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

  • 《中医杂志》稿约

    <正>《中医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促进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努力促进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2008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信息窗

    <正>~~

    2008年01期 10+12+34+5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讨

  • “肝肾同源”论初探

    王耀光;

    肝肾同源应分为病理和生理两层概念。在发病学上中医学肝肾两脏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或同质性,具有相同的疾病易感性,如肝肾易于出现阴液亏虚而成肝肾阴虚证,现代医学中乙型肝炎病毒侵袭后出现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和临床常见的肝肾综合征,可以作为肝肾同源病理学层面的例证,这与现代医学肝肾两脏的生理特性、结构基础相关,其疾病易感性的病理学实质可能与其具有相同的免疫活性物质、共同致病通路相关。

    2008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781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模糊线性规划模型的中医临床方案优化方法初探

    武常生;谢雁鸣;王永炎;翁维良;易丹辉;

    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等作为目标函数,把影响治疗方案的影响因素作为决策变量,即最优解,建立中医临床方案优化的规划模型,通过对以往中医临床研究中治疗方案的分析,寻求该模型的最优解,以找到在现实中中医临床治疗方案使用的影响因素的最佳点,从而使治疗方案得到优化。

    2008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专家论坛

  • 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李连达;李贻奎;张金艳;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中医药界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疗效,中医研究的核心应该是大力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提高中

    2008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当代名医

  • 欧阳恒治疗银屑病经验

    向丽萍;

    欧阳恒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著名的中医皮肤性病专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临证诊疗特色。

    2008年0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72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李士懋重用蜈蚣平肝熄风经验介绍

    陈金鹏;

    <正>蜈蚣具有熄风止痉之功,然本草中多记载本品有大毒,遂致医者惧不敢多用。李师临证以全蜈蚣入药,不去头足,不炒不炙,以大者、生者为佳。其用量常在10~40条之间。现将李师临床运用蜈蚣经验示案以飨读者。

    2008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6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读经典做临床

临证心得

  • 曹玲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宋知理;陈秀英;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指由于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子宫体腔内部以外部位引起的疾患。本症常表现为经期及行经前后下腹痛,肛门作坠,疼痛剧烈,进行性加剧,月经异常,性交疼痛,

    2008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陈和亮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龙广益;刘强;

    <正>陈和亮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男科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在慢性前列腺炎(CP)论治方面取得较好疗效。我们有幸随诊,现将陈师经验阐介如下。

    2008年01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卓君治疗排卵障碍经验

    徐莲薇;沈明洁;桑珍;

    <正>孙卓君教授从医30余载,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功能子宫性出血、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妇科病症,取得良好疗效,现简介如下。排卵障碍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型功能失

    2008年0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书评

短篇报道

  • 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38例

    崔培秀;

    <正>面肌痉挛为局限于一侧面部的不自主阵挛性肌肉抽搐。笔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面部穴位微刺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8例患者均为本院针灸科2004年1月~2006年7月门

    2008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针灸加超短波治疗急性乳腺炎51例

    陈素梅;

    <正>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哺乳期的初产妇,属中医"乳痈",其特点是患侧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发红并有触痛,局部可以出现红、肿、热、痛或肿块。可伴高热、寒战、倦怠及食欲不佳等症状。近年来,我科采用针灸疗法辅以超短波治疗急性乳腺炎,取得了

    2008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拟胃舒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

    郝福树;

    <正>2002年11月~2005年1月,笔者采用自拟胃舒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并与西药治疗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4例患者均为2002年9月~2005年1月在辽宁省公路

    2008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83例

    黄生为;

    <正>本病又名剥脱性皮炎,是一种全身大面积皮肤潮红且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严重皮肤疾病。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8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8年01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循证医学与中医

  • 中药疗法治疗子宫肌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杨红;刘建平;Francesco Cardini;

    目的评价中药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优势。方法检索CNKI、CBM、VIP、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鉴定并纳入比较中药疗法与空白、安慰剂、手术、西药等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标准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47篇RCT(5914名患者),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合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中药复方对子宫肌瘤消失有明显效果;与西药对比,中西药治疗在子宫肌瘤消失、肌瘤体积缩小的效果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复方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比较,在子宫肌瘤消失、肌瘤体积缩小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此外,对半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临床研究进行的定性综合分析显示了相似的结果。所有纳入的试验均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现有临床试验所评价的中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显示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低下,上述效果只能作为进一步研究证据,需要采用设计严谨、样本合理的RCT加以验证。

    2008年01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69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津原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74例临床观察

