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驰远学术思想析略

    王能治;

    围绕清代名医舒驰远所著《伤寒集注》阐述舒驰远为继喻嘉言之后的又一温阳派大家。舒驰远所倡导的凡病皆以阴阳六经辨证为主体,以及在治疗上特别重视脾肾之气和顾护人体元阳的学术思想在中医临床中有着普遍的现实意义。

    2000年07期 389-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芷悦脾土升胃阳除湿浊

    徐明;

    <正> 白芷辛温,教科书多将其列入辛温解表药中,用于解表、止痛、消痛。其实该药还有悦脾土、升胃阳、除湿浊的功效。《本草正义》谓其“芳香特甚,最能燥湿……振动阳明之气,固久泻之良剂。”白芷有较强的除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湿浊所致的泄泻、带下疗效满意。笔者常将白芷配白术组成药对,用于湿盛困脾或脾虚湿困之泄泻。白芷芳香悦脾燥湿,温升阳明清气,白术健脾运湿,二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升清降浊之

    2000年07期 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芷长于止痛

    王新华;

    <正> 白芷,辛温芳香,能走善通,祛风,散寒,除湿,通窍止痛,临床常用于风寒、风湿、寒湿等病症。笔者自拟穴疗止痛散外敷,治疗各种痛症680例,其中软组织挫伤338例,骨质增生82例,肌肉劳损10例,风湿性肌炎18例,骨折痛65例,肋软骨炎26例,肩周炎18例,胃肠平滑肌痉挛疼痛22例,手术后伤口疼痛10例,肋间

    2000年07期 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芷为主治疗面神经炎

    兰友明;兰义明;

    <正> 外祖父程良玉生前以白芷为主,治疗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及面肌痉挛,每获显效。今举其验案2则如下。例1:许某,男,42岁,1978年8月12日初诊。7天前面部受风而口眼歪斜,至某医院内科检查,诊为面神经炎所致而神经麻痹及面肌痉挛,经西药及针灸治疗效果不显,而求诊于外祖父。患者平时痰多色白,左眼流泪,左鼻唇沟变浅,左口角下垂而流涎,面肌牵向右

    2000年07期 39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芷治疗关节滑囊炎有良效

    于善堂;郭秀红;

    <正> 笔者在翻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时,见其中鹤膝风治法中用白芷治疗取显效的记载。受此启发,在临床实践中,每遇肘、膝关节滑囊病变时,即采用白芷外敷、内服治疗多获良效,现介绍如下。如治患者朱某某,男,45岁。因右膝部撞伤,两天后膝关节肿起,不能屈伸。诊断为外伤性膝关节滑囊炎。经医院间断抽液5次,旋抽旋肿,液体复来,先后用抗炎、微波等方法治疗,时越2月余,效果不甚理想而

    2000年07期 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重用白芷治疗卵巢囊肿

    徐细维;沈鹏;

    <正> 近几年来,笔者重用白芷治疗卵巢囊肿,疗效颇佳,现举1例介绍如下。何某某,女,31岁。1995年10月28日来本院就诊。患者右下腹胀痛,右侧腰部酸胀,月经淋漓,时断时续2月,白带色黄味腥。妇科检查:外阴正常,宫颈光滑,右下腹压痛(+)。B超检查显示:子宫右侧右卵巢处可见一4.6cm×3.7cm囊性暗区,边界清,透声好,左附件阴性。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治拟清热化湿,活

    2000年07期 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白芷治带下

    彭景星;彭慕斌;

    <正> 众所周知,白芷是发表散风、燥湿排脓之要药,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白芷治带下有效。在20世纪60年代,农妇郭某患头痛,鼻流浊涕,向余索方。当时据都梁丸与《金匮》排脓汤意,予白芷、甘草、桔梗、青茶各10g为方,服药5剂,不仅头痛浊涕诸症大减,而素有带下过多之疾竟愈。因而笔者后来在治带方药中,常加入白芷,每获奇良效。

    2000年07期 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芷下乳效亦著

    段先志;张春娥;

