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及止血生肌效著

    吴震西;

    <正> 白及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味苦、甘,性凉,入肺经。功能补肺,止血,生肌敛疮。本品含有粘液质、淀粉、挥发油等成分,对白色葡萄球菌、人型结核杆菌和甲类链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外用作为涂敷剂,使局部红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并能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促

    1997年07期 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白及治疗难治性咯血

    吴佩珍;宋为真;

    <正> 难治性咯血是指经临床应用常规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脑垂体后叶素等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而反复发作者,或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妊娠等临床忌用脑垂体后叶素者。1973年3月~1992年12月作者用中药白及粉治疗

    1997年07期 389-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及止泻效佳

    华乐柏;

    <正> 六十年代末,笔者随诊于一中医,曾用白及粉、鱼腥草、金荞麦治愈一褚姓空洞性肺结核伴有肠结核患者。愈后师曰:白及不仅止咳止血,其止泻功能亦佳,当时不以为然。 1978年仲夏,一周姓男患者因支气管扩张咯血来院诊治。主诉由于家中有事劳累过度,致使旧恙发作,咯血次频,色鲜量多。且因饮食不洁,伴见脘腹不适,大便溏薄。作大便常规检查,

    1997年07期 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及擅治放疗后粘膜损伤

    朱树宽;

    <正> 近几年来,笔者于辨证处方中加入白及,治疗肿瘤放疗所致粘膜损伤38例,收效良好,兹介绍如下。 38例中,26例为门诊病例,其余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7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1年。38例

    1997年07期 390-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及治气胸、肺结核、面神经麻痹

    王心好;

    <正> 白及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地下块茎,味苦、甘、涩,性微寒,入肝、肺、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常用治肺胃出血及疮疡痈肿。据药理研究报道:白及能使血细胞凝集,形

    1997年07期 39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疏肝健脾法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

    李玉玲;危剑安;

    <正>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老年病门诊常见病种之一,我们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该病5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例均经本院或外院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1~30年不等,平均11年。合并有胃窦炎者15例,十二指肠球部炎症者6例,小弯溃疡者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

    1997年07期 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有关伏邪概念的逻辑思考

    赵国荣;

    <正> 伏邪是中医温病学中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近代对伏邪理论的探讨多从文献搜集着手,表述大致停留在伏邪概念语义演绎水平上,就“伏邪”论“伏邪”,且无定论。全国中医院校第五版教材《温病学》,总论中用“实际含义”对伏邪概念的原意予以否定,各论中对“伏暑”一病的病

    1997年07期 393-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祛暑散热汤浴治小儿夏季热

    孙浩;

    <正> 近两年来,笔者运用自拟祛暑散热汤浴治小儿夏季热1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15例,女3例。8个月~1岁者14例;1.5岁~2岁者4例。体温在38℃以上12例;39℃以上者6例。发热1~2天15例;3~5天3例。2 方药用法藿香、香薷、薄荷、浮萍、竹叶、大青叶各30g,

    1997年07期 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肾胚胎瘤的体会

    朱祝生;陈继婷;

    <正> 肾胚胎瘤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为胚胎性恶性混合瘤。目前公认须应肾切除,放疗与化疗等综合疗法。至今为止,关于中医药治愈肾胚胎瘤的报道少见。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中,学习先师陈慈煦教授(1913~1983)丰富的临证经验,对3例肾胚胎瘤患儿,拟益气健脾、解毒消症之法,坚持服用中药,1年后自

    1997年07期 397-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心理失衡肾虚致瘀论治阳痿

    盛生宽;

    <正> 自1985~1996年,笔者用疏调情志与补肾化瘀法相结合,治疗观察了45例阳痿病人,收到满意效果。1 调节心理与补肾化瘀治阳痿的机理许多患有阳痿或性功能明显减退的病人,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郁闷、心理紧张及肾虚有瘀的表现。如眩晕健忘,腰酸耳鸣,齿摇发脱,或须发早白,耳目不聪,疲乏易倦,不耐久

    1997年07期 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震西治咳经验

    尤菊松;吴自强;

    <正> 江苏省名中医吴震西主任医师,精研岐黄,行医50载,擅治内科疑难杂证,倡内病外治疗法,尤精于咳嗽的治疗,辨证用药具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得益匪浅。兹就先生治疗咳嗽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1 透达祛邪,宣肃肺气盖肺属上焦,位居胸中,处于脏腑的最高

