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蕾;刘欣;王丽华;赵京霞;李萍;王莒生;
目的观察理血方剂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10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辨证分为血热型47例,血燥型31例,血瘀型25例,分别内服凉血解毒方、养血解毒方和活血解毒方。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与3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银屑病患者治疗前IFN-γ、TNF-α及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经治疗后血热、血燥、血瘀3种证型的银屑病患者血清的IFN-γ、IL-6及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血热证和血燥证患者IFN-γ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或P<0.01);血热证与血瘀证患者血清中的IL-6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 IFN-γ、IL-6及TNF-α与银屑病病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表达水平与证型无关。
2010年12期 v.51 1083-1085+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6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姚俊红;
目的观察热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热痹汤水煎液)58例和对照组(服用来氟米特片及中药安慰剂水煎液)38例,从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及数目、关节肿胀程度及数目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安全性指标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68.42%,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方面均有较好作用,而治疗组在晨僵、双手握力、20m步行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关节肿胀程度等6个方面则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在恢复或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除IgA之外,均有较好作用(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痹汤对RA活动期治疗作用显著。
2010年12期 v.51 1086-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为农;胡荫奇;申洪波;白云静;王义军;唐先平;李征;刘燊怡;杜丽彦;连智华;
目的探讨病证结合优化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中药组、中西组和西药组3组。中药组(22例)采用病证结合优化方案治疗;中西组(29例)在病证结合方案基础上加用洛索洛芬钠片60mg,每日3次,来氟米特20mg,每日1次;西药组(25例)单纯应用上述西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3个月和9个月后,观察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晨僵时间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和9个月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在VAS评分、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晨僵时间以及ESR方面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和9个月后中西组和中药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3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西组(P<0.05)。结论病证结合优化治疗方案治疗RA疗效肯定,在改善疼痛方面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
2010年12期 v.51 1089-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沈晔华;刘鲁明;朱晓燕;孟志强;陈震;林均华;周振华;陈颢;王琨;于尔辛;
目的观察清胰化积中药联合动脉灌注化疗(TAC)及胰腺肿瘤放疗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80例胰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接受TAC(吉西他滨+顺铂或奥沙利铂)及胰腺肿瘤放疗(36~40Gy/1.8~2Gy)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中药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中药组给予清胰化积中药,连服8周。比较两组间的客观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中药组中位生存期5.1个月,对照组4.2个月,一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9.8%和5.1%(P<0.05)。中药组部分缓解(PR)13.9%,稳定(SD)33.3%,进展(PD)52.8%;对照组PR0,SD36.1%,PD63.9%,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胰化积中药联合TAC及放疗可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期。
2010年12期 v.51 1093-1096+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55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欧阳八四;高洁;车建丽;张音;李俊;胡天燕;杨海洲;杨熳;吴元建;
目的观察电针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配穴方法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包括ACR-20、ACR-50标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病情活动度、健康状况、生存质量(包括总体健康、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炎性指标(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电针组达到ACR-20和ACR-50标准的患者分别为22例(68.75%)和6例(18.75%);对照组分别为13例(41.94%)和4例(12.90%),两组患者达到ACR-50的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CR-20的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病情活动度、健康状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电针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电针组除情感职能外,其余维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对照组总体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在提高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方面电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缓解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的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法。
2010年12期 v.51 1097-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78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吴富东;王世军;王晓燕;英振昊;黄薛慧;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大鼠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探讨足三里穴与胃的特异性效应。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阴交1组、2组,足三里1组、2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及三阴交1组、足三里1组束缚7天,三阴交2组、足三里2组连续电针7天,第8天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分析仪监测各组大鼠胃、肠、肝、脑等器官表面微循环。结果电针各组大鼠胃微循环较本组电针前及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且电针1min时足三里2组大鼠胃微循环较足三里1组及三阴交2组提高(P<0.05)。电针中三阴交2组、足三里2组大鼠肠微循环较本组电针前明显提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针刺对各组大鼠肝及脑微循环的影响均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调节正常大鼠胃、肠微循环血流量,具有穴位特异性。
2010年12期 v.51 1101-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66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王海峰;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王明航;李亚;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证候要素的分布和基础证候,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33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生物学与社会学3个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证素、基础证特征分布研究。结果共收集合格调查表327份,提取病性证素10项,痰出现的频率最高(65.75%),其构成比为32.48%,其次为热与气虚;病位证素7项,肺出现的频率最高(77.98%),其次为肾与脾。基础证有15个。痰热证的频率最高(34.56%);其次为肾气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和肺气虚证。结论痰(饮)、热(火)、虚、瘀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主要证素特征,痰热证、肾气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和肺气虚证是其基础证候。
2010年12期 v.51 1113-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9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金;归绥琪;钱俏红;程明军;章浩伟;周丽蓉;邹琴娣;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收集PCOS患者212例,采集各症状要素积分和阈值法确定证候及各个辨证要素的权重,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归纳辨证分型,分析与空腹血糖(FPG)、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AU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结果聚类结果为:肾虚证64例(30.19%),肝郁证61例(28.77%),脾虚证41例(19.34%),痰湿证33例(15.57%),血瘀证13例(6.13%)。FINS水平痰湿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与肝郁型、脾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型胰岛素峰浓度明显升高,较肝郁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指数显示痰湿型最高,较肾虚型、肝郁型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型患者TG、LDL-C含量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尤其较肝郁型、肾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OS中医证候最基本为5个单一证候即肾虚型、肝郁型、脾虚型、痰湿型、血瘀型,其中痰湿型与HOMA-IR、FINS、TG、LDL有明显相关性。
2010年12期 v.51 1117-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925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