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 金花清感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观察

    段璨;夏文广;郑婵娟;孙国兵;李正良;李庆琳;李平;张荷玲;杨丰文;张伯礼;刘清泉;

    目的观察金花清感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新冠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给予金花清感颗粒每次6g,每日3次,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和对照组41例(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5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率、住院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门诊满意度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率分别为发热80.3%和53.1%,乏力77.6%和53.8%,咳嗽66.1%和42.9%,咳痰85.3%和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住院率分别为10.98%和24.3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93%和0。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住院率以及恶寒、头身痛、头身重、咽痛、咽痒、咽干、鼻塞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率及门诊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花清感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能显著减轻轻型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乏力、咳痰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2020年17期 v.61 1473-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6488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论湿疫的源流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启示

    杨恺;冯全生;吴文军;郑秀丽;张之文;

    湿疫为感受湿性疫邪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由于湿性黏滞易缠绵反复的特点,故其病情发展缓慢,病机变化相对复杂,治疗周期亦相对较长。根据现有资料,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同时伴乏力、干咳、呼吸困难、胃肠道不适、苔腻等基本症状,证候上可归属于湿疫范畴。湿性疫邪易袭太阴,主要病位在肺、脾。通过文献梳理厘清中医学对湿疫的认识,以期从湿疫的角度来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

    2020年17期 v.61 1478-1480+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45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运用达原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体会

    丁瑞丛;龙清华;王平;刘玲;黄晓宇;明淑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湿温范畴。其病位中心在脾胃,随着病情进展可先后波及肺、心等多个脏腑。治疗上以清热祛湿泄浊为治疗大法,遵循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原则,重症者兼以化瘀开窍。治疗上选用达原饮作为基础方,寒热并用,清热祛湿并举,灵活加减运用可缩短患者发热时间,减轻肺部炎症,改善症状。

    2020年17期 v.61 1481-1484+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228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腹泻

    张为;邓仙炳;莫素莹;赖逸贵;王强;杨芳华;胡业建;周敦荣;傅应昌;范慧婕;

    自2019年12月底以来,全国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阳江市人民医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截止2020年2月8日收治了阳江市全部确诊病例13例,其中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症状,可能为疾病中后期,正气逐渐亏虚,湿毒之邪困脾土,损伤脾阳,脾胃运化失常所致,采用健脾祛湿经典方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温中散寒止泻兼以清热燥湿解毒作用的中药穴位贴敷对这8例患者进行干预,取得较好疗效。

    2020年17期 v.61 1485-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26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学术探讨

  • 从病机角度浅析《黄帝内经》审机论治的疾病诊疗体系

    佟旭;胡镜清;

    从病机角度着眼,解析《黄帝内经》审机论治的疾病诊疗体系。凡欲诊病,先察病机,审察病机处于《黄帝内经》疾病诊疗中的核心;掌握住病机就掌握了疾病的本质和治疗的关键,面对临床复杂多变的病情局面,能够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此外,《黄帝内经》对临证审机论治亦有重要的方法学启示,知晓其常、把握其变是审机论治的指导思想;求责"有、无、虚、实"是临证审察病机的思维范式;多维综合、全局遍历是审察病机的执行方法。最后,以"心痛"为典型案例,分析和呈现《黄帝内经》以病机为核心对"心痛"一证进行诊断治疗的全过程。

    2020年17期 v.61 1488-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945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证候形成的“三因”理论

    郭淑贞;王伟;

    证候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以现代中医证候研究的客观证据为基础,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提出了证候形成的"三因"理论,即致病因素、遗传体质、疾病阶段是决定证候的主要因素,并从证候的"三因"辨识、三维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三维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等方面阐释了其应用成果及应用前景。

    2020年17期 v.61 1493-1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1317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当代名医

  • 王琦辨体-辨病-辨证治疗失眠经验

    冯淬灵;王琦;

    王琦教授认为失眠总病机为阴阳失交、营卫失和,自拟交合安魂汤以交合阴阳,调和营卫。总结失眠常见痰热交阻、瘀血阻滞、阴血亏虚、心胆不宁、肝郁血虚、肝胃不和、心肾不交七种证型,并依此辨证遣方用药。失眠最常见的体质是气郁质和血瘀质,提出临证以体质为中心,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灵活施治,同时强调服药时间为16:00至17:00点及21:00。

    2020年17期 v.61 1498-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2812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赵文霞治疗肝性胸水经验

    马素平;方成瑜;赵文霞;

    赵文霞教授认为肝性胸水的病机是脾肾阳虚、肺失宣通,脾肾阳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肺失宣通是本病的外在表现,温补脾肾、泻肺利水是本病的基本治法,疏肝通络是本病的重要环节。治疗多采用补中益气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2020年17期 v.61 1503-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75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叙事医学与中医专栏

  • 口述史研究与叙事医学对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的启示

    闫雨蒙;李博;李泽宇;张瑞;赵国桢;刘清泉;