    1997年07期 400-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弼臣治疗儿科疑难杂证3则

    郝剑平;

    <正> 1 情感交叉摩擦症顾某某,女,7岁。1993年6月30日初诊。主诉:双腿紧夹摩擦、肌肉僵硬、面红赤、身大汗出、尿意频作5年余。曾经外院多处求治,诊为情感交叉摩擦症,收效甚微,病势日趋加重。遂延刘老会诊。仍时有两腿摩擦,日发数次,每次持续时间30~60分钟,伴以尿意频作点滴不爽,乱跑尖叫,急躁不安,遍体抓痕,血迹斑斑。

    1997年07期 40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神经炎从寒湿论治的体会

    孔祥梅;张延群;毛兴爱;

    <正> 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神经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属祖国医学“痿证”范畴。在我们经治的66例GBS中,发现寒湿为其重要致病因素,并从寒湿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1 寒湿为因 GBS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居

    1997年07期 404-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干祖望临床辨证特点及思路

    徐轩;

    <正> 干祖望老师是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虽然五官是人体的一部分,但是它与整体的脏腑经络息息相关。在临床中,干师主张从整体观点辨证出发,找病因、定部位、分虚实及邪正关系来决定证型进行治疗。现就干师的辨证特点及思路略谈体会如下:1 对耳鸣耳聋的辨证 1991年7月,有一患者右耳持续性耳鸣1年余,耳鸣如群蝉喧噪,调高量小,拒怕噪音,闻

    1997年07期 406-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渡舟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陈明;

    <正> 肝硬化腹水,中医谓之“膨胀”,是一个临床大证,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刘老认为,治疗本病不能只图消除腹水与肿胀而概用峻利之药,这样做虽可暂时减轻痛苦,但时问一长,往往利尿无效,病人膨胀反而会加重,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刘老于临床治疗此病,首先仔细辨出其虚实寒热之情,根据具体病证而进行针对性治疗,寒

    1997年07期 408-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71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复方马钱子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双盲观察

    石玉山;张宏;杜秀兰;张鸣鹤;李恒敏;李秀琴;吴晓青;尹玉茹;周翠英;宋绍亮;傅新利;李素萍;刘英;朱玉梅;

    本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双盲法,共观察患者120例,1号组为治疗组,2号组为对照组,各60例。1号组服用复方马钱子片,临床治愈1例(1.7%),显效27例(45.0%),有效26例(43.3%),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服用风湿马钱片,临床无治愈例,显效16例(26.7%),有效33例(55.0%),总有效率81.7%。经统计学处理,复方马钱子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风湿马钱片(P<0.05),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1997年07期 411-413+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钢生化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胡文彬;杨任民;

    本文观察了中药肝豆片Ⅰ号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及对铜生化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发现该药无抑制外周血象及损害肝肾功能的副作用,对血铜等微量元素、血铜蓝蛋白及铜氧化酶、血电解质等无明显影响(P>0.1)。临床观察该药治疗34例HLD患者,4周后总有效率为70.6%,其中显效率为8.8%。

    1997年07期 414-41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滋补肝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周宜强;张书文;裴晓华;邓运宗;孙君;

    <正> 笔者以滋补肝肾,扶正祛邪为大法,研制成乙肝康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有很好改善,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1990年上海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130例均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8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47例。随机将13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1997年07期 41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加味白虎汤治疗啃甲症18例

    沈惠风;沈蓉;

    <正> 啃甲属嗜异症,常见于幼童到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表现为甲缘残缺不整,甚至指甲变形、变色、剥离,并伴有胃纳甚佳,喜食香辣,口干,便秘等症状。我们在上海市名中医秦亮甫教授指导下,对本组病例采用内服加味白虎汤,配以针灸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1997年07期 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健脾补肾法治疗小儿癫痫小发作36例

    邓仕龙;李瑞轩;

    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小儿“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采用健脾补肾法对36例小儿癫痫小发作经过3~12个月的观察治疗,结果近期痊愈11例(30.6%),好转22例(61.1%),无效3例(8.3%),总有效率91.7%。观察表明,健脾补肾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电图及显著降低患者的发作频率。

    1997年07期 418-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香荷洗剂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梁君儿;黎小斌;李丽芸;何盛琪;区勇全;

