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从历史文化背景探讨方证内涵演变

    管仕伟;陈雪功;董昌武;周雪梅;王建青;张红梅;

    结合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从源流上来认识方证内涵及其演变的过程,以全面认识方证内涵。通过研究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对方证内涵的不同认识,理出其演化的大致轨迹,发现方证内涵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放到细化的演变过程。而方证内涵的每一步演变,无不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2013年08期 v.54 63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岭南内科医学流派探析

    袁天慧;冼绍祥;杨忠奇;汪朝晖;李小兵;陈洁;

    岭南内科学术流派的发展促进了岭南医学的发展,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岭南地区疾病的诊疗有指导意义。从分析岭南内科学术流派的形成发展历程,探讨其形成因素,研究各个学术流派的特征及代表人物,并总结其意义,可为各地医学学术流派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013年08期 v.54 634-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历史脉络考略

    郝丽梅;毛静远;王贤良;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心衰)的探索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相关的论述散见于中医古籍中。以中医学中的心衰病名为主线,回顾中医古籍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对心衰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等的认识,为今后深入探讨心衰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2013年08期 v.54 637-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5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饮片的历史沿革研究

    陈缤;王丽娜;贾天柱;

    通过查阅历代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分门别类,弄清饮片起源及沿革情况。认为咀是最早的饮片,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发明铁器后,就出现了切、剉等切制方法,至唐开始煮散,宋代达到高峰,南宋以后煮散逐渐衰落,切制饮片从明清起开始又恢复其主导地位。迄今饮片仍是主要应用形式,但同时出现了颗粒饮片和配方颗粒等饮片类似品及代用品。

    2013年08期 v.54 640-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54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当代名医

  • 贺普仁治疗妇科病验案举隅

    王桂玲;郭静;谢新才;贺普仁;

    介绍国医大师贺普仁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脱垂、月经后期、痛经、经闭、急性乳腺炎等妇科病的验案,根据不同病证,辨证论治,灵活选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2013年08期 v.54 64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1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今庸辨治神志病经验

    杨化冰;张茂林;

    介绍李今庸辨治神志病经验,包含3个方面:①五脏辨治重心肝;②六腑辨治重胆腑;③病因辨治重痰邪。

    2013年08期 v.54 646-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4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俞景茂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肖小星;陈华;

    介绍俞景茂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经验,认为本病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时缓时著的发病特点正与少阳证相合;临证时将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尤以阴阳、虚实辨证及从肝论治为主,谨守其阴虚阳动、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突出调和阴阳、从肝论治及虚实兼顾的治法,并加强心理调摄,时时顾护脾胃。

    2013年08期 v.54 648-649+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626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从营卫交会生化角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

    肖维刚;张秋艳;庞洁;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共性病理基础。本文从中医营卫交会生化角度探讨AS的形成机制,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络病理论,而且有助于拓展研究思路,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接近于事物本质,从而发挥中医中药在防治AS中的优势,为防治AS的发生、发展提供更多的干预靶点。

    2013年08期 v.54 650-652+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讨调肺在泄泻治疗中的作用

    马师雷;田甜;李鸿涛;高思华;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该理论探讨了在泄泻的病理过程中肺脏对于大肠腑的影响,阐述从肺论治泄泻的辨证思路,总结清源洁流治湿泄、逆流挽舟治风泄、宣肺化痰治痰泄、清肺润燥治热泄、温肺补气治虚泄等治疗方法,为中医临床治疗泄泻提供有益补充,充分发挥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2013年08期 v.54 653-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937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从阴达阳,因势利导,给邪出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探讨

    黄健华;严明;叶放;

    乙型肝炎病毒(HBV)入侵人体,作为一种邪气,具有嗜肝性。消除其嗜肝性,导邪外出,或许可以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提供帮助。从中医脏腑特性和相关病理因素的特点,探讨了其具有嗜肝性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从阴达阳,因势利导、给邪出路"的解决之道。

    2013年08期 v.54 656-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研究

    奚肇庆;刘清泉;张晓云;罗翌;张念志;孙伯青;余衍亮;卜擎燕;邹建东;芮庆林;张丽;余嫆蓉;耿连艺;熊宁宁;

