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论中庸思想是《黄帝内经》医学理论的文化基础

    马作峰;王平;姜瑞雪;张六通;

    《黄帝内经》在构建其医学理论时,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儒家的中庸思想在藏象学说、诊断学、治疗学、病因病机等医学理论中都有或明或暗的体现,中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黄帝内经》医学理论的文化基础。因此,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一定要以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方法论作为前提,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医学,就要首先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2013年10期 v.54 811-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70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发展

    王鹏;王振国;刘更生;郭瑞华;宋咏梅;张效霞;

    采用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与传承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别从传统学术流派研究、专科性学术流派研究、少数民族医学流派研究、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现代传承发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等方面报告了研究结果。

    2013年10期 v.54 814-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007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从“脾虚络阻毒损”认识胃癌前病变胃黏膜屏障损伤及其辨治思路

    朱昱翎;白宇宁;姚乃礼;

    胃黏膜屏障功能在胃癌前病变(PLG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损伤修复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增殖失衡及各种神经介质和体液调节关系密切,胃黏膜屏障损伤程度又与PLGC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脾虚络阻毒损"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基本病机特征。其中脾胃虚弱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发病基础,胃络瘀阻、毒损胃络是贯穿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关键病理因素。健脾通络解毒法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修复保护的重要辨治方法。

    2013年10期 v.54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92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当代名医

  • 吴生元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罗世伟;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内燥"范畴,吴生元认为,阴血津液亏虚虽为其基本病机,下焦阳虚不化,津液不能上承亦能导致本病。同时认为温肾阳、化津液之法的灵活应用,能够提高远期疗效;解燥毒贯穿始终,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013年10期 v.54 82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0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朱宗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李永乐;张锐;董秋梅;杨巧芳;任秀玲;朱宗元;

    介绍朱宗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认为脾胃虚寒、胃络瘀阻共同构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其中脾胃虚寒是根本,胃络瘀阻是其标,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佐以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以消癌前病变,选择平补平运的黄芪建中汤进行加减,有层次、有针对性地治疗本病。

    2013年10期 v.54 823-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852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欢迎订阅《中医杂志》

    <正>《中医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医药期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

    2013年10期 v.54 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Delphi法的冠心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调查

    毕颖斐;毛静远;

    目的评价冠心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与Delphi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冠心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层次分析模型,建立模型中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对冠心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相对权重进行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共对38名专家进行了调查,专家积极系数为94.59%,平均权威系数为(0.94±0.05)。通过两轮专家调查,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冠心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层次分析模型。模型中准则层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生活因素>情志因素>自然因素>体质因素>其他因素;因素层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吸烟>肥甘厚味>肥胖>怒>年龄>家族史>多病>体弱>饮食过饱>寒>过劳>饮酒>性别>忧>五味偏嗜>悲>惊>恐>过逸>思>湿>职业>风>喜>火>暑>纬度>地势>燥。结论调查结果显示了各因素在冠心病中医病因学系统中的重要性排序,其中吸烟、肥甘厚味、肥胖、怒等因素与冠心病发病有较强的相关性。

    2013年10期 v.54 825-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459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病证结合模式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初探

    翟昂帅;郭晓辰;张军平;朱亚萍;

    后循环缺血(P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以眩晕为常见症状。PCI性眩晕以血虚、血瘀为基本病机,可兼见痰瘀阻络、风阳上扰、气虚血瘀、肝肾不足证候。将病证结合模式引入PCI性眩晕的诊治中,既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又可以加强疗效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013年10期 v.54 829-830+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神的概念及英语翻译

    张庆荣;

    以《黄帝内经》对神的认识为基础,探讨了神的中文层次概念;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发布的中医药术语英语翻译的5个标准中有关神的翻译,提出按中文含义的整体内涵之神、自然界之神、生命之神、精神心理活动的层次,并依据英译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翻译。

    2013年10期 v.54 83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47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益髓生血颗粒对α-血红蛋白H病患者造血细胞因子活性与表达的影响

    刘莉;张新华;王文娟;方素萍;邹阳;李俊丽;程艳玲;吴志奎;

