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构建知识与数据双驱动中医诊疗系统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

    许鸿本;路熹雅;刘怡馨;高灵婧;周常恩;杨朝阳;

    在梳理知识驱动及知识工程、数据驱动及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要素的基础上,根据基于知识驱动与基于数据驱动的中医诊疗系统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基于知识与数据双驱动的人工智能来构建中医诊疗系统,以适用于中医临床。从中医学学科属性、基于逻辑演绎的中医药理论、基于归纳总结的实践经验角度分析构建双驱动诊疗系统的可行性,同时从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中医药医案大数据、知识图谱与大数据融合方面构建双驱动诊疗系统的实现路径,以期为中医诊疗系统的发展提供思路。

    2022年09期 v.63 801-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148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中医活态传承建设的思考

    刘文平;冯全生;吴文军;周仕轶;胡一梅;余曙光;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医药具有民族性、历史性、现实性和活态性特征。中医药文化活态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不应是静止的、凝固的,而是发展的、鲜活的。通过分析中医活态传承的内涵、意义和目标,提出活态传承的根脉是中医药文化,灵魂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医德医风,主体是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诊疗技术。认为应当从强化中医经典传承、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改革名老中医临床跟诊模式,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挖掘名老中医隐性知识等方面构建多维度、多途径的中医活态传承体系,从而推动中医药的规模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发展。

    2022年09期 v.63 806-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1944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当代名医

  • 张磊对黄芩清热特点的认识及临证应用经验

    丁雪颖;黄岩杰;侯改灵;高青;彭超群;陈召起;孙玉信;张磊;

    系统整理张磊教授的临床病案,从黄芩的性味、归经、功效、治疗病证及方药配伍等方面阐释黄芩的清热特点和临证应用经验。黄芩清少阳半表半里之热,配伍升清之品引邪外出,以和解三阳;黄芩清厥阴郁热,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证,配伍天麻、钩藤、龙骨、牡蛎等沉降之品以消风火,并联合运脾温阳之品以平衡寒热;同时运用黄芩善解一身气机郁滞之热的特点,联合化瘀涤浊法治疗疑难杂症。

    2022年09期 v.63 811-813+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03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行宽运用圣愈联珠汤辨治风湿性心脏病经验

    何涛;刘建和;张艳;

    总结王行宽教授运用圣愈联珠汤辨治风湿性心脏病的临证经验。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心之气营亏虚以及痰饮、瘀血、水饮阻滞等因素相关,治疗侧重“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临证除运用祛风散寒、化湿清热等基本治法外,还兼顾调营和卫、补气养血或利水化痰、活血祛瘀之法,并列举运用圣愈联珠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案例,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2022年09期 v.63 814-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8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患者价值观与偏好要素的研究思路探讨

    高胤桐;董兴鲁;王悦;李晶娅;丁薇;史楠楠;高颖;张根明;

    患者是临床诊疗的关键环节,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备受国际关注。“患者价值观与偏好”研究是该模式在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中的体现,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中医的受众人群文化背景不同,决定了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患者价值观与偏好不能完全套用目前既有领域的研究,需要识别其中重点影响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认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研究过程应重视“患者价值观与偏好”,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的自身特点、要素出发,丰富已有研究体系的维度构建。丰富维度构建时出现的各种风险,可通过多群体横断面调研后的抽样调查、共享决策、焦点小组访谈、医疗最大最小化量表等方法探寻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收集、整合、汇报患者价值观与偏好,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时患者价值观与偏好部分的编写提供思路。

    2022年09期 v.63 819-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5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免疫浸润特征从“浊邪化热,虚火灼脉”论治糖尿病大血管损伤

    关明丹;王庆峰;杨宇峰;石岩;

    基于免疫浸润特征的现代研究,以浊邪为切入点,探讨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病机演变过程,为其辨治提供新思路。指出脾胃损伤-酿生浊邪乃糖尿病大血管损伤的发病基础,“浊邪化热,虚火灼脉”为核心病机。临床以健脾化浊、滋阴泻火、痰瘀同治为其核心治则治法。

    2022年09期 v.63 825-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09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亚临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提出及治未病思想在其防治中的应用

    闫朋宣;张海艳;赵雨坤;李鲲;张京春;杜宝俊;赵宇平;

    基于临床经验和基础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亚临床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一假说,并以月经周期推迟、18.5≤体重指数<30、眉毛浓密、眉毛颜色发亮、下颏痤疮、0.7 cm<子宫内膜厚度≤1.0 cm、1<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雌激素≤2、1.5 pg/ml<游离睾酮≤2 pg/ml、3 ng/ml≤抗苗勒氏管激素<5 ng/ml、间或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1次为其典型临床表现集。并根据“亚临床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湿、血瘀之关键病因病机,同时结合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提出温阳法为该病治疗总则。

