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渊雷医案选

    汤叔良;

    <正> 陆渊雷先生(1894~1955年),名彭年,上海市川沙县人,是近代著名中医,于仲景学说造诣甚深,在学术上主张融古今百家之长,泯中西门户之见,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贡献颇巨。

    1987年09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鱼汤治疗肾病低蛋白水肿介绍

    杨福民;

    <正> 我们自1983年以来,采用北京中医医院姚正平老中医的方法,用鸡鱼汤配合补养肝脾,益气养血中药治疗肾病低蛋白水肿,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处方介绍如下:仔鸡一只,切块加生姜三片,白水慢火煮8小时左右,煎汤1000~1200毫升,每日2次,每次200

    1987年09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法八要(续)——姚国美遗著

    杨卓寅;

    <正> 五、论吐法吐者,涌吐上焦之邪也。胸膈之间,咽喉之地,宜空旷而不宜壅塞,若风痰寒饮,郁闭其中,呼吸为之不利,甚则喉中有声;又或积滞中焦,横加阻隔,胸脘为之满闷,甚则胀痛难忍。是皆攻之不去,汗之不能解,必以酸苦

    1987年09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管癌、胃癌证治

    <正> 王济民(河北省医学科学院):食管癌和贲门癌属于中医“噎膈”范畴。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和高发区现场研究,发现舌质颜色以淡青紫、青紫和红紫为多,不少呈现晦暗,部分兼有瘀斑、瘀点或青萦条带。舌苔以厚腻为多见。

    1987年09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综合排石疗法治疗胆石症

    曾金华;

    <正> 我们于1984年7月以中药柴承汤为主,结合耳压,综合治疗95例胆石症,排石率为94.74%,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95例患者中,男27例,女6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工人49例,农民11例,

    1987年09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良春治疗顽痹的特色

    张茂松;

    <正> 朱良春老中医擅治痹证,其临床经验在中医刊物上披露不少,本文拟就其他文章未及者再作介绍。治顽痹注重益肾壮督对于痹证的治疗,若只从关节肿痛这一标

    1987年09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庞赞襄用羌活胜风汤加减治疗眼病的经验

    李清文;

    <正> 庞赞襄主任医师,系祖传三世眼科中医,从事中医眼科临床五十载,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用羌活胜风汤治疗眼病,是庞老的宝贵经验之一,兹介绍于下。风为六淫中的主要致病因素,风为百病之长,为外邪致病的先导。《素问·太阴阳明论》

    1987年09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翘武老中医治疗阳痿验案一则

    宣庆广;

    <正> 胡翘武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著名老中医,笔者有幸随从胡老临证学习,今整理胡老治疗阳瘘验案一则,以飨同道。肖××,男,40岁。汽车司机。1986年1月10日初诊。患者于一年前在一次行车中与它车相撞,顿受惊

    1987年09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济柱治疗结核性脓胸形成瘘管的经验

    蔡金伟;

    <正> 史济柱老中医为上海市北站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幼承家学,行医五十载,擅长内外两科,学验俱丰。对骨关节结核及其他原因形成瘘管的治疗颇有造诣,兹将其治疗结核性脓胸形成瘘管的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987年09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疗原发性癫痫验方

    晏九银;

    <正> 全蝎一条(不去头、足),用干净瓦片焙干研成粉末,新鲜韭菜250克洗净,将两者混合,用力搓揉韭菜至泥状,挤取汁液,把红糖25克放入汁液中。然后将其置于干饭锅中与干饭同蒸,熟后取出,凉至温热,空腹一次服下。

    1987年09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桂枝加黄芪汤在皮肤科的应用

    李双喜;

    <正> 桂枝加黄芪汤本为仲景治疗黄汗之方,其功能为调和营卫,通阳除湿。笔者临证时发现部分皮肤病的病机也为营卫失调,兼有湿邪,试用临床,每获佳效,现介绍如下:一、慢性荨麻疹杨××,男,19岁。1982年夏天外出游

    1987年09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自拟虎刺汤治疗慢性阴囊湿疹

    吴刘春华;

    <正> 笔者应用自拟虎刺汤治疗慢性阴囊湿疹12例,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一、方药组成:虎刺全草(又称两面针、绣花针)100克,蛇床子、土槿皮、十大功劳各30克。二、适应证:慢性阴囊湿疹(肾囊风)糜烂型。

    1987年09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病治验三则

    吕秉仁;刘毅;