    目的评价上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家临床研究中心的27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各90例。试验组口服上感颗粒加日夜百服咛片剂模拟片,对照组口服日夜百服咛片剂加上感颗粒模拟剂,安慰剂组口服上感颗粒模拟剂加日夜百服咛片剂模拟片,各组均治疗3天。观察患者即刻退热时间、即刻退热疗效、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及临床痊愈率。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给药后1、2、3、4h体温均较给药前下降(P<0.01);安慰剂组给药后2、3、4h体温较给药前下降(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试验组、对照组给药后1、2、3、4h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体温下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即刻退热疗效有效率试验组为67.06%,对照组为67.82%,安慰剂组为40.23%,试验组、对照组即刻退热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P<0.01)。对照组、试验组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均少于安慰剂组(P<0.0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痊愈率安慰剂组为51.72%,对照组为70.11%,试验组为84.7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安慰剂组(P<0.05或P<0.01),对照组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上感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有明显降低体温、减少发热时间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2013年08期 v.54 659-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52例临床观察

    王海峰;李建生;王丁超;蒋艳丽;杨晓静;高娴;张海龙;赵栋梁;李素云;马利军;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AE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7、14天进行症状、体征评分和呼吸困难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血气分析,同时记录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症状、体征积分和呼吸困难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第14天与治疗前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P<0.05),且治疗组PaO2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3.85%,对照组病死率为5.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2例轻度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AECOPD呼吸衰竭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PaO2、减轻呼吸困难方面能明显提高疗效。

    2013年08期 v.54 66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59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证有效病例用药规律研究

    张磊;周雪忠;于剑;王义国;张启明;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湿热证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慢性乙肝湿热证有效病例592例,提取592个病例对应的中药处方,应用频数分析、方剂匹配、因子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湿热证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味药为茯苓、白术、叶下珠、猪苓、泽泻。共有208个处方经过方剂匹配后剩余药物个数≤3个,计算其在处方中的出现频数,频次大于3的方剂为茵陈五苓散(76)、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合温胆汤(41)、龙胆泻肝汤(36)、加味逍遥散(7)、柴胡疏肝散(5)、茵陈蒿汤(5)、参苓白术散(4)、甘露消毒丹(3)、五味消毒饮合茵陈蒿汤(3)。有384个处方剩余药物个数>3个,多是自拟方,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大于1作为选择公因子的标准,共获得公因子43个,得出了出现频次≥5的公因子对应的药物组合,这些处方组成网络图中边的权重分布幂函数指数值为1.8,以此作为α值,3作为层次数进行多层核心网络分析,得出3层网络图。结论慢性乙肝湿热证常用祛湿、疏肝、解毒、活血药物,最常用的3个方剂为茵陈五苓散、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合温胆汤、龙胆泻肝汤,常用自拟方药物组合方式为祛湿+疏肝+解毒、益气+活血+祛湿,并常配合现代药理研究具有保肝降酶功效的中药。

    2013年08期 v.54 668-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61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静意方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99例临床观察

    张帆;顾明达;朱盛国;姚敏;朱敏华;李艳;谢菲;汤薇静;

    目的评价中药静意方治疗脾虚痰蒙、心肝火旺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76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静意方组99例、利他林组37例、联合组40例,静意方组给予静意方配方颗粒口服,每日1剂;利他林组给予利他林片口服,从每日5~10mg开始逐渐增量,每日总量<40mg,每周5天;联合组予静意方及利他林片,用量及方法同上。各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中医证候疗效、注意力评分及Cornners父母评定量表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静意方组、利他林组、联合组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79.80%、51.35%、82.50%,治疗6个月后分别为97.98%、83.78%、100%,静意方组和联合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同时间利他林组(P<0.05或P<0.01)。治疗3、6个月后各组注意力评分和Cornners父母评定量表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且治疗后6个月各评分低于治疗后3个月(P<0.01);静意方组和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注意力评分和冲动评分与利他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静意方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意方治疗脾虚痰蒙、心肝火旺型ADHD儿童临床疗效肯定,能改善患儿注意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3年08期 v.54 67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34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综合保守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61例临床观察