    目的观察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血红蛋白H(α-HbH)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患者25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Ret)、血红蛋白H(HbH)水平,及外周血中造血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集落刺激因子(GM-CSF)活性与表达的变化。结果患者潮热盗汗、心悸气短、咽干治疗后1、2、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咽干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比较也有明显改善(P<0.01)。面色萎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患者Hb、HbH水平在治疗后2、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或P<0.01),Hb治疗后2、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也有明显提高(P<0.01)。RBC、PLT水平治疗后无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3个月,SCF和GM-CSF活性与表达较治疗后无明显增强(P>0.05);IL-3活性与表达治疗后比治疗前则明显减弱(P<0.05)。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α-HbH病疗效肯定,其疗效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外周血造血细胞因子IL-3的活性与表达有关。

    2013年10期 v.54 835-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化浊解毒方药结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高绍芳;何华;米惠茹;张炜冉;张跃进;裴林;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结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AG浊毒内蕴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各40例,针刺组针刺中脘、天枢(双)、内关(双)等穴位,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两日继续治疗。中药组给予化浊解毒方中药治疗,每日1剂,早晚两次温服。针药组口服化浊解毒方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各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胃痛、胃胀、嗳气、纳差、大便不爽等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同时于治疗后1、3、6个月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3、6个月后针刺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后针药组与针刺组、中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后胃痛、胃胀、嗳气、纳差、大便不爽各临床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针刺组、中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结合针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的中药治疗和针刺治疗。

    2013年10期 v.54 839-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504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田怡;王蕾;刘瑞华;刘丽;李国勤;陈双厚;

    目的评价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消喘膏穴位贴敷,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敷,两组均于夏季三伏天贴治3次,敷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留取诱导痰,观察诱导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分泌型IgA(sIg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中IL-8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sIg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疗法治疗稳定期COPD的可能作用机制在于减轻气道局部炎症反应,增强气道黏膜保护的作用。

    2013年10期 v.54 84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636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难治性哮喘33例临床观察

    王晶波;彭先祝;隋博文;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难治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吸入剂,每次1吸50/250μm,每日两次;万托林气雾剂,每次吸入2.5mg,每日4次;茶碱缓释片,每次口服0.2g,每日两次。当哮喘症状缓解时,逐渐减少万托林及茶碱缓释片剂量以至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加味,每日1剂,早晚两次温服。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进行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评分)、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检测和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监测,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8、12周FEV1、PEF及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4、8、12周FEV1、PEF及ACT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味能有效改善难治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是治疗难治性哮喘有效的中药方剂。

    2013年10期 v.54 846-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416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临床观察

  • 天星健骨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0例临床观察

    杨晓军;裴林;苗文丽;于素静;郑惠军;

    目的观察天星健骨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片每次10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每次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星健骨方胶囊,每次1.35~2.25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握力及疼痛水平,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以及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6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握力及疼痛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F、IgG、IgM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CRP、IgG、IgM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星健骨方治疗RA具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其症状和体征,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药。

    2013年10期 v.54 849-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电针治疗胃热炽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临床观察

    王媛;刘志诚;徐斌;

    目的观察电针对胃热炽盛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女性胃热炽盛型T2DM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35例,针刺组针刺脾俞(双侧)、胃俞(双侧)、大肠俞(双侧)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电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使用电针仪用导线分别连接同侧上巨虚—内庭(双侧)、足三里—丰隆(双侧),频率为5Hz,每次治疗30min。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FINS、Homa-IR、TC、TG、LD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SI、HDL明显升高(P<0.01),且电针组治疗后Homa-β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电针组FPG、FINS、ISI、Homa-IR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2.86%,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4.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电针对T2DM患者糖、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且电针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参数方面的作用优于针刺。

    2013年10期 v.54 852-85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加减羚角钩藤汤联合西药治疗子痫前期26例临床观察

    程永炜;胡宗义;丁涛;王世友;

    目的观察加减羚角钩藤汤联合西药治疗子痫前期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0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成西药组24例和联合组26例,西药组给予安定片及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羚角钩藤汤,两组均用药至孕妇分娩或终止妊娠,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延长孕周时间、产后出血量、提前终止妊娠情况及重度患者孕周<34周情况。结果联合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西药组重(P<0.01),孕周明显延长(P<0.01),计划外终止妊娠例数以及重度患者孕周<34周者均较西药组少(P<0.05)。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羚角钩藤汤联合西药对子痫前期患者可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2013年10期 v.54 855-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证候诊断

  • 原发性失眠肝郁证量化诊断方法学研究

    张娅;黄俊山;吴松鹰;郁阿翠;朱莹;杨珺;苏灿斌;

