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嘉慧;史君鹤;姜众会;曲华;张立晶;胡志耕;陈爱莲;李冬;史大卓;高铸烨;
目的 观察清心解瘀颗粒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瘀毒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个研究中心共100例ACS瘀毒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予清心解瘀颗粒口服,对照组同时予安慰剂颗粒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评估主要结局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涉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共5个维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及随访12周后两组SAQ各维度评分升高、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治疗组LVEF升高;随访12周后对照组LVEDD增大(P<0.05)。治疗组随访12周后与治疗前差值方面,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MACCE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清心解瘀颗粒可改善ACS瘀毒互结证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22期 v.66 2345-2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卫佳豪;张子玥;刘如歌;刘韩彬;王家慧;张杰;柳雪影;杨俊红;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益气方辅助治疗重症肌无力脾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4例重症肌无力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治疗组26例。两组均予溴吡斯的明片和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组同时口服健脾补肾益气方,疗程均为12周。评估主要结局指标为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量表(QMG)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次要结局指标为重症肌无力日常活动评定量表(MG-ADL)评分、治疗后最小症状表达(MSE)情况、重症肌无力患者干预后状态(MGFA-PIS)分级情况、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分型情况、基础西药使用剂量情况以及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两组各纳入分析24例。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7.50%(21/24)高于对照组的25.00%(6/24,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QMG评分、MG-ADL评分、血清AChR-Ab水平、溴吡斯的明及醋酸泼尼松使用剂量均降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MGFA分型中Ⅰ型增多,Ⅱ型、Ⅲ型、Ⅳ型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QMG评分、中医证候积分、MG-ADL评分、溴吡斯的明及醋酸泼尼松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上述各指标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达到MSE的患者为18例(75.00%),对照组为11例(45.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GFA-PIS分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2例、对照组5例,均非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健脾补肾益气方可改善重症肌无力脾肾两虚证患者肌无力症状和中医证候,提升日常活动能力,促进向稳定状态转变并减少基础西药的使用剂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AChR-Ab水平而调节免疫有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25年22期 v.66 2353-2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景嵘月;朱维娜;邹旭丹;徐媚媚;陈月月;吴素玲;
目的 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方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瘀血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纳入RA合并ILD瘀血痹阻证患者65例,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方口服,两组疗程均24周。比较治疗前后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疾病活动度(DAS 28)评分、肺高分辨率CT(HRCT)量化评分,检测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分别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和外周静脉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涎液化糖链抗原(KL-6)水平。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痛逐瘀汤加减方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两组各纳入30例。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优于对照组的76.67%(23/30,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Q-DI、DAS 28评分、CRP、ESR以及血清KL-6水平均降低,FVC%、DLCO%及血清sRAGE水平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肺HRCT量化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肺HRCT量化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治疗组为3.33%(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OR=0.114,95%CI(0.018,0.722),P<0.05]。结论 身痛逐瘀汤加减方辅助治疗RA合并ILD瘀血痹阻证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升高血清中sRAGE水平并降低KL-6水平有关。
2025年22期 v.66 2360-2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