、部位差异而灵活临证加减,可演化成多种治法,进而用以治疗多种疾病。总结梅国强教授"一方多法"思想,即本经典原文,注重拓展;分病机主次,合用他方;辨病邪兼夹,灵活加减。以小陷胸汤、二妙汤、胶艾汤三方为代表,例举陷胸理气法、活血法、宣肺法,二妙止痛法、止痒法、解毒法,胶艾养血法、益气法、滋阴法、止血法的临证运用,以拓展临床灵活运用经方的思路。
2021年16期 v.62 1391-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4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孝刚;胡帅航;田培裕;侯炜;
总结朴炳奎教授治疗肿瘤的常用药组,探讨其临证思路及学术观点。认为肿瘤核心病机为虚实两端,正气虚是肿瘤发病基础,临证强调扶正培本在肿瘤中医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从而形成黄芪、当归、女贞子、枸杞子扶正培本药组,陈皮、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护胃运脾药组;并充分考虑肿瘤特性及各脏腑生理特点,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亦形成药组,如沙参、桔梗、麦冬、苦杏仁为治疗肺癌药组,急性子、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莪术为治疗食管癌药组,白术、山药、枳壳、益智仁为治疗胃癌、结直肠癌药组,北柴胡、白芍、枳壳、甘草为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药组,威灵仙、续断、牛膝、骨碎补治疗骨肿瘤药组,天冬、赤芍、玄参、北沙参为治疗鼻咽癌药组。
2021年16期 v.62 1395-1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91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泰;张北华;马祥雪;王凤云;唐旭东;
基于"阳道实,阴道虚"理论,提出"胃病多实、热""脾病多虚、寒"与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病机的密切关联。从病因而言,外感邪气直袭胃腑,多见邪气有余之实证,符合"胃病多实";内伤病因损及脾脏,多见正气不足之虚证,符合"脾病多虚"。从病机而论,胃腑之病可分为胃火炽盛、瘀血阻络、胃气上逆以及虚火灼络,符合"胃病多实、热";脾脏之病亦有脾气虚损及脾阳不足之别,符合"脾病多虚、寒"。基于"阳道实,阴道虚"理论,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当从胃而治,可分清胃泻热、化瘀通络、降气平冲以及益阴养胃四法;缓解期则从脾而治,分为益气健脾和温阳健脾两法。
2021年16期 v.62 140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66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童光东;王宇新;邢宇锋;魏春山;唐海鸿;黄锦桢;黄芙蓉;赖剑萍;陈团团;韩志毅;
提高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硬化、肝癌的临床疗效,需要理论创新。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演变过程,认为"虚、毒、瘀、积"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的核心病机,分别采用"补益脾肾、透邪解毒""益气活血化积""养正逐邪、化积解毒"的中医治疗策略。从"虚毒""虚瘀""虚积毒"的动态病机演变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体化治疗思路,以期构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机体系。
2021年16期 v.62 1404-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947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林煜翔;杨心倩;郑谅;
认为《黄帝内经》中的痿证本质为热邪内伤五脏导致五体机能减退的结果,肉痿则是其中由热伤脾胃,湿邪内侵,引发后续热不得散,气机不畅,水液代谢失常,最终导致肌肉痹而不仁的病症。阳明热邪与太阴湿邪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核心病机是气机、水液运行失常。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除常规以痹证论治外,可从"痿证-肉痿"着手论治,针药结合,以燥化脾湿、清化胃热为法进行治疗。
2021年16期 v.62 1408-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21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郑文科;张俊华;张军;夏文广;张磊;杨丰文;黄明;张伯礼;
采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临床研究系统,于2020年2月4日至7月12日从24家临床监测单位纳入新冠肺炎患者2135例,共计访视8836例次,采集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日期、病程、发病时症状、现症、合并疾病、用药情况、预后情况等,系统归纳总结患者相关信息以明确新冠肺炎中医证候。证候学调查结果表明,新冠肺炎患者症状以咳嗽、低热、乏力、纳呆为主,舌苔厚腻,或白或黄,脉象则以滑脉为主;中医证候特点为感染湿毒疫疠之气,湿毒合邪;证候要素为湿、热、毒、瘀、虚,各地患者中医证候表现在湿毒为主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其疾病演变规律为病势初始阶段温和、隐匿,但传变迅速,可突然转重,急剧发展;病程胶着,缠绵难愈;病情复杂多变。证候调查和分析明确了新冠肺炎中医病名为"湿毒疫","湿毒郁肺"为核心病机,兼夹发病是其区域特征,其临床表现特点及演变规律也符合湿毒病理特征。
2021年16期 v.62 1413-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33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张利丹;谢雁鸣;高阳;魏瑞丽;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注册登记式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1月全国7家分中心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病程等一般资料,诊断信息、发病情况等临床资料。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各参研单位的临床医生进行中医证候和体质判定,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瘀阻证、痰湿蒙神证、气虚血瘀证7个证型,体质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9种体质。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2558例,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1506例,58.87%)、风痰瘀阻证(1166例,45.58%)为主,体质以平和质(632例,24.71%)、气虚质(561例,21.93%)、血瘀质(531例,20.76%)、痰湿质(370例,14.46%)为主。相关分析表明,气虚血瘀证与气虚质、血瘀质、阳虚质呈显著相关,风痰瘀阻证与痰湿质、阳虚质显著相关,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与阴虚质显著相关,风痰火亢证、痰湿蒙神证与痰湿质呈显著相关,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与湿热质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常见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证与风痰瘀阻证,常见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血瘀质和痰湿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
2021年16期 v.62 1416-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07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叶静;崔伟锋;范军铭;郭泉滢;谢翀;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5家研究中心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744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针刺治疗,分为针刺组396例和非针刺组348例;采用倾向评分法均衡混杂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级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并评价肌力疗效。方法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共匹配196对病例,两组患者基线均衡可比。肌力疗效比较,匹配前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有效率分别为73.48%、56.61%;匹配后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有效率分别为82.14%、59.18%,匹配前后针刺组疗效均优于非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下降,曲线下面积协方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前后针刺组较非针刺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针刺治疗能够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改善NIHSS评分,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