    目的探讨建立原发性失眠肝郁证量化诊断的方法。方法选择原发性失眠患者1173例,随机分为训练样本组924例(肝郁证685例,非肝郁证239例)和验证样本组249例(肝郁证194例,非肝郁证55例)。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将肝郁证辨证标准及临床常见症状作为候选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定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并对建立的肝郁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Youden指数。结果原发性失眠肝郁证量化标准的相关因素具体包括入睡困难、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善太息、胸闷、胸胁作胀或痛、口燥咽干、口苦、脉弦、呕吐或嗳气、忧思善虑、呼吸不畅和兴趣索然等13项,分别赋分3~9分;原发性失眠肝郁证量化诊断阈值为25分;量化诊断标准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3.5%、86.6%、84.3%、0.701和84.5%、85.5%、84.7%、0.700。结论以症状出现频次为基础建立原发性失眠证候量化标准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2013年10期 v.54 858-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40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聂晓莉;薛琪;罗仁;赵晓山;孙晓敏;余克强;

    目的探讨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代谢组学特征表达谱。方法收集5例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患者作为试验组,6例同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1H-核磁共振(1H-NMR)技术,利用MestReNova5.3.1软件对两组1H-NMR谱进行相位矫正和基线矫正,采用OPLS-DA进行分类建立模型,结果以积分矩阵图和载荷矩阵图表示,分析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血浆代谢组学谱。结果两组间代谢组学谱存在差异,31个内源性代谢产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关键代谢产物为乳酸、氧化型谷氨酰胺、丙酮酸、醛固酮、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NADH)、苯丙氨酸、2-羟丁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谷氨酰胺。结论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存在多个特征性代谢产物,可能是疲劳型亚健康肾阳虚证发生发展的基础。

    2013年10期 v.54 861-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811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 ]

实验研究

  • 南蛇藤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影响

    张华;付强;钱亚云;刘延庆;李国清;崔平方;朱耀东;马慧;季雪;郭试瑜;久光正;

    目的探讨南蛇藤提取物抑制人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人肝癌HCCLM6细胞生长于培养液中进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南蛇藤提取物组共分为10、20、40、80、160mg/L5个浓度,阳性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5-Fu)注射液180mg/L,阴性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观察南蛇藤提取物对HCCLM6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检测南蛇藤提取物对HCCLM6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南蛇藤提取物组作用24、48h时160μg/ml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最高(P<0.01)。南蛇藤提取物组和阳性对照组穿膜细胞数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南蛇藤提取物组10、20、40、80μg/ml浓度穿膜细胞数多于阳性对照组,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或P<0.01)。南蛇藤提取物组各浓度和阳性对照组VEGF-C蛋白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南蛇藤提取物能抑制HCCLM6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下调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抑制肝癌转移的部分机制。

    2013年10期 v.54 86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大黄素和大黄多糖对铜负荷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徐磊;蔡永亮;王艳昕;侯志峰;朱虹;

    目的探讨大黄素(EMD)和大黄多糖(RTP)对铜负荷模型鼠体内脂质过氧化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20只,以铜负荷饮食法造模8周,造模第4周后给药组给予EMD、RTP各200m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共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肝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模型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下降(P<0.01)。给药组较模型组血清和肝组织中MDA水平显著下降,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给药组ALT、AST和TBiL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ALB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EMD联合RTP能抑制铜负荷模型鼠体内脂质过氧化,改善其肝功能水平。

    2013年10期 v.54 870-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扶正剔邪搜络方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的影响

    练毅刚;张立山;吴华阳;闫玉琴;王晨;周绍忠;关秋红;李德莹;苏惠萍;

    目的研究扶正剔邪搜络方对肺纤维化大鼠不同时相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剔邪搜络组、泼尼松组,每组32只。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0.25ml/100g)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4h后,扶正剔邪搜络组给予扶正剔邪搜络方0.74g/(kg·d),泼尼松组给予5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第7、14、28、45天,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果及吸气阻力(Ri)、肺顺应性(Cl)、用力肺活量(FVC)、第0.2秒末呼出容积(FEV0.2)、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时平均流量(FEF25-75%)变化。结果模型组第7天肺间质有不同程度炎症,第14天肺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第28天肺纤维区较14天增大、增多,第45天现"蜂窝肺"改变。扶正剔邪搜络组和泼尼松组肺泡炎与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同时间比较,扶正剔邪搜络组第14天时Cl、FVC均明显升高(P<0.01),第28天时Ri、Cl、FVC、FEV0.2、FEF2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5天时Ri、Cl、FEV0.2、FEF2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泼尼松组同时间比较,扶正剔邪搜络组45天时Ri明显降低(P<0.01),CI明显升高(P<0.01)。结论扶正剔邪搜络方可改善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早期介入并维持一定疗程作用最明显。

