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病状术语规范化解决方案探讨

    王志国;王永炎;

    重新定义病状的概念,用以区分病状和症状。根据病状术语普查内容划分出症状、体征、理化检查、影像检查、病理变化、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临床特点、临床特征等类别,并给出了概念。着重论述了症状要素及其与症状规范化的关系。症状要素是症状描述或症状术语中抛开部位的部分,大部分为症状的性质,多个同类症状经常含有共同的因素。症状要素分为感觉异常、功能障碍等10余类。症状术语规范是病状术语规范的核心内容,症状要素、发病部位、病状清单三者相结合,古今兼顾、中西并举、学科统筹的解决方案将最终实现病状术语规范化。

    2013年07期 v.54 54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气味薄厚升降浮沉理论体系构建及嬗变

    张卫;张瑞贤;韩垚;李健;梁飞;刘佳玉;

    探讨了中药药性理论中中药气味薄厚升降浮沉理论体系的构建及演变过程,指出气味阴阳薄厚理论主要源自先秦的阴阳哲学思想,其系统论述记载于《黄帝内经》之中。金元时期受法象思维的影响,医家将气味阴阳薄厚与其升降关系相结合,并进行辐射性思维,产生了气味阴阳薄厚升降理论,并进一步将气味统一到药物的综合体中,与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相结合,产生了药物薄厚升降浮沉理论。药物薄厚升降浮沉理论实际上是以药物的作用趋势和功效对药物进行的分类,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基本已被淘汰不用。但以哲学性的思维所建立的气味阴阳薄厚升降理论在实践中接受临床检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渐被保留下来,至今仍指导临床药物应用。

    2013年07期 v.54 54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113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论脏腑风湿

    仝小林;刘文科;田佳星;

    痹病包括五体痹和五脏痹,外感风寒湿邪和脏腑功能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黄帝内经》痹病基础上,提出脏腑风湿的概念,涵盖了以外感风寒湿等外邪为始动因素的多种疾病,强调外邪伏留致病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祛邪外出是脏腑风湿的首要治则。其论治范围较五脏痹和五体痹更为广泛,不仅风湿系统疾病可从脏腑风湿论治,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1型糖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以及一些疑难杂病如原发性脑瘤、病毒性心肌炎等,其发病与外感病邪,邪气伏留密切相关,而一些祛风湿及解表祛邪药如雷公藤、防风、细辛等也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原发性脑瘤等。因此,以上诸多疾病可从脏腑风湿论治。脏腑风湿概念的提出为一些疑难顽症的治疗提供了审因论治的思路,尤其在病机不明或久治不愈的情况下,从脏腑伏邪论治,给宿邪以出路,或可收佳效。

    2013年07期 v.54 547-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656 ] |[引用频次:9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人格体质论的内涵探析

    王昊;王克勤;薛崇成;杜渐;张振华;邵祺腾;杨秋莉;

    中医人格体质论是基于中医"形神合一"理念,源于《黄帝内经》人格、体质相关描述建立起来的心身相关学说,其对中医学及中医心理学关于心身的形成、发展、相互影响的认识及心理、心身疾病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结合文献研究及现代医学、中医学、心理学相关研究,对中医人格体质论的内涵做出阐释,以明确该学说的研究内容。

    2013年07期 v.54 55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332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广告

  • 欢迎邮购《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皕一选方治验实录》

    <正>《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1-6集),由董建华、王永炎两位院士牵头,组织全国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编写,共收录434位名老中医的5172例医案。这些医案是现代中医名家灵活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病活人的真实记录。医案中的按语或为名医本人所撰,或由后人、门徒所加;编者评注由丛书主编、副

    2013年07期 v.54 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

    <正>2000年2-12期,每册5.80元,合订本85元;2001年2-12期,每册6.50元,合订本95元;2002年1-12期,每册6.80元;2003年1-12期,每册6.80元,合订本105元;2004年1、2期、4-12期,每册6.80元,合订本115元;2005年1-7、9、11、12期,每册6.80元,合订本125元;2006年1-12期,每册7.30元,合订本135元;2007年2-12期,每