    <正> 白芷下乳,查诸本草典籍未见记载,为临证偶得。曾治一产妇患乳痈,焮赤肿痛,投以寒凉清解之品,又倍用白芷、贝母以消肿散结。药后,热退肿消,唯见乳汁增多,时自溢,疑是白芷所致。后遇2例缺乳证,遂有意用一味白芷30g,嘱其煎汤代茶饮,竟获效验。近年来,我们重用白芷20g,伍以当归、穿山甲、漏芦、通草、王不留行,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党参、天花粉、黑芝麻,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郁金、青皮、丝瓜络治疗缺乳28例,均收到突出疗效。如治李某,女,26岁,干部,1998年10月9日初诊。自诉产后1周乳汁量少清稀,并见面

    2000年07期 39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6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芷外敷治疗跟骨骨刺

    方约生;

    <正> 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白芷散外敷治疗跟骨骨刺32例,取得良好消肿止痛效果,现介绍如下。 32例均为门诊收治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均经X线证实为跟骨骨刺,疗程平均为15天左右。白芷散由白芷、白芥子、川芎,以3:1:1用量研末组成。洗净足跟部,取白芷散适量,醋调成稠膏状,敷于患处,面积约1元硬币大小,外以伤湿止痛膏覆盖,3天换药1次,一般1~2次即可见效。可连续应用,敷药10次肿痛未消失者为无效。经X线复查,虽未见明显骨刺消退现象,然本法对骨质增生引起的肿胀疼痛有非常明显的消肿止痛效果。经治32例中,31例肿痛消失,1例无效。

    2000年07期 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芷外用祛斑美容

    余国俊;

    <正> 白芷外用为美容要药。《日华子本草》谓白芷“去面皯疵瘕”。皯者,雀斑也。《本草纲目》谓自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古代美容方中多用之。据笔者临床验证,白芷一味单独外用便可美容;若配伍菟丝子、白附子外用,能祛除黄褐斑。菟丝子,《本经》谓其“汁去面(黑干)”;白附子,《本草纲目》谓其主治“面上百病……面皯瘢疵”,可以“入面脂用”。如治王某某,女,36岁,怀

    2000年07期 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22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晓鸣治疗尪痹经验

    曹忠贞;

    <正> 朱晓鸣主任医师为山东省老中医药专家。现将朱老师对尪痹的认识和治法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朱老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邪、瘀、虚三方面。外邪侵入人体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病因有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阻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筋脉失养,不通则痛,发为本病。如人素体阳虚,则形成寒痹;如素体阳盛,则寒邪从阳化热,形成热痹。直接感

    2000年07期 39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陈泊;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笔者研究治疗本病已40年,兹谈谈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体会。1 再障的认识与治疗体会再障的中医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脏腑造血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脏与肾脏功能衰减,渐至元气亏损,精血虚少,气血生化不足而致。其中命门火

    2000年07期 397-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逐瘀活膝汤熏洗治疗膝关节急性滑膜炎169例

    王熙勋;于鸣;

    <正> 我院自1991~1999年利用自拟逐瘀活膝汤治疗急性滑膜炎169例,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9例,男122例,女47例,年龄19~72岁,发病时间2天~1个月。单纯左膝71例,单纯右膝63例,双膝35例;其中外伤所致126例,炎症所致18例,风湿病所致25例。诊断标准:膝关节肿胀、疼痛、局部发热、压痛,膝关节伸屈受限,浮髌试验(+)。X线片示骨质无异常或轻度退行性变。炎症所致者可见血白细胞增高,风湿病所致者检查血沉、抗“O”偏高。2 治疗方法

    2000年07期 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林兰治疗糖尿病中药组方经验

    倪青;董彦敏;

    <正> 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林兰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将林兰教授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方思路与方法简述如下,以窥其临床经验之一斑。1 以中医理论指导用药1.1 根据三消主要病位论治: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分别代表糖尿病三个不同的病变阶段。根据不

    2000年07期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62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误诊纠治病案4则

    方秀兰;