    临床随机将病例分为香荷外用观察组和制霉菌素外用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86.2%,对照组有效率78.9%,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本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1997年07期 420-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木通中毒1例报告

    李青;

    <正> 患者王某,男,25岁。因肝区疼痛,1994年12月15日前往医院就诊。查:HBsAg阳性,ALT120U/L,AST75U/L,γ—GP 230U,诊断为乙型肝炎。患者在某书中看到介绍本通50g水煎取汁服用治疗乙肝后,按方服用数小时,即感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全身乏力,尿量减少至200ml/日,之后又去医院检查,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做血液透析治疗,1个月内共做

    1997年07期 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气质相关性研究

    张亚强;刘猷枋;

    <正>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常见疾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本病患者以内向性格居多。本文对1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气质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气质与本病发展转归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的统一诊断标准,凡

    1997年07期 422-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痛经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经100例

    王琮本;盛燕江;

    <正>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年轻妇女,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痛经丸经剂型改革制成痛经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经10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妇女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为主证,并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经妇科检查(包括B超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属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1)气滞血瘀证(65例):经前或经期小

    1997年07期 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习惯性便秘400例临床观察

    李宗信;黄小波;张东岳;冯兴华;齐玉生;

    <正> 习惯性便秘多属中医虚秘的范畴,久治难愈,比较棘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研制的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因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肠失濡润所致的习惯性便秘,经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等三家医院临床400例对照验证,取

    1997年07期 424-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肿瘤患者甲床紫晕与舌下络脉变化的对比观察

    靳士英;周侠君;何尚宽;王甦;马泽声;

    甲床紫晕指甲半月远侧甲床上的紫色晕带,宽约2mm以上。伴指压反应延迟者,多见于肺癌、肺转移癌、肝癌、全身转移癌等重症肿瘤及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阻塞性肺疾患,辨证均属血瘀证。铸型标本显示甲床有三级血管弓,第一级弓发出直行血管,血流为瀑布样直流,不易瘀滞;第二级弓发出的微血管互相交叉吻合形成网眼,血流变缓,其弓正当甲半月远侧,在气滞血瘀微循环障碍时易形成甲床紫晕。通过与吉下络脉同步观察,认为两者均可作血瘀证体征。

    1997年07期 426-42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思路

    周超凡;于智敏;

    <正> 1 病证结合,取中西医之长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从病的角度来看,其基本病理生理是由于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糖代谢紊乱(也包括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表现为高血糖,高尿糖,葡萄糖耐量减低,胰岛素分泌释放试验异常。从证的角度来看,其基本病理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与燥热之间常互为因果。中医在治疗阴虚燥热时,主要以益气

    1997年07期 429-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运用郭氏远取点穴法治疗急性软组织闪扭伤

    郭艳幸;郭艳锦;赵庆安;

    <正> 急性软组织闪扭伤,俗称岔气,郭维淮老师采用远取点穴法治疗此类患者,收效迅速,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90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8岁。病程最长2天,最短半小时。本组患者均有闪扭或用力不当史,或发生于体位突变后;局部剧痛、肌肉紧张、痉挛,活动明显受限,咳嗽、喷嚏、大声说话或体位改变时疼痛加剧;发生在胸胁部者无明显压痛点,发生

    1997年07期 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0种中药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研究

    王昊;杨凤琴;潘梅;明金兰;

    本研究采用浅部真菌接种菌量的计数控制技术,观察10种中草药对我国主要分布的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及MIC测定。其中丹皮、青蒿、白鲜皮、秦皮、射干、羌活水提物在5%浓度即对部分浅部真菌产生抑制作用。羌活的平均MIC为11.88%,提示可做为广谱抗浅部真菌中草药。

    1997年07期 431-432+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595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 肾虚骨痛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陈训华;危剑安;陈燕平;丁继华;周重光;张万强;高云;邢美荣;

    采用切除卵巢大鼠诱导骨质疏松模型,肾虚骨痛胶囊大剂量组对模型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明显提高(P均<0.05),优于阳性对照药骨疏康,大剂量组对腰椎骨小梁体积有明显改善,骨灰分重量亦有大幅度提高,但小剂量组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1997年07期 433-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概况

    张军;易金根;孙树椿;

    <正>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多见的一型,其发病率居各型首位,而且人们最早认识颈椎病就是从这一型开始的。近年来,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只有对于少数经保守治疗不见好转和病情顽固具备手术指征的才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对保守治疗报道较多的是采用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取激素抗炎、消肿作用,以治疗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但同时也有大量文献报告本法容易出现刺破硬

    1997年07期 435-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怎样观察和治疗小儿泄泻的伤阴变证?