    杨克新;高春雨;朱立国;冯敏山;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保守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61例和西医组60例,中医组采用中药颗粒剂内服治疗、手法治疗和练功,西医组口服氨糖美辛胶囊、腰部牵引、佩戴腰围,两组共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随访时(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JOA评分和VAS评分,X线测定平行、角度位移,于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VAS评分及JOA评分上,治疗后及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中医组治疗后和随访时总有效率分别为93.5%、95.1%,西医组治疗后和随访时总有效率均为81.7%,中医组疗效优于西医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滑脱腰椎平行位移及角度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保守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肯定,并且优于西医综合保守疗法。

    2013年08期 v.54 67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补肾调肝方治疗高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2例临床观察

    梁祖建;吴春飞;张百挡;蔡桦;

    目的探讨补肾调肝方治疗高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年龄≥75岁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补肾调肝方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予阿仑膦酸钠片口服,每周1次,每次70mg,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疼痛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疼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93.75%、71.88%,对照组分别为83.87%、83.87%、74.19%,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1、2、3、4周与治疗前比较,疼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疼痛积分随治疗时间增长而降低,以治疗后4周最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2、3周时疼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调肝方能明显改善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和中医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肯定。

    2013年08期 v.54 68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证候诊断

  • 平人大暑、处暑、秋分脉图参数的比较研究

    闪增郁;陈燕萍;黄大威;陈岩;逯波;冯淑怡;

    目的对平人大暑、处暑和秋分的脉图模型及其参数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高精度智能机械手中医脉诊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对42例受试者在大暑、处暑、秋分节气的前后3天进行信号采集,应用正弦函数谐波拟合方法构建脉图模型,并对脉图参数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类分析。结果大暑、处暑两个节气及大暑、秋分两个节气的脉图参数差异较大;处暑、秋分两个节气的脉图参数差异相对较小。左、右关脉位和右寸第7次谐波的相位是区分大暑和处暑脉图的重要参数;左、右关脉位和右寸相位7、左寸相位9是区分大暑和秋分脉图的重要参数;左手寸部相位6、关部相位11、尺部的相位3和能量8是区分处暑与秋分脉图的重要参数。夏季的大暑与秋季的处暑、秋分相比,右手入选参数是左手的两倍;秋季的处暑与秋分相比,左手入选参数是右手的2.8倍。结论夏秋季脉图参数有明显变化,秋季的处暑和秋分比较脉图参数变化较小。脉位和频域参数在分类中的作用明显大于时域参数。

    2013年08期 v.54 684-686+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脑络欣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空间认知功能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王键;谭辉;胡建鹏;何玲;尹婷婷;菅威;

    目的研究脑络欣通对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各1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2h后拔出栓线少许(约5mm)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络欣通组给予浓度为85.8mg/ml脑络欣通溶液1ml/(100g·d),通心络组给予浓度为30mg/ml通心络胶囊溶液1ml/(100g·d),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连续灌胃14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在不同时间点逃避潜伏期(EL)及120s内通过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Visits),分别在造模过程中插线后5min、缺血2h再灌注以及造模后7、14天监测各组大鼠局部脑血流量(rCBF)。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大鼠在各时间点EL都明显延长,Visits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大鼠各时间点EL显著缩短、Visits显著增加(P<0.01);脑络欣通组大鼠各时间点EL、Visits和通心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在各时间点rCBF均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在第7天和第14天大鼠rCBF明显恢复(P<0.01)。结论脑络欣通可能通过增加模型大鼠rCBF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2013年08期 v.54 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37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生血丸对低剂量敌百虫暴露小鼠肝、脾、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张晓乐;王光普;齐立聪;严苏纯;荣子丹;商丹丹;

    目的探讨生血丸对长期接触低剂量敌百虫水溶液小鼠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空白组(生理盐水灌胃40天)、模型1组(敌百虫灌胃20天+生理盐水灌胃20天)、治疗组(敌百虫灌胃20天+生血丸灌胃20天)、模型2组(生理盐水灌胃20天+敌百虫灌胃20天)、预防组(生血丸灌胃20天+敌百虫灌胃20天)。敌百虫溶液剂量为2mg/kg,生血丸剂量为2.5g/kg,每日1次。检测各组小鼠肝、脾细胞中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活性、鸟氨酸脱羧酶(ODC)表达的OD值,计算外周血淋巴细胞、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模型1组、模型2组小鼠肝细胞内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活性、ODC表达、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1组、预防组与模型2组比较,肝细胞内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活性、ODC表达、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脾细胞内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活性、ODC表达、骨髓细胞微核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血丸能有效预防和改善低剂量敌百虫暴露小鼠肝细胞氧化损伤,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