    <正> 1 哮喘天热易发并非热哮——夏日寒哮案郑某某,男,42岁,农民。1998年6月29日初诊。10年前出现反复发作性胸闷气急,喉间哮鸣,每于天气转暖时渐发,天气转冷则渐止,天愈热则发作越频,天愈冷则发作愈少,逐年加重。始服氯喘片、氨茶碱等能缓解,其后发展到每日必服强的松。西医诊断为过敏性哮喘。曾多处求医,均无显效。刻下呼吸喘急,喉间哮鸣,咳痰稀白,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形体健壮,体温正常,听诊两肺哮鸣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舌偏

    2000年07期 40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瘰丸加味治疗幼年Still病并右肺上叶不张1例

    王维慧;

    <正> 患儿柳某,男,1岁3个月。因不规则发热、皮疹3个月,淋巴结肿大、肺部阴影2月余,以发热待查于1992年7月30日收住院。患儿于1992年4月20日,突然发热体温达39℃,同时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曾在某医院以麻疹、肺炎治疗,输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等治疗20天,仍有不规则发热、体温骤升骤降,皮疹高热时出现,有痒感,热退则隐匿,热退后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活动如常。5月9日拍胸片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右肺上叶阴影,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6月1日又出现颈部及下颌淋巴结肿大,6月27日作CT报告为支气管淋巴

    2000年07期 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升清降浊法临床治验举隅

    吴耀嵩;朱厚挺;

    <正> 脾胃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为患,临床多见脾胃升降功能失职之病证。笔者在临证时,每见脾胃升降失调之证,均用升清降浊法治疗,每获良效,特举例如下。1 倾倒综合征王某,男,42岁,1996年12月30日初诊。患者于1991年9月因酒后误服稀硫酸,造成胃部烧灼伤,而行次全胃切除术。术后食量减少,一般情况尚可,至

    2000年07期 403-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点刺拔罐法在皮肤科顽疾中的应用

    刘代红;

    <正> 带状疱疹神经痛后遗症、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疾病,在皮肤科临床属常见的而又难以治愈的皮科顽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点刺拔罐法治疗上述疾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举例如下。1 带状疱疹神经痛后遗症带状疱疹患者,由于失诊或误治等原因,常可遗留神经痛后遗症。由于疼痛较著,病人痛苦异常。根据中医“不通则痛”的理论,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瘀血阻遏经脉所致,故治疗上应

    2000年07期 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

    段学忠;杨丁友;孙西庆;周次清;

    采用放免法测定30例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治疗组)益脉降压流浸膏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1(IGF—1)水平的变化,并与26例卡托普利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及20例老年健康人(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均较健康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仍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下降幅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000年07期 405-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甲宁为主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王立琴;李钦孝;唐可清;丛培华;王洪涛;刘雪君;夏祥阶;

    为探讨以甲宁为主加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对治疗组41例和他巴唑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有效率8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研究表明,甲宁有调整免疫功能,改善能量代谢,降低耗氧量,降低甲亢小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水平。急性毒理和临床观察均表明该药安全无毒。

    2000年07期 407-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速效救心丸与同类中成药治疗心绞痛的对比

    曲家珍;张淑云;马丽红;

    <正>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近20年来文献报道治法方药不少。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许多中成药也相继问世,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舒心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参芍片、地奥心血康、心达康、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益心丹、熊胆救心丸、通心络等。我们经多年来临床实践,应用速效救心丸与同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比体会如下。1 临床特点

    2000年07期 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7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早搏灵治疗过早搏动82例临床及实验研究

    李树青;牛成早;牟玲;

    应用早搏灵治疗过早搏动(简称早搏)82例,同时与用心律平和异搏定两组作对照观察,并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治疗组用药后不仅有效地控制早搏,使心悸、胸闷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可治疗严重心衰并发的早搏,且无毒副作用,总有效率为78.0%,与心律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早搏灵对早搏的疗效可靠。动物实验亦证实,早搏灵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2000年07期 410-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加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

    桑海莉;

