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针灸学领域项目情况回顾与分析

    张东淑;黄凤;何伟明;韩立炜;毕明刚;董尔丹;

    对"十二五"期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获得资助的针灸学研究项目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从经络研究、腧穴研究、针灸作用原理、刺法灸法学、针灸临床研究5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分析了研究方向与特色。介绍了5年期间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的申请,资助项目数量及资助强度情况,对依托单位分布情况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了针灸学领域获资助项目的特点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2017年04期 v.58 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1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24 ]
  • 运用中医藏象理论认知临床复杂现象与组织器官功能的关系

    张军峰;张李唯;詹瑧;

    运用中医藏象理论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并为认知临床复杂现象和组织器官功能联系提供了新的视域,但现代医学对中医藏象理论依然缺乏系统认知。基于正常组织器官的基因表达谱构建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图,为认识人体组织器官功能联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系统认知中医藏象理论提供了线索。利用中医藏象理论解读组织器官功能联系中难以解释的现象,为现代医学认知中医藏象理论提供了切入点,同时为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2017年04期 v.58 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4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6 ]
  •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建设标准与路径

    郑晓红;王长青;段金厫;胡刚;

    制定符合现代人才培养发展需求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建设标准,探索其实现路径,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几个模糊认识亟待形成共识:中医药大学的建设标准模糊、对于中医药大学建设及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存在分歧、对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路径认识模糊。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建设标准与路径主要包括:一流的学者师资队伍建设、基于社会需求的一流中医药人才培养、基于临床的一流原创性科学研究、有贡献的医疗卫生与健康养生服务、有影响的国际发展与交流合作、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中医核心价值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流的中医药大学学术生态、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与人才培养规律的大学架构与运行机制。

    2017年04期 v.58 28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51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40 ]

当代名医

  • 邓铁涛运用中药代品经验

    金政;吴彤;吴伟;邓铁涛;

    总结邓铁涛临床运用中药代品的经验。中药代品应用包括珍稀或稀缺药材之代用;"简、便、验"岭南道地药材之代用;性味功效类同,安全有效或减毒不减效之代用;性味功效类同,廉价药品之代用;一味代一方之代用。并介绍中药代品在冠心病、重症肌无力及其他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2017年04期 v.58 285-28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8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1 ]
  • 翁维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

    李秋艳;马学竹;翁维良;

    缓慢性心律失常多由各种心脏基础疾病发展而来,主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引起严重并发症。翁维良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机可从虚、痰、瘀立论,阳(气)虚、痰阻、血瘀为其基本病理因素,故以温阳益气、活血通脉为基本治法。同时根据患者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的偏盛偏衰及血瘀、水饮、痰浊的轻重程度,结合季节气候变化、生活居住地的不同以及年龄、体质等特点,辨证用药,使率增脉复,且在治疗过程中尤其重视中药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2017年04期 v.58 28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02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27 ]

思路与方法

  • 基于访谈法研究痰浊证患者自诉症状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于莉;李芹;张会永;周鹤;陈智慧;刘宁;吴天石;张牧晨;杨关林;

    目的总结痰浊证患者自诉的症状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法,紧密围绕访谈提纲进行访谈,直到达到信息饱和。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访谈资料中提取患者自诉的痰浊证症状及其对日常生活影响的信息。结果通过对32名痰浊证患者进行访谈分析得出,患者自诉的痰浊证症状包括:胃脘痞闷、食少、肢体困重、多量黏稠痰、咽部异物感、口腻、多寐、困倦、头昏沉、苔白腻、大便黏。痰浊证的症状表现对患者的饮食、睡眠、情绪、娱乐社交活动等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痰浊证患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且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对饮食和睡眠影响较大。

    2017年04期 v.58 29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0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3 ]
  • 北京地区中医药传统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郑洋;朱雪琦;范杰;李哲;徐雯洁;刘密凤;刘存志;王笑民;刘清泉;

    调查北京市具有活态性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名称、类别、持有人信息、应用地区、传承时间、传承情况、主要内容、相关文献与实物、主要特征、重要价值等内容,筛选出有价值的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112项并录入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初步构建北京市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基本摸清了北京地区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存续状况及分布特点,为下一步对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防御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2017年04期 v.58 297-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0 ]
  • 刍议冠心病的气血津液辨治

    李圣耀;徐浩;史大卓;

