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疫病预防与治疗的思考与展望

    杜宏波;李悦;杨先照;刘宁;郝学增;王融冰;叶永安;

    结合传统中医疫病防控文献相关记载与现代研究成果,对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中的问题包括中医疫病防治的理论价值、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中医疫病防治理论具有特色及实践价值,其理论来自实践,而认识具有特色甚至超前性,如环境因素与疫病性质相关、不同属性的疫病会有不同发展规律等;中医疫病理论体系是一个比对数据库,其以经典理论为依托,以现场调研为基础,围绕核心病机配合个体化辨证的防治体系,对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是一种成功模式。目前传染病的中医预防理论缺乏完整体系,其方法众多但基础研究及系统评价不足;常见预防方法已经涵盖了传染病的基本要素,但存在缺陷;疫病预防理论基础需要再讨论,预服中药预防需要研究证据支撑。以现代传染病规律为基础,多学科协作,做好基础贮备,可提升中医疫病精准预防及治疗能力,而加强中医疫病理论内涵研究与多学科基础研究储备是中医疫病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020年18期 v.61 1565-1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043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608例门诊和急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临床回顾性分析

    喻灿;李旭成;王凌;李瀚旻;张军;周勇;张彩蝶;王刚;刘清泉;王玉光;张伯礼;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中医临床证候特点和时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608例在武汉市中医医院门诊和急诊就诊的临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不同就诊时间中医症状分布特点。结果 608例患者以发热(77.8%)、肌肉酸痛(64.1%)、咳嗽(50.8%)、胸闷憋气(46.9%)、乏力(44.1%)、头痛(41.6%)、恶寒(38.7%)、纳差(36.7%)为主要临床表现;2019年12月与2020年1月就诊患者以发热及呼吸系统症状(咳嗽、胸闷憋气)为主诉的患者分别占当月比例为83.2%及54.3%,以消化系统(恶心、干呕、腹泻、纳差)为主诉患者所占当月比例分别为0.9%及17.3%,而两者兼有的分别为15.9%及28.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肌肉酸痛、咳嗽、胸闷、憋气、乏力为主要表现,2019年12月以发热及呼吸系统症状为主,2020年1月呼吸系统症状减少,消化系统症状增加。

    2020年18期 v.61 1570-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62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从临床实践谈清肺排毒汤的合理应用

    张丽娟;范恒;陈瑞;朱习文;王文竹;崔丹丹;郭衍喜;李瑞民;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清肺排毒汤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20年2月18日至3月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住院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383例,常规服用盐酸阿比多尔片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抗病毒,同时给予清肺排毒汤治疗,3天为1个疗程,最多服药3个疗程。观察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将血清转氨酶升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同时停用抗病毒药物和清肺排毒汤,B组患者仅停用抗病毒药物,继续服用清肺排毒汤。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及停药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 338例患者中有56例(16.57%)汗出增多,其中2例(0.59%)汗出过多;12例(3.55%)血清转氨酶升高;20例(5.92%)出现胃脘痛;16例(3.25%)出现腹泻症状;其他不良反应,诸如恶心呕吐、心悸失眠、血压血糖改变、皮肤过敏等发生率低,临床症状均较轻,停药后即缓解。12例血清转氨酶升高患者随机范围A、B两组各6例。与用药前比较,A、B组用药后AST、ALT显著升高(P<0.01),停药后恢复正常(P>0.05),A组用药前、用药后及停药后AST和ALT与B组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清肺排毒汤出现少量汗出过多、胃脘痛、腹泻、恶心呕吐、心悸、失眠等不良反应,服药后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可能与清肺排毒汤有关。

    2020年18期 v.61 1573-1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378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银花清肺饮对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驱期的作用探讨

    周英武;耿嘉玮;孙波;王乐;李同达;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特点,提出新冠肺炎前驱期概念,认为新冠肺炎前驱期是指从出现不太明显的呼吸道异常症状开始到临床症状达到新冠肺炎诊断标准前的一段时间。根据中医学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及防治原则,结合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居民体质特征及饮食习惯等分析北京地区新冠肺炎前驱期的证候要素及病机,认为前驱期常见症状有咽干、咽痛、口干、鼻干、干咳、少痰、口苦、口有异味、纳少、腹胀等,病性为燥、热、湿,病位在肺与胃肠,病机当属疫毒之邪外侵,邪犯鼻咽或邪犯胃肠。以《温病条辨》的银翘散和沙参麦冬汤为基础方研制银花清肺饮,并探讨其对北京地区新冠肺炎前驱期患者的防治作用。

    2020年18期 v.61 1578-1580+1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医杂志社