    俞景茂;毕秀萍;

    <正> 答:小儿泄泻病程中,尤其是湿热泻,由于泻利无度,失水过多,津液大损,极易出现伤阴变证(伤津脱水症),此时需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并及时纠正。首先要注意观察眼窝、前囱、皮肤弹性及气血津液运行的情况,其次要注意精神状态以及尿量的多少与口渴的程度。若眼窝凹陷,啼哭少泪或无泪,前囟低陷,皮肤干燥皱瘪,弹性消失,唇干齿燥,精神萎靡或烦躁

    1997年07期 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女性面部色素沉着应注意什么?

    姚石安;

    <正> 答:面部色素沉着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市场上虽然有多种“洗面奶”、“增白霜”、“祛斑灵”,但用后多取效于一时,常使患者感到无所适从。临床中我们常见到这种情况:一些面部色素沉着常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加重,有的兼有月经紊乱,有的B超检查出有子宫肌瘤,多数患者出现轻重不一的忧郁、焦虑、烦躁等情

    1997年07期 438-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后发热如何辨治?

    赵复国;

    <正>答:产后气血损伤,阴液亏耗,正气虚弱,为其生理特点。膝理疏松,易为外邪乘虚侵犯。脾运乏力,易为饮食积滞所伤。恶露失畅,易血痕气滞,阴虚则阳亢,为其

    1997年07期 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肩臂痛因胃病不能服药时,应如何治疗?

    雍履平;

    <正> 答:肩臂痛临床颇多见。然而在治疗时,由于部分病人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部疾患,不能受药物刺激时,需考虑用其他方法。肩臂痛一般包括肩峰下滑囊炎、肩周炎和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肩峰下滑膜炎多为肩部扭伤继发症,病变在同上肌腱,如冈上肌腱断裂、冈上肌腱炎、冈上

    1997年07期 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煎厥是中暑而非中风

    吴光炯;

    <正> 《内经》以“厥”命名的病名很多,其概念不尽相同,所指的疾病也容易混淆。近几年来有些关于中风的论著把“煎厥”、“薄厥”并称为中风的病名,殊为不妥。根据《内经》原文并结合后世医家的论述辨析于后。“煎厥”一词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在这段文

    1997年07期 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抑郁症看情志活动的季节性

    金光亮;郭霞珍;苏晶;程士德;周东丰;

    <正> 情志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属于现代心理学的范畴,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社会心理因素在各种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愈显重要,因而深入研究中医情志理论,探讨情志致病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 抑郁症季节性发作的临床分析病例取自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3年1

    1997年07期 440-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小柴胡汤毒副作用探讨

    吴中平;柯雪帆;

    <正> 误服小柴胡汤会发生严重的变证,温病学派对此已有论述,主要是小柴胡汤有耗液伤阴之变证。但在整理古代有关医案时却发现,小柴胡汤不仅可以伤津涸液,而且亦可以亡阳、耗气。尤其是内伤杂病误当伤寒治时,易致亡阳,其势不弱于劫阴。现代文献中常有关于小柴胡汤毒副作用的报道,尤其是日本方面的报道

    1997年07期 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华东区1996年下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中医内科学》试题

    1997年07期 44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1996年上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正常人体解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正> 1 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椎间盘、黄韧带 2.尺骨鹰嘴、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 3.腱划、腹横筋膜 4.颈静脉孔 5.左右肋弓最低点、左右髂前上棘之间 6.颧弓、上颌第二磨牙7.直肠横襞、7 8.膈穹窿、第5肋 9.咽腔喉部、甲状腺左右叶 10.中部、上部 11.子宫圆韧带、骶子宫韧带 12.右心房、左心室 13.回结肠动脉、阑尾系膜14.足背静脉弓内侧、前方 15.颈内静脉、颈干 16.节细胞、鼻、视神经盘 17.椭圆囊斑及球囊斑、壶腹嵴18.颞横回、每侧听觉中枢都接受两耳的听觉冲动

    1997年07期 44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