    2022年09期 v.63 830-833+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83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辨治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

    严志鹏;漆仲文;施琦;耿小飞;王玥瑶;付焕杰;张军平;朱亚萍;

    “血-脉-心-神”一体观蕴含的时空整体性、形神一体观等核心内涵与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患者心体受损、神机失调、血失稳态特征高度契合。提出从血脉失和、心体失养、神不安位角度认识术后心境障碍病机变化。倡导从术后依据心境障碍发生前、发生时、稳定后三个阶段进行序贯辨治。第一阶段,在血运重建后以心体受损为主,运用清心宁心方药干预,起预防作用;第二阶段,即心境障碍发生阶段,以神机失调为主,运用五神安位汤并加重行气活血药物以调神安神;第三阶段,即心境障碍稳定阶段,以血失稳态久存,运用育心宁心方药配合血脉宁共同干预,起改善预后的作用。临诊时抓住疾病当前主要矛盾,依据病情发展序贯施治,则疗效显著。

    2022年09期 v.63 834-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899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归龟壮骨片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阳两虚证腰背痛患者150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詹炜祎;刘光明;杨佳裕;季伟;孙波;

    目的 观察归龟壮骨片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阳两虚证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方法,将1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阳两虚证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钙尔奇D片口服,每天600 mg;治疗组加服归龟壮骨片,对照组加服归龟壮骨片模拟剂,均每天3次,每次1.5 g,连续服用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3个月,随访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临床常见症状积分,并在治疗前、随访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包括血钙(Ca)、血磷(P)、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β降解产物(β-CTx)、25羟维生素D (25-OH-VitD)、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常见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59.57%,P<0.05)。两组治疗后1、2、3个月及随访时的临床常见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间与过去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治疗3个月较治疗1个月、随访时较治疗1个月及2个月均明显降低(P<0.05),而下肢抽筋、步履艰难、持重困难治疗后不同时间与过去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2个月、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下肢抽筋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时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与过去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与过去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2个月、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随访时各骨代谢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时P、PINP、β-CTx、BG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升高(P<0.05)。结论 归龟壮骨片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阳两虚证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且可维持骨密度不降低。

    2022年09期 v.63 839-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下载次数:642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化浊解毒润肠方治疗热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36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朱叶珊;陆庆革;李凤红;李小海;胡泽;陈彤君;白国民;王清贤;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润肠方治疗热积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72例热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治疗,服用方法:A剂、B剂各1包,同溶于125 ml温水中,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润肠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症状评分量表(KES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72 h结肠排出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为(5.08±1.54) h,对照组为(9.08±1.38) h,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KES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72 h结肠残留率及血清VI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5-HT、MOT水平及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润肠方可以增加热积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改善便秘症状,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5-HT、MOT、VIP水平及肠道菌群有关。

    2022年09期 v.63 845-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81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九步八分推拿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女性患者股直肌超声灌注成像的影响

    卿伦学;安易;刘长信;翟俊修;冯兰;刘冼宗;张洋;郭俊明;王锡友;于长禾;

    目的 观察九步八分推拿法治疗女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例女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选取疼痛程度重的单侧患膝进行为期2周6次的推拿治疗,推拿方案按照九步八分法方案进行。在第1次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及第6次治疗后分别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及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评价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股直肌超声灌注成像检测增强达峰时间(TTP)、造影峰值强度(PI)。结果 20例受试者脱落1例,最终1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NRS评分治疗前后三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WOMAC总分治疗前后三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WOMAC疼痛维度评分(P=0.027)、功能维度评分(P=0.010)治疗前后三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僵硬维度评分治疗前后三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78)。治疗前后三个时间点T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49)。治疗前后三个时间点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第1次治疗后较第1次治疗前PI增加(P=0.02),第6次治疗后PI与第1次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第6次治疗后PI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00)。结论 九步八分推拿法可显著改善女性膝关节骨性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股直肌微循环、调整关节代谢状态有关。

    2022年09期 v.63 851-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牵引舒筋手法治疗0~6月龄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0例临床观察

    黄晋;裴生太;李竞;李建国;苟永贵;王华明;张辰;宋学文;罗鹏飞;