  • 欢迎订阅2021年《中医杂志》

    <正>《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荣获第二届檸檸檸檸檸檸檸中医杂志》(ISS、第三届、第四届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期刊。

    2020年18期 v.61 1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光盘合订本

    <正>1张光盘) 480元; 1987—1994年(1张光盘) 260元; 1995—2004年(1张光盘) 280元; 2005—2013年(1张951—1986年(4光盘) 30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社,邮政编码:100700,收款人:杨秋雷

    2020年18期 v.61 1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过刊

    <正>2000、2001年合订本,每本100元,2002、2003年合订本每本105元,2004年合订本115元,2005年合订本125元,2007—2010年合订本每年140元。2011 (缺5、6期)—2013年每册9.80元,2014 (缺21期)—2017年(缺3、5、15、18期)每册15元,2018年每册20元(缺5、7、9期),2020年每册20元(缺7、8期)。2011—2013年合订本,每年4本,全年280元,2014、2015、2016、2017年合订本(每年4本),全年400元。檸檸檸檸檸檸2018、2019年合订本(4本),600元。《中医杂志》2006—2008年增刊每册40元。

    2020年18期 v.61 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术探讨

  • 中医学的特色性探讨

    王武斌;常爱文;傅延龄;闫聪;

    与西方医学相比,中医学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基础概念的抽象性、思维方法的逻辑性、理论体系的系统性、描述对象的完备性、诊疗方法的生物性。认识和理解这些特色,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医,发扬中医的优势,在临床和科研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2020年18期 v.61 1581-1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59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08—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学科资助现状及产出分析

    何俗非;王邈;刘雨;汪云帆;樊官伟;高秀梅;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8至2018年中西医结合学科资助及产出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学科资助项目数合计为2374项,其中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类别资助项目数量最多;项目资助的依托单位共217家,其中获得资助项目数超过20项的依托单位有34家,共获得资助1725项;中西医结合学科资助项目主题词类型主要为疾病系统、研究方法、干预手段、作用靶点;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论文9000余篇,以临床研究为主,冠心病、消化性溃疡、代谢病、糖尿病则是研究关注的主要疾病。基于资助及产出情况,结合战略研讨会专家意见,提出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领域的建议,包括针对关键共性科学问题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整合研究、循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评价方法研究、基于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等新方法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研究、中西药联合使用"增效减毒、解毒存效"等基础和临床研究、基于人体微生态(肠道菌群)的中西医药防治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针灸镇痛研究、中西医结合诊疗设备研究,并建议加强退行性疾病、生殖医学、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资助力度,对学科相对薄弱的领域提前布局和倾斜,以促进学科的均衡发展。

    2020年18期 v.61 1585-1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当代名医

  • 许润三运用化瘀通络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经验

    许琳;刘弘;许润三;

    总结许润三教授运用化瘀通络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主要病机为胞脉闭阻,重视局部辨病,提出局部辨病和全身辨证相结合的双重诊断方法。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基本原则,运用通络煎为基础方随症加减;认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该病具有优势,创立通络灌肠方。

    2020年18期 v.61 1591-1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053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胡荫奇从毒、瘀、虚论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经验

    杜欣颖;白云静;申洪波;

    介绍胡荫奇教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经验。认为本病当从毒、瘀、虚论治,以先天禀赋不足为之本,热毒为之始,痰瘀为之形,阴虚为之终。本病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热毒侵袭,予以清热解毒;进展期痰瘀内生,予以活血化瘀、清热散结;终末期阴虚内燥,予以滋阴润燥。

    2020年18期 v.61 1594-1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848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叙事医学与中医专栏

  • 基于叙事医学、循证医学的中西医临床共同决策模式构建初探

    牟玮;黄宇虹;李艳芬;徐强;王璨;王保和;商洪才;

    共同决策研究开展十余年来,国内尚缺乏在特定临床情境中开展共同决策的实践模式与流程研究。实施共同决策既需要有叙事能力的医者作为决策参与者和决策辅导者,同时也需要应用循证医学的理论与方法找到最佳临床证据、个人价值观、医者经验技能与临床情境的最佳结合点。介绍共同决策四要素,并对循证医学、叙事医学与共同决策的关系进行探讨。以中西医防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为例,基于叙事医学、循证医学理论与方法构建共同决策的三个模块,包括决策手册的使用、护患决策支持会面以及医患共同决策会面,提出具体模式与流程,对共同决策进行探索性实践。

    2020年18期 v.61 1598-1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1088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从混合方法研究的视角反思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整合

    李敏谊;李博;