    <正> 老年人正气衰弱,易虚易实,稍有不慎则出偏差。故须辨证精确,立法严谨,用药允当,才能获效。兹举三则以为交流。例一、崔××,男,80岁。患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心房纤颤、

    1987年09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桃仁复苏汤治愈老年性痴呆2例

    刘寿康;韩凤;

    <正> 由于高寿者增多,人群年龄老化,老年性痴呆症亦相应增多。笔者使用自拟桃仁复苏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症2例,均获治愈。兹作介绍,聊供同道参考。例一:施××,男,70岁,1986年12月10日初诊。长子代诉:患者病起于两年之前。

    1987年09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

    邓有安;颜维仁;陈崇远;高丹;袁永强;戴德敏;

    <正>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干免疫性疾病,我院曾报道以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本症疗效满意。为进一步探究其治疗原理,近年来,我们对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表面相关 IgG(PAIgG)的测定,证明了此类中药确有免疫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1987年09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附370例临床疗效分析

    王永钧;

    <正> 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急性肾炎活动期辨证属实,慢性肾炎辨证属虚;虚证的病情发展有气虚—阳虚—阴阳两虚一虚中夹实(夹温浊、瘀阻、溺毒)逐步演变的规律。从各项检测指标分析,阳虚组具有免疫功能降低、全

    1987年09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0种虫类药在治疗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

    王钢;余承惠;郭惠芳;

    <正> 为了提高中医药治疗肾小球疾病疗效,近年来我们有目的选择了虫类药治疗病理诊断明确的系膜增殖性肾炎、IgA 肾病、膜增殖性肾炎等,取得较好效果。现简要介绍治疗肾小球疾病常用的10种虫类药。

    1987年09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参蛤麻杏膏

    董漱六;

    <正> 一、药物组成:生晒参60克(如用党参,剂量加倍),蛤蚧两对,麻黄(去节)60克,杏仁100克,炙甘草50克,生姜60克,红枣(去核)120克,白果肉20枚。二、适应证: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气管炎伴有肺气肿。

    1987年09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口服中药止泻补液合剂纠正婴幼儿秋季腹泻脱水情况观察

    倪群芝;倪珠英;李的玲;竺稽能;

    <正> 我科于1978~1983年,按中医“化湿止泻,健运脾阳”法制成中药止泻Ⅰ、Ⅱ号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收到良好效果。1983年在收治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时,对轻、中度脱水病儿,用中药止泻Ⅰ号配制成的止泻补液合剂纠正脱水,并设西药治疗为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987年09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泻肺调中法治疗婴幼儿肺炎38例的体会

    邹鼎求;李润贞;

    <正> 本文通过对38例婴幼儿肺炎运用泻肺调中法治愈37例的疗效观察,认为对该病的诊治应根据其发热、咳喘这一临床主症,联系小儿肺娇胃弱,“稚阴未长”及邪客肺卫,多从火化的生理病理特点,临证时不必囿于按证型分治

    1987年09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健阳片治疗阳痿症的双盲法观察

    武树声;俞长芳;

    <正> 北京同仁堂中药提炼厂为验证疗效,曾将以蜈蚣为主药的“亢痿灵”制成健阳片,在七个医疗单位的泌尿外科门诊对阳痿症258例进行了疗效观察,其中104例采用随机双盲分组对照法观察,现报告如下。

    1987年09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四逆散加味治疗输卵管阻塞115例总结报告

    许润三;

    <正>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疗法。二年多来,作者以中医传统辨证与输卵管局部病变辨证相结合,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本病共49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比较完整的115例,总结报告如下:

    1987年09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委中穴刺血法临床应用

    陆惠新;江一平;姜达岐;

    <正> 委中穴,又名郄中。《针灸大成》称为血郄,是针灸四大要穴之一。系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足太阳膀胱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是刺血较为理想的穴位。多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常以

    1987年09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胖大海治疗菌痢

    侯平年;

    <正> 笔者从一老农那里获一方,用胖大海15克,开水200毫升,将胖大海放碗中冲开。如红痢加白糖15克,白痢加红糖15克,服汁并食胖大海肉。一般1~3剂可愈。曾治疗200余例,屡获良效。如。侯××,男,67岁。患菌痢2天,每天脓血便10~15次不等,脉浮数,舌红苔黄。治用胖大海15克,开水200毫升冲开,加红白糖15克左右,2剂告愈。

    1987年09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六经病证的针灸治验

    陈吉生;