    医学界对医学人文价值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但医务工作者究竟如何在临床事务中践行医学人文精神,目前没有成熟的模式。口述史研究与叙事医学都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共通之处在于重视个体的经历与感受,与医学人文的精神内核相符。在总结口述史研究与叙事医学基本概念、内涵、实践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特点,从名老中医人文精神传承、中医科研、中医教育、中医临床诊疗四个方面探讨中医学临床人文精神在推广、学习和实践时可行的模式,期望为中医临床人文理念的落实提供借鉴。

    2020年17期 v.61 1506-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96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中的叙事元素

    邱瑞瑾;商洪才;

    前期研究认为,将叙事医学作为一个工具,应用到中医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构建中,可能会有助于在临床研究中充分了解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通过叙事描述,患者的经历及对疾病的看法能充分表达出来,可以帮助研究者反思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通过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帮助患者清楚表达对治疗结果的诉求。只有研究者充分倾听,与患者深入交流,才可能真正了解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

    2020年17期 v.61 1512-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71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叙事医学理念下临床结局指标体系医患共建模式探讨

    张英;陈红;王悦;刘文可;陈千吉;万颖;于长禾;

    临床结局指标在临床实践和临床试验中具有重要地位。分析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对于在临床活动中践行患者价值观的异同,提出医患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临床结局指标评价存在差异性,认为目前的结局指标体系间接忽略了患者认为重要的结局指标,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临床实践。因此,提出在叙事医学理念下,建立医患共建临床结局指标体系,阐述叙事医学理念指导下医患共建临床结局指标体系对中医临床的意义,以期为中医临床结局指标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2020年17期 v.61 1516-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下载次数:671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叙事医学实践对中医辨证行为的影响

    刘刃;魏嘉纬;孟月;李汇博;刘陆阳;

    随着叙事医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叙事医学实践将与中医实践深入结合。分析总结患者叙事特征的主体间性、时间性、独特性、因果/偶然性、伦理性对中医辨证行为的影响,包括:可在辨证与决策时增加眼部望诊信息与追问复述行为;提示病机诊断结论,简化主诉判断过程;增加气郁证等与情绪异常相关的证诊断结论,促成医生间辨证结果同质化的辨证策略;关注偶然性因素,重视形成固定的辨证路径;以患者的伦理观为指导制定辨证实践与研究的发展方向。

    2020年17期 v.61 1521-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60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方法学与临床评价

  • 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数据分析方法及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现状

    韩梅;刘建平;彭蓉晏;余泽宇;曹卉娟;

    随着系统评价数量的增多,研究者可以更多地利用二次研究结果全面评价某干预措施或疾病领域证据现状,因此系统评价再评价这一研究类型应运而生。通过全面了解中医药领域系统评价再评价现状,发现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不足。参考最新Cochrane手册介绍系统评价再评价的制作方法,简要概述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步骤,重点介绍系统评价再评价与系统评价在选题、纳入及排除标准、研究质量评价方法、数据分析以及证据质量评价方法这几个关键步骤的区别,同时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探讨其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原系统评价结果的重现、对原系统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整理、根据新的研究目的重新进行Meta分析、开展间接比较和网状Meta分析,并介绍纳入的系统评价之间出现重复文献的处理方式,以期为研究者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开展系统评价再评价提供依据。

    2020年17期 v.61 1525-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126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小儿清肺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刘昆;冀晓华;蔡建新;贾艳红;张瑛;韩选明;杨丽丽;易文龙;鲁彩霞;冯自威;全惜春;王文丽;高茉丽;郑颖超;冯焕琴;张惠娟;陈星竹;

    目的评价小儿清肺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非劣效检验、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共观察病例2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小儿清肺颗粒以及急支糖浆模拟剂,对照组给予急支糖浆以及小儿清肺颗粒模拟剂。两组疗程均为5天。疗程结束后评价主要症状(咳嗽、咯痰)基本消失时间、止咳起效时间、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完全退热时间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主要症状(咳嗽、咯痰)基本消失时间、止咳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劣效性检验,治疗组疾病疗效不劣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当。治疗5天后,治疗组、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达到98.33%及92.37%,全分析数据集(FAS)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FAS)=0.0285),提示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清肺颗粒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总体疗效与急支糖浆一致,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小儿清肺颗粒更优,且安全性较好。

    2020年17期 v.61 1530-1535+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0K]
    [下载次数:677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参蛤散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36例临床观察

    乔思雨;李广浩;丁林委;张娜;许轶君;张帅;王佑华;苑素云;魏易洪;王雲;陈鸿莉;丙巴;沈琳;

    目的观察参蛤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参蛤散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12周。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距离、Lee氏心衰评分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的评估,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量(SV)、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疗效、Lee氏心衰评分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97.2%、94.4%,对照组分别为72.2%、66.7%、77.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LHFQ评分及血清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6分钟步行距离及LVEF值、SV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治疗组MLHFQ评分及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LVEF、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参蛤散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心功能与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心室收缩功能、抑制血清NT-proBNP水平相关。

    2020年17期 v.61 1536-1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下载次数:653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H型高血压40例临床观察