    面对越来越强调真实世界背景下的医学研究,质性方法论视角下的叙事医学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出现了与循证医学整合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整合的三个问题。基于文献综述剖析定量方法论视角下的临床研究及其应用,强调传统临床研究的黄金法则具有局限性;基于传统临床研究的指南具有局限性;医生决策思维受多种因素影响。进一步阐释质性方法论视角下的叙事医学的概念及基本类型,并从混合方法研究的视角反思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整合,强调真实世界的证据可以同时纳入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所提供的有效证据,共同加深对疾病和患者的认识,推动医学的发展。

    2020年18期 v.61 1604-1607+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9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叙事医学理念下医患共建临床治疗模式的方法探索

    张瑞;李博;王东东;中山健夫;森临太郎;黄坡;闫雨蒙;冯硕;胡晶;刘清泉;

    基于叙事医学的实践与应用,初步建立叙事医学理念下医患共建临床治疗模式,并对其方法进行探索。认为叙事医学理念下医患共建临床治疗模式包括:提高医患双方对疾病的认知,鼓励医患双方撰写平行病历,促进医患双方共同决策,改进医患身心健康观念,加强医患双方人文交流。并提出该模式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2020年18期 v.61 1608-1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74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叙事医学医患共建在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中的挑战与对策

    李泽宇;闫雨蒙;柳根哲;钱嘉铭;崔玉石;李博;

    介绍真实世界研究和叙事医学的诞生背景、特点及与中医药的密切联系,以"叙事医学医患共建诊疗模式"为例,探讨中医药研究与叙事医学、真实世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在病种选择、方案设计、病历书写、实践形式等方面的经验与启发,并提出当下进一步发展与推广该模式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0年18期 v.61 1612-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1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李梅芳;胡思源;李新民;伍戈;蒋瑾瑾;冯自威;韩选明;张雅梅;贾艳红;洪丽军;李微微;杜永刚;田维政;董彩琴;罗红芳;高茉丽;马清平;李磊;

    目的评价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方法。计划纳入480例,其中治疗组360例服用小儿热速清糖浆与小儿清热宁颗粒模拟剂,对照组120例服用小儿清热宁颗粒与小儿热速清糖浆模拟剂,两组疗程均为5天。比较两组完全退热时间、便秘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消失率、即时退热时间与退热持续时间,安全性指标。结果共纳入468例,其中治疗组352例,对照组116例。全分析数据集(FAS)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完全退热中位时间均为48h,经COX回归模型估计组间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在校正中心因素的影响后,按0.67的非劣标准,治疗组非劣效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便秘总有效率分别为96.54%、88.7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痊愈率分别为46.40%、31.30%(P<0.05)。本研究共发现7例不良事件,治疗组4例(1.15%),对照组3例(2.59%)。结论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具有缩短热程作用,疗效不劣于小儿清热宁颗粒,且两药的安全性均良好。

    2020年18期 v.61 1617-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19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纤维肌痛综合征肝气郁结证患者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的相关性

    李延婷;姜泉;焦娟;赵亚云;

    目的观察纤维肌痛综合征(FMS)主要中医证型及其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调查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连续就诊的FMS患者。设计调查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患者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压痛点个数(TPC)、中医证候分型,由医生记录;第二部分为FMS病情,由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的评估组成,包括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纤维肌痛症影响问卷(FIQ)、多维疲劳量表(MAF)、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压力知觉量表(P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SF-36可分为SF-36生理部分(PCS)和SF-36心理部分(MCS)2个分量域。躯体症状相关量表总评分=疼痛VAS评分+FIQ总分+MAF总分+PSQI总分+SF-36 PCS评分+TPC;心理症状相关量表总评分=BDI-Ⅱ总分+PSS总分+SF-36 MCS评分。结果共纳入124例FMS患者,主证为肝气郁结证的患者有93例(7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FMS肝气郁结证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呈正相关(r=0.470,P<0.001);具体表现在FIQ总分、躯体疼痛程度(疼痛VAS评分)、疲劳程度(MAF总分)、睡眠质量(PSQI总分)和身体健康水平(SF-36 PCS评分)与患者的抑郁程度、心理压力程度、精神健康水平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肝气郁结证是FMS常见的中医证型,本证患者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呈正相关关系。

    2020年18期 v.61 1623-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1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消痞颗粒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miR-21-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陈泽慧;安静;魏玥;贾云飞;杨英姿;王菀;杨晋翔;