    2013年10期 v.54 873-875+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 石氏逐痰通络补肾方加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

    卢彬;周淳;吴军豪;

    目的观察石氏逐痰通络补肾方加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石氏逐痰通络补肾方口服,每日1剂;同时针刺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血海、丰隆、昆仑、丘墟等穴位,每次30min,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每次75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进行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59.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2、4周症状体征积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4周症状体征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氏逐痰通络补肾方加针刺治疗KOA临床疗效确切。

    2013年10期 v.54 87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活血止痛方外敷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损伤80例

    吉学武;杨祎娜;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方外敷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单侧踝关节损伤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云南白药喷雾剂外用,实验组给予活血止痛方外敷,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患肢的关节疼痛、局部压痛、肿胀、功能障碍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1.2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踝关节疼痛、局部压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踝关节疼痛、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止痛方外敷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疗效确切,具有明显止痛、消肿作用。

    2013年10期 v.54 878-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临证心得

  • 温阳益心法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验案3则

    曹洪欣;

    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冠心病发病机理,从干预冠心病预后的关键环节入手,总结出以温阳益心法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该法传承了张仲景"阳微阴弦"理论,以参桂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体现了"温心不在温而在通,通滞以复脉宁神"的标本兼治特点,不仅对缓解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疗效显著,而且对冠状动脉狭窄也疗效确切。并以典型案例说明温阳益心法的应用。

    2013年10期 v.54 880-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仝小林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赵锡艳;余秋平;刘阳;张岩;彭智平;逄冰;周强;

    介绍仝小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认为本病脏腑热、经络寒常常同时存在,治疗上多采用通补兼施、寒热并用的治疗大法,并举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2013年10期 v.54 882-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385 ]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0 ]
  • 运用“象”思维辨治结缔组织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

    马桂琴;

    介绍运用中医取象思维的方法,应用张锡纯大气下陷、张景岳阴阳互根理论、火神派扶阳理论进行临床思辨,采用升陷汤为基础方合干姜甘草汤或金匮肾气丸治疗结缔组织病继发肺纤维化。

    2013年10期 v.54 884-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54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概况

    卢轩;田利娟;陈泽林;郭义;

    从中医药标准化基础研究、制度建设、技术组织与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了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未来的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2013年10期 v.54 886-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77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百家园

  • 试析《金匮要略》中对妊娠禁忌药物的运用及其意义

    吴洁;范欣生;

    通过对《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妊娠禁忌药物桃仁、牡丹皮、附子、半夏、冬葵子、川芎等运用情况的分析,结合医家论述及经验,揭示其运用指征、适应症及方式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013年10期 v.54 889-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心衰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探究

    吴伟;刘勇;赵英强;

    回顾了中医对心力衰竭(心衰)的认识过程,探讨了该病名最早提出者及其病机、治法,认为中医对于现代心衰也以心衰名之为妥。因心衰一词,即使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亦能较好地揭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病机及转归预后,且易为中医、西医学术界所接受。

    2013年10期 v.54 891-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958 ] |[引用频次:169 ] |[阅读次数:0 ]
  • 浅论艾灸十大温效及临床应用

    刘春;吴中朝;

    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艾灸防病治病机理和历代文献中有关灸法作用的论述,将艾灸按其功效的特点和主治疾病的不同,归纳为十大温效,即温通效应,温经效应,温润效应,温升效应,温降效应,温散效应,温化效应,温御效应,温摄效应,温补效应。

    2013年10期 v.54 893-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843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 ]
  • 浅识中医之“生生之道”

    张兴涛;王义国;陆广莘;

    通过中西医学思维方法比较,更加清楚地认识中医"生生之道"在人体生命的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生命是一个"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的过程,努力发掘其"生生之气",充分利用中医"生生之具",进而实现人的健康生态的"生生之效"。

    2013年10期 v.54 896-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63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中医教育

  • 运用Personalbrain技术构建方剂学思维网络

    王步轶;孙鼎;徐一云;韩双;侯佳奇;文小平;

