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医学習中医問題

    郭子化;

    <正> 我们现正处在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中,在过两三年后,我国人民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在这样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一部分的医药卫生工作的同志们,都在考虑怎样用更好的办法和高度研究的精神使我国医药卫生适应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事实是很明显的,在向科学进军的大军里,我们医药卫生工作者正在涌向这一斗争的前线,正在集中精力在各人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力量。在西医方面除了积极发挥自己的治疗力量和研究自己的业务外,并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有的已在开始学习中医,在中医方面除了积极发挥自己的治疗作用外,并积

    1956年07期 337-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辽宁省麻風病院中医治療麻風病的考察报告

    岳美中;

    <正> 在今年三月间,我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命到辽宁省麻风病院做了一次考察及总结工作。见到该院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首先由中医使用中药治疗麻风。经治九个月,初步总结,於全院住院患者372名中的309名病例,有效率达99%这在去年河北省石家庄由中医治疗乙型脑炎收到卓越的疗效后,又是比较有成绩的祖国医学遗产的收荻之一。兹将我在辽宁省对於麻风病的考察情况及总结疗效,报告於下:一、使用中药的治疗经过和成绩在1955年六月间,该院发现入院患者用中

    1956年07期 341-346+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对於結核病的一般認識及其处理方法

    方药中;

    <正>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造成人体组织病变与损坏的慢性传染病,如根据本病患者之自觉与他觉症状来作归纳与分析,则本病似属於中医一般所谓的“虚劳”范畴,不过中医书中所谓的“虚劳”据其描述内容,其包含范围甚为广泛,许多慢性消耗性疾病似乎都可以把它列在“虚劳”范围之中,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所举各条:“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者亦为劳”“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衂,少腹满,此为劳

    1956年07期 347-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民卫生出版社关於中医中药書籍的出版情况

    <正> 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适应全国医学界研究祖国医学的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中药图书已有四十余种,并选印了一部分皇汉医学丛书(30种)。其中重要经典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难经集注、脉经、注解仿寒论、诸病源候论以及浅注内经的内经知要等。这些书都是我国现存最古或较古的医书,是中医学术理论的基础。现已出版的方书计有:金匮要略方论、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关於国外的中医中药名著该社影印

    1956年07期 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结核病常見的証狀及治療

    赵成春;田令羣;

    <正> 结核病系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结核菌可通过呼吸、消化道、或皮肤侵入人体,它又可经血循、淋巴、枝气管等途径播散至全身各器官。因之,而成为临床常见的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为此,有必要讨论一下有关中医对结核病的治疗认识问题,以增加治疗内容。当然根本问题还在於“预防为主”。祖国医学文献中并无“结核病”之特有病名,但从许多医书中描写的如“劳疗”、“虚劳”、“肺劳”、“痰劳”、“风劳”、“蓐劳”、“花颜劳”、“奔马劳”、“虚损”、“鬼注”、“尸注”、“传疰”、“劳疰”、“肺痿”、“马刀”……等病的症状来看,很多

    1956年07期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於肺結核病的中医症狀療法

    欧阳勳;

    <正> 肺结核病是由於结核杆菌侵入肺部而又当人体抵抗力低弱时发生的,它是结核病当中的一种,在我们祖国医学里惯称之为“肺痨”。肺结核病也和其他传染病一样,最容易乘人体生理机能减弱时而感染成病,祖国医学经典上说过:“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里所称的“正气”就是指我们人体生理机能的旺盛之谓。所谓“邪”是外因的“病菌”或“病毒”之称,因此,在祖国医学上大都认为患肺结核的人,一定是由於身体虚弱所致,所以中医常把肺结核病包

    1956年07期 35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肺結核病的甘寒药与甘溫药应用問題

    牟允方;