    <正> 六经病证辨证用药恰当,确实有其卓著的效果。然以针灸治疗此病,不但可与抗衡,而且尤显优越。兹举验案数则如下。案一:太阳病证丁××,男,39岁。恶寒发热无汗,项

    1987年09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痹2例介绍

    曾君荣;王应山;

    <正> 周承明老师治痹经验丰富,疗效卓著。根据周老多年临床经验,将痹证分为风寒湿和风湿热两大类,强调补肾为治本大法,攻补兼施。兹选典型病例两则,以供同道参考。例一:汪××,女,38岁,1983年3月7日来诊。患者四肢大小关节疼痛肿胀十余年,前三年起双

    1987年09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热针治疗女阴白色病变55例临床报告

    夏玉卿;齐若梅;许化龙;李莉;

    <正> 女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妇科病。根据国内外文献记载,本病有1~5%发展为外阴癌。由于病因不明,病程较长,治疗比较困难,易于复发,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组研究采用电热针治疗,把热

    1987年09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脐周三穴治疗痹证

    张世雄;陈燕平;贾明珠;

    <正> 我们在临证经穴诊查工作中,发现多数痹证患者在脐周某些经、穴上出现阳性反应(压痛、硬结、条索、抵抗、空陷等),这种临床现象引起我们的注意。经过理论的探究和实践的验证、筛选,最后将天枢、阴交、水分三穴配

    1987年09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甲状腺囊肿34例的临床观察

    梅广源;

    <正> 甲状腺囊肿在临床并不少见,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摘除术,但很多病人不愿手术治疗。1985年1月至1986年1月,我们应用中药治疗甲状腺囊肿34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6例,女性28例。年龄12~67

    1987年09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错误举例

    黄龙祥;

    <正> 《针灸甲乙经》(下称《甲乙经》)是现存针灸古籍中较古的一部经典著作,由于年代久远,传刻衍误,其中出现了不少差错,而有些错误又历代相沿,至今朱予订正,例如:今《甲乙

    1987年09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对胃家实的看法

    李克绍;

    本刊自今年第四期发表陈永尧同志的“关于胃家实的探讨”一文后,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在短短的四个多月内,各地作者给我们寄来了数十篇争鸣稿件,经过认真的审议,我们选择了不同观点有代表性的文章五篇,从今年第五期陆续刊载,以供广大读者进一步的研索。关于胃家实的讨论,到本期为止已告结束,限于篇幅,未能将更多的来稿予以刊载,敬请广大作者谅解!谨对大家热烈参加讨论,表示衷心的谢意!

    1987年09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46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耳鸣治验举隅

    蔡寿祥;

    <正> 耳鸣一证有虚有实,临床尤以虚中央实为常见,治疗时我常用益气聪明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益气聪明汤出自王肯堂《证治准绳》。本方升阳益气,行气通窍,适用于上气不足,耳脉经气不充,司听失聪之

    1987年09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薛己温补方法探析

    李玉玲;

    <正> 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把中医学理论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薛己服膺东垣,学习诸家之长,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温补思想和方法,为明清温补学派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值此薛己诞生500周年之际,仅就其

    1987年09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上病下取治流涎

    朱正平;

    <正> 涎液自流,溢于口外,又名“滞颐”。一般常按清胃、化痰,宜肺、泻心、健脾、温中诸法施治。笔者根据《内经》治则,对一些久治不效的患者,着重从调理肾气入手而获良效。兹举验案二则如下:例一:胡××,男,2岁,1972年11月8日初诊。

    1987年09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读后

    薛益明;周晓虹;

    <正> 岳甫嘉,字仲仁,一号心翼,明季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因髫龄多病,尤喜读岐黄家书,习举子业屡试不售,乃“一意攻医,全活颇众”。参脉考证,“汇二十余年之攻苦”,著《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二卷,男科、女科各一

    1987年09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复方大黄止血液临床使用的初步观察

    郭家宝;刘海顺;辛绍娥;

    <正> 一、制作方法:取大黄50克,黄连20克,氢氧化钙50克。将大黄、黄连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12小时盾煮沸30分钟,静置自然沉淀6小时,取上清液1000毫升。再于药内加水500毫升,煮沸30分钟,取上清药液300毫升。将二次上清药液混合后备用。将氢氧化钙加水500毫升,混合均匀后静置沉淀12

    1987年09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读《冉雪峰医案》

    黄兴理;