    吕文增;李春先;孙国剑;王玉芳;刘哲慧;

    目的探讨津原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24例P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对照组(50例),另选24名健康人为健康组,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组给予津原汤治疗,对照组用必嗽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检测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对临床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均高于健康组,自然杀伤(NK)细胞、CD_4比例均低于健康组。治疗后两组IgG、IgM、Ig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NK细胞、CD_4比例均有回升(P<0.05)。治疗后CD_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缓解率治疗组为68.92%,对照组为26.00%;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30%,对照组72.00%,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津原汤治疗PSS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调节免疫作用。

    2008年01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天麻钩藤饮合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王强;黎芳;方显明;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卡托普利对老年性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服用天麻钩藤饮和卡托普利;对照组40例,服用卡托普利,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降压疗效及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卡托普利可降低老年性肝阳上亢型EH患者血压、血清hs-CRP、TNF-α及IL-6浓度,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卡托普利。

    2008年01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精中药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胡冬菊;李媛媛;刘经选;

    目的观察益气养精中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1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前7天、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益气养精为主的中药汤剂,对照组不加服中药,其余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分别于术前7天、术后1天、术后14天检测各项免疫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14天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经过2周中药治疗,CD_4、CD_4/CD_8、IL-2亦明显回升(P<0.05);TNF-α在手术创伤后明显升高,2周后治疗组恢复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持续较高水平。结论益气养精中药有助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2008年01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红升丹药条脱管法配合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69例临床观察

    文金明;

    目的观察红升丹药条脱管法配合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红升丹药条脱管法配合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患者69例(治疗组),并设68例单纯Hanley术作对照(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后症状、体征、并发症计分,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内、外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4.20%和82.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外口分泌物、内口分泌物、残余脓肿、硬结、残腔积血等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红升丹药条脱管法配合Hanley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2008年0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解郁活血法治疗抑郁症45例临床观察

    周仁义;李淑英;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以舒肝解郁、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给予逍遥散加减,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共治疗8周。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和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SDS、HAMD、TESS、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郁活血法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药效安全、副作用小。

    2008年01期 41-4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74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肥糖络整体治疗模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216例临床研究

    仝小林;刘喜明;赵昱;陈良;董柳;李洪皎;周丽波;

    目的比较肥糖络整体治疗模式和传统中医治疗消渴方法在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降糖减肥疗效,并评价肥糖络整体治疗模式的临床适用范围、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研究,将216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肥糖络组(治疗组)和六味地黄胶囊组(对照组),用药12周,观察指标为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治疗组降糖有效率为74.1%,减肥有效率81.5%;对照组降糖有效率为42.6%,减肥有效率为3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肥糖络整体治疗模式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安全有效,组方用药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

    2008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659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穴位注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疗效观察

    王黎;吴萍;鞠琰莉;周枫;王海涛;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恩经复组、维生素B_(12)组(维B_(12)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在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恩经复和维B_(12)组分别配合恩经复和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对照组配合维生素B_(12)肌肉注射。结果恩经复组总有效率为77.59%,维B_(12)组总有效率为5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74%,恩经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有效方法,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疗效尤佳。

    2008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943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电针上巨虚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严杰;张泓;陈楚淘;杨茜云;廖文峰;陈平国;

    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探讨电针上巨虚治疗UC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非穴组4组,每组10只。以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建立UC大鼠模型,观察电针上巨虚后UC模型大鼠IL-1β及IL-4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上巨虚能使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IL-1β含量明显降低,IL-4含量明显增高,与模型组及非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上巨虚对UC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1β水平和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4水平有关。

    2008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73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 益心脉颗粒预防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102例

    唐耀平;刘鹰;方显明;梁萍;

    <正>心房纤颤(AF)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而由AF导致的血栓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栓栓塞是AF患者常见的临床事件,华法林虽能有效减少AF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但由于存在着出血等副作用,使其临床使用受到限制。我们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采用益心脉颗粒预防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2008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眼针结合头针、体针治疗脑卒中手部功能障碍50例

    张立涛;于金玲;

    <正>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人类严重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致残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等。眼针配合体针有助于肢体功能再现,以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功能恢复。临床上对于手部功能障碍疗效

    2008年0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牵扳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

    王金涛;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头晕、头痛为主要特点,严重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的质量,笔者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采用牵扳法为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2008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自拟柴芍乌贼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3例

    刘爱军;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疾病,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系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若失治误治,常常迁延难愈。用西医常规手段治疗棘