    <正> 肺结核病,在古代医书上叫做“虚劳”;可是“虚劳”不一定就是肺结核,古医书上这个“虚劳”是包括着很多种的慢性疾病。中医的治疗“虚劳”,大抵在金元以前,不越於金匮的范畴,所谓“劳者温之”以及“甘温能除大热”,用的尽是所谓甘温药物,由於汉以下医家长期在实际中接触渐渐的知道了有些虚劳病,绝不是甘温药所能解决问题的,自从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於是医治虚劳有用甘寒药疗法。为什么治疗虚劳有用甘温药治疗的又有用甘寒的二个不同的方法?这是由於古代的科学条件限制,有很多慢性的疾病,光是凭一些症候往往不容易鉴别的。特别是肺结核病,在临床上碰到类

    1956年07期 359-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羊胆治療肺结核28例的初步經驗介紹

    黄曼夷;徐辉光;

    <正> 一、引言我们在最近数年来采用一个流传民间的单方——羊胆治肺结核,经临床实验,具有良好的功效,而且价格低廉,服食也称简便,值得医药界人士加以研究。在采用这个单方之前,我们曾翻阅一些医学文献,经查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千金方等书,没有用羊胆治疗类似肺结核的记载,是否其他古籍载有羊胆治疗类似肺结核的医方,我们还没有发现。本草纲目等文献都记有羊胆的性味是苦寒无毒。同时,我们观察曾服过羊胆的病人,毫无毒性反应出现,所以,适量的羊胆汁对人类无毒性,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在临床实验期间,又曾查阅一些现代

    1956年07期 36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骨結核症之中藥治療

    吕恩义;

    <正> 骨结核症为外科常见疾患之一。由於治疗不当,许多患者都不能早期治愈,痛苦異常。我过去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听骨结核病理课时,教授也说,谁要得了骨结核,尤其是成年人,要想治好,养个三年五年都不一定。事实真是如此,笔者於五一年冬就患第四、五腰椎骨结核症,经X线照相确诊后,於五二年十月开始睡石膏床休养,但是睡了二年多也没收到什么显著效果。腰背反而有麻木沉重感,行动也非常困难。但是

    1956年07期 36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狠毒棗”“狼毒膏”治療結核病的初步經驗介紹

    杨永清;

    杨永清同志系出席本届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中医工作者代表,他曾将用“狼毒”治疗结核病在卫生部召开的座谈会上作了报告,本刊特将其总结加以整理,介绍给读者。

    1956年07期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祖國医学中的瘰癧

    孙方成;

    <正> “瘰癧”一名,最先见於灵枢经,其中寒热篇说:“黄帝问於岐伯曰:寒热瘰癧,在於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瘰寒热之毒气也,留於脉而不去者也。”这段对话中说明了瘰癧有寒热之分,现在民间所传说的“老鼠疮”,似亦源於“鼠瘰”之说。在这一段的谈话中,我们还能得知瘰癧的发病部位。汉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虚劳证治中有:“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这里最早出现了“马刀”一名词。这“马刀侠瘿”根据许多作家的意见都认为是颈部及腋部的淋巴结结

    1956年07期 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鼠瘡”“瘰癧”的治療經驗介紹

    本刊接到各地寄来关於治疗“鼠疮”、“瘰癧”的经验介绍稿件甚多,因为限於篇幅未及一一刊载,兹选录数篇,加以删节,彙集介绍给读者。

    1956年07期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黃芪之我見

    张公让;

    <正> 中医杂志本年度第二号98页有岳美中先生的“黄芪之应用及其禁忌”一文,我读后有一点补充意见,拟在此提出请教於中医先进。岳先生说:世人有滥用黄芪之弊,对一切虚弱症,都用黄芪,这是不对的,反而不能发挥黄芪的长处。他举例说:仲景伤寒论,未曾一用黄芪,而在金匮则凡七用,因此断定黄芪对急性衰弱病,绝无救危亡於顷刻,像附子那样慓悍疾捷的力量,而对慢性衰弱病则有一定的疗效,但要多服久服,其效乃显。公讓按:黄芪的力量不及附子的慓悍捷疾,

    1956年07期 372-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学骨幹——“方”与“証”的研究