    <正> 《冉雪峰医案》(以下简称《医案》)是近代名医冉雷峰先生(1877~1963)所著。冉氏一生医术精湛,成就颇多,“医案”记载了内外儿妇各科病案七十一篇,虽不及冉氏一生验案之万一,但我们仍可从中窥见冉氏治疗经验的一斑。现仅个人读书所得,略陈一、二如下。

    1987年09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胆石症的研究进展

    尹常健;

    <正> 胆石症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国发病率亦高。对于胆石症的治疗以往多采用手术疗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许多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如据国内外统计,术后残余结石约占10~25%,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5%,手术死亡率约为0.3~3%,肝内结石亦不能靠手术解决等。目前,国内外正在积极寻找新的治

    1987年09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芍药甘草散治疗哮喘

    李富生;石昕昕;刘新智;李敏;韩春香;

    <正> 芍药甘草散由《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方改制而成。其主要功能为缓急解痉止痛。我们根据哮喘的病机特点,试以芍药甘草散治疗哮喘证35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方药及用法:白芍药30克,甘草15克,共为细朱。每次30克,服药时加开水100~150毫升,煮沸3~5分钟,澄清温服。如无煮沸条件加开水后,澄清温服亦可。

    1987年09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子和的药补与食补

    刘学勤;

    <正> 张子和擅长汗、吐、下三法,但其在药补与食补方面,亦有独特的见解,今略述如下。金元时代,“燔针壮火,炼石烧砒,硫姜乌附,然后为补”,医者喜用辛温燥烈以温补,张氏应用药补非常谨慎小心,“必观病人之可补者,然后补之”。选

    1987年09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刘河间的“主火论”

    王敏淑;

    <正> 刘氏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阐明了对火的卓见。其更从七个方面形象地对比了水火之自然属性,如在性质方面,言水生于金而复润母燥,润下而善利万物,言火生于水而害母形,炎上而烈,害万物;在制约方面,言火上有水制之,则为“既济”,言水在下,

    1987年09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报道必须注意真实性和科学性

    雍履平;

    <正> 当今中医振兴时期,许多中医期刊中有较高价值的临床报道也脱颖而出,这不仅有助于经验交流、提高临床实践水平,而且为繁荣中医事业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临床报道必须注意真实性和科学性,就

    1987年09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若要痰饮退 宜用姜辛味

    朱建孝;

    <正>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仲景治痰饮的基本原则。他把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使用,体现了这一大法。三药均性温入肺,干姜、细辛温肺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三药联用,散中有收,收中有散,

    1987年09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第73条口渴的辨证意义

    姜建国;

    <正> 原文云:“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又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五苓散证与茯苓廿草汤证,同属蓄水证,同是治水方,仲景何以将辨证眼目印定在日渴与否上,其中道理值得探析。程郊倩将“渴”分为“水气作渴”与“热蒸作渴”,可谓撮其大要耳。这说明水气为病有致渴的可能,所以,

    1987年09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析《伤寒论》第58条文

    蒋荣生;

    <正> 《伤寒论》第58条原文是:“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本条

    1987年09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麻黄治疗遗尿症琐谈

    吕修业;

    <正> 麻黄具有开腠发汗、解表散寒、止咳平喘,以及宣肺利尿等作用,用麻黄治疗遗尿症亦有过报道,笔者临床在温肾益气、固脬缩尿的方药中加入麻黄,对于遗尿症的治疗,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几年来反复实践,自拟止遗尿方,由麻黄,益智仁,黄芪,桑

    1987年09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方剂学》自学重点提要及复习思考题(十六)

    王绵之;

    <正> 第四节温化水湿适用于阳虚不能蒸水化气,致冷湿水饮停聚在里而发生的病证,所以组方多以温阳与利水药为主。苓桂术甘汤具有温中阳,健脾运,利水气,化痰饮之功,主治中阳不足而生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

    1987年09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内科学》自学重点提要及复习题(八)

    杜怀棠;姜良铎;董建华;

    <正> 哮证《中医内科学自学考试大纲》对本证的要求是:1.明确哮证的含义,2.理解哮证以痰为主的病理因素,3.明确哮证的标本虚实;4.掌握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证治。一、哮证的含义哮证是一种反复突然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

    1987年09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1986年上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医古文》试题参考答案

    <正> 一、用同音汉字或拼音字母给下列字注音。捐 juān 跃 yuè局 jǜ却 què则 zé抠 kōu 匕 bǐ惠 huì哲 zhé质 zhì二、把下列繁体字写成简化字。(筹)(抯)(巩)(递)(范)(归)(荐)(胶)(据)(谷)

    1987年09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