    2008年0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

    黄培容;戴福海;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指一组排便异常,腹痛、腹胀,又缺少形态学生化学异常的症候群。是慢性、易反复的消化道常见病。我们自2004年3月~2007年2月,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008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育症110例

    王旭初;潘磊;张平;谢葆冬;刘文轩;王国华;巩祥胜;潘天明;

    <正>近年来,不育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但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自2006年2月~2007年2月,我们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育症的疗效评价研究,对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生殖中心261例不育症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2008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专题笔谈

  • 薏苡仁善治肝脓肿

    张武强;张武标;

    <正>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之功效。主治水肿、脚气、淋证、湿温、痹证、肺痈、肠痈等。家父张文泰老中医重用薏苡仁治疗肝脓肿,现介绍如下。

    2008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薏苡仁骨伤科应用举隅

    王馨亭;王俊卿;

    <正>薏苡仁《神农本草经》言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我们以其利湿消肿,通利关节,展筋舒膜之功,用于骨伤科疾病,常应手而效。例1:唐某,男,28岁。于1994年4月29日,因车

    2008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薏苡仁治疗风湿痹证疗效好

    马骏;

    <正>笔者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基础上重用薏苡仁,治疗风湿痹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张某,女,38岁。患者受凉后出现双髋关节疼痛酸重,活动受限,坐位站起时关节疼痛明显,经X线检查排除股骨头坏死诊断,血沉、抗链"O"、类风湿因子均

    2008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薏苡仁治疗皮下脂肪瘤

    成荣生;

    <正>现代用薏苡仁治疗慢性肾炎、扁平疣、卵巢囊肿、鞘膜积液、乳腺囊性增生病等屡有报道。笔者用单味薏苡仁,煮粥食用,治疗皮下脂肪瘤,介绍如下。

    2008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7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重用薏苡仁治疗膝关节积液

    邹波;

    <正>薏苡仁甘淡,健脾渗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神农本草经》云: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名医别录》谓之"消水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抗炎,抗病毒,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进白蛋白合成,

    2008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重用薏苡仁治疗子宫腺肌病

    高家伟;

    <正>子宫腺肌病是以痛经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笔者体会,此病肾亏、脾虚、肝郁是主因,与子宫内膜损伤史有关(如上节育环,刮宫术等)。在辨证施治上重用薏苡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处方:莪术15g,橘核

    2008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病例讨论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多脏器损害病案

    王淑英;陈丽茹;刘艳军;

    <正>1病历介绍李某某,男,63岁。2006年8月26日就诊。患者于17年前出现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曾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瓣膜病"。予强心利尿等西药治疗,好转后出院,后间断服用强心利尿

    2008年0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证的研究

  • 138例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与组合特点分析

    王晓才;农一兵;林谦;宋麦芬;

    目的探讨冠心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基本病机。方法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完成病史、中医证候的采集,作出冠心病或非冠心病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138例冠心病以血瘀证(92.0%)和气虚证(81.9%)最为多见,且两者出现比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各中医证候构成比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冠心病证候以三证组合最多,气虚血瘀证为其基本证候组合。结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患者的基本证候特点,并且以其组合为基本证候组合形式。

    2008年01期 62-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64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关系

    赵广荣;肖敏;李欲来;张军平;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疗效的关系。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49例,服用芪参益气滴丸1个月。提取白细胞DNA,扩增ApoE基因第4外显子,测序检测多态性位点。结果发现2个有义突变位点,第2888位突变与气短、神疲乏力的治疗效果有关;第2903位突变对胸痛、自汗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证候的疗效有相关性。

    2008年01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9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方药研究

  • 茵陈五苓散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探讨

    王东生;唐发清;肖长江;陈方平;袁肇凯;黄献平;郭志华;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绞股蓝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主动脉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bcl-2 mRNA的表达。结果茵陈五苓散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下调基因bcl-2 mRNA的表达均优于绞股蓝。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下调相关基因bcl-2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2008年01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03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祛瘀消斑胶囊对高脂血症兔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

    刘艳;赵玉霞;燕芳芳;刘运芳;刘文斌;

    目的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发展和脂质沉积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5只AS模型兔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对照组,检测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HDL-C/LDL-C,测定斑块内脂质沉积面积。结果用药后兔血清ox-LDL、LDL- C、TC和TG的浓度较用药前显著降低,而HDL-C/LDL-C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镜下观察到中药组和西药组脂质沉积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祛瘀消斑胶囊能改善血脂异常,减少斑块脂质沉积,有良好的调脂作用。