    2013年08期 v.54 691-693+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肉桂与黄连不同配伍比例对交泰丸水煎剂中肉桂醛溶出率的影响

    陈广;陆付耳;董慧;黄召谊;徐丽君;邹欣;王开富;

    目的探讨肉桂与黄连不同配伍比例对交泰丸中肉桂醛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采取水煎法制备肉桂煎剂、交泰丸复方煎剂1(肉桂:黄连=1:2)、交泰丸复方煎剂2(肉桂:黄连=1:4)、肉桂醛对照品储备液(0.2μg/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得到各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计算各样品肉桂醛溶出率。结果以肉桂煎剂的肉桂醛溶出率为100%计算,则交泰丸复方煎剂1、交泰丸复方煎剂2的肉桂醛溶出率分别为64.5%、47.3%。结论交泰丸水煎剂中黄连对肉桂有效成分肉桂醛的溶出有抑制作用。

    2013年08期 v.54 694-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文献研究

  • 基于关联规则的肺系疾病症药关系研究

    郜峦;王键;李锋刚;邓勇;高思华;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肺系疾病临床文献中症状与药物间的关联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采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文献,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52篇文献中的相关信息,构建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相关症状及药物的频繁项集及症药关系。结果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一元频繁项集前3位分别为瓜蒌、大黄、苦杏仁;二元频繁项集前3位分别为大黄、瓜蒌,苦杏仁、瓜蒌,苦杏仁、大黄;三元频繁项集前3位分别为苦杏仁、大黄、瓜蒌,甘草、大黄、瓜蒌,枳实、厚朴、瓜蒌。在肺系疾病的症状中,一元频繁项集前5位分别为咳嗽、气喘、舌红、大便秘结、发热;二元频繁项集前3位分别为气喘、咳嗽,发热、咳嗽,舌红、咳嗽。对于各核心症状,核心药物均是大黄、瓜蒌、苦杏仁。结论在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系疾病的文献中,对于咳嗽、发热、气喘、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核心症状,核心药物均采用大黄、瓜蒌、苦杏仁。

    2013年08期 v.54 697-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647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 复方阿胶浆辅助治疗登革出血热患者40例

    Fenny Yunita1;方喆;聂洪霞;尤金花;Jusuf Kristianto;

    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辅助治疗登革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降温、止痛、对症处理、辅助用药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2天后开始口服复方阿胶浆,每日2次,每次20ml,连用4天。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并测定患者血小板、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第4次和第8次治疗后,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下降(P<0.05);在第8次治疗后,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在第4次和第8次治疗后,治疗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阿胶浆辅助治疗登革出血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能显著升高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使血细胞比容显著下降。

    2013年08期 v.54 701-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加味小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62例

    奚胜艳;钱林超;钱小燕;

    目的观察加味小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PU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2例和西药组20例,中药组口服加味小建中汤,每天1剂;西药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1次,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5.2%,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小建中汤治疗PU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奥美拉唑。

    2013年08期 v.54 703-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44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临证心得

  • 王平运用补肾化痰法治疗老年疑难杂症经验

    张书;王平;

    介绍王平运用补肾化痰法治疗老年疑难杂症经验,老年病证的关键病机是肾虚痰阻,并以老年痴呆、失眠、眩晕等具体病例予以阐析。

    2013年08期 v.54 705-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51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秦万章治疗硬皮病经验

    范斌;迮侃;李斌;秦万章;

    介绍秦万章以活血化瘀和温阳益气为切入点治疗硬皮病经验。并按本病病程发展,分为两期五型,在基本方的基础上予以辨证施治。

    2013年08期 v.54 707-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48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炳茂治疗糖尿病经验

    赵学荣;任双杰;李炳茂;