    以补肾加针刺方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5例(治疗组),按肾虚兼血瘀痰阻和肝胆郁热的不同证型,及月经周期的不同时间,分别服用补肾活血胶囊Ⅰ号、Ⅱ号、Ⅲ号、Ⅳ号,在月经第12天进行针刺促排卵治疗。结果治愈率48.6%,总有效率91.4%。克罗米芬对照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排卵率82.9%,妊娠率42.9%,对照组排卵率80.0%,妊娠率26.7%。治疗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率94.3%,对照组为80.0%。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妊娠率、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2000年07期 412-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消疲怡神口服液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血中β—内啡肽含量的调节作用

    王天芳;王琳;刘雁峰;刘晓兰;刘燕;张翠珍;张冰;姚俊清;焦扬;康纯洁;

    观察了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及消疲怡神口服液对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48例患者血浆β—EP含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CFS病人血浆β—E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中药复方消疲怡神口服液对该变化有明显下调作用。结合CFS患者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说明该药治疗CFS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浆β—EP含量有关。

    2000年07期 414-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非淋清汤治疗慢性解脲支原体性前列腺炎80例

    黄晨昕;夏于芳;

    为验证中药治疗慢性解脲支原体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将专科门诊确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且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淋清汤和美满霉素治疗。结果:非淋清汤组总有效率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中药非淋清汤治疗慢性解脲支原体性前列腺炎疗效优于西药美满霉素。

    2000年07期 41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平肝法为主治疗脑瘤1例

    高金保;

    <正> 郭某某,男,54岁,1996年1月22日就诊。3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右下肢无力,呈间断性发作,多于活动后出现,在某卫生室用维脑路通液月余症状加重,转我院内科。住院时右下肢麻木无力,继之右侧肢体抽搐,两目上视,每次约10余分钟,无头痛、呕吐及二便失禁,意识清楚,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伸舌右偏,右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侧痛觉减退,右侧指鼻试验阳性,右侧肱二、三头肌反射亢进,巴氏征、布氏征(一)。脑CT示:(1)多发脑转移瘤;(2)多发脑脓肿。胸部X线示:左肺下叶肺癌。确诊为肺癌脑转移瘤。用甘露醇、胞二磷胆碱、足叶乙甙、阿霉素、长春新碱等无明显

    2000年07期 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症151例临床观察

    张红;曹晓岚;孙西庆;刘贤臣;李振涛;单兆伟;周晓波;韩丹春;李义召;

    采用随机双模拟双盲法,共观察患者303例,治疗组服用舒眠胶囊加解都安神模拟冲剂,观察151例,临床治愈46例(30.46%),显效58例(38.41%),有效36例(23.84%),总有效率为92.71%。对照组服用舒眠模拟胶囊加解郁安神冲剂,观察152例,临床治愈30例(19.74%),显效54例(35.53%),有效46例(30.26%),总有效率为85.53%。经统计学处理,舒眠胶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解郁安神冲剂(P<0.05),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2000年07期 418-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89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肝豆状核变性病案

    张立亭;傅新利;

    <正> 1 病历摘要王某,女,18岁,学生。因两手不自主震颤1年,加重3个月,于1998年5月16日入院。患者3年前曾有发热、黄疸、恶心、呕吐,肝功能不正常,经中西药治疗3月后痊愈。1年前又出现两手不自主颤动、不能持物、不能书写而休学。近3月症状加重,且有两下肢扭转性痉挛,走路不稳,呈醉酒状;五心烦热,急躁多动,睡眠不宁,易惊醒;语言及吞咽无障

    2000年07期 420-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44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舌象观察

    李海燕;冯四洲;钱林生;韩明哲;

    报告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舌象观察结果。移植前薄苔28/44例,移植后舌象明显变化,初期厚腻苔29/44例,舌质紫暗14/44例,后期厚腻苔减至15/44例,褐、灰、黑苔增至14/44例。从中医角度显示此种治疗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对临床辨证施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0年07期 4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与肺阴虚证本质的相关性研究