    目的探讨消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以20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每只5ml/(kg·d)灌胃,配合自由饮用0.05%氨水溶液及食含0.03%雷尼替丁的颗粒状饲料,三种因素联合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44周末将造模成功的41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维酶素组14只、消痞颗粒组13只。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3ml/(kg·d)灌胃,维酶素组予维酶素片0.3g/(kg·d)灌胃,消痞颗粒组予消痞颗粒9g/(kg·d)灌胃,共给药12周。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miR-21、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基因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miR-21、PTEN基因表达及AKT、PI3K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维酶素组miR-21基因表达升高,PTEN基因表达降低(P<0.01);模型组、维酶素组、消痞颗粒组AKT、PI3K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痞颗粒组miR-21基因表达降低,PTEN基因表达升高,AKT、PI3K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而维酶素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颗粒可能通过抑制胃黏膜组织miR-21异常表达来调控PTEN基因,从而对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来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生。

    2020年18期 v.61 1628-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6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化瘀祛痰方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及p53、GPX4、xCT表达的影响

    吴瑶;宋囡;贾连群;王杰;陈丝;王莹;曹慧敏;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8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AS模型。化瘀祛痰方组给予化瘀祛痰方20g/(kg·d)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275mg/(kg·d)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均给予0.5ml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灌胃4周后,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肝脏铁死亡相关因子p5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xCT)蛋白及mRNA表达;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组织内ROS、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肝脏组织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高,GPX4、xCT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明显且胞浆内含有大量脂肪空泡蓄积。与模型组比较,化瘀祛痰组及辛伐他汀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肝脏组织内ROS、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GPX4、xCT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细胞形态恢复或者部分恢复,胞浆内脂滴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化瘀祛痰方可能通过调控p53/xCT通路影响肝细胞铁死亡,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防治AS。

    2020年18期 v.61 1633-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352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临证心得

  • 从“痈”论治急性胰腺炎

    赵亮;尚东;张桂信;项红;关溪;白长川;

    急性胰腺炎与中医学"痈"的病因病机、证候病理相符,提出急性胰腺炎从"痈"立法,分期辨治,内外兼治。内治以消、托、补为原则,早期以消为贵,重在清热通腑、消痈散结,若兼走黄变证则合用凉血解毒之品;中期善用托法,托毒外出,邪气盛者宜透托,正气虚者宜补托;后期配合补法,攻补兼施。外治中西结合,外敷中药并使用胆胰子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腹腔镜、超声内镜、胆道镜等多镜联合微创技术精准切开引流。

    2020年18期 v.61 1639-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4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温阳散寒解郁法论治老年肺癌

    陈雨;刘传波;林青;周天;胡凯文;

    认为老年人多虚多寒,故阳虚寒凝常为老年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时应注重温阳散寒。同时,老年肺癌患者大多久受病痛折磨,生活质量较低,导致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故解郁法对治疗老年肺癌亦非常重要。因此,认为老年肺癌的治疗应以温阳散寒、解郁为大法,常选用阳和汤、越鞠丸等经典方剂。

    2020年18期 v.61 1643-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92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百家园

  • 中医学的时空依赖路径探析

    张洪雷;郭文睿;

    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时空依赖为特质的认识生命存在的方式,强调人体是在"时间流"生成动态和"空间位"整体形式上显现生命的存在状态。而中医学的时间依赖是以动态的"生命节律"形式存在为动因,尤其注重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以时间形式呈现其过程;空间依赖不仅表现在"定位"上,而且还在于空间联系上,具有相对确定性、开放性的特点。实质上中医学的时间依赖和空间依赖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蕴涵着"时间规定空间"与"空间组织时间"互为联系的对应关系,表征着人体的生理病理研究是以时空依赖为理论根据,而且见证着生命在不同时空中具有各种各样的变化特性。若从中医学本身特征而言,其时空依赖路径体现了整体平衡性思维模式。

    2020年18期 v.61 1647-1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探析李杲学术思想

    温永天;王凤云;唐旭东;吕林;李娟娟;梁旭;

    李杲在《脾胃论》中所记载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既继承了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又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并进一步用五行理论将升、降、浮、沉与四时相配,且独重视脾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的原理,充分理解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著名代表方剂的应用是学习李杲学术思想的关键。

    2020年18期 v.61 1650-1652+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29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标准与规范

  •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9版)

    李建生;王至婉;春柳;谢洋;

    <正>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病种之一,病程长,病变不可逆转,反复发作,迁延不愈。IPF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位生存期为2~5年,五年生存率为20%~40%,患者经济负担沉重~([1-6])。IPF多属中医学"肺痿"等疾病范畴,中医药在改善该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缺乏统一、客观的IP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目前发布的相关证候分类与辨证规

    2020年18期 v.61 1653-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145 ] |[引用频次:14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