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云;王新月;王永炎;
应用象思维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维模式,通过观察人体生理病理的表象,理解中医学高度概括、综合而抽象的本质内涵,逐步培养起临证重察象、立象以尽意,据证处方药的中医临证思维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3年02期 v.5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29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仝小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在古代医学诊断技术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辨证论治并不是中医唯一的辨治方法,也无法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过度强调和追求辨证论治往往容易造成辨治思维的局限。完整的辨治方法应包括辨证论治、辨症论治、辨病论治和审因论治。分别阐述了辨证、辨病、审因、辨症的内容及其在临床中的综合应用。
2013年02期 v.54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359 ]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0 ] - 陈敏;李赛美;
通过对《伤寒论》的研究探索其与易学思想的关系,发现《伤寒论》对易学中"阴阳合德"、"阳重于阴"、"道法自然"等思想和理念做了较好的继承;对"象"、"数"模型进行了很好的借鉴与发挥,并将其融入到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各层面。可以说易学思想对《伤寒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2013年02期 v.54 96-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5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建;曾南;夏厚林;黄立华;
基于古今文献资料,分析了现有药性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广义中药药性即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性能的认知基于功效与主治病证(应用),而功效术语表达又是药性的综合再现,可见"性-效-用"密切关联;中药的品种、质量是产生"性-效-用"的前提条件。提出按中药功效分类,依循"品-质-性-效-用"为路径的综合研究模式,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脏腑辨证为核心,以寒热辨证为纲要,设定药性整体与效应关联的观测指标,融合多学科知识,采用多种现代技术,开展系统、深入的多维研究,探寻基于功效分类的药性理论现代科学内涵。
2013年02期 v.54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96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戴幸平;李家邦;李瑛;陈松;周兵;凌江红;张炜宁;蒋荣鑫;黄国栋;湛韬;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抗消化性溃疡(PU)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理。方法 381例P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2例)和对照组(179例),并设胃镜及组织学正常者18例为正常组。治疗组给予健胃愈疡颗粒每次9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每次0.15g口服,每日2次;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加用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用药7天。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一年复发率及Hp清除率,并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及正常组胃黏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黏蛋白5AC(MUC5AC)、核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愈合率为79.2%,一年复发率为9.35%,Hp根除率为76.6%;对照组愈合率为81.8%,一年复发率为30.00%,Hp根除率为81.0%。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EGF、MUC5AC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高,NF-κBp65蛋白及其mRNA表达降低(P<0.01),并且在升高VEGF、MUC5AC及其mRNA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胃愈疡颗粒具有良好的抗PU复发作用,可能通过提高PU患者溃疡周边组织VEGF、MUC5AC的表达,降低NF-κBp65的表达改善溃疡愈合质量,从而抗PU复发。
2013年02期 v.54 117-12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路岩莉;晋黎;孙丹;
目的观察熄风胶囊对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疗效及对24小时动态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37例BECT患儿随机分为熄风胶囊组19例和卡马西平(CBZ)组18例。熄风胶囊组给予熄风胶囊,每次0.99g,每日3次;CBZ组给予CBZ,每日10~20mg/kg。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熄风胶囊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21%,CBZ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在清醒、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阶段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局灶性放电频数均明显减少、局灶性放电部位均有明显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胶囊治疗BECT患儿,其临床疗效和脑电图改善程度与CBZ治疗相当。
2013年02期 v.54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王德刚;赵虹;陆征宇;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PD)伴发轻中度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多巴制剂及盐酸舍曲林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疏肝方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及HAMD筛选因子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服用盐酸舍曲林和多巴制剂平均剂量及患者轻中度抑郁构成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UPDRS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D积分低于治疗前,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抑郁消失11例,轻度抑郁15例,中度抑郁4例;对照组患者抑郁消失3例,轻度抑郁16例,中度抑郁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HAMD筛选因子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MD筛选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并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结论补肾疏肝方药可改善肝肾阴虚型PD伴轻中度抑郁患者的运动症状、抑郁症状,减少患者每日服用盐酸舍曲林及多巴制剂的平均剂量。
2013年02期 v.54 124-126+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05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徐荣;邓燕艺;俸小平;邹崇祺;李耀新;
目的观察解毒熄风汤与西药联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7例。两组患儿均予重症手足口病的常规治疗,包括利巴韦林、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甘露醇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解毒熄风汤,两组疗程均为10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皮疹疱疹消退天数,易惊手抖消失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97例中治愈86例(88.65%),好转9例(9.28%),死亡2例(2.07%);对照组97例中治愈84例(86.60%),好转8例(8.25%),死亡5例(5.15%),两组治愈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易惊手抖消失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熄风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能明显减轻易惊、手抖神经系统症状,降低患儿住院费用。