2021年16期 v.62 1421-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2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关汉卿;刘甜甜;梁研;唐德才;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配伍抗结肠癌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8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8只及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黄芪-莪术-重楼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裸鼠采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原位移植法构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造模24h后,5-Fu组给予注射用5-Fu 25mg/(kg·d)腹腔注射,隔日1次;黄芪-莪术-重楼组给予5.85g/(kg·d)黄芪-莪术-重楼药液灌胃,每日1次;空白组、模型组分别以10ml/(kg·d)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1天后计算瘤重及抑瘤率;检测各组裸鼠肿瘤及癌旁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底物5(Tks5)、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磷酸化皮层肌动蛋白(p-Cortactin)、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42)、衔接蛋白1(Nck1)、丝状肌动蛋白(F-actin)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蛋白表达。结果 5-Fu组、黄芪-莪术-重楼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8.32%、45.77%。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莪术-重楼组、5-Fu组平均瘤重均降低(P<0.01);5-Fu组与黄芪-莪术-重楼组平均瘤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黄芪-莪术-重楼组及5-Fu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侵袭性伪足前体核心蛋白Tks5、p-Cortactin,侵袭性伪足成熟相关蛋白Cdc42、Nck1、F-actin、MT1-MMP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莪术-重楼组及5-Fu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侵袭性伪足前体核心蛋白Tks5、p-Cortactin,侵袭性伪足成熟相关蛋白Cdc42、Nck1、F-actin、MT1-MMP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可通过抑制肿瘤侵袭性伪足的形成及成熟,从而抑制结肠癌的生长与转移。
2021年16期 v.62 1427-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99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霍炳杰;宋彦茹;张洁;李建波;常靓;
目的探讨华盖散的抗肿瘤活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状态良好的H1688和A549肺癌细胞以5×10~3/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细胞中分别加入125、250、500、1000μg/ml的华盖散(华盖散组),另设空白组,每组5个复孔。在37℃、5%CO_2条件下孵育处理肺癌细胞24、48、72h后,观察不同浓度华盖散作用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干预24h后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华盖散作用H1688细胞24h后肺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的差异蛋白,最后经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差异蛋白结果。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华盖散组250、500、1000μg/ml浓度各时间均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H1688和A549细胞增殖率,提高细胞凋亡率,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华盖散干预能够引起112个蛋白的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蛋白58个,下调蛋白54个。筛选出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UHRF1)、αB-晶状体蛋白(CRYAB)、生长抑制因子3(ING3)和PRKCZ凋亡WT1调节器(PAWR)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华盖散组ING3和PAWR蛋白表达下调,UHRF1和CRYAB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华盖散可抑制H1688和A549肺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UHRF1、CRYAB、ING3和PAWR有可能为其治疗肺癌的生物标志。
2021年16期 v.62 1434-1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4K] [下载次数:80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思琪;袁晶;戴方圆;李赛赛;孟园;赵佳慧;马洪皓;李平;
目的探讨连夏宁心方防治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稳心颗粒组及连夏宁心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稳心颗粒组给予稳心颗粒1.75g/(kg·d)灌胃,连夏宁心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连夏宁心方0.68、1.35、2.71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1.0ml/100g生理盐水灌胃。灌胃21天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舌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制备VA大鼠模型。记录肢体标准Ⅱ导联心电图,观察造模后15 min内室性早搏(VP)、室性心动过速(VT)出现时间及VT持续时间。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钙调蛋白(CaM)、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及兰尼碱受体2(RyR2)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CaM、CaMK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RyR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稳心颗粒组VT出现时间延长,VT持续时间缩短,心肌组织CaM、CaMK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RyR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连夏宁心方高剂量组大鼠VP出现时间延长,心肌组织CaM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连夏宁心方低、中剂量组大鼠VP、VT出现时间延长,VT持续时间缩短,心肌组织CaM、CaMK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RyR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连夏宁心方高剂量组比较,连夏宁心方中、低剂量组及稳心颗粒组大鼠心肌组织CaM蛋白表达明显降低,RyR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连夏宁心方可能通过下调心肌组织CaM、CaMKⅡ蛋白表达,上调RyR2蛋白表达防治VA,且低、中剂量效果较优。
2021年16期 v.62 1441-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65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