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象思维视角下中风病瘀毒互结证的再认识

    张云帆;赵迪;苗丽娜;刘红喜;魏竞竞;梁晓;王柳丁;张雪茹;陈云梦;张允岭;

    象思维是由事物的外在表现,通过类比、推理、演绎、象征等方法,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其内部规律的思维方式。在运用象思维对中风病“风、火、痰、瘀”病因病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象思维对中风病辨治规律的影响;同时以象思维的构建过程为线索,从物态、属性、本原、规律四个层面对中医学“毒邪”的含义进行解读,并进一步探索其与中风病瘀毒互结证的病因源流、辨识方法、病机演变和防治思路的关系,以期为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研究和临证诊治提供思路。

    2025年13期 v.66 1305-1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络息成积”与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异常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熊宏泰;宋英;杜炎远;于佩邑;郑红刚;

    通过梳理现代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诠释络息成积理论与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防治中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生理方面,缝隙连接与络脉在结构分布、物质交换、信息传递方面具有相关性。病理方面,缝隙连接介导代谢耦联失衡类似于络脉郁滞,为肿瘤发病之本;异型缝隙连接建立类似于络脉亢变,为肿瘤转移之因;缝隙连接蛋白翻译后修饰紊乱类似于络虚不荣,为肿瘤恶化之源。临床论治肿瘤当遵循“络息成积”的病机演变规律,初期解毒通络,恢复细胞间通讯功能以祛肿瘤新生;进展期平亢抑络,阻断异型缝隙连接建立以截肿瘤转移;终末期扶正通络,调节缝隙连接蛋白翻译后修饰以遏肿瘤病程。

    2025年13期 v.66 131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当代名医

  • 晁恩祥从热、痰、瘀、虚分期辨治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经验

    陈宏丽;张洪春;晁恩祥;

    总结晁恩祥教授从热、痰、瘀、虚分期辨治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临证经验。认为本病以血热痰瘀、气阴两虚为核心病机,其中急性肺出血期病机以血热炽盛为主,方用十灰散加减以清热和营、降火安络;肺出血静止期病机以痰热壅肺为主,方用清肺定咳汤加减以清肺化痰、和络止血;慢性期急性发作病机以气阴两虚、血热痰瘀为主,方用生脉散、十灰散合清肺定咳汤加减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痰祛瘀;慢性迁延后遗期病机以气阴两虚为主,方用生脉散加减以益气养阴、润肺宁血。

    2025年13期 v.66 1317-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房敏基于“重治筋,微调骨”治则推拿治疗慢性脊柱病经验

    陈博;张昊;孔令军;房敏;

    总结房敏教授基于“重治筋,微调骨”治疗原则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慢性脊柱病的临证经验。认为慢性脊柱病发病的关键病机在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据此提出重治筋、微调骨的基本治疗原则,并结合现代解剖学和传统中医腧穴经络理论,对慢性脊柱病采用“先致失稳、逆向调整、复而后立”和“分层推拿、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推拿治疗策略,往往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2025年13期 v.66 1322-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中医四诊技术在慢性肾脏病诊疗中的延伸及应用策略

    刘政新;宋钦;贺怡宁;尹晓凡;钱天洋;何伟明;

    传统中医四诊立足于患者症状及体征,既是中医学优势所在但亦有不足之处。慢性肾脏病在发病过程中病情具有隐匿性、长期性、虚损性、变化性的特点,难以根据症状及时施加干预措施,因此四诊的延伸在慢性肾脏病的诊疗过程中具有必要性。在中医辨证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传统四诊技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延伸及应用策略,包括引入微观辨证,明确肾病因由,防微杜渐;精准四诊信息,借助人工智能,既病防变;结合辨病辨症,总结临床规律,以常衡变;存储四诊信息,建立肾病数据库,瘥后防复四个延伸及运用策略,以期在慢性肾脏病的诊治中达到及时早期诊断、动态观察病情、准确施加干预、强化预后评估的长期管理诊疗效果,扩大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病中的优势。

    2025年13期 v.66 1327-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领域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应用与制作要点

    王文雅;景城阳;施兰君;马彬;廖星;