    目的 观察中医牵引舒筋手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0~6月龄DDH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患髋数为35个,对照组为36个。治疗组予中医牵引舒筋手法治疗,对照组予Pavlik吊带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天,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4周后Ortolani征及Barlow征,评价患儿髋关节的稳定性;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2周后髋关节超声Graf法检查的α角、β角,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同时记录临床治疗费用。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Ortolani征、Barlow征阳性者均转为阴性(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儿α角明显增大、β角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治愈30髋、治愈率85.71%(30/35),对照组治愈32髋、治愈率为88.89%,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获得随访,治疗组随访时间(12.35±1.82)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78±3.56)个月,除对照组出现2例(2髋)腘窝处皮肤损伤外,两组患儿均无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且对照组治疗费用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牵引舒筋手法与Pavlik吊带治疗婴儿DDH,均能使患儿的骨性髋臼和软骨性髋臼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促使患髋趋于稳定,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但牵引舒筋手法安全性更高、治疗费用更低廉。

    2022年09期 v.63 856-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实验研究

  • 化瘀解毒方对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模型大鼠脑细胞自噬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彭珣;李定祥;马若梦;李钰佳;蔡昱哲;邓奕辉;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方预防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化瘀解毒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5只。化瘀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9.5、28.5 g/(kg·d)化瘀解毒方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3 ml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7天。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灌胃第4天开始给予角叉菜胶腹腔注射,连续3天,灌胃第7天给予大鼠1次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液。末次灌胃24 h后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线栓法制备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病证结合模型。造模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各组大鼠随机选取5只大鼠采用TTC染色法观察脑组织梗死率;伊文思蓝(EB)渗透法检测脑组织血脑屏障(BBB)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1 (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和咬合蛋白(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脑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值增加,p62、Occludin蛋白表达降低,EB含量上升(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瘀解毒方低剂量组脑梗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C3Ⅱ/LC3Ⅰ值降低,Occludin蛋白表达上升,化瘀解毒方高剂量组脑梗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C3Ⅱ/LC3Ⅰ值、EB含量、Beclin1蛋白表达下降,p62蛋白和Occludin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与化瘀解毒方低剂量组比较,化瘀解毒方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率、EB含量、Beclin1蛋白表达、LC3Ⅱ/LC3Ⅰ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化瘀解毒方可明显预防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脑损伤,以高剂量较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脑细胞自噬,从而保护BBB功能。

    2022年09期 v.63 862-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1018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苦参对特应性皮炎模型小鼠皮损组织PAR-2、TrK-A蛋白表达的影响

    宋雪;王成祥;袁姣姣;张新荣;王国蜜;高珊珊;孙占学;

    目的 探讨苦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替利嗪组和苦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用卵清蛋白(OVA)诱导特应性皮炎模型,造模成功后,苦参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苦参3.75、2.50、1.25 g/(kg·d)灌胃,西替利嗪组给予西替利嗪片10 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每天灌胃2次,连续3周。分别于干预1、2、3周时观察小鼠每30min内搔抓次数;干预3周后采用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 (LTB4)浓度,分别采用免疫印记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和酪氨酸激酶A (TrK-A)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同时间相比,模型组小鼠干预1、2、3周时搔抓次数显著增加(P<0.01);HE染色显示小鼠的表皮过度角化、真皮层增厚、炎细胞浸润;血清中PGE2、CGRP、LTB4和SP浓度明显升高;皮损组织中PAR-2和TrK-A蛋白表达增多(P<0.05或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除苦参低剂量组干预1周时外,西替利嗪组和苦参各剂量组各时间点小鼠搔抓次数显著降低(P<0.01);西替利嗪组和苦参各剂量组小鼠的表皮和真皮比模型组明显变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且以西替利嗪组和苦参高剂量组改善明显;西替利嗪组和苦参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PGE2、CGRP、LTB4和SP浓度均降低,皮损组织中PAR-2和TrK-A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苦参高剂量组同时间比较,苦参低剂量组小鼠搔抓次数明显升高(P<0.05)。西替利嗪组及苦参各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小鼠血清中PGE2、CGRP、LTB4和SP浓度,皮损组织中PAR-2和TrK-A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可以改善特应性皮炎瘙痒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皮损组织中PAR-2和TRK-A蛋白表达有关。

    2022年09期 v.63 869-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1147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肾阳虚体质大鼠肝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测序与分析

    欧阳双;李晗;蔡海洋;吴晶;汤朝晖;李炜弘;