2013年02期 v.54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房纬;王金贵;孙庆;肖振霞;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为主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DA)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0例肝郁气滞型GAD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腹部推拿组给予按腹、揉腹、运腹、推腹、横擦胸胁、捏脊及推拿头项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疗程结束后的3个月)对患者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后检测其静脉血中5-羟色胺(5-HT)水平,于治疗后进行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腹部推拿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5-HT水平、HAM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推拿组患者随访时HAMA量表评分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腹部推拿组患者治疗后TESS量表评分、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推拿为主与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肝郁气滞型GAD疗效相当,但腹部推拿为主远期效果好、副反应小,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5-HT水平有关。
2013年02期 v.54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173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 高尚璞;杨芮姗;李咏梅;冯国强;宋瑜;李晓睿;李燕娜;顾敏婕;郭潋;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选择女性青春期后的Ⅱ级和Ⅲ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治疗组口服养阴清肺方;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8周后对两组患者皮损和临床证候进行评估,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治疗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双氢睾酮(DHT)、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分别为84.85%和4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Ⅱ级痤疮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85.00%和43.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Ⅲ级痤疮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84.62%和42.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大便情况、心烦失眠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DHT、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养阴清肺方可有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改善临床证候,疗效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DHT、IL-6、IL-8水平有关。
2013年02期 v.54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279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王东生;钟广伟;万玲;魏星;贺福元;段晓鹏;江垚;
目的探讨精制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及机制,观察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虫丸组、精制方组、多孔材料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通过三氯化铁诱导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黄虫丸组给予大黄虫丸,精制方组大鼠给予精制大黄虫丸,多孔材料组大鼠给予通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处理的精制大黄虫丸方药,各给药组根据体重按1ml/100g灌胃,每天2次,共1周;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变化,记录各组大鼠血栓干重,检测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栓干重减轻(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虫丸组血栓干重降低明显(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计数、TXB2水平明显增加,6-keto-PGF1α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均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虫丸组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液黏度增高、APTT和PTT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液黏度降低,APTT和PTT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精制大黄虫丸能明显抑制大鼠动脉血栓形成,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明显延长APTT和PTT,其机制可能与升高6-keto-PGF1α的水平、降低TXB2的水平有关。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可应用于中药的分离筛选以提高疗效。
2013年02期 v.54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茹雪;张昌军;张颖;王晓宁;龚琴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模型大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均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建立OHSS模型。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混悬液50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1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卵巢形态学特点,记录卵巢重量、腹腔冲洗液伊文思蓝(EB)含量及血清雌二醇(E2)含量,检测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腹腔回收液量、卵巢重量、腹腔EB含量及血清E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姜黄素组腹腔回收液量、卵巢重量、腹腔EB含量和血清E2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卵巢中VEGF及其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姜黄素组大鼠卵巢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降低VEGF及VEGFR-2含量而达到降低OHSS血管通透性的目的 。
2013年02期 v.54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鹏;张成博;
中医文献中"毒"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毒中药主要是指中药中某些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使机体产生治疗目的以外各种不良反应的药物。界定有毒中药,既要参考古代中医文献的记载,又要充分借鉴现代毒理学研究的成果。只有两者充分结合,才能在保持传统性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2013年02期 v.54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0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小勇;张淼;刘丹彤;吴舒;李涛;陶晓华;
张仲景对毒性药物的运用极其讲究,在其炮制、配伍、剂量、剂型、煎法、服法、调护及禁忌等多个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多在毒性药物的方后注明调护法,在服用毒性药物后,十分注重观察和调护,并以此判断服用剂量是否得当,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善于用饮食调护监制药物的毒性,长于运用饮食调护来辅助人体正气和辅助药力。张仲景根据药性、病情、体质等选择合适的调护方法,对后世临床安全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02期 v.54 17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僧海霞;
唐宋时期的敦煌地区酒类众多,名称各异,选作药酒基酒与直接饮用的酒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所侧重地反映出各自的特性。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表述习惯,不同名称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它们同为麦酒,其区别在于酿制工艺的不同,"白酒"是指浊酒;"清酒"是指"灰"清酒;"无灰酒"是指无"灰"清酒;而"苦酒"是指醋。麦是蒸馏酒出现之前敦煌高档酒的主要原料,尤其是药酒的酒基原料。
2013年02期 v.54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肖成;李燕;
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中医药膳不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还能减轻或消除其他治法的毒副作用,从而起到降低大肠癌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2013年02期 v.54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3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