    临床前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的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是药品和医疗产品上市前的关键环节,对于探索中医药疗效机制、促进临床转化至关重要。中医药领域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可全面综合临床前研究证据、整合研究结果、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与偏倚风险、提升研究利用度、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中医药研究模型与评价指标的优化迭代。从定义研究问题、组建研究团队、撰写注册研究方案、系统全面检索、文献筛选、纳入研究的评价、数据提取、数据综合(Meta分析)和中医药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报告9个步骤,介绍中医药领域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制作流程与方法,以期为开展中医药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提供方法学参考,促进中医药领域证据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025年13期 v.66 1333-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日落综合征辨治思路

    孙行云;李傅尧;时晶;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日落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辨治思路。将日落综合征的发作时间与子午流注理论中膀胱经当令的申时(15:00—17:00)、肾经当令的酉时(17:00—19:00)与心包经当令的戌时(19:00—21:00)对应,认为申时膀胱经当令时发作,病机为阳气浮越、瘀热内结,治宜补肾填精、逐瘀泄热、引火归元,方用桃核承气汤合二至丸加减;酉时肾经当令时发作,病机为髓海空虚、阴不潜阳,治宜补肾填精、安神潜阳,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戌时心包经当令时发作,病机为痰浊上蒙、阻滞清窍,治宜清热化痰、开窍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同时可在口服中药汤剂时配合针刺、耳穴压丸、穴位贴敷进行综合治疗,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思路。

    2025年13期 v.66 1340-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运用升阳通降法分型辨治高血压病思路

    吕霄潼;朱林平;闫景顺;杜泽珺;吴雪莹;徐宗佩;

    以阴阳学说与络病学说为指导,认为阳气升降失调是高血压病的核心病机,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升阳通降法治疗高血压病。临证分为宗气虚兼血瘀、痰浊瘀阻、肝阳上亢三种证型,分别运用自拟经验方益宗活血汤补益宗气、活血升阳,理宗活血汤豁痰通阳、调气活血,清肝通络饮清肝通络、平肝潜阳。对于特殊类型的非杓型高血压病,在充分认识病机的基础上可采用分时辨治,以期为高血压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2025年13期 v.66 1345-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理筋动髌手法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价的随机对照研究

    顾金光;魏光成;赵勇;董永丽;卓泽川;孙奥林;秦伟凯;

    目的 基于影像学指标评价理筋动髌手法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招募126例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玻璃酸钠单侧注射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组给予理筋动髌手法治疗,每周3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1周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包括髌骨外移距离、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股指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45/54,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36/54,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周后,两组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髌股指数、髌股适合角较对照组减小(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结束1周后髌骨外移距离、髌股指数、髌股适合角均减小,对照组髌股适合角均减小(P<0.05)。结论 理筋动髌手法通过调筋理筋纠正髌骨外翻程度,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达到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目的。

    2025年13期 v.66 1350-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经穴对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5-羟色胺、血管活性肽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

    李朵朵;岳增辉;刘未艾;

    目的 观察针刺经穴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脾胃虚弱型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经穴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30例。针刺经穴组取经穴足三里、内关、公孙、阴陵泉,平补平泻,单侧取穴,左右交替,每日1次,每次30 min,5次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日。多潘立酮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每次1片,每日3次,饭前15~30 min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不适)评分,检测血清中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肽(VIP)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含量;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不适评分均降低,血清中5-HT、VIP及GLP-1含量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针刺经穴组各症状评分,血清中5-HT、GLP-1水平明显低于多潘立酮组(P<0.05);治疗8周后,针刺经穴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症状评分,血清中5-HT、VIP水平明显低于多潘立酮组(P<0.05)。治疗后针刺经穴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优于多潘立酮组的86.67%(26/30,P>0.05)。结论 针刺经穴治疗脾胃虚弱型FD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5-HT、VIP及GLP-1含量相关。

    2025年13期 v.66 1357-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证素分布及并发症风险的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韦宇;张莉莉;周凌;赵林华;倪青;仝小林;