    申维玺;孙燕;张叔人;余桂清;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阴虚证的关系。结果表明,巨噬细胞等非瘤细胞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与肺阴虚证有关,肺阴虚证组非瘤细胞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病人对照组;非瘤细胞中IL—1β/IL—6比值、TNFα/IL—6比值与肺阴虚证有密切关系,肺阴虚证组非瘤细胞中IL—1β/IL—6、TNFα/IL—6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病人对照组。根据中医证本质标准和本文结果等综合分析,我们初步认为,IL—1和TNF等细胞因子是肺阴虚证的本质。

    2000年07期 423-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73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四神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泄泻30例

    熊志凌;

    <正> 慢性泄泻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则水样便为特征,每日量超过200g,病程在2月以上。可见于西医肠道激惹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笔者以四神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泄泻30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2岁。对照组25例,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21~69岁,平均

    2000年07期 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尿道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与尿动力学关系研究

    郑蕙田;王翔宇;汪司右;陈国美;沈维娜;郑江澜;张力方;

    临床观察16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尿动力学分型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尿道压是尿道综合征的主要表现,肾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下焦湿热与膀胱不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由此证明了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尿道综合征的治疗和尿动力学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0年07期 426-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香龙散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机理探讨

    杨勤建;雷良蔚;李波;潘希雄;郑从义;

    应用荧光染色法、电镜、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和免疫组化法研究中药香龙散含药血清诱导人胃癌细胞(HS—746T)的凋亡和对Bcl—2、BaX、P16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香龙散含药血清在5%的浓度剂量时,作用细胞24小时,去含药血清,再加入无含药血清的培养液培养36小时,细胞凋亡达到高峰,凋亡率为37.02%,大部分细胞阻滞在S期;可使Bcl—2基因表达减弱,Bax、P16基因表达增强。结果表明,香龙散含药血清可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并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2000年07期 428-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辨证论治脑中风96例

    杨树亮;李存富;杨洁;

    <正> 笔者自1996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中风9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全部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中、西医脑血管疾病诊疗标准评定,并经颅脑CT证实。96例中男性72例,女性24例;年龄32~78岁,平均58岁,超过60岁者78例,占81.25%;发病时间:6~144小时;并发症:脑心综合征38例,继发性癫痫16例,肺部感染1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糖尿病17

    2000年07期 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复方肺舒灵对弹性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张旭晨;阮英茆;王红月;韩晓男;韵惠枫;

    观察中药复方肺舒灵对弹性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讨其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理,在体外培养肺泡巨噬细胞和复制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琼脂弹性蛋白板方法,观察肺舒灵对体外培养的肺泡巨噬细胞产生弹性蛋白酶及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地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肺舒灵对体外培养的肺泡巨噬细胞产生弹性蛋白酶及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地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弹性蛋白酶活性有明显抑制的作用。琼脂弹性蛋白板法是测定弹性蛋白酶活性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弹性蛋白酶活性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肺舒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挥较好防治作用的机理之一。

    2000年07期 43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肝复乐配合介入治疗肝转移癌16例

    周德善;

    <正> 肝转移癌患者绝大多数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临床上预后较差。为了提高对肝转移癌的治疗效果,探索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1994年以来,我院在采取肝动脉灌注化疗的同时合并使用中药肝复乐常规给药2个月治疗肝转移癌4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共42例,男28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31~72岁,平均48岁;其中大肠癌肝转移14例,乳腺癌肝转移7例,胃癌肝转移9例,肺癌肝转移8例,卵巢癌肝转移4例。全组病例均系原发灶已切除后1~7年内出现肝转移,原发病灶诊断均经病理切片证实。肝转移灶经B超、CT及肝血管造影、肝上照像AFD检查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2000年07期 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桂辛通对糖尿病鼠晶体醛糖还原酶及山梨醇的影响

    徐慧媛;郝炜欣;贾力;张克俭;张宏;孙仁宇;梁晓春;郭赛珊;