    目的 探讨肾阳虚体质大鼠肝细胞DNA甲基化特征。方法 选取本课题组前期研发的自发性肾阳虚体质模型大鼠子一代、子四代雄性各3只分别组成子一代组和子四代组,3只正常SD大鼠设为空白组。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进行甲基化测序,与参考基因组进行唯一比对,定位富集区域。将子一代组、子四代组富集区域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取差异富集区域。子一代组、子四代组差异富集区域取交集,将富集区域关联到基因,并根据组间富集区域富集样本个数差异筛选组间差异的甲基化富集区域。针对差异关联基因集进行GO、KEGG功能分析。结果 子一代组共获得276 091个富集区域,子四代组共获得309 430个富集区域,空白组共获得275 413个富集区域。与空白组大鼠相比,子一代组肾阳虚体质大鼠差异富集区域共372个,其中甲基化水平增高89个,甲基化水平降低283个;子四代组肾阳虚体质大鼠差异富集区域共51条,其中甲基化水平增高30个,甲基化水平降低21个。取子一代组与子四代组差异富集区域的交集,初步筛出差异富集区域12个。对差异富集区域进行GO、KEGG功能分析,密切关联到基因11个,其中甲基化水平增高有Gdap1、Cdkal1、Cd300lb,甲基化水平降低有Zmiz1、Fam111a、Sh3bp4、As3mt、Col16a1、LOC103690271、Wdpcp、LOC102553861,基因功能涉及线粒体膜生成、代谢过程、细胞增殖、细胞吞噬、信号转导、生物调节、蛋白定位等。结论 肾阳虚体质大鼠存在肝细胞DNA甲基化的差异表达,差异甲基化位点其关联基因集中于肿瘤发生和线粒体能量代谢、糖脂代谢等生物学功能紊乱。

    2022年09期 v.63 875-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64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文献研究

  • 基于文献的针刺捻转量效关系研究现状分析

    周以皓;黄淦;黄志霖;杨光至;张雪莲;代安洪;罗春洪;施静;

    目的 总结分析针刺捻转量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临床与科研中针刺捻转刺激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发表的针刺捻转量效关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文献,分析针刺捻转手法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对捻转手法的作用力、作用时间进行归纳,并分析刺激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9篇文献,研究对象涉及健康人、患者以及模型动物。临床试验文献显示,针刺捻转手法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影响,不同捻转刺激量的针刺效应存在差别,捻转的强度、方向、频率均对疗效产生影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针刺捻转手法可通过不同途径介导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干预病理过程。11篇文献比较了不同捻转刺激量的量效差异,采用的幅度范围为0~720°,频率为0~480次/min,操作时间为10 s~5 min,随着参数值的增大,刺激的强度越大,大部分研究发现中小刺激量的针刺疗效优于重刺激,但刺激强度大小的描述缺乏统一认识。结论 目前针刺捻转刺激量的研究缺乏不同参数的对照,难以比较最佳刺激效应,后续研究应进一步规范针刺手法研究的试验设计,综合分析量效规律,选择适当的刺激量,提高针刺疗效。

    2022年09期 v.63 882-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1165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临证心得

  • 基于“相火理论”应用潜阳封髓法治疗难治性哮喘

    代昭欣;程云;于雪莲;梁艳霞;王书臣;樊茂蓉;

    难治性哮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通过对其临床表现的分析,认为该病根本病机为“肾失封藏,相火妄动”,结合相火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下的证候表现,阐释相火妄动为难治性哮喘缠绵难愈和易于反复的根本,潜阳封髓法为治疗相火妄动的有效方法。临证在应用该法的同时,也应注重培补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以尽快缓解难治性哮喘的症状、减少其反复发作。

    2022年09期 v.63 889-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123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和调枢机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崔红生;张诗瑜;毕伟博;吕明圣;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宿根内伏是CVA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枢机不利是CVA的病机关键,舌苔是CVA临床分型的重要参考依据,风伏阴伤与湿热内蕴乃其常见证候类型。临床当以和调枢机为主要治疗法则,或清散敛降,透达风伏;或分消走泄,通利三焦,终使枢机得利,肺之宣降有常,脏腑和合,气血和畅,邪去正安,咳逆自平。

    2022年09期 v.63 894-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201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济生乌梅丸合乌梅丸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

    李玉国;姜立娟;张文风;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是以胃肠道弥漫性息肉、色素沉着、脱发、爪甲营养不良为主要表现的罕见疾病,预后不良,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为主,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患者经激素与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未能控制病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寒热错杂、痰瘀互结之证,方用济生乌梅丸合乌梅丸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个月后病情得到控制,治疗6个月后脱发、指(趾)甲坏死恢复正常,息肉未见复发。

    2022年09期 v.63 897-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6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