    介绍李炳茂治疗糖尿病经验,从病因发病、临床证候出发治疗糖尿病,强调多维诊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大中医思想,认为大黄治疗糖尿病对现代中医临床和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3年08期 v.54 709-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35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邱冉冉;谈珍瑜;邹芝香;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因素的制约,IVF-ET后的妊娠成功率及正常分娩率都比较低。近年来,采用中医药从整体上对其过程进行干预,包括IVF-ET术前调理、术中辅助、术后预防并发症等,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就中医药在IVF-ET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实验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2013年08期 v.54 71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59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百家园

  • 中医方剂角药与阴阳学说

    金丽;

    角药在"阴阳和"生理与"阴阳错"病理的状态医学中,较之"药对"更具圆机活法。表现为:①有开阖枢之机;②参和药味与醇和药性;③引抵病所与打破病态平衡。角药既可为奇方,亦可为偶方。奇正理论折射出角药与阴阳配伍"技"与"道"关系的精妙。角药昭示了阴阳学说除对立统一之外的深层次的生命含蕴。

    2013年08期 v.54 715-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878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策略

    王鹏军;苗阳;刘玲玲;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渊博与创新的学术思想、丰富与独特的临床经验及高尚的医德与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主要内容。传承中当三者互参,系统传承,又当根据各部分传承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有针对性的传承方法。学术思想的传承方法主要为研读论著、学术访谈及学术经验推广会;临床经验的传承应遵循"临床信息采集—挖掘提取经验—临床应用验证—机理机制研究—理论指导临床"的模式;医德与治学的传承则需要在向名老中医的学习中耳濡目染、精心体会。

    2013年08期 v.54 718-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024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石家庄炎黄针灸推拿专修学校招生

    <正>石家庄炎黄针灸推拿专修学校是一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日制针灸推拿专修学校。多年以来,我校恪守"严谨、求实"校训,严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013年培训项目如下。1.针灸推拿培训班:学期4个月,3月1日、7月1日、11月1日开学。课本为大专教材的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解剖学、中药学。讲授治疗多发病、常见病、疑难杂症等,学会为止。2.高级针灸师进修班:学期15天,每月10日开学。重点讲授腹针、火针、舌三针、锋针、头

    2013年08期 v.54 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寻求疑难杂症验方合作

    <正>您有效果神奇、应用已久、无毒副作用且功效显著的民间验方吗?您希望它产业化吗?您期盼它为更多人解除病痛吗?这样的事情您自己完成有困难吗?我们来合作好吗?权健国际自然医学集团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服务网点遍及全国,旗下的天津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致力

    2013年08期 v.54 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21次全国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会暨海参崴考察的通知

    <正>本次会议交流的主题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治疗各种皮肤病及疑难杂症。会议由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学会联合主办,拟定于7月9日-12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欢迎各级中医皮肤病名医及疑难杂症名医、乡村医生、民间中医等报名参会。1.会议内容:(1)专家讲座:特邀中医皮肤病、疑难病专家作特色疗法的学术讲座;(2)学术交流:重点交流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皮肤病、疑难病及常见病的经验;(3)中医专利培训:特邀中医专利研究专家张来祥主任作中医知识

    2013年08期 v.5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层医生手穴诊疗培训班招生通知

    <正>为了发掘民族瑰宝、弘扬中医精粹,满足广大基层医生对中医特色诊疗的需求,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医药科技专业委员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针针灸交流中心拟于2013年5月26~28日在重庆市举办2013年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第一期基层医生手穴诊疗培训班"。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医药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手诊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常州市手穴诊疗研究所所长刘浩兴主讲,传授"望诊、触诊、压诊"的

    2013年08期 v.54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通知

    <正>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医药科技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拟于2013年5月24-27日在重庆金考源会议中心召开。1.会议征文与研讨内容(1)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2)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疗法、新进展;(3)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体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2013年08期 v.54 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举办“中医药SCI论文写作与发表提高班”的通知

    <正>科技论文写作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是反映科研工作成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本刊从来稿中发现很多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问题,部分科研人员尚缺乏系统正规的科学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故难以胜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水平研究论文的重任。针对这些问题,

    2013年08期 v.54 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