    为了观察桂辛通对糖尿病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山梨醇(SNS)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模型,给予中药桂辛通灌胃,并以氨基胍作对照,观察了中药桂辛通对大鼠晶体AR活性和SNS含量的影响。结果,桂辛通治疗后,糖尿病大鼠晶体AR活性和SNS含量明显降低。与未治疗糖尿病大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桂辛通能改善糖尿病大鼠晶体多元醇代谢,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000年07期 435-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沈吉云;燕忠生;

    <正> 肿瘤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新的肿瘤治疗途径及靶点的发现,为中药抗肿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作用机理得到进一步阐明。本文依其对癌细胞作用途径和方式以及产生疗效的特点综述如下。1 诱导细胞分化诱导癌细胞使其向正常细胞分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受到重视。葛根有效成份S86019在15~25μg/ml浓度下可明显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向粒细胞系统分化,使G1期细胞群体明显增加。在相同浓度下可诱导黑色素瘤(B—16)分化,使细胞中黑色素含量增加,细胞呈网状排列。

    2000年07期 437-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604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舒筋汤治疗心脏起搏术后并发肩关节功能障碍10例

    翁书和;吴永毅;吴浩祥;陈镜合;梁俊雄;

    <正>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已挽救了数以万计的危重心血管病人的生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其中某些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1~1998年间,应用舒筋汤加减治疗10例心脏起搏术后并发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取得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54~81岁,平均67岁。均为门诊随访病人,其中外院9例,我院1例。8例为病窦综合征,2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起搏模式为R波抑制型心室起

    2000年07期 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多发性神经纤维瘤9例

    许亚平;

    <正>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而治疗又很棘手的疾病。目前国内有关治疗该病的文献报道甚少。现就笔者近20年来采用纯中药内外结合治疗法,治疗该病9例,现作一临床小结。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7例,女2例;病程4~12年,发病于肢体

    2000年07期 440-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阴阳互刺法治疗癫痫60例

    周友龙;

    <正> 阴阳互刺法治疗癫痫是导师孙六合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癫痫的方法。经过10多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了较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诊断标准,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65岁;病程:3个月~21年;发作类型:全身性发作46例,部分性发作14例,治疗前脑电图正常者10例,界限性者6例,轻度异常者14例,中度异常者20例,重度异常者1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59岁;病程20天~18年;发作类型:全身性发作20例,部分性发作10例;治疗前脑电图正常者4例,界限性者3例,轻度异常者8例,中度异常者9例,重度异常者6例。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000年07期 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通逐瘀法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80例

    魏素侠;

    <正> 我院1990~1997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80例,均采用清热通下,凉血逐瘀法,配合扩血管利尿等西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病例EHF、ARF按1986年全国EHF会议诊断和分型标准。其中重型58例,危重型22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16~76岁;入院病期:发热期32例,少尿期42例,低血压少尿期重叠6例;少尿倾向13例,少尿47例,尿闭20例;尿素氮

    2000年07期 44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静脉滴注甲硝唑引起黑苔的辨治体会

    晏建立;

    <正> 黑苔常见于疫病严重阶段,主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肾之色属黑,病极伤肾,故黑苔多见于热极致肾阴衰竭,或寒极致肾阳衰微之危重证,无表证。但亦有因药物引起黑苔者,在辨证施治中不可忽视。1 临床资料近年来甲硝唑被广泛使用,我们自1995年10月~1998年2月系统观察76例静脉滴注甲硝唑后,引起黑苔者26例。黑苔发生率34.2%。本组26例黑苔中灰黑苔13例,黑腻苔8例,黑厚少津5例。发生在用药5~7天4例,8~10天13例,11~14天9例。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较重危外,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除舌苔变化外,多伴有恶心,胃脘不适,纳谷不香,倦怠乏力等甲硝唑的副作用。引起黑苔者多数为素有脾胃虚弱或胃火偏盛者。本组辨证为脾胃虚弱者13例,脾虚湿困8例,胃阴亏虚者5例。患脾胃疾病者出现恶心、胃脘不