    2013年07期 v.54 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中医杂志》光盘合订本

    <正>1951-1986年(4张光盘)480元;1987-1994年(1张光盘)260元;1995-2004年(1张光盘)280元。光盘合订本为计算机用数据光盘,收入了同期出版的全部《中医杂志》的内容,可对所有文章进行任意字检索,方便实用。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北京医

    2013年07期 v.54 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举办“中医药SCI论文写作与发表提高班”的通知

    <正>科技论文写作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是反映科研工作成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本刊从来稿中发现很多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问题,部分科研人员尚缺乏系统正规的科学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故难以胜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水平研究论文的重任。针对这些问题,

    2013年07期 v.54 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论坛暨首届海峡两岸中西医药汇通学术研讨会通知

    <正>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台湾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台湾大仁科技大学以及台湾商工统一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13年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论坛暨首届海峡两岸中西医药汇通学术研讨会"定于2013年5月22日-5月29日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举办。本次论坛旨在发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拓展两岸中西医药产、学、研等方面的

    2013年07期 v.54 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20次全国特色医疗名医学术交流暨中医养生保健论坛通知

    <正>会议由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与有关学会联合主办,将于2013年5月26-29日在湖南张家界市召开,主题是:中医药特色疗法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及中医养生保健。一、会议内容:1.有关专家作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学术讲座;2.有关专家作中医养生保健的学术

    2013年07期 v.54 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层医生手穴诊疗培训班招生通知

    <正>为了发掘民族瑰宝、弘扬中医精粹,满足广大基层医生对中医特色诊疗的需求,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医药科技专业委员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针针灸交流中心拟于2013年5月26~28日在重庆市举办2013年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第一期基层医生手穴诊

    2013年07期 v.54 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通知

    <正>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医药科技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拟于2013年5月24-27日在重庆金考源会议中心召开。1.会议征文与研讨内容(1)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2)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新疗法、新进展;(3)中

    2013年07期 v.54 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邮购医学光盘

    <正>四大经典VCD《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全套2500元,其中《金匮要略》单套800元,其余每套600元。四大基础VCD《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全套2700元,单套700元。"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自1999年以来举办多期,得到了60多位全国名老中医和专家的积极响

    2013年07期 v.54 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当代名医

  • 庄曾渊治疗白塞病眼病经验

    杨永升;庄曾渊;

    白塞病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采用中西医优势互补、病证结合的治疗思路,既能通过西药迅速控制炎症,又能配合中医调理全身免疫功能及减轻西药毒副作用,减轻眼部损害程度,减少复发,最终达到改善视力的目的。从西医、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及典型病例等方面详细阐述白塞病眼病的治疗特点,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思路。

    2013年07期 v.54 55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43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珊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裘秀月;徐珊;

    介绍徐珊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证经验。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外邪入侵、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失治误治、禀赋不足及脏腑相累等有关;脾胃受损是本病的发生关键,其基本病机为病邪犯胃、胃气失于通降,正气亏虚,胃体失于和养。治疗应在注重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心理疏导。

    2013年07期 v.54 558-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发枝运用龟鹿二仙胶经验

    李伟峰;李培芳;程璐;朱晓琳;孙贤智;

    介绍李发枝运用龟鹿二仙胶治疗骨质疏松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经验,认为龟鹿二仙胶具有温肾壮阳、益精填髓功效,可沟通任督二脉,峻补阴阳精血,使阴生阳长、气血充固。

    2013年07期 v.54 560-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898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病证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理法方药刍议

    赵志强;毛静远;王贤良;侯雅竹;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终末阶段所表现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现代医学的综合防治取得了巨大进步,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以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是当前慢性心力衰竭防治的热点。结合慢性心力衰竭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从其病变特点、病机变化、辨证分型、治疗用药等角度进行了系统阐述。

    2013年07期 v.54 561-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62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国医大师治疗慢性泄泻用药规律研究

    吴皓萌;徐志伟;敖海清;