    徐佳萌;郑刚;任耀龙;齐婧;杨聪;王艳琴;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结合病情采用抗心绞痛及降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味,疗程均为28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生情况、硝酸甘油使用量及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治疗后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65.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P<0.05)。治疗第21、28天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第28天与第7天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21、28天时,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第14、21、28天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第28天与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第28天与第2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4、21、28天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硝酸甘油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Hcy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味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压水平,缓解心绞痛发作情况,降低血Hcy水平。

    2020年17期 v.61 1541-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836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肥胖模型大鼠脑肠肽瘦素中枢敏感性的影响

    宋爱群;张阳普;姚敏;梁凤霞;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的可能机制。方法 48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挑选8只喂以普通饲料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喂以高脂饲料建立胰岛素抵抗肥胖模型。8周后,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组取穴"丰隆""中脘""关元""足三里",采用电针治疗仪2Hz、1mA、连续波,每次30min,隔日1次;假电针组给予穴旁5mm处浅针刺,夹持电极不通电。各组均干预8周,分别在干预0、2、4、6、8周测量大鼠体质量和24h进食量;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瘦素水平和葡萄糖输注速率(GIR),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迷走运动背核及疑核中瘦素诱导的磷酸化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的相对表达;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节状神经节和弓状核中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0、2、4、6、8周时24h进食量、体质量均升高,血清胰岛素、瘦素水平均升高,GIR降低;迷走运动背核及疑核中p-STAT3表达降低,结状神经节和弓状核中的p-STAT3蛋白表达也降低(P<0.01)。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在6、8周时24h进食量、体质量降低,血清胰岛素、瘦素水平降低,GIR升高;迷走运动背核及疑核中p-STAT3表达显著升高,结状神经节和弓状核中的p-STAT3蛋白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以有效调控中枢对瘦素的敏感性,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的机制之一。

    2020年17期 v.61 1547-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4K]
    [下载次数:46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长夏环境中松果腺对大鼠小肠差异基因的影响

    刘雷蕾;马淑然;

    目的探讨松果腺在长夏环境中对大鼠肠道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转录组学水平初步揭示"脾应长夏"的物质基础。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伪手术组和手术组,每组8只。手术组大鼠结扎矢状静脉、摘除松果腺,伪手术组大鼠结扎矢状静脉但不摘除松果腺,空白组不予处理。术后继续饲养28天。比较各组大鼠一般状态及粪便粒数、含水率,采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手术组大鼠小肠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的显著性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的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长夏环境中切除大鼠松果腺后,手术组大鼠的饮食及活动度有所减少,体质量明显下降,24h粪便粒数及粪便含水率明显增加(P<0.01)。测序结果显示,手术组大鼠肠道组织中呈现出64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有20个,下调基因有44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与T细胞活化、淋巴细胞迁移、白细胞与细胞间黏附以及适应性免疫反应等功能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与细胞黏附分子相关途径、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h1和Th2细胞分化以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结论松果腺可通过调控肠道中Itgb2、Zap70、Cd40、Tnfsf13b和Icam1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肠道免疫环境中包括NF-κB信号通络在内的多条免疫途径,促使机体适应长夏环境,从而防止腹泻的发生,提示松果腺是"脾应长夏"的关键所在。

    2020年17期 v.61 1553-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百家园

  • 基于中医哲学思维探析龟鹿二仙胶组方及临床运用

    宾东华;李玲;唐宇;王磊;罗丽云;周青;何清湖;

    龟鹿二仙胶出自《医便》,由龟甲胶、鹿角胶、人参、枸杞子组成,组方精巧,阴阳气血同调,临床运用广泛。龟鹿二仙胶是在中医哲学思维的指导下组方,充分体现了中医哲学思维中的象数思维、整体思维、中和思维、变易思维,在临床运用中也充分体现了哲学辩证思维。

    2020年17期 v.61 1559-1561+1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87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龙砂医家柳宝诒六经辨证思维与用药特色初探

    彭健;陶国水;陆曙;陈冰俊;孔令豪;

    基于龙砂医家柳宝诒医案研究,探析其六经辨证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发现柳宝诒力畅寒温统一,明辨六经,依六经之证辨治六经,以"欲解时"辨治六经,以脉证相合辨治六经,以腹诊之象辨治六经,临床据证选用剂型,汤丸并用,讲求药物炮制,以药制药,善用鲜药,注重服药时间,分时而服,注重体质,善用膏方缓图调治。

    2020年17期 v.61 1562-1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75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过刊

    <正>2000、2001年合订本,每本100元,2002、2003年合订本每本105元,2004年合订本115元,2005年合订本125元,2007—2010年合订本每年140元。2011 (缺5、6期)—2013年每册9. 80元,2014 (缺21期)—2017年(缺3、5、15、18期)每册15元,2018年每册20元(缺5、7、9期),2020年每册20元(缺7、8期)。2011—2013年合订本,每年4本,全年280元,2014、2015、2016、2017年合订本(每年4本),全年400元。

    2020年17期 v.61 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