    2000年07期 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四渎穴治疗生长痛12例

    魏波;

    <正> 儿童生长痛,亦称生长性骨痛、发育性骨痛,是指四肢不定期的间歇性发作性疼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亦可见有昼夜疼痛。发作时全身和患肢无明显阳性体征,疼痛消失后,生活和学习上一切正常。自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四渎穴治疗生长痛12例,结果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门诊就诊患儿,并经详细询问病史、系统的临床检查、化验、X线检查鉴别诊断后确诊。男7例,女5例;年龄5

    2000年07期 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煨脓长肉”法在中医外科中的应用

    刘胜;唐汉钧;陆德铭;

    <正> “煨脓长肉”换药法是中医外科外治过程中的独特经验,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些认识,现浅论如下。1 “煨脓长肉”的概念所谓“煨脓长肉”换药法,是指在疮面愈合的后期阶段,运用外敷中草药膏(散),经皮肤和创面对药物的吸收,促进局部的气血通畅,增强其防御能力,使创口脓液渗出增多,载邪外出,从而达到促进创面生长目的。此法一是提脓祛腐拔毒,增加局部脓液的渗出;二是惨出的脓液有助于创面肉芽、皮肤的生

    2000年07期 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28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从辨病用药、辨证论治谈辨病证医药学

    王今觉;

    <正> 中医治病,多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也有人习惯辨病用药,尽管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却难得十分理想。笔者认为,应从病、证、药综合考虑,兹提出“辨病证医药学”,与同道切磋。1 辨病用药是临床医疗第一要务通过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分辨所患何病,可理解为辨病,然后确定使用何药治疗,可理解为辨病用药。例如咳嗽病、肺痨、肺岩均可出现发热、咳嗽,X线胸片有阴影,特别是后二者

    2000年07期 44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干湿罗音的阴阳辨证

    王兆孝;崔明;

    <正> 干湿罗音是急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肺炎等在听诊时常常听到的肺部病理性反应。多年来我们根据中医理论特点采取阴阳辨证方法,临床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多年来通过观察与实践,我们认为在肺病听诊中干罗音其性质属阳,多为偏热性,痰液多粘稠。湿罗音其性质属阴,多为偏寒性,液多为稀薄。干罗音多为感寒化热,或久病肺阴不足,肺气宣降失司所致。湿罗音多为风寒袭肺,皮毛受阻,肺失宣降,水液升降失司蓄积而为痰液。根据中医理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和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前者在治疗上多用清热润肺化痰,兼肺气、肺阴不足者可分别补气或补阴。后者多用温肺宣肺利湿祛痰法。现举病例如下。

    2000年07期 44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咽部望诊小议

    高建忠;

    <正> 望咽喉,属中医望诊内容之一。干祖望教授总结孔窍粘膜望诊经验:红艳型充血为热,晦暗型充血属瘀,淡白者为气虚,苍白或惨白的属寒、阳虚。其中就包括望咽喉一项。临床上,咽部望诊多局限用咽喉科病变,笔者在跟随杨建屏老师学习期间,见杨老每逢淋证(泌尿系感染)患者,必望其咽部。久思不解,问其故。杨老认为,咽部望诊可知邪之有无及多寡。笔者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有意留心咽部望诊,逐渐体会到咽部望诊不单适用于咽喉科病变,对于内科杂病的诊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淋证为例,淋证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膀胱热,急性期以邪实为主,治宜清利,咽部望诊多可见咽喉粘膜充血,呈鲜红

    2000年07期 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金水六君煎治“肺肾虚寒”质疑

    刘盛斯;喻德福;

    <正> 金水六君煎是《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和阵”第一方。张景岳谓其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神效。”笔者深服张景岳独具只眼,认识到湿痰而缘于气虚、阳虚者固多,而兼见老年阴血不足之肺肾亏损者亦复不少,遂创制本方专治阴血亏损而湿痰咳喘之候。可谓匠心独运,补古未备。但言该方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则颇为费解,本不为尊者讳之旨,冒昧质疑于后。

    2000年07期 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