    方剂学是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的桥梁,利用Personalbrain软件制作方剂学辅助学习工具,激发正在学习方剂课、已经结束方剂课学习、开始临床实习的三类学生在方剂学习、复习中的综合能力。本思维网络挖掘了方剂学和其他课程知识点之间的隐性联系,搭建起立体、交叉式的思维结构,同时探索搭建以方剂学为中心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可能性。

    2013年10期 v.54 898-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石家庄炎黄针灸推拿专修学校招生

    <正>石家庄炎黄针灸推拿专修学校是一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日制针灸推拿专修学校。多年以来,恪守"严谨、求实"校训,严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013年培训项目如下。1.针灸推拿培训班:学期4个月,3月1日、7月1日、11月1日开学。教材为大专教材的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基础

    2013年10期 v.54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层医生手穴诊疗培训班招生通知

    <正>为了发掘民族瑰宝、弘扬中医精粹,满足广大基层医生对中医特色诊疗的需求,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医药科技专业委员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针针灸交流中心将于2013年6月7日至10日(7日报到),举办"基层医生手穴诊疗培训班";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医药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手诊

    2013年10期 v.54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

    <正>2000年2-12期,每册5.80元,合订本85元;2001年2-12期,每册6.50元,合订本95元;2002年1-12期,每册6.80元;2003年1-12期,每册6.80元,合订本105元;2004年1、2期、4-12期,每册6.80元,合订本115元;2005年1-7、9、11、12期,每册6.80元,合订本125元;2006年1-12期,每册7.30元,合订本135元;2007年2-12期,每

    2013年10期 v.54 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寻求疑难杂症验方合作

    <正>您有效果神奇、应用已久、无毒副作用且功效显著的民间验方吗?您希望它产业化吗?您期盼它为更多人解除病痛吗?这样的事情您自己完成有困难吗?权健国际自然医学集团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服务网点遍及全国,旗下的天津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3年10期 v.54 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十三次中医妇科学术大会征文暨妇科分会换届改选会议通知

    <正>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承办的"第十三次中医妇科学术大会",拟定于2013年11月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届时将进行妇科分会换届改选。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1.名老中医对月经病中医诊疗思路及学术经验;2.月经病中医诊疗优势及特色疗法;3.新技术、新疗法在诊治月经病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2013年10期 v.54 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正>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已成为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为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在该医学领域中的优势,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北京强寿老年病研究院承办的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学术交流会,拟于2013年11月举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的神经病学专家学者到会作专题报告及学术论

    2013年10期 v.54 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正>《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1-6集),由董建华、王永炎两位院士牵头,组织全国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编写,共收录434位名老中医的5172例医案。这些医案是现代中医名家灵活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病活人的真实记录。医案中的按语或为名医本人所撰,或由后人、门徒所加;编者评注由丛书主

    2013年10期 v.54 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研修班通知

    <正>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杂志社、北京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主办,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协办的"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研修班"定于2013年9月13-16日在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举办。本期高级研修班的办学宗旨是:浓缩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理论与实践精华,突出临床实用经验,使学员在短期内获得该领域内名老中医诊治经验以及最新

    2013年10期 v.54 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皕一选方治验实录》

    <正>在浩瀚的中医典籍中,有方名的古方数以十万计。为了汰芜存菁,借鉴古今医家的经验,为现代临床服务,作者在长期从事中医方药文献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的基础上,在完成"中医古方筛选方案和利用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发掘,编纂完成《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上下册)。本书以有验案资证作为筛选古方

    2013年10期 v.54 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医学光盘

    <正>四大经典VCD《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全套2500元,其中《金匮要略》单套800元,其余每套600元。四大基础VCD《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全套2700元,单套700元。"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自1999年

    2013年10期 v.54 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光盘合订本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480元;1987-1994年(1张光盘)260元;1995-2004年(1张光盘)28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的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北京医

    2013年10期 v.54 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21次全国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会暨海参崴考察的通知

    <正>第21次全国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会由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学会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治疗各种皮肤病及疑难杂症,拟定于2013年7月9日-12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欢迎各级中医皮肤病名医及疑难杂症名医、乡村医生、民间中医等报名参会。一、会议内容:1.专家讲座:特邀中医皮肤病、疑难病专家作特色疗法的学术讲座;2.学术交流:重点交流中医、中

    2013年10期 v.54 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正>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省中医院和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8月23-25日在河南开封举行,同时进行"第三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委员会和青年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本次会议主题为"传承创新特色疗法,建设中国特色男科"。现将会议

    2013年10期 v.54 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