    气血津液共同化生于中焦脾胃,功能上相互依存,因此,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等气血津液的病理改变也常相因发生。"血不利则为水"概括地说明了气血津液的病理因果关系,将其用以阐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认为冠心病常见病因皆可引起气的生成或气化功能失常,进而导致"血不利",所化之痰水又与血液有形成分互结形成斑块,使管腔狭窄阻碍血液运行,而致心脉不通,"不通则痛";心失所养,"不荣则痛";痰瘀互结日久化热酿毒,则蚀脉伤肌,变证丛生。治疗应补气兼顾理气,活血不忘化痰,恰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可望在减少冠心病心血管事件方面获得较好的疗效。

    2017年04期 v.58 300-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12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51 ]
  •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

    宋瑞平;舒劲;马国珍;卢雨蓓;高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脑肠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甚至癌变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脑肠互动理论以传统中医理论和多肽组学为切入点,探讨中医药多靶点整体调治脑肠肽水平的机制,以此来预测慢性胃炎的发展状况及评估疗效,从而为临床遴选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4期 v.58 30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55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11 ]

信息窗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本刊讯;

    <正>〔本刊讯〕为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伴随早期的商贸活动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以不同形态成为沿线民众共享共建的卫生资源。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

    2017年04期 v.58 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66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92 ]

方法学与临床评价

  • 富集设计方法与中医临床研究

    闫世艳;王彬;马利;何丽云;刘保延;

    富集设计是动态设计的一种,是指通过找到治疗措施更为有效的靶人群,并以这个亚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后续的随机对照试验等验证性临床研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临床研究的效率,同时也为后期更加准确地用药提供指导。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可以借鉴富集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有效率,凸显中医的疗效优势和特点。在对富集设计的相关方法和类型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对中医临床研究中富集设计的应用方向和前景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7年04期 v.58 307-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7 ]

临床研究

  • 通便汤联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便秘患者40例临床观察

    霍雨佳;杨海明;徐天舒;钱海华;

    目的观察口服通便汤联合乳果糖口服溶液(杜密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通便汤组、杜密克组各40例,分别予杜密克15 ml+通便汤,单纯通便汤,单纯杜密克15 ml口服,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第8周以及结束治疗后1个月比较各组的便秘症状评分,于治疗前、治疗第8周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COPD症状体征积分,于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1个月比较各组便秘复发率。结果综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5%,优于通便汤组的85.0%及杜密克组的72.5%,并且通便汤组总有效率优于杜密克组(P<0.05)。各组在治疗第4周、第8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各项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通便汤组治疗第8周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咳嗽、咯痰、喘息积分低于其余两组(P<0.05)。通便汤组便秘复发率为10.3%,低于综合组的29.7%和杜密克组的54.8%(P<0.05)。结论口服通便汤联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COPD便秘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通便汤和单纯口服杜密克治疗,但单纯口服通便汤便秘复发率低于联合治疗。

    2017年04期 v.58 31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44 ]
  • 中医慢病管理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韦尼;范鸿儒;丁明辉;李苏茜;朱跃兰;

    目的探讨中医慢病管理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建立中医慢病管理档案、随访管理、健康教育、个体化措施等干预方法,周期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口干、眼干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碎时间测定(But)以及静态唾液流率、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等指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0%,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且在降低口干、眼干VAS评分,改善SIt、But以及静态唾液流率,降低CRP水平,提高SF-36量表总体健康自评、日常精神活动功能、社会活动功能、活力、心理健康等维度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慢病管理可有效控制干燥综合征病情发展,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7年04期 v.58 31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76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21 ]
  •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瘀证与外周血血小板微粒膜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胡元会;贾秋蕾;孟昊;褚瑜光;石晶晶;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形成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名,其中血瘀证组60例和非血瘀证组50例。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微粒及其表面膜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小板微粒及其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PAC-1、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并与血瘀证存在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27、0.294、0.200、0.218。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瘀证的形成可能与血小板微粒的黏附、聚集、促炎症反应作用有关。

    2017年04期 v.58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96 ]

实验研究

  • 丹黄通脉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影响

    齐婧;王永刚;郑刚;陈敏娜;罗瑜;钟伟;尚俊平;

    目的探讨丹黄通脉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黄通脉方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丹黄通脉方组采用高脂复合饲料及腹腔注射维生素D3法制作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丹黄通脉方组给予丹黄通脉方10 ml/(kg·d)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日2次,连续6周。观察各组大鼠颈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结果光镜下观察显示,模型组血管内膜明显增厚,泡沫样细胞堆积,弹力纤维层不同程度破坏、断裂。丹黄通脉方组血管内膜稍增厚,可见少量泡沫样细胞形成,弹力纤维层稍紊乱,程度较模型组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丹黄通脉方组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I/M)、MMP-9、TIMP-1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黄通脉方组大鼠I/M、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丹黄通脉方能够下调MMP-9水平,可能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机制之一。