    目的 基于最高体重指数(maxBMI),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及其与并发症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2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发症以及中医证型,根据中医证型提取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通过电话调查患者自我报告的最高体重,计算maxBMI;将maxBMI≥24 kg/m2患者分为脾瘅组,maxBMI<24 kg/m2的分为消瘅组。分析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情况。再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平衡两组间基线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证型、证素分布差异及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风险。结果 纳入11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034例脾瘅组患者的病位证素前三位的为脾(351例,33.95%)、肝(240例,23.21%)、胃(139例,13.44%),而144例消瘅组患者病位证素前三位的为脾(57例,39.58%)、肝(34例,23.61%)、肾(17例,11.81%);病性证素方面,脾瘅患者以气虚(481例,46.52%)、痰(353例,22.73%)、湿(241例,23.31%)多见,而消瘅患者则以气虚(84例,58.33%)、阴虚(44例,30.56%)多见。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各132例,在病位证素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瘅组患者的痰证素显著高于消瘅组患者(P=0.006)。在并发症风险方面,脾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高于消瘅患者(OR=2.04,P=0.010),而在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性证素痰在2型糖尿病脾瘅患者中更常见,脾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风险高于消瘅患者。

    2025年13期 v.66 1363-1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窗

  • 全球聚焦!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纳入世卫组织全球传统医学战略

    <正>近期,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2025-2034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传统医学战略》,该战略作为未来十年全球传统医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卫生体系融合的系统性指导方针。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战略目标“加强传统、补充和整合医学的证据基础”中明确提出:“鼓励成员国将传统、补充与融合医学的临床试验在世卫组织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以及其他世卫组织认可的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上注册”。

    2025年13期 v.66 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外湿因素诱导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

    张雅婷;苏浩杰;刘凡露;周攀宇;汪晴;张骏鸿;吴晶晶;韩凌;

    目的 构建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病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2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寻常型银屑病组5只、外湿型脾虚湿阻证组7只、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组7只。采用人工模拟高湿环境32周建立外湿型脾虚湿阻证大鼠模型,外涂咪喹莫特乳膏7天建立寻常型银屑病大鼠模型,并二者结合构建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大鼠模型。正常组大鼠饲养于正常湿度环境。观察大鼠整体状态、舌象变化评价大鼠宏观证候表现;通过脂肪组织和肝脏组织变化评价大鼠微观证候表现;通过皮肤病理变化、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脾脏组织变化评价大鼠银屑病严重程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CD4~+干扰素-γ~+细胞(CD4~+IFN-γ~+细胞)、CD4~+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CD4~+TNF-α~+细胞)和叉头框蛋白P3~+调节性T细胞(CD3~+CD4~+FoxP3~+Treg细胞)变化。结果 在宏观表现上,外湿型脾虚湿阻证组大鼠及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组大鼠均出现精神萎靡、扎堆嗜睡、毛发枯黄且杂乱无光等脾虚湿阻证表现,部分可见软便稀便、肛周污秽;外湿型脾虚湿阻证组及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组大鼠均可见舌体胖大,舌质淡而胖润,舌面水滑。在微观表现上,与寻常型银屑病组比较,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组附睾脂肪指数上升(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外湿型脾虚湿阻证组大鼠比较,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组大鼠脾脏质量显著上升(P<0.05);各组大鼠肝脏表观及HE染色表明肝脏组织无明显病变。大鼠背部皮损表观可见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组大鼠背部皮损情况较寻常型银屑病组大鼠明显加重。与正常对照组及外湿型脾虚湿阻证组比较,寻常型银屑病组和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组大鼠红斑评分、鳞屑评分、浸润评分、PASI总分以及CD3~+CD4~+FoxP3~+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皮肤表皮基底层及真皮层均可见PCNA阳性表达明显增多;与外湿型脾虚湿阻证组比较,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组CD4~+TNF-α~+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各组间CD4~+IFN-γ~+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人工模拟高湿环境结合咪喹莫特诱导可成功构建银屑病外湿型银屑病脾虚湿阻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

    2025年13期 v.66 1369-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补肾活血针刺法对SAMP8小鼠海马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及SIRT1/PGC-1α轴的影响