    2008年01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中医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思路与方法

    钱丽旗;裴晓华;许芝银;

    根据乳房的生理、病理变化及中医的肝、肾与现代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剖析乳腺增生病的病机特点,探讨中药对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认为乳腺增生病以肝、脾、肾亏或气血虚为本,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湿浊积聚结于乳络而成。治疗上可采用疏肝健脾理气、运脾化湿解毒、滋阴益肾活血、补益气血豁痰、补肾温阳暖肝、调补冲任散结六法。

    2008年01期 72-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041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中风病分期论治的思路与方法

    郑国庆;黄培新;刘茂才;

    介绍中风病分期论治的思路与方法,主要为:中风先兆症重益气活血、熄风化痰,方用清灵定眩汤加减;中风急性期重通腑醒神、化瘀涤痰,应用包括通腑醒神胶囊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中风恢复期重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方用复方北芪口服液化裁;中风后遗症期治痉挛重滋阴养血、柔筋活络,方用舒筋颗粒损益。

    2008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052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研究调查

  • 中医药在防治人禽流感中的应用与研究调查

    刘红旭;朱桂;刘平;

    <正>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81年,美国首先报告了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

    2008年01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33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中医与写作

  • 读书、临证、积累与写作

    舒鸿飞;

    <正>笔者业余写作20余年,发表的论文虽然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一些写作的心得。今不揣浅陋,介绍如下。1读书奠定写作的基础

    2008年01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床解惑

  • 怎样选用中成药治疗流行性感冒

    黄成汉;胡献国;

    <正>答: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病毒常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流感"常突然发病,出现头痛、发热,体温可高达39C以上,头痛剧烈,两眼胀痛,结膜充血,鼻塞流涕,咽喉干

    2008年01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辨治三叉神经痛

    陶春祥;何占德;

    <正>答:三叉神经痛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由小脑桥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及半月神经节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引起。本病发作特点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反复发

    2008年01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辨治应注意什么

    吴沛田;

    <正>答: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为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与输血密切相关。属中医学"疫毒"、"胁痛"、"黄疸"、"癥积"等病证范畴。结合实验室针对性检测即可确诊。该病为疫疠之邪直袭血中,毒、瘀是其发病主因。毒为外感而得,以湿热为主。湿热为患,疫

    2008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梅尼埃病的要点有哪些

    张平;

    <正>答:梅尼埃病又称耳性眩晕,是由于内耳膜迷路积水所引起的一种非炎症疾病,针灸施治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穴原则:本病属中医学的"眩晕"范畴,本病以传统针灸单纯辨证论治,效果不够理想。针对病变为内耳膜迷路积水

    2008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避免中风后偏瘫患者运动系统损伤

    刘方土;

    <正>答:中风后偏瘫患者在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中,若不注意,可能会引起关节和软组织损伤、跌倒和骨折等。因此,必须在康复训练中加以注意,避免运动系统的损伤发生。

    2008年01期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百家园

  • 张锡纯治温“透热”特色探讨

    李悦;王秀莲;

    <正>近代名医张锡纯,是中西汇通学派的代表医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阅读其治疗温病的案例,颇有感受,现就其治温擅用透法的特色加以探讨。

    2008年01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淡能渗泄及升降浮沉属性刍议

    旺建伟;赵文静;历凯;

    <正>中药的升降浮沉与五味有一定关系。一般而言,辛甘淡为阳,性升浮,酸咸苦为阴,性沉降。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的作用有很大关联,如辛能散能行,甘能补,具升浮之性;酸能收能敛,咸能下能软,苦能泄能燥能坚,而具沉降之性。然淡能渗能

    2008年01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体质辨证在养生保健中的指导作用

    陈弘;

    <正>中医学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早在《内经》中就对体质辨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它从五行属性、阴阳大小、体形肥瘦、禀性勇怯等多个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而且认为根据体质类型确立治病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人们的养

    2008年01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7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配伍浅谈

    王光炜;

    <正>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调其偏胜,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其原来的功用,才能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现将笔者对药物配伍的认识介绍如下。

    2008年01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陷脉”“中脉”释疑

    胥荣东;王旭;

    <正>《灵枢·九针十二原》行文流畅,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毫无含混参差之弊。但在《灵枢·小针解》中却被解释得义理难明。如其将《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

    2008年01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补中益气汤治验举隅

    刘纳文;

    <正>补中益气汤(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升阳,甘温除热之功。李东垣用此方治疗因损伤脾胃元气而引起的内伤热中病,患者表现为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

    2008年01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