    2017年04期 v.58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3 ]
  • 润燥灵方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血清Th1/Th2的影响

    马武开;和秀丽;曾苹;宁乔怡;姚血明;周静;侯雷;

    目的探讨润燥灵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及润燥灵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润燥灵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润燥灵方水煎剂36、18、9 g/(kg·d),强的松组给予强的松0.2 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0.2 ml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PCR法检测颌下腺T-bet和GATA-3转录因子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Th1和Th2细胞的数量。结果模型组IFN-γ、IL-4、T-bet表达及T-bet/GATA-3、CD3+CD8-/IFN-γ、CD3+CD8-/IL-4及IFN-γ/IL-4明显高于空白组,润燥灵高、中剂量均能够降低IFN-γ、T-bet表达及CD3+CD8-/IFN-γ、CD3+CD8-/IL-4,以润燥灵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0.05或P<0.01)。结论润燥灵方能够下调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血清Th1/Th2,可能是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2017年04期 v.58 329-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1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8 ]

文献研究

  • 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影响的文献分析

    韩明娟;赵宏;景向红;刘佳;梁凤霞;刘保延;

    目的总结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疗效影响的文献,提取各文献中研究对象、针刺留针时间、疗效指标及结果等信息,分别按照病种将纳入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不同疾病状态的较佳留针时间。结果纳入文献22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9篇文献,其中中风相关文献5篇,均提示留针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2篇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均显示,留针时间以20 min疗效较好;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各1篇文献,均提示留针时间以30 min为宜。对于急性肌肉软组织疼痛文献共4篇,提示适当长时间留针疗效优于短时间留针。其他疾病纳入的文献较少或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差异,不能得出确切结论。结论不同疾病最佳留针时间存在差异,应根据疾病性质确定留针时间,并应加强对留针时间的研究。

    2017年04期 v.58 334-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38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173 ]

临证心得

  • 从饮论治成人脑积水

    吴迪;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或蛛网膜下腔内不断积聚,继发脑实质减少,脑室系统扩大,或蛛网膜下腔亦扩大的病理状态,是临床难治之症。从症、证、病探究成人脑积水病证,确立脑积水从饮论治法则,用通窍逐饮汤改善脑脊液循环,促使早期患者脑室缩小,消减晚期患者水肿,降低颅内压,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并举临床验案2则。

    2017年04期 v.58 340-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6 ]
  • 自拟二金汤治疗痛风急性期体会

    石晗;方宜梅;寇秋爱;

    痛风急性期往往发病突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认为痛风的发病根源在于中焦脾虚不运,水湿聚生湿浊,郁久成毒,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泄浊、通络止痛为法,同时兼顾脾胃,自拟二金汤,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2017年04期 v.58 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5 ]

综述

  • 血瘀证中医证候模型的现状与展望

    段练;刘咏梅;王阶;

    血瘀证模型是中药复方及中药制剂药效和药理研究的基本工具。目前血瘀证的造模方法繁多,主要有动物模型与细胞模型两类。血瘀证的动物模型可大致分为病因造模法和模拟血管病理造模法,还有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模拟复合影响因素建立血瘀证动物模型;模型制备成功与否则多从动物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指标、以药测证3个方面进行判断。细胞模型方面,以血管内皮细胞为主,又可以分为血瘀证动物模型直接取材和损伤培养的正常细胞模型两大类;因为没有具体征象的表现,建立细胞模型较动物模型更为困难,模型评价考虑的因素也更复杂。通过对血瘀证多种证候模型的造模方法、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探索更理想的血瘀证造模方法。

    2017年04期 v.58 346-350+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382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60 ]

百家园

  • 浙北灸法流派严、施、高三家学术源流及传承

    胡天烨;马睿杰;方剑乔;

    中医学至今已发展了数千年,根据不同学术特点或地域形成了许多流派,浙江省针灸自古以来在中医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浙北更为突出。通过查阅浙江省灸法发展史料及整理各流派传承家谱,发现浙北灸法以化脓灸、温针灸为特色,其中严氏、施氏、高氏三家传承脉络相对清晰完整。主要介绍浙北灸法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严、施、高三家的学术源流及发展脉络。

    2017年04期 v.58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6 ]
  • 从祝由谈中医与心理学的关系

    马艳苗;王永辉;梁琦;柴智;周然;