    任丹;张婷;徐江喜;朱宏;李若梦;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针刺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AMP8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非穴位组、多奈哌齐组,每组10只,SAMR1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针刺组针刺小鼠“百会”“血海”“肾俞”和“膈俞”,其中“血海”“肾俞”和“膈俞”先刺激左侧穴位,次日再刺激右侧,交替进行,每日1次。非穴位组取双侧肋下固定非经非穴点进行针刺,每日1次。模型组及正常组小鼠进行与以上两组相同时间、程度的捉抓刺激。多奈哌齐组小鼠接受1 mg/kg多奈哌齐胃管灌胃治疗,每日1次。各组小鼠均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各组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定位航行潜伏期、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及旷场实验(记录运动距离);HE及Niss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损伤情况;检测海马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相对倍数;Western Blot法及qRT-PCR法分别检测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 (PGC-1α)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非穴位组小鼠定位航行潜伏期及海马组织ROS相对倍数升高,穿越平台象限次数、旷场实验运动距离、海马组织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线粒体膜电位及SIRT1、PGC-1α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1);HE染色示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排列松散,数量减少,且空泡变性;Nissl染色示海马区锥体神经元不整齐,细胞质内Nissl体数量较少,染色较浅。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多奈哌齐组小鼠定位航行潜伏期及海马组织ROS相对倍数降低,穿越平台象限次数、旷场实验运动距离、海马组织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线粒体膜电位及SIRT1、PGC-1α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1),且HE染色和Nissl染色显示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改善。与多奈哌齐组比较,针刺组小鼠定位航行潜伏期缩短(P<0.01)。结论 补肾活血针刺法可激活海马组织SIRT1/PGC-1α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缓解神经元损伤,是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2025年13期 v.66 1378-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献研究

  • 基于文献的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亚型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的分析

    吕咪;黄开月;王小康;王昱茜;乔希筠;吕林;车慧;刘珊;王凤云;

    目的 基于文献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不同亚型动物模型方法的特点与差异,为该领域研究者动物造模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27日期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中与GERD [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巴雷特食管(BE)]造模相关的实验研究。提取动物品系、性别、造模方法 (涵盖中医病证结合模型)、造模周期;对于开展了模型评价的研究,再提取模型评价的方法信息;对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82篇文献。在诱导RE和NERD动物模型时最常选用的为SD大鼠(88/148、59.46%,9/14、64.29%),BE最常选用的是C57BL/6小鼠(11/20,55.00%)。雄性动物(RE:111/135,82.22%;NERD:11/14,78.57%;BE:10/12,83.33%)在三种亚型中均最常见。RE以食管黏膜层结构性损伤、胃内容物反流或混合反流为造模关键,其中前胃结扎+幽门不全结扎(42/158,26.58%)是最常见的造模方法;NERD以食管黏膜微炎症、内脏高敏感和情绪问题为造模关键,鸡卵清蛋白合氢氧化铝混合悬液腹腔注射+食管下段酸灌注(8/14,57.14%)是最常见的造模方法;BE以食管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和胆汁酸反流为造模关键,构建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β转基因小鼠(7/25,28.00%)为最常见的造模方法。不良心理应激是诱导肝郁最常见的方法。结论 RE、NERD和BE动物模型的构建关键与方法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需根据亚型特点选择适宜模型(如RE侧重结构损伤,NERD关注内脏高敏感)。当前研究对中医病证结合模型的探索不足,未来需优化证候造模方法 (如复合病因模拟)并建立中西医结合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支持中医药机制研究。

    2025年13期 v.66 1386-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证心得

  • 从“郁-血-神”病机传变探讨银屑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形神同调策略

    王文洁;刘怀伟;查舒颖;孙丽蕴;

    认为银屑病合并焦虑抑郁呈现“郁-血-神”病机传变,以气郁为始动因素,从“气郁化火、血壅神扰”“郁火灼阴、血燥神浮”“气滞血瘀、络郁神抑”三方面认识本病病机。提出“凉血解郁、养血疏郁、活血调郁”三法论治银屑病合并焦虑抑郁,分别应用凉血活血汤加减配伍枳壳、佛手、连翘心等凉血解郁,养血解毒汤加减配伍白芍、珍珠母、煅牡蛎等养血疏郁,活血散瘀汤加减配伍郁金、合欢皮等活血调郁。三法贯通“郁-血-神”病机,通过清血热、养阴血、通瘀滞配合疏肝、安神、调郁药物,实现形神同调。

    2025年13期 v.66 1395-1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空论视域下探讨从“厥阴为阖”辨治青光眼