    收集邓铁涛等21位国医大师关于泄泻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对其用药的性味、归经、药对、炮制法等进行频数分析。获得54味使用频数大于10的药物,其性味以甘、辛、温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炮制法主要为炒黄。得出国医大师治疗慢性泄泻用药规律可用燥脾、甘缓、补肾、酸收、疏利、化瘀、升提、固涩、淡渗、清凉来概括。

    2013年07期 v.54 564-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199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对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学习《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启示

    韩锋;马堃;

    继续教育是针对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成人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出台,从继续教育的相关概念入手,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行进一步解读,并针对我国的中医药继续教育事业提出了意见。

    2013年07期 v.54 567-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感染性腹泻与气象及六气的关联性研究

    汤巧玲;付帮泽;黄羚;高思华;贺娟;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的发病与前一年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建立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发病的回归预测模型。方法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1990年至2004年记录存档的感染性腹泻病例的发病年份、月份资料,共1223323例。由北京市观象台提供1990年至2004年的气象因素资料,包括每日的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水汽压、平均降雨量、平均风速5项气象指标。分析气象因素与下一年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病例数的相关性。结果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的病例数与前一年三之气的风速和降水量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风速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前一年三之气的风速,可以预测当年感染性腹泻高发月份的病例数;祛风除湿法可用于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之中。

    2013年07期 v.54 570-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从“天人相应”探讨季节变化对健康人外周血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师旭亮;王亚利;张明泉;卢志刚;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外周血清中人体免疫标记物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水平,为季节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0名,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γ、IL-10水平,比较不同节气IFN-γ、IL-10的变化趋势。结果健康人血清中IFN-γ水平在夏至时最高,往下依次是春分、秋分,冬至时最低。与夏至比较,秋分、冬至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IL-10水平在冬至时最高,往下依次是春分、秋分、夏至时最低。与冬至比较,夏至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夏至比较,男女组秋分、冬至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不同性别IFN-γ、IL-10水平4个节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体IFN-γ、IL-10水平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

    2013年07期 v.54 573-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方为主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95例临床观察

    史锁芳;张念志;万丽玲;邹建东;陈宝华;苏强;孙钢;徐静;李磊;吴刚;张业清;朱佳;

    目的观察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方为主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94例U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6例和对照组98例,治疗组给予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方颗粒剂并随证加减,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均每日1剂,共给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咳嗽消失率、咳嗽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并进行咳嗽生活量表评分及安全性检测。结果治疗组完成观察195例,咳嗽消失率为59.49%,咳嗽疗效总有效率为82.56%,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3.08%;对照组完成观察96例,分别为19.79%、58.33%、46.88%,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咳嗽生活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方为主治疗UACS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3年07期 v.54 576-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744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循经往返灸加反射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30例临床研究

    迟振海;熊俊;陈日新;余航;焦琳;张衍辉;杨海;

    目的观察循经往返灸加反射抑制模式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往返灸加反射抑制模式治疗,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采用循经往返灸、反射抑制模式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20次。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价各组患者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痉挛程度;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1组为63.33%,对照2组为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2个对照组(P<0.05)。除对照1组膝关节、对照2组腕关节外,各组治疗后各关节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随访时治疗组肘关节、膝关节改善程度均优于2个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各组患者ND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NDS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2个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往返灸结合反射抑制模式可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2013年07期 v.54 580-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492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210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证候及疗效分析

    李芹;高虹;敖雯;周文;刘宝蓉;林世光;宋捷;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中医证候特点及金线莲口服液联合金线莲喷雾剂的疗效。方法收集210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并随机分为中医组90例、西医组60例、中西医组60例,中医组应用复方金线莲口服液联合金线莲喷雾剂治疗,西医组予利巴韦林颗粒、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及对症治疗。中西医组采用复方金线莲口服液联合西医组(干扰素喷雾剂改为金线莲喷雾剂)治疗。观察210例患儿临床症状特点、中医证候特点及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210例患儿中,102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210例患儿均有皮疹,以皮疹为首发症状者179例,200例出现口腔黏膜病变;210例患儿中热毒犯肺证121例占57.6%,肺脾湿热证89例占42.4%;中西医组入组后退热时间明显短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中医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黏膜病变好转时间、总病程均明显少于西医组和中西医组(P<0.05或P<0.01)。结论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中医病机为热毒夹湿,以热毒为主,复方金线莲口服液联合金线莲喷雾剂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较好疗效。

