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红生;徐光勋;任传云;冯淬灵;武维屏;
目的观察激素依赖型哮喘(SDA)患者撤减激素过程中的证候学变化及三步序贯法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普米克都保,每次400μg,每日两次吸入;治疗组按证型不同分别给予相应方剂口服,每次100ml,每日两次,同时给予普米克都保200μg,每日两次吸入。两组疗程均12周。观察SDA患者撤减激素过程中的证候学变化和两组阴虚火旺证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撤减情况、万托林使用频率、肺功能的改变以及哮喘生活质量各方面积分的变化。结果在撤减激素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存在着由阴虚火旺(撤前)→阴阳两虚(撤中)→肾阳亏虚(撤后)的证候学演变规律。治疗组在万托林使用频率、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DA患者在撤减激素过程中存在着由阴虚火旺(撤前)→阴阳两虚(撤中)→肾阳亏虚(撤后)的证候学演变规律,三步序贯法能够有效撤减SDA患者口服激素用量,减少支气管舒张剂使用频率,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
2008年10期 886-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訾明杰;刘保延;刘志顺;胡镜清;
目的从患者报告的自觉症状入手,为确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自评量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52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访谈,结合文献,积累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并进行量化,对临床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93例患者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反应度等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了疼痛、麻木、拘挛、沉重等10个症状条目,并制定出《中风痉挛性偏瘫自觉症状调查问卷》,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结论制定的《中风痉挛性偏瘫自觉症状调查问卷》可以作为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一项评价指标。
2008年10期 890-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广中;王萍;王莒生;姜春燕;邓丙戌;李萍;赵一鸣;刘瓦利;瞿幸;陈维文;曾琳;周冬梅;孙丽蕴;李若瑜;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的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设计,用EPIINFO6.0建立数据库,对2651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构成情况及与病期、民族、银屑病病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寻常型银屑病主要证候为血热证(53.8%)、血燥证(27.4%)和血瘀证(18.1%),其他证候较少见(0.6%);兼挟证候主要有挟湿、热、瘀、毒。主要证候在银屑病各病期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候分布与民族和银屑病家族史无关联(P>0.05),与银屑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病情严重程度有极密切的关联(P<0.01)。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疾病初期一般为血热证,以后病情或者好转,或转化为血燥证或血瘀证。血热证是病机转化的关键,吸烟、饮酒、疾病严重程度等可能在证候转化中起一定作用。
2008年10期 894-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890 ] |[引用频次:163 ] |[阅读次数:0 ] - 郭凤莲;韩超;刘清平;刘丽娟;
目的评价通痹合剂结合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以通痹合剂结合辨证口服中药治疗,西药组口服尼美舒利、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两组均能改善RA患者症状、减轻关节肿胀指数、压痛指数,降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P<0.01);并且中药组对RA患者症状的改善、患者及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价也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通痹合剂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治疗RA,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008年10期 897-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京春;谢元华;蒋跃绒;李立志;
目的总结与分析陈可冀老师临床诊疗冠心病的用药特点。方法将91例诊断为冠心病并经陈可冀老师治疗的患者初诊数据录入数据库,对其证候、立法、处方、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患者出现证候多为痰瘀互结、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等证。处方多以瓜蒌薤白半夏汤、生脉散、冠心号方、血府逐瘀汤等化裁。用药次数最多的依次是瓜蒌、半夏、薤白、川芎、赤芍、延胡索、红花、丹参等。结论数据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陈可冀老师治疗冠心病侧重化痰活血、益气养阴以及心胃同治的辨治特点。
2008年10期 901-902+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24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何庆勇;王阶;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PCI)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及诊断的要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记录14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舌脉象)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现频率较高的四诊信息依次是:胸痛、胸闷、倦怠乏力、急躁易怒、夜尿频多、形体肥胖、唇龈暗红,舌有瘀点瘀斑等;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证候分为6类:气虚痰浊、肾虚血瘀、肝气郁结、脾气亏虚、心气亏虚、气阴亏虚,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冠心病PCI术后中医证候可分6型,基于四诊信息的分析可确定其各型诊断要点。
2008年10期 918-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11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苏惠萍;吴华阳;关秋红;王程;张利文;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血瘀证候特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COPD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建立证候四诊指标信息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中医血瘀证候四诊指标频数及分布。结果血瘀症状发生率为95.13%,血瘀证诊断病例165例,占76.74%。血瘀症状发生频数以舌下络脉粗张为多,发生率为98.1%;气虚所致血瘀症状发生率在95%以上。结论血瘀症状贯穿COPD的始终,随着病情分级的加重,血瘀证逐渐形成;舌下络脉粗张可作为COPD中医血瘀早期辨证的客观指征,爪甲紫暗的出现提示病至中晚期;因虚致瘀是COPD血瘀形成的主要病机。
2008年10期 922-923+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周贤刚;钟渠;杨闯;杨丽霞;张毅;
目的探讨肌筋膜炎的中医证候分类及其病机与治法。方法通过对116例肌筋膜炎病例进行动态观察,建立肌筋膜炎病例中医四诊症状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与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肌筋膜炎的证候进行归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病机与治法。结果通过聚类分析,肌筋膜炎患者的中医四诊症状被归为寒湿凝筋证和气滞血瘀证两类,以前者为主。肌筋膜炎的发病与筋络劳损和寒湿邪气侵袭关系密切。结论寒湿凝筋为主兼以气滞血瘀是肌筋膜炎的基本证型,聚类分析可用于疾病的证候分类。
2008年10期 924-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559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杨裕华;李震;
目的研究右归丸对"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肾阳虚小鼠模型脑基因的影响,以期从基因水平上研究其药物作用机理。方法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雄性小鼠各为10只、15只和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每只灌胃蒸馏水0.5ml,治疗组每日每只予右归丸混悬液0.5ml,模型组和治疗组雄雌鼠比例1∶6同笼喂养且雄鼠每日游泳30~40分钟共4周,以诱导产生"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肾阳虚证。用36K鼠脑芯片检测3组鼠脑基因,并各以二者荧光信号相对强度比值≥2和≤0.5筛选差异显著基因。结果模型组/对照组共筛选出18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50个,下调基因36个。治疗组/模型组筛选出15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4个,下调基因91个。模型组/对照组上调而治疗组/模型组下调的基因有32个,主要是炎症/免疫、神经传递/信号转导等基因。模型组/对照组下调而治疗组/模型组上调的基因有12个,主要是与黑色素、孤儿核受体相关的基因。结论右归丸可使肾阳虚小鼠模型显著下调的黑色素显著上调,改善与孤儿核受体有关激素的作用并促进细胞增殖。
2008年10期 927-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琦;卢跃卿;张荣利;尚晓泓;李连达;
目的研究冠心Ⅱ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观察心肌梗死发生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与B型钠尿肽(BNP)的相关性。方法健康雄性大鼠36只随机选取9只作为假手术组,另27只行冠脉结扎术制造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冠心Ⅱ号低剂量组(冠心Ⅱ号3g/kg)冠心Ⅱ号高剂量组(冠心Ⅱ号9g/kg)各9只,术后15日进行心肌梗死面积定量组织学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EGF、bFGF和BNP等指标,BivariateCorrelation法分析心肌梗死发生后血清VEGF、bFGF与BNP的相关性。结果给药15日后,冠心Ⅱ号高剂量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小,血清BNP降低,VEGF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冠心Ⅱ号可以减轻心肌坏死,可通过调节VEGF、bFGF对心肌梗死发挥治疗作用,心肌梗死后VEGF、bFGF与BNP具有相关性。
2008年10期 93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