    武雪;陈爽;张丽霞;蒋飘;周芷伊;孙文英;贾艾香;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探讨“厥阴为阖”治疗青光眼的思路。厥阴为阖,主内敛向里,是阴尽阳生、阴阳转化的关键节点,厥阴阖降通利,则气机敛降通畅,使血气、精神、情志内守,充养脏腑、濡润宗筋;“阖”机失常,则阴阳紊乱,寒热错杂,气血不调。认为“厥阴阖降失司”是青光眼的主要病机。在时空论视域下,临证当治以“调阖厥阴,燮理阴阳”,方选乌梅丸加减,以调整厥阴气化升降出入,使得厥阴通利,阴阳和抟,目系得养。

    2025年13期 v.66 140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浊邪害清”探讨耳石症的病机演变与治疗

    孔妍;匡紫訸;吴斌;孙文军;

    以浊邪害清理论为指导,认为耳石症发病以清阳不升、痰浊内生为因,痰饮交结、清浊相干为标,脾肾不足、元气亏虚为本。临证根据不同分期分别施治,急性期治以温化痰饮,方选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残余期治以益气升清,方选升陷汤合生脉散加减;巩固期治以益肾填精,方选杞菊地黄丸加减。

    2025年13期 v.66 1405-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肝主疏泄”探析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的共性病机及治疗

    宋昱佼;祝敏;蒋卓男;国华;

    以“肝主疏泄”为指导,认为肝疏泄失常导致气滞、痰凝、瘀阻是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三病的共性核心病机;气滞、痰凝、瘀阻既是重要的病理产物,又可阻碍肝之疏泄,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证主张以疏肝理气解郁为治法,方用通气散为基础方,灵活加减。针对肝郁气滞证,方以通气散加减以疏肝理气;气滞痰凝证,方以通气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以疏木调土,化痰散结;气滞血瘀证,方以通气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以行气活血,通络消积。同时根据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病位不同的特点,随症增减药物,以期标本兼治。

    2025年13期 v.66 1409-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参考文献引用注意事项

    本刊编辑部;

    <正>1.除引用经典文献外,一般宜引用近年来发表的较新的研究,尤其是进展类综述,不应过多引用陈旧文献。2.引用诊断标准、辨证标准、常规治疗方法、疗效评价标准、量表、造模方法等已有公认、权威报道的内容时,应引用教科书、临床指南、行业标准、专著等文献,不宜随意引用非权威文献。3.若可引用文献比较多,应选择期刊评价高、文献质量好、作者学术声誉强的文献。4.应引用原始文献,不宜引用二次文献。如流行病学数据,应引用数据的原始出处。

    2025年13期 v.66 1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杂志》论文中关于伦理审查与利益冲突的规定

    本刊编辑部;

    <正>1伦理审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23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报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时,需说明所采用的试验程序是否经过国家的或所在机构设立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评估与批准,并注明批准文号。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包括以下活动:1)采用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医药学和心理学等方法对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病理现象、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进行研究的活动;2)医学新技术或者医疗新产品在人体上进行试验研究的活动;3)采用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收集、记录、使用、报告或者储存有关人的样本、医疗记录、行为等科学研究资料的活动。

    2025年13期 v.66 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病机探析推拿治疗颈椎病的调衡作用

    张怡瑾;李辉;陈子颖;徐希若;王广东;姚斐;郭光昕;

    中医推拿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的发病机理,阐述“筋骨平衡”对维持颈椎“筋柔骨正”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通过探讨颈椎筋骨系统的“骨张筋,筋束骨”作用受限和颈椎经筋软组织及骨骼生物力学异常改变的情况,综合分析推拿治疗颈椎病在“理筋”“微调骨”的调衡作用下恢复颈椎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重塑筋骨平衡,以期为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和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13期 v.66 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申明

    本刊编辑部;

    <正>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投稿系统更新,投稿及论文下载等流程需要”等各种名义,冒充本刊收集作者个人信息。在此本刊郑重声明:1.《中医杂志》论文投稿与发表过程中除官网注册时需填写作者信息外,其他过程中无需收集作者个人信息,且投稿注册也不涉及作者个人账号等信息。

    2025年13期 v.66 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