    祝由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早期的心理治疗手段,其兴起于"毒药未兴,针石未起"之时,一度成为国家的基础医学教育科目,但由于祝由长期处于主流医学的边缘,渐渐湮没,并与巫术、法术沦为一流。祝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朴素的心理暗示、归因替代、意识疗法等心理学思想,在中医史上有丰富的治疗案例,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04期 v.58 35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0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3 ]

标准与规范

  • 毒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16版)

    王万春;严张仁;

    <正>在有毒动物导致的人类中毒病例中,蛇类占首要地位,毒蛇咬伤是常见的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灾害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具有明显提高毒蛇咬伤患者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降低死亡率、肢体伤残率和危重症发生率等优势[1]。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毒蛇咬伤提供指导性意见。1概述毒蛇咬伤(snake bite)是指人体被有毒的蛇

    2017年04期 v.58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539 ] |[引用频次:120 ] |[阅读次数:153 ]

其他

  • 《中医杂志》稿约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促进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努力促进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本刊为半月刊,每月2日、17日出版,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1主要栏目《中医杂志》主要栏目有:学术探讨、当代名医、思路

    2017年04期 v.58 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第33次全国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交流会暨风湿骨病痛症论坛通知

    <正>风湿骨病痛症已是我国的多发病,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发挥中医药特色医疗在治疗风湿骨病痛症方面的优势,总结交流新经验新成果,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疗分会定于2017年4月25日—28日(24日报到)在江西南昌市召开本次会议,特邀请各级中医特色医疗名医及乡村中医、民间中医参会。一、会议内容1.特邀有关专家作中医药治疗风湿骨病痛症的学术讲座及培训;2.补充调整本会"中医药治疗风湿骨病研究专家委员会"成员;3.评选表彰优秀学术论文、鉴定学术成果;4.代表们作学术交流。

    2017年04期 v.58 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过刊

    <正>2000年合订本85元,2001年合订本95元,2002年合订本105元,2003年合订本105元,2004年合订本115元,2005年合订本125元,2007—2010年合订本每年140元。2011(缺5、6期)—2013年每册9.80元,2014(缺21期)—2015年每册15元。2011—2013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280元,2014、2015年合订本(每年4本),每年400元;2016年上半年合订本(2本),每本100元。《中医杂志》2006—2008年增刊每册40元。以上免费邮寄,如需挂号每件另加3元。

    2017年04期 v.58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光盘合订本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480元;1987—1994年(1张光盘)260元;1995—2004年(1张光盘)280元;2005—2013年(1张光盘)30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社北京医海林音像书店,邮政编码:100700;电话:(010)64035632;网址:http://www.jtcm.net.cn

    2017年04期 v.58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第四届国际中医药临床研究新进展暨养生保健学术大会征文通知

    <正>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世界中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中医药临床研究新进展暨养生保健学术大会"将于2017年5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滨海大酒店举行。一、会议征文与研讨内容(一)中医临床及养生保健:(1)发挥中医特色、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总结;(2)中医药现代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3)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治疗的新经验、新成果;(4)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探讨;(5)临床应用成方及验方的治疗体会;(6)中医食疗及药膳方法介绍及理论研究;(7)中医养生方法及理论研究;(8)临床应用推拿、按摩及其它理疗方法的经验;(9)非药物康复疗法经验总结。

    2017年04期 v.58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欢迎订阅2017年《中医杂志》

    <正>《中医杂志》(ISSN 1001-1668,CN 11-2166/R)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中医药期刊之一,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荣获第二届、第三届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2017年04期 v.58 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双月刊)

    <正>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针灸》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国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专家经验、特色疗法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医疗药品器械信息。《针刺研究》报道以基础研究为主,反映针灸机制探讨最新进展及研究现状。实为针灸科研、医务工作者及针灸爱好者订阅之首选。

    2017年04期 v.58 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欢迎订阅《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正>《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ISSN 1673-6613,CN 11-5511/R]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任名誉主编,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教授任主编。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示范项目资助,2012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志性文化(徽标)一等奖,2013年获中国知网"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奖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2015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项目,影响因子逐年提升。本刊辟有国医传承、博

    2017年04期 v.58 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正>《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于1995年1月创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和文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收录期刊。期刊网站:www.zyjc.ac.cn。本刊设有理论探讨、中医方法学、实验研究、中医多学科研究、临床基础、针灸研究、方药研究、中医写作与翻译、临证验案等栏目,适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临床人员阅读。本刊为月刊,大16开。国内刊号:CN11-3554/R;国际刊号:ISSN 1006-3250。每月28日出版。每册定

    2017年04期 v.58 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