    2013年07期 v.54 584-586+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证候诊断

  • 冠心病血瘀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魏星;万玲;刘石蜜;夏季东;易伦朝;王东生;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技术,寻找冠心病(CHD)血瘀证患者内源性代谢分子标记物。方法收集CHD血瘀证患者48例、CHD非血瘀证患者52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运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代谢产物,对代谢物定性分析后,分别采用单变量t检验和多变量蒙特卡罗树法(MCTree)对各组代谢物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受试者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种类无差别,总计46种。定量单变量t检验结果显示,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32种代谢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HD血瘀证组与CHD非血瘀证组比较,胆固醇含量升高,木糖醇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ree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与CHD患者血浆代谢物完全分离,对二者分离贡献最大是L-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丝氨酸,且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之间有明显分离趋势,44种物质对分类有显著影响。结论血浆GS-MS代谢图谱能有效的从健康人中区分出冠心病患者、从冠心病患者中区分出血瘀证患者,这些含量存在差异和对分类有贡献的物质可能是CHD血瘀证诊断和辨证的潜在代谢标记物和客观指标。

    2013年07期 v.54 587-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685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代谢组学的强直性脊柱炎和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共性特征研究

    赵铁;殷婷婷;张英泽;陆进;李平;王国春;祖宁;阎小萍;张相林;

    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共性代谢物组特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AS)湿热证患者30例、痛风性关节炎(GA)湿热证患者29例及健康志愿者44例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比较AS湿热证患者、GA湿热证患者相对于健康志愿者(正常组)血清中与湿热证相关的共性差异代谢物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α-羟基丁酸、磷酸和甘露糖在GA和AS湿热证组血清中均明显升高,而乙醇胺则明显下降。结论血清α-羟基丁酸、磷酸、甘露糖和乙醇胺可能为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共性代谢物组特征。

    2013年07期 v.54 592-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905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补肾法、疏肝法对超促排卵小鼠卵母细胞数量及GDF-9表达的影响

    杨丽芸;杜惠兰;白静;贺明;孙晓换;范丽洁;

    目的观察补肾法、疏肝法对超促排卵小鼠卵母细胞数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组、补肾高剂量组、补肾低剂量组、疏肝高剂量组、疏肝低剂量组各15只,补肾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肾调经方精制口服液5.4、2.7g/ml,疏肝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逍遥丸混悬液0.6、0.3g/ml,对照组和正常组用蒸馏水灌胃,各组小鼠按均1ml/100g体重灌胃,连续10d。第11日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48h后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6h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的水平,比较各组排卵数、优质卵泡数,检测卵母细胞中生长分化因子-9(GDF-9)蛋白和GDF-9mRNA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FSH、LH、E2表达和GDF-9蛋白及其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补肾高剂量组和疏肝高剂量组均显著高于补肾低剂量组和疏肝低剂量组(P<0.05)。各给药组优质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各给药组排卵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补肾法、疏肝法可增加小鼠卵母细胞数量、提高优质卵泡率、促进卵子排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卵母细胞GDF-9表达相关。

    2013年07期 v.54 597-600+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487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参芪地黄汤对IgA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陈红波;庄英;马红珍;范永升;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治疗IgA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联合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参芪地黄汤1.4、2.8g/100g灌胃,雷公藤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0.625mg/100g灌胃,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12周末处死大鼠,检测各组血肌酐、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 mRNA、podocin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尿蛋白定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能有效降低IgA肾病大鼠尿蛋白定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表达。

    2013年07期 v.54 60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475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通窍化栓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抗氧自由基的影响

    朱广旗;吴远华;曹丽平;