    叶橘泉;

    <正>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绪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笔者常用方剂之一,根据个人的经验,本方为对神经症与神经症兼高血压之药方,效果都良好。“仿寒论”太阳病中篇、本方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方所治之证,为属於胸肋少阳部位之病证也。本方的处方,在版本不同之伤寒论中,颇有出入,於一卷第七号汉方与汉药志上,大塚敬节氏曾有所论列,兹姑从略。本方的构成,其不同之点、兹举其主要者、如下:一、宋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黄芩、半

    1956年07期 374-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於重精神病針刺疗法的定穴、手法、反应及处理(附治療常規)

    陈锺舜;田从豁;

    <正> 前言:用针刺治疗精神病的方法,是祖国医学宝藏的一部分,在我国最古老的医书内经中就有较详细的记载:灵枢癫狂篇云:“狂始生,先自悲也,喜怒善恐者,治之取手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贵也,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妄见,耳妄闻、善呼者,……治之取手太阴、太阳、阳明、足太阴……善见鬼神者……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又甲乙经:阳厥大惊发狂癎节云:“癫疾、上星主之”、“狂言、太渊主之”、“狂妄走善欠、巨虚上廉主之”。“癫疾怒欲杀人,身柱主之”。千金方云:“邪病卧瞑瞑,不自知、风府主之”,“身柱主癫疾……欲杀人、狂走、见鬼、(?)言”。针灸大成:心

    1956年07期 376-3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針灸經穴概要(续)

    林茅;

    <正> 手之少阳三焦经,起於环指尺侧爪甲根部,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背之腕(阳池穴),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交膻中散络心包,下膈膜,属三焦。其支者自膻中上出缺盆,上项挟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却出至目锐眥。一关冲部位:在环指尺侧,去爪甲一分许处。取穴法:挨穴法曰:取於无名指外侧端一分处。主治症:咽头炎,食道痉挛,噫病,小儿急癎,霍乱,干呕,扁桃腺炎,头痛,角膜白翳,前膊神经痛,治五指痛尤效。刺灸:针一分,灸三壮。聚英云:“铜人针一

    1956年07期 381-383+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病理学綱要(续上期)

    鲁夫;

    <正> 中医病理学纲要各论内伤总论官能失调、机能衰微,以至体质伤损。各种内伤员然性质不同,却有互相影响。一、伤神——非正常的用脑,而劳脑过度,造成精神不振、神经衰弱,以至精力衰竭。“二、伤力——非正常的用力,而劳力过度、造成体力衰弱,身体伤损,以至残废不用。三、伤食——不愉快的进食,或饮食不节,造成消化不良,胃肠伤损,以至营养不良。四、伤精——习惯性的手淫,或性交迂频,造成精系衰弱、阴萎溏精,以至性交不能。各论一、各经病(心、肝、脾、肺、肾、命、)——按神经病理与内分泌病理组织的,以神经

    1956年07期 384-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內經知要”淺解

    秦伯未;

    <正> 三、色诊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色诊即用望法来诊断,望法很多,这里是把望色来概括其它。[原文语译]“素问”脈要精微论上说:两目视力的精明和面部气色的光润都与内脏精气健全有关,故红色要像白的东西包裹硃砂,不要像赭石,白色要像鹅的羽毛,不要像食鹽,青色要像苍玉的润泽,不要像蓝,黄色要像罗裹雄黄,不要像黄土,黑色要像加工的漆器,不要像地面的苍褐。如果五色彻底暴露,便是精气发泄无遗,寿命定然不久了。眼所以看东西,分辨黑白,审察长短,倘然以长为短,以白为黑,也是内脏精气衰竭的象征。

    1956年07期 386-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班西医学習中医的經驗簡介

    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班的西医师们,在学习中医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的精神,按照个人或小组具体情况,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在六个月的学习当中已取得了不少学习经验,当此全国展开西医学习中医之际,特将其经验的一部分,简要的介绍出来,供给读者作个参考。

    1956年07期 390-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