    目的研究通窍化栓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通窍化栓汤组高、中、低剂量组和丹参注射液组,另设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血管分离术,各组均10只。通窍化栓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7.50、8.75、4.35g/(kg·d)灌胃通窍化栓汤,丹参注射液组给予丹参注射液5.25g/(kg·d)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仅抓取,各组每日1次,共15天。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通窍化栓汤高剂量组比较,通窍化栓汤中、低剂量组及丹参注射液组MDA水平升高,丹参注射液组SOD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可能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MDA水平,升高SOD水平,从而减轻脑缺血损害。

    2013年07期 v.54 605-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文献研究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服中药使用情况文献分析

    张磊;李具宝;曾炎;屈尚可;李晓媛;吕航;陈泰玻;李帆冰;王琦;包可;

    目的通过近10年文献初步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内服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2至2012年收录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中药内服治疗KOA的临床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统计中药内服治疗KOA的总体用药频次、药对频次。结果纳入研究文献共491篇,包括572味中药、23个药对,药物总使用频次为512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牛膝、当归、白芍、甘草、熟地黄、杜仲、川芎、独活、威灵仙、黄芪;药对总使用频次为891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牛膝和杜仲、黄芪和当归、桃仁和红花、独活和桑寄生、川乌和草乌、牛膝和当归、白芍和甘草、麻黄和桂枝、乳香和没药、黄柏和苍术。结论近10年治疗KOA内服方的药物组成以补肝脾肾、祛风寒湿为主;药对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以及益气活血为主。

    2013年07期 v.54 608-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548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欢迎订阅《中医杂志》

    <正>《中医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早、发行量大、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的国家级医药期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和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

    2013年07期 v.54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 心达康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

    何晓茵;

    目的观察心达康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达康胶囊每次10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为9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肌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达康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确切。

    2013年07期 v.54 61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证心得

综述

  • 中医药对拉米夫定所致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影响评述

    王健;冯全生;范昕建;王恩成;张磊;莘蒙蒙;张凤;

    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出现耐药,从而影响抗病毒疗效,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证型、虚实状态及体质等与HBV变异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从中医药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影响拉米夫定所致HBV变异的机制。明确了中医药联合拉米夫定确能增强疗效,但其拮抗HBV变异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2013年07期 v.54 617-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百家园

  • 对小柴胡汤组成药物标准重量的探讨

    张金良;郭明;黄滔;吕新亮;

    根据经文互证,后世、现代经方理论,非标准重量和标准重量单位之间换算的研究,明确张仲景时代小柴胡汤各药物的重量为: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半夏二两十二铢(洗),大枣三两(擘);折算为现代标准重量为:柴胡110g,黄芩40g,人参40g,清半夏35g,炙甘草40g,生姜40g,大枣40g。

    2013年07期 v.54 620-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3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试析从脾论治肝癌的临床价值

    杨宏丽;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进行肝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肝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控制肝癌的复发、转移途径等关键问题尚不满意。在中医治疗方面,大多学者从肝论治,立足于肝脏本身的气血变化而处方用药,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根据古代文献研究及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肝癌的发病病机最重要的当属脾虚;肝病日久不仅可导致脾虚,又可传变于脾。因此,在肝癌的治疗中重视脾脏,予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或温散寒湿之剂。

    2013年07期 v.54 623-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从膏方特点论其防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

    宋光明;柴可夫;

    通过分析膏方的概念渊源、功用特点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特点来探讨其防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以期膏方可以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干预方式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

    2013年07期 v.54 625-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41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标准与规范

  • 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

    晁恩祥;孙增涛;刘恩顺;

    <正>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

    2013年07期 v.54 627-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3592 ] |[引用频次:335 ] |[阅读次数:0 ]

病例报告

  • 薄氏腹针治愈甲状腺癌术后失音1例

    刘云霞;杨媛;

    喉返神经损伤所致的失音是甲状腺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薄氏腹针是以传统经络理论为基础,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及疑难疾病,具有安全、无痛的优点。介绍运用薄氏腹针从脏腑辨证入手,治愈失音1例。

    2013年07期 v.54 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